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3复习知识点.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二生物必修3复习知识点.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生物必修3复习知识点.pdf(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二生物必修3复习知识点必 修3复习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存在于细胞内,约 占2/3)1、体液 淋巴等 体 液: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细 胞 内 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全部体液的2/3。细 胞 外 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全部体液的1/3。血 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 织 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为组织细胞通过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淋 巴:小部分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内悬浮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
2、噬细胞等,可以协助机体抵御疾病。注意:血液并不全是体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2、三者关系:代谢废物组织液 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血液循环。二、细胞外液的成分1、90%)7%-9%)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2、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3、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主要 为Na、
3、CL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与HCO3、HPO4等离子有关。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左右。4、总结:。-2-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变化规律: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如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但始终接近37。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两
4、个方面的稳态:组成成分、理化性质。3、稳态调节机制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4、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注意: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5、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6、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目的:通过对比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微量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结 果: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注意规律:一、内环境成分辨别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于外界环境,因
5、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2、血浆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二、与内环境各组分有关的细胞的具体内环境1、组织细胞:2、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3、毛细淋巴管壁细胞:4、血细胞:血浆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三、组织水肿及其产生的原因1、组织水肿:指组织间隙中积累的组织液过多。2、原因:血浆渗透压的下降或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导致水分过多地进入组织液。3、引起组织水肿的实例:营养不良一血浆蛋白减少一血浆渗透压下降一组织水肿过敏反应一组织蛋白增多一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一组织水肿淋巴循环受阻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6、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1、基本方式:(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2、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注意: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实现。若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中有一个被破坏,则既无感觉也无动作;若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完好,而传出神经或效应器被破坏,则有感觉但无动作;只有五项均完好时才能既有感觉也有动作。3、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1、传导形式: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沿着神
7、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2、传导过程:激(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局部电流)3、传导方向:注: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 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受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三、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支末端彭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
8、成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2、导递质与突触后膜的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形成新的神经冲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传递方向:(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至突触后膜,不能由突触后膜释放)四、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中枢神经系统(内含大量神经元)脊柱管内的:脊髓2、分工:。下 丘 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有 脑 干: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等。脊 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3、关系:a 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b 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五、人脑的高级功能1、高级功能: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
9、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相对应。3、言语区:用言语表达思想。H区受损伤: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W区受损伤:此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受损伤:此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4、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可分为和a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b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0、。第2节 通过激素的调节一、激素调节的发现1提取液入静脉促进胰腺分泌胰液2、结论:激素调节:指由内分泌器官(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二、激 素 调 节 的 实 例【实例一】1、脂肪等非糖物质2、胰岛素:由 胰高血糖素:由分泌,能促进糖原分解,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3、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寒冷等刺激 一、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 过 体 液 运 输(故临床上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作用
11、于靶器官、靶 细 胞 注:(1)靶器官、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即为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2)激素一经靶器官、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第 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体液调节:激素、二氧化碳等调节因子,通过体液运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激素调节是其主要内容)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实例一】体温调节体温回升体温下降【实例二】水盐平衡调节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I(+)(-)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外液 垂体的渗 I渗透压 产生渴感I I(+)补充水分 I(-)尿量细胞 J外液I
12、 释放 的抗利尿激素 透压主动饮水,结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分泌腺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如缺碘),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第 4 节免疫调节免 疫 器 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骨髓、胸腺、脾等)吞噬细胞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细 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细 胞(在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等2、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345、体
13、液免疫特异性结合(抗原非首次进入机体内)6、细 胞 免 疫(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病毒)细胞增殖分化病毒 效应细胞宿主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接受过敏原(第一次接触不会有过敏反应)6、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艾 滋 病(简称A ID S,病毒简称HIV)7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8、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死因发病机理:HIV侵入人体后与T 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 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得人体无法抵抗其他病菌、病毒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
14、性肿瘤等疾病。9、自身免疫病: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10、免疫学的应用主要是:疫苗、器官移植、检测抗原等。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植物长不长砍有无生长素,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横 向 运 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重力):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向光生长素多生长的快,背光生长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必修 复习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