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涉江采芙蓉》教案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江采芙蓉》教案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涉江采芙蓉教案 所用教材:高中语文必修 2 目次: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 11 月第 2 版,20XX年 6 月湖北第 2 次印刷。【教材分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它意境高洁清幽,有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特点,是五言抒情诗的杰出代表作,体现出古诗十九首“一字千金”的特征。该诗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词,用最明白晓畅的语言道出真情至理,游子思妇的百转柔肠都蕴含在简短的诗句中。【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的学习,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有所了解,也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理解这首诗的大意难度不大,但
2、品味古诗的语言魅力,感受诗中主人公的“思绪千里”、“柔肠百转”有一定难度。【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品味诗歌意境;3通过古诗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品味古诗悠远深长的意境,感受“无一字相思,而相思毕现”的表现力;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教学方法】1教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提问法、点拨法;2学法:朗读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 CAI 课件【教学时间】15 分钟【教学过程】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一、故事导入 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我们国家有位著名的文史学家:陆侃如。他在巴黎大学进修博士学位时,在一次答辩会上,有一
3、位教授问他:中国有首著名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孔雀为什么要往东南飞呢?这个问题并没有难倒陆侃如,这时他缓缓答道:因为“西北有高楼。”其实西北有高楼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咱们今天要学习的涉江采芙蓉同样出自古诗十九首。二、新课讲解(一)文学常识积累 结合教材注释 1 带领学生了解古诗十九首的相关文学常识。补充:1.被称作“风余”、“诗母”,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2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钟嵘诗品:天衣无缝,一字千金;钱谦益定山堂诗旧序:言古诗,则曰十九首,亦知其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者乎。(二)教师示范朗读 听朗读,划节奏,品味古诗感情。(三)学生齐读古诗 读出节奏,读准字音。(四)诗歌鉴赏品味 1涉江
4、采芙蓉,兰泽多芳草。(1)意象分析:芙蓉:水芙蓉,即荷花。此称谓最早见于离骚。问:在大家的印象中,荷花具有什么样的品性呢?(自由发言)明确:君子之花(周敦颐爱莲说)爱情之花(西洲曲)宁静之花(李清照如梦令)一般来讲,古诗词中的荷花是坚贞、高洁、宁静的化身。兰泽:长有兰花的沼泽地。芳草:带有香气的草。请同学分析兰花、芳草的特征。明确:芳草在此处并非指某一种植物,而是泛指带有香气的草,也许是一种,也许是几析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选自古诗十九首它意境高洁清幽有含蓄不尽余味悠长的特点是五言抒情诗的杰出代表作体现出古诗十九首一字千金的特征该诗不作艰深之语无冷僻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 芙蓉 教案 小学教育 小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