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专题突破.pdf
《高中地理专题突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专题突破.pdf(10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地理专题突破高中地理专题突破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化图形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天气、气候相关的描述能力工业区位图农业地域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的总结和评价地壳物质循环外力作用地球运动的意义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等值线图等高线 地理统计 图 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气候类型判读人口迁移图的解题方法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水循环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图的如何判断是本考点中的疑难点,也是对于图形和识图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1、突破方式:突破的方式是结合图形的明确看图步骤和方法,明确差别,并且配有各类型坐标图的介绍,加深学生对此问题的理解,最后进行典型例
2、题的训练,从训练中增长学生的应试能力。2、做题方法;(1)看图获取信息。(2)结合图例分析正图。(3)结合题干,结合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知识点得出答案。2.典 例 1:读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下两题。1 (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
3、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参考答案:(1)C(2)B详解:第(1)题,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A错;乙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市建成区外经过,B错;对比两幅图可知D错。选 C。第(2)题,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一般不直接穿过城市建成区,以避免其对城市内部交通及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城市面积扩大,高速公路部分被城市包围,形成乙模式向甲模式的转变。3.典例2: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图 6 是 2000年 和 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
4、域差异图。读 图 回 答(1)(2)题。2(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A.2 0 0 0 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2 0 0 0 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2 0 0 9 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 0 0 0 年总体提升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A.工 业 区 B.中心商务区C.住 宅 区 D.文化教育区参考答案:(1)C (2)B详解:(1)本题考查土地利用集约化的变化。读图可以直接看出,与 2 0 0 0 年相比,2 0 0 9 年吉林省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其中松原市、辽源市
5、、通化市、吉林市、通化市集约化水平提高幅度最大。(2)木题考查城市功能区及其特点。城市商业区,特别是中心商务区所在区域地价特别高,集约化程度最高。4.典例3:下图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城镇带规划示意图。读 图 回 答(1)(2)题。(双选)皈 等 高 线(加C.河流口 沙 漠 省级行政中心0县区级行政中心。乡、镇=ttWf一公路0城篦发展轴(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2009年3A.公路与铁路的兴建B.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C.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D.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2)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A.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B.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C.乌鲁木齐市提
6、供的服务种类最多D.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参考答案:(1)A B (2)A C详解:(1)本题考查城市布局的影响因素。新疆乌鲁木齐以西地区地形复杂,降水较少,因此交通线路的建设以及丰富的高山冰雪融水是该地区城市建设的首要条件。(2)本题考查城市等级及特点。城市等级与数量呈负相关,等级越高,数量越少;乌鲁木齐是该地区等级最高的城市,其服务范围最广,服务种类最多。5.典例4:下 图 为“长江沿岸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读 图 完 成(1)-(3)题。:熊.叫*H ia U l也用电&RMMCBS-G1C用地区2 r f t n i t t(1)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地租金从高
7、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丙、乙、丁、甲B.甲、乙、丙、丁C.乙、甲、丙、丁 D.丁、乙、甲、丙(2)在P地保留公共绿地,其目的主要是()A.提 高 居 民 生 活 品 质B.储存高档住宅用地C.扩大城市用地规模D.预留社区广场用地(3)沙洲农业景观经历了“水稻田一蔬菜地一花卉园”的演变,其主要原因是()A.农村劳力的减少B.市场需求的变化C.沙洲面积的扩大D.土壤条件的改良4参考答案:(1)B (2)A(3)B详解:第(1)题,由图可知甲处为商业用地,地租最高;乙处为住宅用地,地租次之;丙处为公共绿地,丁处为工业用地,地租最低,故选B。第(2)题,P地周围为住宅用地,在P地保留公共绿地,目的是
8、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故选A。第(3)题,从其变化上可以看出,沙洲农业景观的演变,与市场需求变化关系最大。城市化图形城市化图形1.城市化图形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步骤1 .以城市化的城市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该类型题目的切入点。2 .以3(和70%作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的区分点。3 .结合图形定出该国或该地区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然后在各国的城市化的问题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做出该类题。2.典 例1: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后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两题。(1)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A.甲B.乙C.丙D.丁(2)2 0
9、0 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5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参考答案:(1)(2)A详解:(1)本题考查城市化判断的有关知识。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故甲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故丙表示发展中国家;乙表示世界城市化;我国城市化起步晚,改革开放后发展快,故丁表示我国城市化进程。(2)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意义。城市化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2 0 0 0年后,发达国家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逐步增大,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中心区人口逐步减少,故A正确。3.典例2:读高速公路与城市
10、建成区空间关系示意图,完成下两题。(1)分析两种模式的高速公路对城市建成区的影响,可知()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区用地C.甲模式对城市建成区景观与环境的影响比乙模式大D.乙模式对城市建成区内部交通联系的影响比甲模式大(2)从高速公路与城市建成区关系的动态变化看,可推断()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时一般会采用甲模式B.随着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变的趋势C.在城市化快速推进时期,甲模式会消失D.大城市发展到成熟期,不会同时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参考答案:(1)c (2)B 6详解:第(1)题,直接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区穿过,A错;乙
11、模式高速公路从城市建成区外经过,B错;对比两幅图可知D错。选C。第(2)题,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一般不直接穿过城市建成区,以避免其对城市内部交通及环境带来不利影响。随着城市面积扩大,高速公路部分被城市包围,形成乙模式向甲模式的转变。4 .典例3: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1)自 1 9 9 0 年 至 2 0 1 0 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参考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
12、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详解:第(1)题,本题要求答出江苏和贵州省两省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点。城市化的发展特点要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城市化的起步早晚几个方面来回答。第(2)题,江苏省与贵州省相比城市化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与交通经济区位、产业基础等差异明显的几个方面回答。5 .典例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 料 1:2 0 1 1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 陆 3 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 5 7 5 3 0 6人,占 4 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 4 1 4 9 5 4 6人,占 5 0
13、.3 2%。同 2 0 0 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 0 7 1 3 7 0 9 3 人,乡村人口减少1 3 3 2 3 7 2 8 9 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 3.4 6个百分点。7材 料 2:预计,2 0 3 0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达到65%以上。城市人口达到1 0 亿人左右,形成 1 个世界级城市群,2个国际级城市群,7个国家级城市群,若干个区域性的中小城市群。我国部分城市群分布材料3:下图为北京城市化及三类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变化统计图。材料4: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下午4时的气温差表。时间。1月4月。7月。10月。全年。气温差(C *52。6.0。5.4。6.0P5.(
14、1)根据材料1、2分析,由现在到2 03 0年,我国城市化进程有何特点?(2)据材料3说明,1 9 9 0年以来北京市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3)据材料4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原因与方向,并提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参考答案:(D 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城镇聚集,城市化水平加速提高;城市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大幅度拓展,出现城市密集地区和城市群。(2)特点: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影响: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3)原因与方向:城、郊气温差产生了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或城市热岛效应);上空污染物由城后向郊区扩散,近地面
15、污染物由郊区流向城市o措施:在郊区布局有大气污染的工业时,应该布局在热力环流下沉气流之外的区域;提高郊区绿化率。8详解:第(D 题,从材料可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其特点从城市化表现方面回答。第(2)题,从材料中可知,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特点,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第(3)题,在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存在着热力环流,所以要合理规划城市,避免城市中心区与郊区的环境因热力环流受到影响。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1.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类型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不尽相同,都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具体可用以下方法判断:1.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6、的数值特征判断(1)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均在铁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2)传统型:出生率一般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一般都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左右及以下。比生率()什 3 /原始型2 /传统型1-/现代型/一零自然增长率0 1 2 3 4死亡率(%)在坐标图中三种类型的分布如下图所示:2.由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特征区分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表明人口增长类型,具体如下图所示:92.典 例 1:图:为1 9 8 2 年 和 2 0 0 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下两题。(1)图中信息反映出()A.1
17、9 8 2 2 0 0 9 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B.1 9 8 2 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 0 0 9 年的低C.1 9 8 2 年 的 4 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 0 0 9 年的高D.1 9 8 2 年 的 2 0 2 4 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 0 0 9 年的多(2)与 1 9 8 2 年相比,2 0 0 9 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 559 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参考答案:(1)B (2)B详解:10(1)图中左侧为1982年数据,右侧为2009年数据,可以看出,2009年人口的014的比重大
18、幅度下降,老龄化问题突出,所 以 1982年人口老龄化比2009年低,选项为Bo(2)人口增长速度降低,选 项 A错误;人口老龄化加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选 项 B正确;进而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选 项 C错误;无法看出25 59的劳动力资源数量,选 项 D错误。3.典例2:下列左图为“甲、乙、丙、丁四国人口增长状况图”,右 图 为“不同阶段人口发展模式图”。读图回答(1)(2)题。人口死亡率(%o)40:丁.30.甲120.10.3 乙01,i 匕 10 20 30 40人口出生率(%)时间参 考 答 案:(1)B (2)C详解:第(1)题,由图可知四个国家人口增长特点,甲为低出生率、高死
19、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且自然增长率为负增长;乙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丙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丁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结合右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可知正确答案。第(2)题,由图可知,丙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分布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医疗卫生水平较高。4.典例3:2 0 1 0 年 1 1 月 1日零时,我国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准
20、确的统计信息支持。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料 1:中 国 1 9 50 年、1 9 8 0 年、2 0 1 0 年、2 0 50 年(预计)人口金字塔结构图。1 1材 料 2: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 0 1 0 年末我国总人口为1 3.3 9 7 亿,超 过 60 岁的老年人为1.7 7 6亿,约占总人口的1 3.2 6%,城乡老年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城市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4 9.7%,农村老年空巢家庭已达到3 8.3%,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未来五年将是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将呈现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加速发展的新特征。(1)读材料1,属 于 2 0 1 0 年人口金字塔的是 o该
21、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为_ O(2)读材料2,说明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将产生哪些问题?(3)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问题,有的专家提出应放宽生育控制、实行二胎化政策,对此,你是否赞成?理由是什么?参考答案:(1)丁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2)社会赡养费用上升,政府财政压力增大;社会需求不旺,影响经济增长;青壮年负担过重等。(3)赞成。可以改变我国的年龄结构,减轻青壮年和社会的负担。(或不赞成。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仍很快;将进一步加大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详解:第(1)题,2 0 1 0 年人口金字塔示意图从材料中分析得出,其特点符合现代型人口特征。第(2)题,人口老
22、龄化问题可以结合材料来分析。1 2第(3)题,面对人口老龄化,专家提出的放宽计划生育、放开二胎的政策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理由充分即可。5.典例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料 1:2 0 1 1 年 1 0 月 3 1 日凌晨,将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 0 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世界人口增长过程材 料 2:根据国家统计局2 0 n 年 4月 2 8 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 3 3 9 7 2 4 8 5 2 人,与 2 0 0 0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 90 万 人,增 长 5.8 4%,年平均增长0.5 7%,
23、比 1 990 年 到 2 0 0 0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 7%下降0.5个百分点。材 料3:我国每隔5年 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材料4:2000年以来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变动情况图。(1)材 料1反映出的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什么?(2)根据相关材料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3)材 料3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何种人口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年,导 致 该 问 题 产 生 的 原 因 主 要 是。13 材 料4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 问题,针对
24、此问题,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措施?(5)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1)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2)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2003(20002005年间即可);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出生率的不断下降(4)性别比例失调;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消除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加强文化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改变生育观念;医院加强医德建设,禁止非医学需要的性别鉴定。(5)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人口素质。详解:第(D 题,由材料1
25、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技术革命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第(2)题,根据材料的相关数据,可归纳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特点。第(3)题,从材料3 中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在 2000 2005年间开始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并且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与人均寿命和出生率的变化有关。第(4)题,根据材料4 可以看出我国青少年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解决措施可从社会、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分析。第(5)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很低,但净增人口数量很大,因而要继续稳定低生育率水平;同时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也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天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专题 突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