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pdf
《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化学试题(解析版).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化学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1-35.5K-39Fe-5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24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8 分)分)1.楚国创造了八百年辉煌历史。下列楚文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铜矿炼铜B.玉器打磨C.高粱酿酒D.粘土制陶【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铜矿炼铜,有新物质铜生成,涉及化学变化;B、玉器打磨,是物体形状的改变,只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C、高粱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涉及化学变化;D、黏土制陶,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选:B。2.下列物质属于
2、纯净物的是A.空气B.牛奶C.84 消毒液D.蒸馏水【答案】D【解析】【分析】纯净物是指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详解】根据分析,空气、牛奶、84 消毒液均是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而蒸馏水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是纯净物;故选择 D。3.“荷花送香气”说明了A.分子之间有间隔B.分子具有一定质量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D.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B、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具有一定质量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C、荷花送香气,能闻到荷花香与分子可以
3、分成原子无关,选项说法不正确;D、荷花送香气,是因为荷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荷花香味,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 D。4.下列生活用品所含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塑料盆B.竹筷C.纯棉毛巾D.铝质饮料罐【答案】A【解析】【分析】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合成将小分子有机物如烯烃等合成大分子聚合物。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在生活中用的最多的是塑料。【详解】根据分析塑料盆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竹筷是竹制品,纯棉毛巾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铝质饮料罐则属于金属材料;故选择 A;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熟石
4、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B.石墨用作电极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碳酸氢钠用作制发酵粉【答案】B【解析】【详解】A、熟石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熟石灰显碱性,能与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B、石墨用作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因为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D、碳酸氢钠用作发酵粉,是因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 B。6.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B.燃
5、气泄漏,点火检查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答案】B【解析】【详解】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隔绝氧气,破坏燃烧的条件灭火,正确;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容易引发爆炸,错误;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正确;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防止引起火灾,正确。故选 B。7.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操作正确的是A.活性炭净水器净水B.除水中不溶物C.量水的体积D.测水的 pH【答案】A【解析】【详解】A、用活性炭净水器净水,水从下端进入,这样可以充分吸附色素和异味,符合题意;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C、常用量筒量取一定
6、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测定水的 pH,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 pH 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溶液中,会污染溶液,不符合题意。故选 A。8.我国万米深海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舱外壳材料采用的是钛合金,钛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224TiO+2C1+2CTiC1+2CO高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TiO2是氧化物D.钛合金的熔点比金属钛高【答案】C【解析】【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
7、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B、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前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0,反应后 CO 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 价,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故说法错误;C、氧化物是指物质中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 TiO2属于氧化物,说法正确;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纯金属的熔点要低,硬度要大,故该说法错误;故选择 C;9.打火机中的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C3H8)和丁烷(C4H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烷和丁烷都为有机物B.一个丁烷分子中含有 14 个原子C.氢的质量分数丙烷低于丁烷D.丙烷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38222C H+5O3CO+4H O
8、点燃【答案】C【解析】【详解】A、丙烷和丁烷都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正确;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个丁烷分子中含有 14 个原子,正确;C、丙烷、丁烷中氢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 8100%18.2%12 3+1 8、1 10100%17.2%12 4+1 10,氢的质量分数丙烷大于丁烷,错误;D、丙烷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正确。故选 C。10.物质 X 和 Ba(OH)2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X+Ba OH=BaSO+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 可能为氯化铁B.X 只能为硫酸C.Y 可以为氢氧化铜D.Y 不一定是水【答案】D【解析】【详解】A、根据生成物中有硫酸钡生
9、成,故 X 中一定含有硫酸根,该说法错误;B、反应生成硫酸钡,X 可以为硫酸也可以是可硫酸钠、硫酸钾等化合物,故该说法错误;C、因为生成的 Y 为可溶性物质,而氢氧化铜在水中不溶解,则不可能为氢氧化铜,故说法错误;D、若 X 是硫酸,则生成的 Y 为水,若 X 是硫酸钠、硫酸钾等化合物,则生成的 Y 是碱,故 Y 不一定是水,说法正确;故选择 D;11.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除去硫酸钾溶液中的氯化钾加入适量硝酸银溶液,过滤B证明铝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将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C鉴别稀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分别滴加酚酞溶液D鉴别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固体分
10、别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A、加入适量的硝酸银,硝酸银能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硫酸钾中混有硝酸钾,符合题意;B、将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铝比铜活泼,不符合题意;C、稀盐酸显酸性,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氢氧化钾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不同,可以鉴别,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可以加入蒸馏水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 A。12.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认识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如图表示硫元素
11、的化合价与含硫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已知 A 点表示 SO3,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 点表示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B.C 点表示的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之一C.D 点表示的物质和硝酸钡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D.E 点表示的物质的化学式为 Na2SO3【答案】D【解析】【详解】A、B 点表示物质属于单质,故 B 点表示的物质为硫,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B、C 点表示物质属于氧化物,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价,故 C 点表示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会导致酸雨,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C、D 点表示物质属于酸,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故 D 点表示硫酸,硫酸能与硝酸钡反应生
12、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题意;D、E 点表示物质属于盐,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 价,表示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O4,符合题意。故选 D。五、填空题(本大题包括五、填空题(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小题,共 20 分)分)13.袁隆平院士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为世界粮食事业作出卓越贡献。化学与农业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海水稻在我国首种成功。海水呈弱碱性,其 pH_7(填“”、“=”或“”)。(2)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中,_三种元素需求量较大。(3)大米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_和水,同时为机体活动提供能量。(4)把稻草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可产生沼
13、气,沼气的主要成分为_。【答案】.氮、磷、钾(或 N、P、K).CO2(或二氧化碳).CH4(或甲烷)【解析】【分析】【详解】(1)海水呈弱碱性,其 pH7,故填:;(2)农作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中,氮、磷、钾三种元素需求量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故填:氮、磷、钾(或 N、P、K);(3)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为机体活动提供能量,故填:CO2(或二氧化碳);(4)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 CH4,故填:CH4(或甲烷)。14.我国力争在 2060 年前
14、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 X 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32B+6X2B OH+3H 一定条件,则 X 的化学式为_,B(OH)3中 B 的化合价为_。(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 案】.H2O.+3.22322NaOH+CONa CO+H=O.2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湖北省 荆州市 中考 化学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