2023届高考复习:诗歌人物形象课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届高考复习:诗歌人物形象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复习:诗歌人物形象课件.pdf(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之人 物 形 象2023届高复部语文课件人物形象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焦仲卿,陌上桑中的秦罗敷诗人摄取的历史人物如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的少年英雄周瑜。抒情主人公形登高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傲岸不羁、蔑视权贵的李白等。J.人物形象类型举 例w1(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 李 白 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豪放自负的性格。繁(2)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2、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儿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的形象。JAL(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 陶 渊 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一个过着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厌恶官场、喜爱田园生活的形象。X的(4)怀才不遇、壮志难 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抱负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 游 的 示儿和辛弃疾的许多诗词都塑造了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形象。(6)送别友人、
3、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 赠汪伦塑造了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形象、王 维 的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塑造了思念亲友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 凉州词、王昌龄的 出塞塑造了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形象,而杜甫的 兵车行塑造了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 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应用体验1.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塑造了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填写在横线上)提示:塑造了一个.的主人公形象。2.琵琶行一诗中塑造的人物是,其形象特征是.;抒情主人公是其形象特征是.O侧面描写自然环境烘托人如王昌龄
4、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洗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没有直接写战士们在前线勇猛杀敌、浴血奋战的情景,而是借气候环境的恶劣和传来的捷报,侧面描写了将士们的出色表现。社会环境烘托-以人衬人人正面描写手法白描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就是用年岁做线条粗略地勾勒出了一个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少女形象。分细节描写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又开封”这一细节把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深切
5、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致入微。语言描写如琵琶行中诗人与琵琶女的对话描写。动作描写如国璘:“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心理描写如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外貌描写如长恨歌:“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常见题型一、分析人物形象二、分析刻画人物手法三、人物形象的作用四、比校人物形象(1)简析诗中的人物形象。(2)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3)这首诗歌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简析诗歌是怎样刻画某个人物形象的。(2)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些方面描绘了某个形象?(3)请从某个描写人物的角度评析诗歌中的某个人物形象。(1
6、)诗歌为什么选取这个人物进行描写?(2)诗歌中某某人物乐谱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比较人物形象的题目,一般从三个角度设题:(1)从人物个性特征上进行比较;(2)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技巧方面设题;(3)从在人物形象中寄寓的情感方面设题。2023届高复部语文课件 2023届高复部语文课件常 见 设 问 方二、鉴 赏 角皮 米三、每 个 要 点答 题 思 路式(1)简析诗中的人物形象。(2)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3)这首诗歌中的某个人物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从四个纬度鉴赏人物:对家人、对工作、对生活、对上级下级同事、对祖国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从两个描写角度鉴赏人物:侧面描写:(1
7、)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以社会环境烘托人)(2)分析诗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以自然环境烘托人)(3)分析诗中出现的其他人物等。(以人衬人)正面描写: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 理 等(描写手法写人)(1)(步骤一)点形象:明确用指出塑造了什么样的(表个性的词语)什么身份的人物形象。点形象(2)(步骤二)析例句:联系诗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分析人物性格。一分析(3)(步骤三)明作用:概括人物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 求 等)。小四、答 题 棋式对家人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在生活
8、或工作上表现出来的个性品质: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对朋友、上级、下属等表现出来的品质: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对国家等表现出来的品质:例句+结合刻画人物手法+个性。020年高考诗歌2【2020年高考新课标卷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 4 7 5题苦笋 陆游藜硬盘中忽眼明,骈头脱相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官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 藜蕾:藜和蕾。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译文】菜盘子里面忽然出现了苦笋,让我眼前一亮。这两根苦笋剥去外皮,同根并头,就像脱下襁褓的白玉般的婴儿,可爱极了
9、。我深知苦笋本性是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和其它植物不一样。它那种坚贞的节操是与生俱来,并矢志不渝。唐太宗虽然经常被魏征顶撞,但仍然说过: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这苦笋就像魏征一样,具有耿介苦节,有干霄之才,所以嘱咐儿童不要过多取食。自古以来,人才就要培养,放手让他们高入云霄,与风雨搏斗。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队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重吃起来口感苦湿,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
10、要经受风雨磨练。【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答总案案解C析】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理解有误。因为苦笋和魏征一样耿介有节操,作者喜爱珍惜,所以吩咐儿童不要多取食。故选C。020年高考诗歌2【2020年高考新课标卷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苦笋 陆游藜蕾盘中忽眼明,骈头脱相白玉婴。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我见魏徵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注 藜蕾:藜和蕾。泛指粗劣的饭菜。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译文】菜盘
11、子里面忽然出现了苦笋,让我眼前一亮。这两根苦笋剥去外皮,同根并头,就像脱下襁褓的白玉般的婴儿,可爱极了。我深知苦笋本性是正直不阿、廉洁自持的,和其它植物不一样。它那种坚贞的节操是与生俱来,并矢志不渝。唐太宗虽然经常被魏征顶撞,但仍然说过: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这苦笋就像魏征一样,具有联介苦节,有干霄之才,所以嘱咐儿童不要过多取食。自古以来,人才就要培养,放手让他们高入云霄,与风雨搏斗。15.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考点定位】考查结合诗歌手法,概括诗歌形象特点的能力。【答题思路】联系由物及人手法、结合关键词语,概括形象特点。【参考答案】品性相
12、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而竹笋如同白玉般高洁的品格也是与生俱来的。经历相似,备受磨难而后成才:魏征命运多舛,先后侍奉过多个主君,最终才受到唐太宗的赏识,成为国之栋梁。竹笋自小在林间长成,历经风雨吹打,但是仍保持着坚韧的品格。价值相似,都各尽其功用:魏征辅佐君王,直言劝谏,奠定了唐朝盛世的基业。苦笋可做食材,被人食用,长成后还能制作成各种竹器为人使用。将苦笋与魏征类比,既贴切自然又相得益彰,既是对魏征刚直又充满智慧的才干的赞赏,也是对玉笋清淡苦涩的节操的赞扬。017年高考诗歌2(2017年全国卷I I)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
13、更沾巾。不辞骚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译文】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襟。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泱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典故
14、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考点定住】尾联用典的作用【参考答案】BD【试题解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诗歌的标题是“送子由使契丹”,而典故中李揆因担心被扣留,不承认自己是“第一人李揆“,可见诗人此时运用典故的目的应与李揆有相同之处;D项“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有误,这个选项忽视了子由出使契丹这一背景以及李揆典故的内容。0 1年高考诗歌2(2017年全国卷I I)阅读下面这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复习 诗歌 人物形象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