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0题)_医学心理学-内科学.pdf
《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0题)_医学心理学-内科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0题)_医学心理学-内科学.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v.第七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一、A1/A2 型题 C 1.急性 DIC 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A、贫血 B、尿量减少 C、多部位出血 D、休克 E、多器官功能衰竭 D 2.急性 DIC 时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纤溶活性增高 C、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D、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E、高凝和低凝同时发生 A 3.DIC 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 A、大量微血栓形成 B、凝血功能失常 C、纤溶过程亢进 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 E、溶血性贫血 C 4.能引起 DIC 的诱发因素有 A、羊水栓塞 B、细菌感染 C、大量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肿瘤组织大量破坏 E、异型输血 E 5.内毒素可以通过
2、以下哪项机制引起 DIC:A、直接激活凝血因子 X B、使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C、使白细胞释放凝血活酶 D、释放血入小板因子 E、以上都对 C 6.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哪项因素有关.:A、微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受损 B、小血管内血流淤滞 C、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 D、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E、小血管强烈收缩 B 7.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 DIC 的主要机制是: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微循环障碍 D、肝功能严重障碍 E、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A 8.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 DIC 的主要机制是:A、ADP 和红细胞膜内的磷脂作用 B、组织
3、因子大量释放入血 C、凝血活酶样物质释放入血 D、5-T 和 TXA-2大量释放入血 E、Ca2+参与激活因子 X B 9.严重创伤引起 DIC 的主要机制是:A、凝血因子 XI 被激活 B、凝血因子被激活 C、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受损 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内皮细胞受损 E 10.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化疗后导致 DIC 的原因是:A、纤溶酶增加 B、凝血因子增加 C、细血管脆性增强 D、血小板受损 E、细胞大量死亡释放出组织因子 D 11.DIC 的主要特征是:A、凝血因子增加 B、凝血因子减少 C、血栓形成 D、凝血功能失常 E、纤溶亢进 B 12.在引起 DIC 的原发疾病中,以下何种
4、疾病最为常见:A、产科性疾病 B、感染性疾病 C、恶性肿瘤 D、肝病 E、创伤 E 13.在 DIC 发病过程中,将血浆激肽释放酶原激活成激肽释放酶的激活物是:A、因子 B、因子 C、纤溶酶 D、胰蛋白酶 E、-f E 14.以下哪项不是引起 DIC 的直接原因:A、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红细胞大量破坏 C、组织因子入血.v.D、异物颗粒大量入血 E、血液高凝状态 D 15.DIC 发病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首先被激活的凝血物质是:A、因子 B、因子 C、因子 D、因子 E、因子 C 16.异型输血发生 DIC 的主要机制是:A、血小板损伤 B、血管内皮损伤 C、血细胞大量破坏 D、促凝物质
5、入血 E、组织因子释放 E 17.以下哪些是导致 DIC 发病的共同环节:A、凝血因子的激活 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C、凝血酶生成增多 D、纤维蛋白的生成 E、凝血因子 V 的激活 D 18.以下不属于 DIC 的诱因的是 A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B 肝功能障碍 C 血液高凝状态 D 菌血症 E 微循环障碍 A 19在 DIC 发生开展过程中大量被消耗的凝血物质是:A、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 B、纤维酶原和纤溶酶 C、FDP 和 MDP D、补体 C-3和 C-5 E、激肽释放酶原和激肽释放酶 D 20.在 DIC 病理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会发生 A、微血栓形成 B、出血 C、红细胞破坏 D
6、、原发性纤溶 E、动脉血压下降 E 21.DIC 晚期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减少 B、促凝物质减少 C、纤维蛋白消耗 D、凝血酶原减少 E、FDP 的作用 C 22.引起 DIC 最重要的原因是: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B、肝功能严重障碍 C、血管内皮受损 D、血液的高凝状态 E、微循环障碍 A 23.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时引起的 DIC 的主要机制是:A、大量胰蛋白酶入血酶性激活因子 B、大量组织因子入血与血 Ca+2+和因子形成复合物 C、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广泛损害 D、激活血小板 E、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合成和释放组织因子增多 A 24.DIC 高凝期时实验室检查结果应为:A、凝血
7、时间缩短 B、FDP 增多 C、3P 试验阳性 D、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延长 E、外周血小板数大为增多 B 25.产生凝血因子-f 的途径是:A、内毒素作用于因子 B、因子通过酶性激活 C、凝血酶作用于因子 D、因子通过接触激活 E、凝血酶原复合物作用因子 C 26.导致 DIC 发病的关键性环节是:A、凝血因子的激活 B、组织因子大量入血 C、血中出现凝血酶和纤溶酶 D、血中激肽释放酶增多 E、血管内皮损伤 B 27.下述关于 DIC 患者出血的表达,哪项是正确的 A、引起 DIC 患者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减少 B、DIC 患者的出血具有自发性和多部位特点 C、DIC 患者出
8、血与凝血因子被激活关系最为密切 D、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可直接引起 DIC 患者出血 液凝固障碍表现为血液凝固性增高纤溶活性增高先低凝后转为高凝先高凝后转为低凝高凝和低凝同时发生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大量微血栓形成凝血功能失常纤溶过程亢进凝血物质大量消耗溶血性贫血能引起的诱发因素有羊水栓塞细 因子使血管内皮细受损使白细释放凝血活酶释放血入小板因子以上都对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以下哪项因素有关微血管内皮细大量受损小血管内血流淤滞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微血管内大量微血栓形成 碍肝功能严重障碍纤溶系统活性增高红细大量破坏引起的主要机制是和红细膜内的磷脂作用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入血
9、凝血活酶样物质释放入血和大量释放入血参与激活因子严重创伤引起的主要机制是凝血因子被激活凝血因子被激活大.v.E、引起 DIC 患者早期出血的主要原因是继发性纤溶亢进 C 28.导致 DIC 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A、F的激活 B、F的大量入血 C、凝血酶大量生成 D、纤溶酶原激活物的生成 E、FV的激活 A 29.急性 DIC 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均可减少,其中减少量最为突出的是 A、纤维蛋白原 B、凝血酶原 C、Ca2+D、F E、F D 30.DIC引起的贫血属于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中毒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C 31以下哪项不是引起 DIC 始动的直接原
10、因.A 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B 组织因子入血 C 血液高凝状态 D 异物颗粒入血 E 红细胞大量破坏 C 32 DIC 患者出血与以下哪项因素关系最为密切 A 凝血因子被激活 B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碍障 C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D 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E 血管通透性增加 B 33以下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 DIC 出血的原因 A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B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C 血小板大量消耗 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E.继发性纤溶亢进 D 34 DIC 发生的因素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 休克晚期常发生 DIC B 代谢性酸中毒易发生的 DIC C 妊娠末期易发生 DIC D 单核吞噬细胞
11、功能亢进易发生 DIC E 肝功能严重障碍,易发生 DIC A 35.DIC 患者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的现象可见于:A代偿型 DIC B失代偿型 DIC C 急性 DIC 早期 D慢性 DICE 以上都不是 A 36 DIC 时最常见的临床病症是:A出血 B休克 C MOF D 贫血 E以上都不对 A 37.DIC 患者最初的临床病症是:A出血 B休克 C MOF D 贫血 E以上都不对 D 38.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激活 _,启动 _凝血系统。组织严重损伤,激活 _,而启动 _凝血系统。A因子;内源性;凝血因子;外源性 B因子;外源性;凝血因子;内源性 C因子;外源性;凝血因子;内源
12、性 D因子;内源性;凝血因子;外源性 E因子;外源性;血小板;内源性 B 39.正常血液中通常没有以下哪一种凝血因子 A.B.C.D.E.D 40.各种病因引起 DIC 都有以下哪一项特征 A.因子活化 B.广泛微血栓形成 C.X 因子活化 D.纤维蛋白原消耗、降解 E.3P 试验阳性 C 41.诱发全身性内毒素出血性坏死反响 GSR时,第一次注射少量毒素的作用是 A.激活因子,启用内源性凝血系统 B.激活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 C.封闭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D.使组织处于高凝状态 E.消耗体内纤溶酶 D 42.在启动凝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血小板 B.F C.F D.F E.凝血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弥散 血管 凝血 80 医学心理学 内科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