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_小学教育-小学学案.pdf(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准确行动的语言,训练细致观察,抓住特征进行描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描述、背诵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能力训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
2、候(12 岁到 17 岁)在这里读书。二、正课 1、听读课文 2、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3、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的过渡段。(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2)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3)过渡段:第 9 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4、第 1 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
3、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两句话有没有矛盾呢?第一段是总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说百草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没有矛盾。前一句话是用大人的眼光来看的。“确凿只有”,断定其中不会有什么动人之处;“似乎”,又对这断定有踌躇,这是表示是否记得清楚还不敢说。后一句是从小孩子的眼光来看的,作者回忆童年在百草园玩耍,一切都那么新奇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所以不矛盾。5、朗读第 2 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乐园”的?(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形:肥胖、高大
4、、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味:又酸又甜。春景:桑葚、菜花。夏景:鸣蝉。秋景:蟋蟀的叫 (3)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先用两个“不必说”从整体上写百草园,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地写动物;整体是从植物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到植物。(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有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有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作者把百草园描写得有声、有色、有趣、有味,确是儿童的乐园。6 学生齐读课文第二段,体会写景的妙处。作业:背诵课文第 2 段 第二课时:一、继续学习第一部分。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百草 园到三味 书屋 教案 小学教育 小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