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心理学统考复习集锦.xls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2心理学统考复习集锦.xls》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心理学统考复习集锦.xls(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科页码重要性题型问题答案年份普通心理中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普通心理中神经元的组成部分胞体、树突、轴突普通心理中髓鞘胶质细胞在神经元周围形成绝缘层,使神经冲动得以快速传递。这种绝缘层叫髓鞘,由某些特异化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普通心理中神经回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普通心理高接受语言的脑区威尔尼克区(语言失认症)主要作用:分辨语音,形成语义,和语言的接受有密切的关系布洛卡区(动作性失语症)功能损害,会导致发音困难,说话缓慢而费力。但阅读、理解及书写不受影响普通心理 96中角回不仅将书面语言转换为口语,也将口语转换成书面语言普通心理 97低单词再认普通心理 35高感觉感觉的定义人脑
2、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普通心理 35高感受性定义:每个人对刺激产生感觉的范围起点可能有所不同,起点的高低反映一个人对适宜刺激感觉的能力普通心理 35高绝对感觉阈限定义: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普通心理 35高绝对感受性定义: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成反比普通心理 35高差别阈限定义: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见的最小差异量普通心理 35高差别感受性定义:对差别阈限感受能力普通心理 36低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直接的关系普通心理 37中侧抑制作用定义: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普通心理 38中颜色定定义义:光波作用于人眼所引起
3、的视觉体验特特征征:色调:决定光的波长明度:颜色的明暗曾度饱和度:某种颜色的纯正程度或鲜明程度普通心理 40高马赫带定义:人们在明暗交界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普通心理 40中视觉适应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照明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普通心理 41高后像定义: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现象不会立即消失,它能保持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称之为后像普通心理 42中声音的掩蔽定义: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称之为声音的掩蔽普通心理 44高知觉定义:大脑对直接作用感
4、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普通心理 44高知觉定势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后来的知觉,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叫知觉定势普通心理 45高知觉恒常性定定义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之为知觉恒常性种种类类:1、形状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是形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形状并没有显出很大的变化2、大小恒常性当我们从不同距离观看一个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的大小是不断变化的,但是我们知觉到的物体的大小并没有
5、完全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而是趋于原物的实际大小3、明度恒常性当照明条件发生变化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4、颜色恒常性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表面的颜色并不受色光照明的严重影响,而是相对保持不变普通心理 48低轮廓的掩蔽银幕上相继投射两个图形,一个是圆盘,另一个是圆环,两个图形呈现的时间各为20毫秒,中间相隔100毫秒,结果在连续呈现时,被试只看到一个中心空着的圆环,而圆盘消失了,这种现象称之为轮廓的掩蔽或图形掩蔽普通心理 48低错觉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称之为主管轮廓或错觉轮廓普通心理 52高似动知觉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条
6、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普通心理 52中错觉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现象,称之为错觉普通心理 53高意识定定义义:意识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特特征征:1、觉知性2、能动性3、历史制约性作作用用:1、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2、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3、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普通心理 56中脑电波1、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中有很多波;2、当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脑中有很多波;3、在睡眠状态时,脑中主要是波。普通心理 56中清醒梦境或明
7、梦个体在梦境中有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可以意识到自己在做梦,这一现象称之为明梦普通心理 58高注意定义: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特点:1、指向人在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2、集中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时,它会在这个对象集中起来普通心理 58中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指向性2、整合功能完整认识对象的特征,而不是对个别特征3、维持功能注意指向一个对象时,且能保持一段时间4、调节和监督功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的需要作出适当的分配和及时的转移普通心理 59高注意的分类一一、不不随随意意注注意意: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
8、意的引起与维持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2、个体本身的状态二二、随随意意注注意意有预定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1、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2、对兴趣的依从性3、对活动组织的依存性4、对过去经验的依存性5、对人格的依存性三三、随随意意后后注注意意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普通心理 63高注意的选择性理论1、过滤器理论1.1 用实验方法系统研究注意的选择作用,是由彻里开始的(双耳范式理论)1.2 布罗德班特提出过滤器理论1.2.1 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的1.2.2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进入神
9、经系统时,由于设置在神经系统的某个过滤机制,使部分信息获得通过,并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这种机制外面而完全消失了,过滤作用表现为“全或无”的性质。因此有时也叫瓶颈理论或单通道理论2、衰减器理论2.1 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的2.2 过滤器不是按照“全或无”的方式工作,而是按照衰减的方式作用的衰减器理论和过滤器理论对过滤装置的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共同点:1、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2、两种理论都假定信息的选择发生在知觉分析之前,只有经过选择以后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的加工、处理3、后期选择理论3.1 所有的输入信息都在知觉水平上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
10、衰减的装置3.2 个体用记忆中存储的信息来检验从外界直接输入的信息,当直接输入的信息与记忆存储的信息相关时,这种相关的外部信息才受到选择,因此选择作用有很大的主动性3.3 选择表现在反应阶段,存储的信息不同,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4、多阶段选择理论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基于两个主要假设:4.1 在进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的认知资源就越多4.2 选择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多阶段选择理论看起来更有弹性,并提出任务要求对选择阶段的影响,避免了过于绝对的假设带来的难题。普通心理 66中认知资源理论一、资源限制理论1、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刺激越复杂或加工任务越复杂,所需
11、额认知资源就越多2、认知资源被完全占用时,新的刺激将不会得到加工3、认知系统中存在一个机制负责认知资源的分配4、认知资源的分配策略由刺激的特异性及个体当前的意向决定优缺点:1、不涉及信息加工阶段的分析,也不考虑过滤器的位置2、没有告诉人员认知资源的总量及如何分配二、双重加工理论1、自动化加工,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是自动进行的2、意识控制加工,受认知资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参与,可以随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资源分配策略,控制加工经过练习可以转换为自动化加工理论应用:1、一边骑自行车 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2、一边看电视 一边织毛衣普通心理 67中记忆定义: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普
12、通心理 68高记忆的类型一一、按按照照记记忆忆额额内内容容分分类类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情景记忆: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亲身经历分不开,记忆不够稳定也不够确定语义记忆: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2、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它的提取往往需要意识的参与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识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这种记忆需要通过多次尝试获得,提取时往往不需要意识的参与二二、按按记记忆忆保保留留的的时时间间长长短短和和信信息息的的多多少少分分类类1、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
13、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存储时间大约是0.250.5秒,容量比较大2、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是当前一刻能够意识到的记忆,包括工作记忆和直接记忆,以声音编码为主,同时有视觉或语义编码,保持时间约为5秒2分钟,记忆容量59个组块3、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存储的记忆保持时间长,容量没有 限制,以语义编码为主三三、按按意意识识的的参参与与程程度度分分类类1、内隐记忆一般没有意识过程的参与,具有自动的和无意识的特点,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语言来表达2、外显记忆有意识的记忆过程,它的形成一般有评估、比较和演绎等认知过程的参与,
14、能随意提取记忆的信息,能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语言描述普通心理 72高遗忘定定义义:指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或回忆,或错误的再认或回忆,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这叫遗忘遗遗忘忘的的原原因因:1、由抑制或干扰引起的遗忘时间上邻近的两种材料在保存上彼此发生的干扰作用2、由压抑造成的遗忘由动机或情绪因素引起的遗忘;动机性或情绪性遗忘:人们对某些令其悲痛、伤感、羞愧、内疚的往事报回避的态度,希望遗忘这些事情达到宽慰3、由衰退引起遗忘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致消失引起的遗忘4、由线索提取引起的遗忘对应记忆信息的线索提取不到导致的遗忘5、由脑损伤引起的遗忘普通心理 72高艾宾浩斯遗忘
15、曲线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用重学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为指标,得到该曲线,表明:在时间进程上,遗忘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普通心理 73高减少遗忘的方法1、及时复习2、正确分配复习时间集中式复习和分布式复习3、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结合4、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互相影响5、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普通心理 74高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1、加工深度因素的影响不同内隐记忆不易受作业任务类型的影响,外显记忆明显受到影响2、保持时间不同内隐记忆能够保持较长的时间,而外显记忆会随着学习和测验之间时间间隔的延长而逐渐减少3、记忆负荷量的变化产生的影响不同记忆的项目越多,越不容易记住,这一规律适用于外显记忆,而内隐记忆不适用4、
16、呈现的方式不同以听觉形式呈现的刺激而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时,严重影响内隐记忆,而对外显记忆的效果没有影响5、干扰因素的影响不同外显记忆更容易受到其他无关信息的干扰普通心理 76高思维定义: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解决的活动中特征:1、概括性(人脑在比较和抽象的基础上,把抽象出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食物上去的过程)2、间接性(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3、对经验的改组(探索和发现新事物的过程,需要对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断的更新
17、和重组)普通心理 77中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2、比较和分类3、抽象和概括4、系统化和具体化普通心理 79中思维的种类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三、直接思维和分析思维四、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五、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普通心理 80高表象定义:指事物不在面前时,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特征:1、直观性2、概括性3、可操作性普通心理 82中想像定义: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作用:1、预见作用2、补充知识经验作用3、代替作用4、调节作用普通心理 87低证实倾向人们倾向于证实某种假设或规则,而很少去证伪它们普通心理 87低问题
18、定义:不能直接用现有的知识解决,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解决的情境普通心理 87中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是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普通心理 88高问题解决的策略一、算法式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启发式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2.1 手段目的的分析策略目标分解2.2 逆向搜索目标状态-初始状态2.3 爬山法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距离2.4 探试搜索法尝试寻找一种最合适的路径普通心理 90高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问题解决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心理因素为以下几种:1
19、、问题情境2、动机与情绪3、定势个体以特殊方式从事某一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4、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其他的新用途5、酝酿效应暂时搁置6、知识经验7、个性因素意志力普通心理 92高创造性思维定义:人们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和理论不能直接解决问题时,在已存储的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独立的分析和综合,形成新联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思维过程过程:1、准备期2、酝酿期3、豁朗期4、验证期普通心理 100高动机定义: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功能:1、激发功能2、指向功能3、维持和调节功能普通心理 101高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马斯洛将人
20、的基本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2、需要的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3、高级需要满足之前,需先满足低级的需要评价:1、一种比较完整的需要理论,系统探讨了需要的实质、结构、发生发展与需要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2、存在形而上学的色彩,片面强调个人的价值与实现,而忽略了人的社会性。有时个体会不顾某些低级的需要而直接出现高级的需要普通心理 102高耶基斯-多得森法则1、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并不是完全的正比关系2、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3、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
21、而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普通心理 102中动机的认知理论1、期望理论2、归因理论对导致自己或他人行为结果原因的知觉和推断,称之为归因3、自我决定理论4、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5、成就目标理论成就目标:个体对从事成就活动的目的或意义的知觉评价成功的标准和原则:1、任务标准2、自我标准3、他人标准普通心理 106中动机的种类一、生理性动机1、饥饿2、渴3、性4、睡眠和觉醒二、社会性动机1、兴趣2、成就动机3、权利动机4、交往动机普通心理 111中挫折定义: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三层含义:
22、1、挫折情境2、挫折认知3、挫折行为增强挫折承受力1、正确对待挫折2、改善挫折情境3、总结经验教训4、调节抱负水平5、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普通心理 114高情绪和情感定义: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属较低级的感情,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以用于动物,情感是较高级的感情区别:1、情绪是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引起的体验,情感是社会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较复杂的体验2、情绪有情境性,变化快;情感是对事物的稳定态度,受情境影响小3、情绪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比较内隐和深沉作用:1、动机作用2、适应作用3、信号作用普通心理 119中表情定义:与情绪、情感有关的外显行为表现普通心理 119高表情的分类
23、1、面部表情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2、姿态表情3、语调表情普通心理 120高情绪理论一、詹姆士-兰格理论1、詹姆士认为,情绪是内脏器官和骨骼活动在脑内引起的感觉,情绪是对这些身体变化的知觉2、兰格认为,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血管运动的混乱,血管宽度的改变及与此同时各个器官中血液量的改变,乃是激情的真正的最初的原因3、詹姆士-兰格理论提出了情绪与机体生理变化与情绪发生的直接联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二、坎农-巴德理论三、阿诺德-拉扎鲁斯的认知评价情绪理论四、沙赫特-辛格的激活归因情绪理论五、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普通心理 129高高原现象练习成绩的
24、进步并非直线式的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普通心理 134中能力定义: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普通心理 134中智力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体有目的、合理地思考,有效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普通心理 135高双因素说斯皮尔曼1、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2、一般因素:人们从事各种活动都需要能力3、特殊因素:在某一专业领域的活动中有特殊意义,并在其中显现出来的能力普通心理 135中多因素说词的理解力、言语流畅性、数字计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记忆能力、知觉的速度及推理能力普通心理 136高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1、流体智力个体生来就能进行的智
25、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晶体智力个体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普通心理 136高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内容、操作及产物普通心理 136高斯滕伯格的三元论1、成分智力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通过思维、判断、推理以达到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元成分、执行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2、经验智力个体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时整合不同观念所形成的创造能力3、情境智力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学得的知识经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通心理 138中人格定义:心理特征的整合统一体,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组织,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普通心理 139高气质和性格1、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心理学 统考 复习 集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