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国培优秀教案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桃花源记》国培优秀教案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国培优秀教案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桃花源记编排在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五单元,是讲读课文,居单元之首,本单元通过对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诗的鉴赏,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 学生分析:初二学生已学过几篇文言文,已初步懂得结合注释学习文言文,但是学生的注意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逐渐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对感性的问题有兴趣,有思维力度的问题也易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学生的具体水平及差异不同,因此,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问题设计有梯度和层次,引发思考,鼓励培养学生自信,感受成功,感受作品之美,成为教学的关键
2、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3、背诵部分段落。二.重点:(1)朗读、背诵文言文。(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难点: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三、教法与学法:朗读法 讨论与点拔相结合 品读法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 文字资料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1、展示桃花图片,。2 播蒋大为的歌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引出课题 3、提出学习目标。4、作者简介:陶渊明,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但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
3、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或“五柳先生”。5、介绍写作背景: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南朝宋永初二年(421 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同时由于他和农民接近,理解他们追求理想的愿望,所以写了这篇记和诗(桃花源诗)。6、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豁然()俨然()怡然()阡陌()诣()邑人()间隔()垂髫()语云()遣()刘子骥()要同 ()(2)请用简短的语句概括课文内容 按照以下句式回答:桃花源记一文讲述的是 的故事。明确:一个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 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的故事。7、朗读课文(1)指名五位学生接力朗读课
4、文。(2)师生一同更正后全班齐读课文。8、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弄清文意。(1)要求:用笔画出不解之处,以待全班共同解决。(2)学生举手提出疑问,教师引导学生一一解决。(3)展示重点翻译的句子,让学生逐一翻译。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四篇文言文和五首唐诗的鉴赏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文的能力使学生注重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学生分析初二学生已学过几篇文言文已初步懂得结合注释学习文言文但是学生的生的探究欲望另学生的具体水平及差异不同因此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问题设计有梯度和层次引发思考鼓励培养学生自信感受成功感受作品之美成为教学的关键一学习目标正确流利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优秀 教案 中学 教育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