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易错题集综合题.pdf
《高三生物易错题集综合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易错题集综合题.pdf(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高 三 生 物 易 错 题 集 综 合 题1.经研究发现赤霉素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一种可以刺激植物细胞壁加快伸长、促进细胞产生淀粉酶等作用的植物激素赤霉素。研究发现正常植株因自身也能产生赤霉素,故对外来赤霉素不敏感;而矮化品种则不能合成赤霉素,对外来赤霉素具敏感性。据此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穗空粒赤霉菌产生赤霉素是在生长阶段的 期。赤 霉 菌 控 制 赤 霉 素 合 成 的 基 因 位 于 质 粒 上,其 基 因 在 结 构 上 的 特 点 是:;正常玉米细胞控制合成赤霉素和淀粉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匕其基因的结构特点是。同样是感染赤霉菌,矮化玉米品种会得恶苗病(疯长),而正常玉米品种不表现恶苗
2、病,原因是:。矮化玉米得恶苗病的同时还会出现果穗空粒现象。那么得“恶苗病”和“果穗空粒”的根本原因是否一致::作用原理是:。玉米雄花开放,花粉随风传到果穗,引起结籽,属于 生殖;赤霉菌抱子囊破裂散出的黑色粉末落到另株果穗上引起感染,则属于 生殖。这两种生殖方式本质区别是前者有 过程。在生物进化中对于保持特种稳定性方面 生殖更有意义。(2)某生物小组欲验证赤霉素的某一生理功能,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实验器材: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表面未经消毒的辣椒种子2 0 0 粒、蒸镭水、脱脂棉、培养皿、恒温培养箱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o填写简单实验程序:a分组编号、b 浸种、c分装设置、d 恒温、e 观
3、察记录下表是实验记录,请填写A、B组别:用上表实验结果绘出A、B两组发芽率对时间的坐标曲线图。天数 芽 率实验组别第2天第4天第6天第8天第10天第12天第14天A:10%5 0%8 0%9 7%9 7%9 7%9 7%B:010%5 0%7 0%8 0%9 0%9 7%发芽率10 0 ,8 06 04 0202 4 6 8 10 12 14 时间/d分析A、B曲线不同的原因:A组种子:。B组种子:o命题意图:本题是专题交叉题,一方面考查赤霉素的知识,几乎涉及高中全部生物内容,按出题顺序有:微生物与发酵工程、基因与遗传工程、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知识点覆盖面广,又有
4、一定的开放性;另一方面考查考生通过设计实验程序,观察实验结果,来验证生物学事实。因此,需要考生阅读材料,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答案:(1)稳定编码区是连续的 编码区是不连续的(内含子与外显子间隔排列)正常玉米自身已合成了足够的赤霉素,外来赤霉素它不再起作用(开放试题,答不一致或一致均可)不一致疯长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壁伸长所致;空粒是赤霉素促进淀粉酶合成将原有淀粉分解。一致 是赤霉素促进淀粉酶的产生将种子已有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使细胞生长过快。有 性 无 性 有性生殖细胞的产生和融合 无性(2)验证赤霉素具有促进和种子萌发的作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消毒 催芽A:
5、实 验 组B:对照组如图所示:和芽里0080604020时间/d在赤霉素作用下提前开始萌发,并提前完成萌发。自身产生赤霉素,所以开始萌发滞捂,结束萌发时间也显著延长。2.在某生物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用3 H标记的胸腺嘴唬脱氧核苜酸,短暂培养一段时间后,洗 去3H标记的胸腺啥呢脱氧核甘酸。使在该段时间内已处于D N A复制期不同阶段的全部细胞 中D N A被引标记,而当时处于其它时期的细胞则不带标记。不同时间取样做细胞放射性自显影,找出正处于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计算其中带3H标记的细胞占有丝分裂细胞的百分数。得到下图(图1 图4中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带标记细胞占总细胞数的百分数):(1)图 2中 a
6、点开始检测到带3 H 标记分裂期细胞,则 o-a 为 期,理由是:。(2)图2 中b 点带3 H 标记分裂期细胞数开始达到最大值,则a-b 段表示 期,理由是:O(3)图 3中 c点时,带标记的细胞百分数开始下降,则 a-c 段表示哪些时期:(4)此后,带标记的分裂期细胞数逐渐减少,直到消失,到第二次出现带有标记的细胞数时为图表中e点,则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为:。答案:(1)D N A 复制后期(G 2 期)原处于D N A 复制期最后阶段的细胞,最先出现放射性标记,此段时间恰好D N A 复制后期。(2)分裂期 a点后,原处于D N A 复制期其它阶段的细胞陆续进入分裂期,标记细胞数逐渐卜.升
7、,达到最高点时,说明原处于D N A 复制期最后阶段的细胞已完成有丝分裂,开始进入下一细胞周期的D N A 复制前期。(3)D N A 复制期(S期)、D N A 复制后期(G 2 期)、分裂期。(4)a-e。*3.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氟(H C N)的和不含氟的。现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氟化物是由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复杂的生化途径转化而来。其中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氟糖昔酶和氟酸酶的合成,基因d、b则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鼠的纯合亲本杂交,R全部产鼠,R自交得F z,区中有产氟的,也有不产鼠的。现 用 F 2 中各表现型的叶片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
8、别加入含氟糖背和氟酸酶,然后观察产氟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叶片表现型提取液提取液中加入含氟糖甘提取液中加入氟酸酶叶 片 I产氟含氟产氟产氯叶片n不产鼠不含氯不产鼠产鼠叶片川不产鼠不含鼠产鼠不产鼠叶片I V不产鼠不含鼠不产氟不产氟据表回答问题:(1)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推测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氟化物产生的生化途径:(2分)答案:产氟糖甘酶 氟酸酶前体物质-含氟糖甘-氟 化 物(2分)(2)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氟化物产生的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_。(4 分)答案:多个基因决定个性状、基因通过控制前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4分)(3)亲 代 两 个 不 产 鼠 品 种
9、 的 基 因 型 是,在 F z中产氟和不产氟的理论比为o (4分)答案:D D h h ddH H(2 分)9 :7 (2 分)(4)叶片U叶肉细胞中缺乏 酶,叶片H I 可能的基因型是答案:鼠 酸(2分)ddH H 或 ddH h (2分,只写一种不给分)(5)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I V的提取液产鼠?请说明理由(2分)答案:同时加入含氟糖甘和氟酸酶,因为含氟糖甘在氨酸酶的作用下能产氯(2分)(6)已知D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右图。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一谷氨酸一赖氨酸一”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 C U C C C、C C A、C C G;谷氨酸的是 G A A、G A G;
10、赖氨酸的是A A A、A A G;甘氨酸的是G G U、G G C、G G A、G G G)那么翻译上述多肽的m R NA 的碱基排列顺序是:含 有“一脯氨酸一谷氨酸一G G C C TG A A G A G A A G T一一C C G G A C TTC TC TTC A 一若该基因山于一个碱基被置换而发生突变,所控制合成的多肽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成为“一脯氨酸一谷氨酸一甘氨酸一赖氨酸一”。写出转录出此段多肽的D NA 单链的碱基排列顺序:,o (4 分)答案:一C C U G A A G A G A A G G G A C TTC C C TTC 答案产氟糖甘酶 氟酸酶(1)前体物质-含氟糖
11、苜-鼠 化 物(2 分)(2)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基因通过控制前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 状(4分)(3)D D h h ddH H(2 分)9:7 (2 分)(4)氟 酸(2 分)ddH H 或 ddH h (2 分,只写一种不给分)(5)同时加入含氟糖甘和氟酸酶,因为含氟糖甘在氟酸酶的作用下能产氟(2分)(6)C C U G A A G A G A A G (2 分)G G A C TTC C C TTC (2 分)说明1 (1)本小题是根据学生做题后反馈出来问题,即不能理解信息材料题所给信息的含义,教师改编后,针对性的加上去的。(6)是 0 5 年上海高考试卷上的一道题改编
12、的,目的是加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2、本题是一道从学生没接触过的信息材料中引申出来的综合分析题,需要应用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和基因的表达、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有关知识去分析和解答。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遗传自山组合定律,基因的表达、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还要求学生面对新的问题情境,具有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 生 做(2)、(3)、(4)、(5)题后,主要问题表现在语言表述不确切、完整。大部分同学只答“基因能控制性状”或“一个基因能控制一个性状未答“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也未答“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特 别 是“基因就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
13、物性状的。”这句话在必修(第二册)1 7 页,讲评时发现学生其实没有真正理解,导致回答不确切、完整。所以对亲代两个不产鼠基因型写成D dH H、ddH h 等。有的基因型写对,比例计算时又不熟悉自山组合定律而出错。叶片H叶肉细胞中缺乏什么酶,没有理解表格中提取液中加入含氟糖甘的含义,答题时写成了叶片n叶肉细胞中缺乏含氟糖甘酶。第三问叶片H I 可能的基因型是ddH H 或 ddH h,基因型全写错或只写一个,遗传自由组合定律基础知识未掌握。4.材料一 病毒性肝炎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传染病之一,已确认的肝炎病毒有5种,其中以乙型肝炎危害最大,携带者估计达2亿人。乙型肝炎病毒(H B V)是 D N
14、A 病毒,完整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又称为丹氏颗粒,是成熟的病毒,有很强的感染性。具有双层核壳结构,外壳相当于包膜,含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俗称“澳抗”。剥去外膜则为H B V 的核心部分,核心内含有核心抗原(H bcA g)和e抗原(H be A g)颗粒内部有H B V 的脱氧核糖核酸(H B V-D N A)。乙型疫苗成为研究热点。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图的工作:乙肝表面抗原基因+A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材料二 下列是“重组乙型肝炎病毒疫苗使用说明书”的部分内容:本品由重组酵母表达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 bs A s)经纯化,加佐剂吸附后制成。疫苗为白色混悬液体,可因沉淀而分层,易摇散,不应有摇不散
15、的块状物。作用和用途:本疫苗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乙型肝炎。注意事项:用前摇匀。安全瓶破裂,有摇不散块状物时不得使用。备有肾上腺素,以防偶有过敏反应发生时使用。请根据以上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决 定 乙 肝 病 毒 致 病 性 的 是,其增殖方式是。(2)材料一中的A为,“重组酵母”是通过工程培育成的,其产生乙型肝炎疫苗是通过.工程,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 等发酵条件。(3)重 组 D N A 在 酵 母 菌 和 仓 鼠 细 胞 内 表 达 出 乙 肝 表 面 抗 原 都 必 须 经 过、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6、 _两个过程。(4)若要构建禽流感病毒重组核酸制备流感疫苗,首先应克隆。(5)目前临床上对乙肝病毒(H B V)感染的检测主要有两类:血清标志物检测和病毒核酸检测。血清标志物检测法通常称“两对半”,正常人在体检时常发生一些“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健康带菌者,检测的标志物是,该检测方法的原理是。病毒核酸检测法,即利用D N A 分子杂交的原理,直接检查血液中的,该方法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6)接种时,应备有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作用最可能是()A.升高血糖 B.抗组织胺 C.升高体温 D.降低血糖(7)在肝功能检查过程中,血液中转氨酶的含量常作为诊断肝炎的个重要指标,这主要是由于。肝炎病人
17、不宜多吃含丰富的食物。参考答案:(1)H B V-D N A 人体肝细胞中自我复制(半保留复制)(2)质 粒(或 运 载 体)基 因工程 发酵工程 温度、p H 和溶解氧(3)转录和翻译(4)禽流感表面抗原基因(5)血清中的抗体人受少量病原体刺激后可能不患病,但能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相应抗体 H B V-D N A(6)B(7)肝细胞产生大量的转氨前,受病原体感染后的肝细胞通透性增加,大量转氨前进入血液 脂肪(蛋白质、糖类)说明:本大题以“乙肝病毒”为核心,综合了生物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免疫、微生物类群及物质代谢等方面内容,知识跨度大,综合程度高。但考题又重基础,重能力,落点低,符合高考要求。材料
18、一,集图、文于一体,符合生物学一般题型;材料二以一则说明书形式作为题目载体,给人耳目一新,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5.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禽流感对人类造成的潜在威胁可能要远远大于非典。目前在世界各国发生的禽流感致病病毒均为H 5 N 1 型甲型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I nf l u e nz a v i r u s,I V)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 N A 片段组成,膜上含有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的糖蛋白纤突。该病毒具有高致病性,会造成大批鸡等禽类死亡,目前全球已有2 7个国家发现有禽类感染H 5 N 1 型禽流感病毒的病例,并且在1 6 1 名感染该病毒的人类患者中已有半数不治身亡。人类在与
19、禽流感的比赛中从一开始可能并不占据什么优势。日前,一项由汕头大学医学院流感中心陈鸿霖、管轶教授参与的中美联合研究成果表明,现在各个国家独立研发的人用禽流感疫苗,有可能在H 5 N 1 的庞大家族面前失效。H 5 N 1 型禽流感病毒它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基因重组和突变,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打击。比利时鸟类医学专家迪迪埃马利耶说:“从发现之日起,H 5 N 1 型禽流感病毒就在不断变异。只要该病毒发生变异,就有可能突破人际之间的防线,导致病毒在人际之间迅速传播。”(1)自 1 8 7 8 年禽流感被发现后,人类并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但通过研究发现致病的为H 5 N 1 型甲型流感病毒,
20、之所以称它为生物病毒是因为()A.它有细胞结构 B.它能繁殖 C.它能新陈代谢 D.它有应激性(2)有关病毒的结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B.病毒的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C.所有的病毒的核衣壳由蛋白质组成D.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 N A 或 R N A(3)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的原因主要是()A.无核膜结构 B.无完整酶系 C.对外界抵抗力弱 D.不能产生能量(4)现在各个国家独立研发的人用禽流感疫苗,有可能在H 5 N 1 的庞大家族面前失效。原因是。(5)人类至今还无法控制H 5 N 1 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重组和
21、突变,也不知道这种重组和突变需要什么条件和多长时间,因此目前阻止这一病毒传播和变异的惟一办法是。(6)如何证明H 5 N 1 型甲型流感病毒是正在流行的禽流感的病原体?答案:(1)B (2)C (3)B (4)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由8个负链的单链R N A 片段组成,容易发生基因突变(5)消灭病原体(6)第一,要求在所有患者身上发现H 5 N 1 型甲型流感病毒,但健康人身上没有;第二,从患者身上分离出H 5 N 1 型甲型流感病毒,并使其在实验室的培养皿内繁殖;第三,病毒可以使实验动物患上与人同样的疾病;第四,要求从患病的实验动物身上分离出H 5 N 1 型甲型流感病毒。6.材料一,要解决基因对
22、性状的控制首先要解决表右的三个主要矛盾蛋白质D N A必需解决的问题分布部位整个细胞主要在细胞核中空间上的矛盾产生部位细胞质核糖体上细胞核中多样性氨基酸的排立顺序脱氧核甘酸的排立顺序对应关系如何建立数量多(有上百万种)恒 定(少)数量上多与少的矛盾基本氨基酸二十种脱氧核甘酸四种1,科学家们是如何解决蛋白质数量多与D N A 少这个数量上的矛盾的?(用 1 0 0 字左右的文字简要回答)材料二,在解决空间上的矛盾时,科学家们做了下面的实验变形虫是一种单细胞的原生动物,是一种良好的实验材料。实验乙是利用变形虫放射性标记实验研究遗传信息传递途径的实验。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乙的实验结果
23、,该同学认为可以得到结论之一:R N A分子先在细胞核中合成,然后到达细胞质中。经过讨论,同 学 们认为A组实验中,细胞质中出现放射性可以有二种解释,除了该结论外,还可认为是,现请你利用实验中的材料对实验乙进行改进,使该结论变得唯一。(仿照实验乙,画出实验过程,并用文字在图形旁作必要说明)实验乙A组/B组A组变形虫培养,在同位素标记,0过的尿喘咤核甘酸培养液中B组变形虫培O)养在未标记过的尿啼咤核昔酸培养液中首先在细胞核,中发现有标记(的R N A分子细胞核和细0)胞质中均未/发 现 有 标 记彳的R N A分子标入 细 胞 核 和 细,胞质中始终X 未 发 现 有 标记的R N A分子(2)
24、在实验乙中,能否将用同位素标记尿啥喔改为同位素标记胞喀啜?为什么?(3)在实验乙的基础 上,又设计了实验丙:由此得到结论:R N A分子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我们认为仅从上述实验得到该结论是不严密的。请你为实验丙设计组对照实验丁。(实验过程的表达模仿实验丙)实验丙将变形虫培养在f 0)含颐的氨基酸完V r 全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在细胞质中检测(二 到 含 有 颜 的 蛋 白质分子实验材料:变形虫、普通培养液,还应采用,(A、D N A酶B、R N A水 解 酶C、D N A聚 合 酶D、R N A聚 合 酶)这是利用了酶催化特性中的。当向变形虫体内加入该醐 后,观测到的现象是。材料三,下面是1
25、9 6 0年科学家M.N i r eber g和S.O C ho a探究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是m R N A上的三个相邻碱基的实验。取5支试管,预先加入一定的物质,再把20种氨基酸分成五组,每组含四种不同的氨基酸,每支试管中加入一组氨基酸,再加入当时并不清楚是否带有遗传信息的多聚U(相当于只含U 的m R N A),结果在含有酪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和丝氨酸的一组试管中合成了多肽。回答:(1)上述实验中预先加入的物质是(2)再用同样的方法,把酪氨酸、苯丙氨酸、半胱氨酸和丝氨酸分别加入四支试管中,从而合成了只含苯丙氨酸的多肽链。这一实验假设是。(3)M.N i r eber g 和S.O C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易错题集 综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