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康养目的地全域旅游规划.pdf
《茶文化康养目的地全域旅游规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文化康养目的地全域旅游规划.pdf(1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这里是中国黑茶的发源地,先有茶,后有县;这里山奇水秀,古茶园、古茶市、古茶亭、古茶道密布,万里茶路从这里起程。湖南 安化县121.1规划范围1.2规划期限1.3规划性质1.4指导思想1.5规划原则1.6规划依据1.7技术路线CHAPTER01规划总则3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包括所有安化县所辖行政区域,包括18个镇、5个乡:东坪镇、清塘铺镇、梅城镇、仙溪镇、大福镇、长塘镇、羊角塘镇、冷市镇、小淹镇、江南镇、柘溪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渠江镇、平口镇、乐安镇、滔溪镇、高明乡、龙塘乡、田庄乡、南金乡、古楼乡等,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2025年,共9年,分近
2、期、远期两个阶段,其中近期:2017-2020年,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及重点建设期;远期:2021-2025年,为全域旅游深化发展和全面提质期。三、规划性质本规划是安化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安化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及全域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四、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发展导航,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提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总目标,围绕“神韵安化”主题和“茶马古道”战略品牌,以旅游交通为重点,继续抓好安化茶马古道、雪峰胜境、梅山古国等主要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融汇旅游要素
3、,强化旅游引领,全面整合资源,推动产业融合,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市场环境,构建大旅游发展体系,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现代产业,引领全域脱贫致富,努力建设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育、商务会展于一体的世界级茶旅康养旅游目的地。4六、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02年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1994年9
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15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6年);旅游度假区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3年;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9年3月;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年2月。(二)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管理办法(旅办发2012166号);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1994年);旅游
5、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10月26日 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旅行社条例(2016年);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2012年);导游人员管理条例(1999年5月 国务院令第263号);旅游度假区等级管理办法(旅办发201561号);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GB/T26362-2010);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LB/T 051-2016);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LB/T 048-2016);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LB/T 050-2016);五、规划原则(一)坚持适度超前原则坚持旅游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并适度超前的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6、为依据,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指针,与安化县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与环境建设规划、风景名胜等其他相关规划以及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相协调,根据国民经济形势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上述规划提出改进要求。(二)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原则要协调好旅游产业与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关系,既要得到其他行业的大力支持,又能带动其他行业共同发展,开发与文化、农业、工业、商贸有关的旅游商品或专项旅游产品,全方位提高旅游业的产业水平。(三)坚持市场主导原则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旅游产品为主体,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牢牢把握当前全域旅游发展趋势和需求变化,积极开发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型旅游产
7、品,充分发挥市场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市场开拓、旅游营销等方面的导向作用,引入市场开发主体,激发旅游发展活力。(四)坚持“特色凸显、协同发展”原则要突出特色,充分挖掘、利用和强化区域特色,在旅游资源开发、旅游氛围营造、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市场营销上,都要突出旅游地的独特性。同时要注重区域协同,强调空间一体化协同发展,着力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大力推动全域旅游,促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完善旅游空间布局。(五)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协调发展的原则围绕全域旅游休闲度假这一主题,深化、优化全县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优化全县旅游线路、新增和完善全县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促进旅游产业的现代化、
8、集约化发展。(六)坚持“共建共享”原则,提升人民幸福指数以全民参与为建设理念,坚持全民受益的发展目标,以旅游带动扶贫与富民,坚决打赢旅游脱贫攻坚战,强化统筹协调,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主客共享人居环境。5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27号);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城市环境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试行)(环办函20121088号)。(三)相关规划及文件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湖南省“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0);湖南省旅
9、游产业强省建设战略实施纲要(2009年);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湘政发201239号);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益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1-2030);益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益阳市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2016-2030);湖南省安化县县城总体规划2016-2030;安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2016 安化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安化县茶产业/旅游产业/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报告;安化县各乡镇、村落、景区相关规划;其他相关规划及文件。规划设计战略定位发展理念总体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全时“茶旅生活产品体
10、系规划”全景“旅游核心吸引力规划全域休闲旅游服务提升全域旅游交通系统规划”全业“茶旅一体产业融合规划”全民“全社会参与引导规划全域旅游市场营销规划全域旅游保障体系规划创建行动投资估算建设分期近期创建行动方案七、技术路线分析研判背景分析资源分析与评价旅游市场研究宏观背景分析安化县城市解读安化县产业基础分析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城市特色把脉旅游发展基础全域旅游资源梳理优势旅游资源分析全域旅游资源评价摸清旅游开发家底找准比较优势明确开发战略导向旅游市场现状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周边市场竞合分析明确旅游市场概况紧跟市场需求导向寻找差异化方向目标市场分析找准目标市场全域旅游创建指标评价验收标准解读安化县全域旅游评分
11、明确失分点及提升措施全面对接标准要求62.1全域旅游背景分析2.2全域旅游下的安化印象2.3全域旅游下安化旅游供需现状CHAPTER02基础背景分析7一、全域旅游背景分析(一)全域背景-全国视野1.全域旅游旅游发展新哲学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休闲度假时代来临,全域旅游发展应运而生,全域旅游代表着现代旅游发展的方向,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是新时期中国旅游发展的总体战略。中国旅游发展已经由景区、景点、饭店发展到了全民旅游的新阶段,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旅游发展的需要。2016年之后,中国旅游要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要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管理向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破除景点
12、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现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方式转变;从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等,最终实现从小旅游格局向大旅游格局转变。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产业新地位新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和风向标。旅游业转型发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面临很大的机遇。其一,旅游需求对应的是新需求。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的时候,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旅游业也必
13、将成为新供给时代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二,旅游业是当下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理应成为新供给中的新动能。其三,旅游业是发展服务业的关键所在。消费结构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转型,经济从生产型制造业为主向服务业和制造业并重转型将是大势所趋。3.“四大政策法规”旅游发展新环境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发布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法规,分别从旅游发展环境、休闲旅游活动、旅游法律规范和新常态下的旅游发展等方面给予了政策指导与支持,旅游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提出科学旅游
14、观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发展理念,二是发展方式。创新发展理念,强调依法兴旅,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动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二)
15、全域背景-区域视野1.“云上轻轨”-区域旅游升级新引擎“雪峰山云端轻轨列车”项目串联了雪峰山区怀化、邵阳、娄底、益阳所辖的十个县市区,覆盖雪峰山区10个国家级森林(湿地)公园、33个古村落、10个文化古镇等主要景区景点。云端轻轨的修建将大大加强怀化、邵阳、娄底、益阳等四市间商贸合作、文化互动、基础建设、旅游产业协作的深度,实现多城交互融汇、经济共融共赢的局面,为安化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新引擎。2.“湘中崛起”-湖南旅游强省新突破2012年湖南省出台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决定,指出旅游业是湖南省重点培育的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并确立了旅游强省建设的战略方向。2015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出台关于促进
16、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以旅游强省建设为目标,不断提升旅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全力推动湖南旅游经济的战略升级。益阳市安化县位于湘中,是衔接湘东与湘西的重要节点,即可以作为大湘西旅游的必要补充,也可作为长株潭旅游的延伸点之一,承接了湖南省众多旅游圈溢出效应,是湖南旅游产业发展新的突破口。3.“万里茶道申遗”-黑茶旅游正走向世界新舞台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通道。“万里茶道”的申遗凸显了沿线文化遗产的价值,通过“遗产廊道”的打造,以“茶叶”的特定历史动态、文化事件为线索,将众多相关遗产单体串联成廊道遗产区,形成面状保护,大大加强了安化旅游产品的市场影响力,推动
17、安化走向世界新舞台。84.“大梅山文化旅游圈”-文化搭台合唱新希望 2009 年,湘中娄底市、邵阳市、益阳市三市六县(新化、隆回、安化、桃江、涟源、冷水江)共同签署了湖南大梅山文化旅游圈宣言,共同推进大梅山区域旅游开发。安化处于湘中,是大梅山旅游圈的核心区域,既可以作为大湘西旅游的必要补充,也可作为湘东的延伸点之一。承接湖南省众多旅游圈溢出效应。安化依托大梅山文化旅游圈,打破原有行政壁垒,各地市深入协作,拓展旅游客源,完善区域间基础设施,深入共享区域客源,增强安化旅游核心吸引力。(三)全域背景-地方视野1.益阳城市地位升级,推进安化旅游新格局益阳十三五旅游规划以益阳城区为中心,依托环洞庭生态旅
18、游圈和梅山文化旅游圈,实现内外连通,互动发展,构建南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区、梅山文化黑茶故里旅游区、桃花江-竹海旅游区三个片区,通过渔乡民俗乡村旅游带、花卉博览乡村旅游带、竹乡美人乡村旅游带、稻香民俗乡村旅游带四条旅游带实现益阳旅游的飞速发展。安化作为益阳旅游的拳头产品之一,在益阳旅游发展格局中具有核心引领地位,应大力发挥安化的核心带动作用,加大旅游开发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业态旅游产品,如乡村民宿、自驾车营地、低空飞行、养生养老等,加大乡村旅游支持力度,营造全域的休闲氛围,为益阳市的旅游建设起到示范作用。2.安化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助推茶旅一体化大发展2016年底,安化县积
19、极入选湖南省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为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安化县明确茶旅一体化作为全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方向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确定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时间节点及初步方案。为加快全域旅游项目及基础设施开工建设,安化县研究制定了安化县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推进茶旅一体化工作的决议等政策制度,建立乡镇旅游办进行联络对接,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还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督查督办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特事特办、限时结办,为项目审批及建设打开了绿色通道,帮助解决项目审批、征地拆迁等项目建设难点问题,明显提高了效率。9二、全域旅游下的安化
20、印象(一)区位-云端轻轨约会怀邵娄益,高速高铁拥抱长株潭都市圈一条观光铁路,飞架七百里雪峰山上。大致线路将串联溆浦、隆回、洞口、新化,安化、沅陵、辰溪、中方、洪江等县市区,覆盖雪峰山区10个国家级森林(湿地)公园、33个古村落、10个文化古镇等主要景区景点;安张衡高铁对接张家界客源市场;3小时自驾,无缝对接长株潭都市生活,推进银北高速、马安高速规划建设;安化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安化梅城通用机场、安化小淹通用机场)。10乡镇重要茶园茶场传统村落东坪镇辰山绿谷、仙人岩茶园(仙缸村)黄沙坪老街(中国传统村落)、唐家观村(中国传统村落)、仙缸村高明乡仙茶园古楼乡湖南龙马农业观光园、中湾溪茶园、油茶种植园
21、、和谐村茶园基地樟水凼(中国传统村落)、年鱼村龙塘乡茶乡花海生态体验园、沙田溪屯茗源、柏溪茶叶园、淘金昆阳界茶园基地、黄河半边山有机茶园、沙田溪村肖耳山茶叶基地梅城镇松山村茶园基地、创源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兴茶村渠江镇大安村皇家茶园基地、纸槽组神吉古茶园、渠之源茶园基地连里村江南镇江南镇黄石村有机生态茶园、高城村生态茶园、同心茶园(黄石村)洞市社区(中国传统村落)、梅山村(中国传统村落)、高城村、陈王社区、黄石村、旸二村小淹镇钧泽茶园、苞芷茶园、敷溪七里冲茶园百福村羊角塘镇金龙山油茶生态体验庄园柘溪镇古梯田茶园、唐溪茶场、凤凰山茶园基地、久扬茶园、梅山崖有机茶园基地、马路镇云台山茶园、黄毛岭茶园
22、、萝卜坡茶叶基地、青云观茶园基地、共和茶园、千秋界茶园、青云茶场、云台大叶有机茶园基地(璧丹村)、璧丹溪生态茶园(青云村)马路溪村(中国传统村落)、云台山村、六步溪村仙溪镇芙蓉山上荆竹园梯式老茶园田庄乡九湾十八岔茶园、双文村万亩生态有机茶园、猴子尖茶园(双文村)百竹村乐安镇莲花山茶业的团云茶场、浮青园艺场冷市镇马路新村茶园基地、天道山茶园基地、叶子湾百亩有机生态茶园、水龙茶场、封顶盖茶园、封顶界茶场、叶子茶园、望佛仑茶园、小九茶园、黄毛溪茶园、黄土冲茶园、大同茶园、鱼塘冲茶园、石虎山茶园、驼得尖茶园、王刚洞茶园、地鼓坪茶园、雷打洞茶园、肖横山茶园、和尚岗茶园南华村烟溪镇天星氹茶园、蒿子膛茶园、
23、天茶村生态基地、楠木界茶园基地、清塘铺镇云雾茶园滔溪镇民利村长塘镇黄沙溪水路南金乡当子湖茶园基地将军村(中国传统村落)滔溪镇百花寨老茶园、滔东桃花坳茶园基地梅兰坪村二、全域旅游下的安化印象(一)资源-茶村原乡安化作为黑茶发源地、“中国黑茶之乡”,黑茶历史文化久远,黑茶产业在整体经济中支撑明显。“千两茶”作为安化黑茶的代表产品,更是黑茶文化的“活化石”,见证了安化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安化不仅拥有众多有关黑茶的历史遗迹,如古茶市、茶厂、茶行等,黑茶产业也是其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安化县已注册生产的茶园茶企达150余家,茶园、茶场、茶田等覆盖安化区域面积30余亩,2015年黑茶产业GDP达到12
24、0亿,黑茶产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安化一张国际化的明信片,为安化县经济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旅游日益常态化的背景下,安化茶乡旅游系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大力推动茶旅一体化的实现,丰富休闲旅游产品,使之能够满足现代人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的需求,增强安化休闲旅游市场影响力,黑茶产业为安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引擎。表2-1 安化主要茶园及传统村落分布列表11安化主要茶园及传统村落分布12二、全域旅游下的安化印象(二)资源-树海竹洋安化居雪峰山的北段主干带,为雪峰山最宽部分,生态秀美神奇,全县山地覆盖率达82%,森林覆盖率达76.1%,安化是“湖南省林业十强县”、“中国竹子之乡”,是湖南有名的水能资源大县、林
25、业资源大县、茶叶生产大县、药材产业大县,被誉为中国最美小城、中国最佳养生休闲度假圣地等。全县有林地面积达604万亩,森林蓄积量1767.6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8%。林种以防护林、经济林和商品林为主,马尾松70万亩,楠竹90万亩,拥有三尖杉、檀梨、金钱松、银杉、红豆杉、珙桐、云山白兰、银杏树、竹柏、楠木、香果树、厚朴、鹅掌楸、大鲵、云豹、金钱豹、穿山甲、果子狸、黄腹角推、虎纹蛙等稀缺旅游资源。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试点单位,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化政府大力推动50个生态村建设、重点城镇绿化建设和百里画廊工程建设,推动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柘溪国家森林公园、湖南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文化 目的地 全域 旅游 规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