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_中学教育-中考.pdf
《[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_中学教育-中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_中学教育-中考.pdf(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化学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天津版 【同步教育信息】一.本周教学内容: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一)基本概念和原理 二.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三.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含的内容包括:化学用语分类组成变化规律性质研究内容物质研究对象化学 1.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
2、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
3、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2.组成宏观微观元素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原子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粒子,只是在化学变化的领域内最小,也不是在物理变化中最小;原子虽小,但其结构并不简单,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也不是最小粒子,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讲,是非常小的,却集中了原子几乎所有
4、的质量及全部的正电荷;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核电荷数与质子数相等;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在原子当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所以原子显电中性;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是保持物质物理性质的粒子,因为单个的分子不能确定其为固态、液态及气态,所以单个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分子也不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惟一的粒子,像金属单质、硫、磷、金刚石、石墨和晶体硅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因此,原子也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一个分子中含有几个
5、原子,也就包含有几个原子核;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种类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相同的。相同时为单质分子,不同时为化合物分子。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原子团并不是在所有的反应当中都是保持一个整体不变的,232MnOKClOKCl2 23O的反应就是一个例子,3ClO是一个原子团,反应后却被打破了,有的原子团可能在反应中转变成另外一种原子团;初中化学中出现的原子团有24SO、23CO、3NO、34PO、3ClO、74MnO、624MnO、4NH、OH、ClO(次氯酸根)等。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可形成离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6、,失去电子后形成的是阳离子;阴离子带负电荷,阳离子带正电荷。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粒子是质子,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一种元素对应的是一类原子,这一类原子是由于它们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而不是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只要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不管中子数或电子数相同与否,那么,这些原子都属于同种元素;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 4 个,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 4 个或 4 个以上,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2 个或 8 个电子);元素论种类而不论
7、个数;元素是宏观概念,可以说某种物质由哪种或哪些元素组成的。3.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宏观上看有多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多种分子;混合物中各成分相互独立存在,彼此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混合物的性质是多样性的,因此,不能用混合物中的某种成分的化学式来表示该混合物;混合物中各种成分通常情况下彼此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按各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平均值(如何计算不要求);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
8、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本概念和原理二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三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
9、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理性质(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一定是纯净物,且所有的单质只含一种元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并不一定是单质,例如:金刚石和石墨混合在一起,显然为混合物,但却只含一种碳元素,像白磷和红磷的混合物,氧气(O2)和臭氧(O3)的混合气体都属于这种情况;单质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金属单质中汞(又称水银),常温下为液态,非金属单质溴(Br2),常温下为液态。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一定是纯净物,但其所含元素却不止一种;化合物可分为无机化
10、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两大类。无机化合物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但像 CO、CO2、H2CO3及碳酸盐(包括正盐和酸式盐)不包括在有机化合物内。因此,有机化合物都含碳元素,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化合物根据其构成的基本粒子来分,可分为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可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等几类物质。(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也一定是纯净物,其组成中只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一定为氧元素,另一
11、种若为金属元素,则为金属氧化物;若为非金属,则为非金属氧化物;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及两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许多非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并不是说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就不属于酸性氧化物,也不能说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因为某些金属氧化物也属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是指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前文也提到了某些金属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对于 K2O、CaO、Na2O这三种碱性氧化物来说,它们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这些碱均
12、为强碱,这些碱性氧化物对应的碱均为强碱,但这些强碱加热不易分解而得到这些碱性氧化物,而对于其他的碱性氧化物就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但这些弱碱加热后能分解得到相应的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是指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例如:Al2O3和 ZnO。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属于共价化合物;在酸的定义中特别强调“全部”二字;例如:NaHSO4=Na+H+SO42,显然 NaHSO4电离的阳离子有 H,但不完全是 H,故 NaHSO4不是酸。即能电离出 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酸的分类:按酸性强弱分 SHCOOHCHCOHPOHHClHNOSOH233243
13、342、弱酸:中强酸:强酸:按酸电离出氢离子个数分 43232324233POHSHSOHCOHSOHCOOHCHHClHNO三元酸二元酸一元酸、本概念和原理二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三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
14、者产物是什么物质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理性质SHHClSOHCOOHCHPOHHNOCOHSOH23234333242、无氧酸含氧酸否含氧原子分按酸分子是 34342HNOHClPOHSOH、易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有挥发性分按酸是否具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除 NH3 H2O外)都属于离子化合物;在碱的定义中也特别强调“全部”二字。例如:Mg(OH)Cl=Mg2+OH+Cl,显然 Mg(OH)Cl 电离出的阴离子不全是 OH,故 Mg(OH)Cl 不是
15、碱。也即能电离出 O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碱;碱的分类:按碱性强弱来分等弱碱:强碱:、322322)()()()(OHFeOHCuOHNHOHBaOHCaKOHNaOH 按碱电离出 OH的个数分等三元碱:等二元碱:等一元碱:、3222223)()()()()(OHFeOHBaOHCaOHMgOHCuOHNHKOHNaOH NaOH易潮解,可作碱性气体的干燥剂,弱碱受热易分解。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属于化合物;盐根据酸与碱反应的程度来分 等、和的产物:碱式盐,碱没被完全中等、和的产物:酸式盐,酸没被完全中等、和的产物:正盐,酸与碱完全中322432432)()(COOHC
16、uClOHMgKHSONaHCOCaClCuSOCONa 4.化学用语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元素符号 化学用语是化学的特殊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运用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规范使用,并注意重点掌握其书写规则以及相应的含义。(1)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原子运动论、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以一个碳-12 原子质量的121作为标准;相对原子质量就是用其他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相比较所得的值:相对分子质量可通过构成分子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求得,也可用一个分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相比较求得;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一般不写出;原
17、子及分子的绝对质量非常小,使用起来不方便,采用相对质量比较方便,也能很好地表示原子及分子质量的相对大小,还可进行质量间的计算;离子的相对质量问题,简单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对应的原子的相对质量相等;复杂离子(原子团)的相对质量与分子的相对质量的求得是一样的。这些是因为电子的质量相对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小得多,可忽略掉。分子原子运动论:这在课本中虽没有提出,但却用了很大篇幅叙述这个问题,其主要的论点有:分子和原子是有体积和质量的;分子和原子都在作大量的无规则的热本概念和原理二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三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
18、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理性质运动;分子之间和原子之间都有空隙;我们可用这些论点解决化学上及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由内到外依
19、次为第 1 层(K层)、第 2 层(L层)直至第 7 层(Q层);第 1 层最多只能容纳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能容纳8 个电子,第 3 层最多能容纳 18 个电子;除第 1 层外的其他各电子层作最外层时,最多只能容纳 8 个电子,即常说的 8 电子稳定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要综合考虑以上几 条规律,不能顾此失彼,例如:(正确),若按的规律应为,却不符合的规律。(2)元素符号一般可直接表示:某一种元素;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若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组成该物质的元素也可表示这种单质,例如:Na、S、P等;元素四周的数字不仅有固定的方位,而且有固定的表示方式和含义(见下表)。元素符号 方位 方式
20、含义 Al 正上方 右上方 右下方 正前方 3Al“+”在数字前 3Al“+”在数字后 342)(SOAl Al2 Al 元素的化合价为+3 铝离子带三个正电荷 在一个 Al2(SO4)3粒子中有2 个铝离子 2 个铝原子(3)化合价: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决定这种元素的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的化学性质;元素化合价的数值必须从一个原子的情况来判定:一个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一个原子跟其他元素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因此,化合价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化合价原则是在化合物里,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规定为零价。(4)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一种物质只有一个
21、化学式;可表示一种宏观物质;表示物质的组成或构成等意义,但当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学式等前面系数是不为 1 的正整数时,一般就只有微观含义,即为该微粒的个数,而不具有宏观意义。(5)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注意书写原则、步骤、配平、反应条件、箭头的正确使用。(6)反应类型 本概念和原理二复习要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三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
22、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理性质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按反应基本类型分按氧的得失分按热量变化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氧化还原反应(7)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参加”二字不能省略,不能将“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地理解为反应物。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
23、量或物质没有反应完的剩余部分的质量不能包括进去;生成物中各物质应将有气体、难溶的物质及水等生成物都包括进去;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而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改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是必然的。【典型例题】例 1 下列反应中,前者一定包括后者的是()A.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 B.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 C.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D.置换反应,还原反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化学反应的分类,理解各反应类型的含义。四种基本类型(指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组成形式来划分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从氧的得失来划分的;而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是根据反应前后热量的变化来
24、划分的。同一个反应可能有一种、两种或三种分类法(如:点燃222OHOH22,是化合反应,又属氧化反应,也属于放热反应)。显然,选项 A中的两种反应无包容关系;B中的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一种;C中两种反应是交叉关系,但有很多化合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在 D中,有许多还原反应不是置换反应。答案:B 例 2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B.一氧化碳有剧毒是因为可与血液结合使其失去了携带氧气的能力 C.甲烷极难溶于水 D.敞口放置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区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关键是要看体现该性质的过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即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了。本概念和原理二复习要
25、求准确理解有关物质的分类组成变化性质规律等相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并了解其意义三知识要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研究对象是物质有关化质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化学变化根据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及类别上来分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还可根据反应物得氧和失氧上来分可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理性质答案:C。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化学 中考 化学 九年级 复习 专题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