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pdf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pdf(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创新方案】2016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第二单元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第1讲 D N A是 主 要 的 遗 传 物 质 考纲考频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I I)(3 年 1 0考).考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熟记过程方法.理解内在联系基础 自主回扣兖实双基1 .肺炎双球菌的特点(D R型细菌:菌落粗糙,细胞壁外无荚膜,没有毒性。(2)S型细菌:菌落光滑,细胞壁外有多糖类物质组成的荚膜,直毒性。2.格里菲思实验体内转化(1)写出下列实验现象:R型活细菌注虫射包小鼠不死亡.S型活细菌让批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S型 细 菌 遒 小鼠不死亡。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曳小鼠死亡之胆
2、5 型活细菌。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有“转化因子”。3 .艾弗里实验体外转化(D 实验过程:|S 型活细菌I荚 膜多糖 蛋 白 质 DNA DNA+DNA酶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R型 R型 R型S_I TR型S型实验过程分析:只有加入S型细菌的DN A,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的DN A 加入DN A 酶后,不 能 使 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DN A 是“转化因子”,即 DN A 是遗传物质。思考 艾弗里实验中设置DN A+DN A 酶这一组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一是对照说明只加DN A 组的结论,二是说明DN A 的水解产物不能实现转化.深 化,重难
3、透析全面突破1 .体内转化实验E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比较项目体内转化实验体外转化实验操作人格里菲思艾弗里及其同事细菌培养场所小鼠体内培养基(体外)巧妙构思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作对照将物质提纯分离各自观察结果观察小鼠是否死亡培养基中菌落实验结论S型细菌体内有转化因子S型细菌的DN A 是遗传物质2.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的联系(1)所用实验材料相同。(2)体内转化实验是体外转化实验的基础,体外转化实验是体内转化实验的延续。(3)两实验都遵循了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3 .实验中利用的方法(1)观察法:观察菌落形态结构。(2)物质抽提法:提取S型细菌的各种物质组成。(1)加热杀死S型细菌的过程中
4、,其蛋白质变性失活,其内部的DN A 在加热后随温度降低而又逐渐恢复活性。(2)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R型细菌吸收了 S型细菌的D N A,并整合到R型细菌的D N A 中,使受体细胞获得新的遗传信息,表现出S型细菌的性状。(3)发生转化的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由于转化受到D N A 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受体菌的生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所以转化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R型细菌都转化成S型细菌,只有少部分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落 实 题组设计多维解读角度一以实验分析的形式,考查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1.(2 0 1 1 广东高考)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 和 S型肺炎双
5、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据表可知()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细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R型蛋白质R型R型荚膜多糖R型R型D N AR型、S型R型D N A (经D N A 酶处理)R型A.不能证明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说 明 S型细菌的荚膜多糖有的活性C.和说明S型细菌的D N A 是转化因子D.说 明 D N 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解析:选 C 由组比较可知D N A 是 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组可进步证明 D N A 是 S 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而蛋白质、荚膜多糖以及D N A 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A 错误,C正确;从表中不能得出B 项的结论;表中信息不能说明D N
6、 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 错误。2.(2 0 1 5 滨州模拟)艾弗里将R型细菌置于含S型细菌D N A 的培养基中培养,得到了 S型肺炎双球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B.R 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实验不能证明D N A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将 S型细菌的D N A 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解析:选 B 艾弗里实验中将S型细菌中的荚膜多糖、蛋白质和D N A 等提取出来,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 N A 时,R型细菌才能转化成S型细菌,这证明D N A 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
7、遗传变化的物质;该实验中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基因重组,生物的变异都是不定向的;将 S型细菌的D N A 注射到小鼠体内不能实现肺炎双球菌的转化。3.(2 0 1 5 长春高三质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将 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整个实验证明D N A 是转化因子B.实验、实验可作为实验的对照C.实验和实验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S型活细菌D.重复
8、做实验与,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解析:选 A 体内转化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存在转化因子,没有得出D N A 是转化因子的结论。4.已知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可引起动物致死性肺炎,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对动物无害。现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出了 D N 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无荚膜细菌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将培养液注射到小鼠体内,则图中结果不正确的是()有荚膜菌 无荚膜菌,DNA+8”卷型A.小鼠死亡蛋白质+D现 爸)超 更B,、鼠正常-多 糖 十眈 C.小鼠正常匚;搬 山+.D迎 D.小鼠死亡解析:选 D 从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体内提取的物
9、质中,只 有 D N A 才能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使小鼠致死,故 A、B、C都正确。D中虽然有D N A,但D N A 酶会使D N A 水解,致使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不能转化为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小鼠应表现正常。角 度 二 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教材经典实验思想的应用5.请分析以下实验并回答问题:(1)某人曾重复做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步骤如下:a.将一部分S型细菌加热杀死;b.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均匀分为若干组,将相应菌种分别接种到各组培养基上(如图中文字说明部分);c.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组 2
10、组 3组 4组正常R型 细 菌 正 常 S型细菌 加热杀死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的S型细菌 与正常R型细菌。为S型细菌菌落 为 R型细菌菌落本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o(2)艾弗里等人通过实验证实了在上述细菌转化过程中起作用的是D N A。请用D N A 酶作试剂,选择适当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方案,验 证“促 使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物质是D N A”,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方案如下:第一步:从 S型细菌中提取出其D N A。同时,制备符合要求的培养基,并将盛有等量培养基的培养装置分别标号A、B、C;第二步:;第三步: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1、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第四步:。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合理结论:。通过本实验,还能得出的新结论:。解析:第(2)题是验证实验。欲证明促进R型细菌转化的物质是D N A,可用D N A 醐将S型细菌的D N A 破坏,看其是否还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解答时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设置对照实验,在实验组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 N A;在对照组中,一组中不加任何提取物,另一组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 N A 和 D N A 酶。单 变量的控制,即只有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是否加入S型细菌的D N A 这一个实验变量,其余的变
12、量(如接种的细菌种类、数量以及培养条件等)应基本相同。答案:(D S 型细菌中的“某种物质”(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而且这种 转 化 是 可 遗 传 的(2)第二步:A中不加任何提取物,B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 N A,C中加入提取的S型细菌的D N A 和 D N A 酸(顺序可 变)第三步:在三组培养基上分别接种等量的 R型 细 菌 第 四 步:将接种后的培养装置放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结果预测:A中只有R型细菌菌落;B中出现R型细菌和S型细菌两种菌落;C中只有 R型细菌菌落。结论:S型细菌的D N A 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D N A 只
13、有在结构保持完整、未被破坏的前提下才具有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功能考点2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熟记过程方法.辨析实验异同基础 自主回扣夯实双基i .实验材料“噬菌体,、山 头 部 内 含 有 即 AI 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蛋白质构成(2)生活方式:寄生。(3)增殖过程:吸附-注入一合成一组装一释放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即 用 叱、3 2P 分别标记蛋白质和 D N A。3 .实验过程及结果(1)标记噬菌体含35s的细菌 培 养 基 培蓑含35s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但 变 含 氏 的含3汨 的 细 1 大肠杆菌菌 培 养 基,(2)侵染细菌噬 一 力标记的噬菌体菌体 432
14、P标记的噬菌体32S标记的噬菌体+细菌+P标记的噬菌体 混合培养,搅拌、离心混合培养j搅拌、离心结果结果上清液放射性直沉淀物放射性低上清液放射性低沉淀物放射性直4 .实验结论:D N A 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思考 为什么选用3 5S和却分别标记丁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 N A?提示:在 心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S仅存在于4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中,而 P则主要存在于D N A 中。一深喉 重难透析全面突破1.噬菌体增殖的条件(D 场所:大肠杆菌。(原料:大肠杆菌的氨基酸(2)蛋白质合成,叱 红 生1 V 场所:大肠杆菌的核糖体(3)D N A 的合成,原料:大肠杆菌的四种脱氧核甘酸模板:噬菌体的D N
15、 A2.子代噬菌体中元素来源分析(1)用/、3 5S标记噬菌体,而宿主细胞未标记一只在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 N A 中有(2)用 却、为标记宿主细胞,而噬菌体未标记一在子代噬菌体的D N A、蛋白质中均有标记元素。(3)用 C、H、0、N等标记噬菌体,而宿主细胞未标记f只在部分子代噬菌体D N A 中有标记元素。(4)用 C、H、0、N等元素标记宿主细胞,而噬菌体未标记一在子代噬菌体D N A 和蛋白质中均可找到标记元素。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的比较比较项目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设计思路设法将D N A 和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处理方法
16、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 D N A 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直接分离法:分离S 型细菌的多种组成物质,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检测结果的方式检测放射性位置观察菌落类型结论D NA 是遗传物质D 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落.实邂I二冬维解读角 度 一 以图示为信息载体,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1.(2 0 1 5 浙江效实中学检测)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标记后的噬菌体与细俏混合,噬曲体侵染细菌在上消(一、)液中检七测到S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力的培养基中获得的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作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
17、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 NA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 NA 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 5 s 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 NA 而不是蛋白质解析:选 B 噬菌体是营寄生生活的,必须在有活细胞的培养基中才能生存,不能直接培养在普通培养基上;实验中搅拌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通过对照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 NA 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2 0 1 5 芜湖模拟)为证明蛋白质和D N A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 3
18、2 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菌体、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即标记的无机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 5 s 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B (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 NA 是遗传物质解析:选 B 从题干中可知,亲代噬菌体已用3 2 P标记,因此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被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加入却。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目的,是要探究蛋白质和D NA
19、 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是一个“不知”结果的探究性实验,因此,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噬菌体和细菌都没有染色体,也没有等位基因,所以都不遵循遗传规律。本组实验离心后得到的B(上清液)中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也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造成的。角度二借助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考查子代噬菌体的元素来源3.(2 0 1 5 长春调研)若 1个3 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 却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A.定有力,可能有叩 B.只有3 5 sC.定有却,可能有3 5 s D.只有3
20、 2 P解析:选 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以亲代噬菌体的DNA为模板,以大肠杆菌的成分为原料,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故子代噬菌体中部分含3 2 P 标记,全部含 标记。4.(2 0 1 1 江苏高考)关 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力 和放射性同位素3 2 P 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 5s和 3 2 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用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D.呢 p、3 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 N 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解析:选 C A
21、项错误,噬菌体营寄生生活,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B项错误,保温时间不能过长,若保温时间太长则可能有含叩子代的噬菌体释放出来,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导致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放射性。C 项正确,用 3 5 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理论上应存在于上清液中,但可能因搅拌不充分而使部分噬菌体外壳仍吸附在细菌表面,离心后存在于沉淀物中;D 项错误,本实验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虺 胆 识归纳不同元素标记不同生物,子代噬菌体放射性元素来源标记对象DNA蛋白质DNA和蛋白质噬菌体32P35s C、注加 0、J细菌31P映 C、H、0、N子代噬菌体32P(少数)、P (全部)32
22、sC、H、0、N 的两种同位素都有角度三以基础判断的形式,考查生物科学发展史5.(2 0 1 3 全国卷0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丁2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DNA的 X 光衍射实验A.B.C.D.解析:选 C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DNA的 X光衍射实验为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提供了重要依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均证明了 D N A 是遗传物质。6.(2 0 1 2 江苏高考)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
23、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 N A 双螺旋结构中喘咤数不等于噪吟数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 N A解析:选 B 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但并没有证实其化学本质;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将D N A 和蛋白质彻底分离开来,故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 N A 双螺旋结构时利用了别人的一个重要成果,即喋吟数等于啥噬数;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只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
24、传物质是R N A,并不能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R N A。考点3 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判断.熟记类型.明确思路题型一生物遗传物质的判断类1.(2 0 1 5 宁波八校联考)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错 误 的 是()A.只含有D N A 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 N AB.只含有R N A 的生物,遗传物质是R N AC.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 N AD.既含有D N A 又含有R N A 的生物,遗传物质主要是D N A解析:选 D 既含有D N A 又含有R N A 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 N A。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判断(1)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细胞中含有D N A 和 R N A
25、两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 N A o(2)病毒体内只含有D N A 或 R N A 一种核酸,含 D N A 的病毒遗传物质是D N A,含 R N A 的病毒遗传物质是R N A。题型二病毒遗传物质的实验探究类2 .要研制诺瓦克病毒疫苗,必须知道其大分子组成,设计实验探究其物质组成。(1)实验原理:R N A 溶液在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蛋白质溶液与 反应显_ _ _ _ _ _ _ _ 色。(2)实验步骤:用三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取等量的含有诺瓦克病毒的溶液,编号A、B、C。向A试管中滴加适量的二苯胺试剂,水浴加热。向B 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浓盐酸与苔黑酚试剂,加热。向C 试管中 0(3)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遗传的物质基础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生物 一轮 复习 第二 单元 遗传 物质基础 新人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