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docx
《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含答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江苏省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怜是一种自珍,对自我性灵的珍摄。南朝裴子野说:“若悱恻芳菲,则楚骚为之祖。”楚辞是中国艺术中的唯美派。楚辞是清香四溢的,又是缠绵悱恻的。楚辞的香中有冷,冷中孕香,可谓一剂冷香之丸。屈原有洁癖,史书上说他“瘦细美髯,丰神朗秀,长九尺,好奇服,冠切云之冠,性洁,一日三濯缨”。这是外在的。屈原还是个精神上的洁癖者。古语有所谓“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楚辞的精神气魄足可
2、当之。屈原说:“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美”是他毕生的追求,在蝇营狗苟的楚国,他没有选择随波逐流,而是选择用玉石俱焚的决心来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他的诗满溢着这种洁净情怀。离骚云:“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诗人是一位以香为生命滋养的人,他“_,_”,真像庄子中所描绘的“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大鹏,他用生命护持洁净的精神。楚文化中就有香草美人的传统。在那个泽国的水上岸边,生长着无数的香花异卉,自古以来,采香草以赠美人,悬香花以避邪逆,储异卉以净身心,形成了丰富的楚地风俗。楚辞吮吸着这样的文化,将其变成一种精神的寄托,出落为一种
3、自珍的精神。唐李善说:“楚国词人,御兰芬于绝代。”王国维说,楚辞的传统在“要妙宜修”。这样的评价很有见地。从美学观念的发展看,楚辞确立了内美和外美相融的美好世界,一个美人香草和美意灵心融合的传统。在这个意义上说,楚辞的“自怜”,就是“自爱”。庄子也追求性灵的独立高洁,但庄子并不强调内美与外美的统一。在中国,楚辞几乎成为美的化身。这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在美与丑的拔河中,在净染、污染两种力量的较量中,楚辞强化了中国文化中美和净的力量。楚辞对后代中国艺术的影响,首先是一种精神气质的影响。从美学上看,它不是启发后人喜欢香草美人,而是珍摄自己的精神。这也就是宗白华先生所说的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4、”。(摘选自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材料二:生活在战国的屈原和生活在唐代的杜甫同为古代中国的伟大诗人,都具有强烈的爱国与忠君思想。屈原在橘颂中,借颂橘之品质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志:“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查志兮。”在离骚的结尾处,屈原以“陟陛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在处境险恶的情况下,也不离开故国。生活在大一统时代的杜甫热爱自己的祖国,他对开元盛世赞美有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安史之乱是发生在唐代的一场内乱,杜甫为此写下了不少诗篇,反对分裂,支持平乱,维护国家的统一。当得知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终
5、于结束时,他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若狂。”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屈原和杜甫既是爱国的,又是忠君的,但二人却不是愚忠。“爱国”的内涵是丰富的,真正的爱国者,不仅表现为抗击外敌时能够挺身而出、为国捐躯,而且还在于能为民富国强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屈原和杜甫为代表的古代中国的爱国志士大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处处为国家利益和前途着想,忧国忧民,坚持正义,敢于针砭时政,具有批判精神,不惧怕打击迫害乃至牺牲生命。屈原诗中忧国忧民的诗句俯拾皆是。如:“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等。屈原不但敢于批判“变白以
6、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凰在笯兮,鸡鹜翔舞”的腐朽黑暗的政治,还敢于批判昏君“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知道他的批判会给他带来什么后果,但为了存君兴国,造福于民,他也就无所顾忌了,他表示为了国家,为了“美政”理想,“_,_”,充分表现他宁折不弯、宁死不屈的战斗精神。正是屈原伟大的爱国情操、高尚的人格、不向腐败黑暗政治低头的骨气,赢得了李白“屈平辞赋悬日月”的高度赞扬。杜甫的爱国爱民的情怀早已被世人所公认,杜甫的忠君观念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他也决非愚忠之人。杜甫被唐肃宗拜为左拾遗后不久,房琯得罪肃宗被罢相,杜甫因营救房琯而触怒肃宗,结果被肃宗赶出朝廷,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可以看出,一个真正的
7、爱国者,因凡事要从国运民生出发,不计较个人的利害得失,就难免不与统治集团发生矛盾,往往会“犯上”、“逆龙鳞”;只有那些为了个人荣华富贵的佞臣群小,投机钻营者或明哲保身者,才会有愚忠的表现。(摘编自吴贤哲爱国与忠君思想在分裂割据和大一统时代的文化意义,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追求内美和外美相融合的美好世界,甚至不惜舍弃生命去护持自己的高洁理想。B对香草香花的热爱,是楚地由来已久的风俗,对楚辞文化精神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C无论是对开元盛世的赞美,还是对安史之乱的忧虑,都体现了杜甫爱国爱民的情怀。D“屈平辞赋悬日月”,表明李白对屈原文采的推崇、人格的
8、赞赏和创作精神的继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屈原的思想,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完全相同。B屈原在“芙蓉”“木兰”“秋菊”等代表美好高洁的事物中寄托了主观情感。C两则材料都运用了灵活多样的论证方法说理,都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D不同于那些迎合圣意、一味愚忠的佞臣群小,屈原和杜甫是真正的爱国者。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香草美人”美学意义的一项是()(3分)A三径就荒,松菊犹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C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苏轼赤壁赋)D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辛弃疾蝶恋花)4请
9、引用离骚中的相关语句在文中横线处补全论据。(4分)5学校公众号设计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专栏,小盐同学建议推出“屈原杜甫陆游”专题,请结合两则材料和相关作品,代小盐阐述将陆游置于此专题的理由。(4分)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时代环境是艺术创作的历史舞台,任何艺术风格的形成,都离不开时代环境的滋养。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往往会决定何种植物出现,同样,“精神方面也有它的气候,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艺术作为现实生活的反映方式,不同历史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外部因素,必然会对艺术的呈现
10、方式及风格面貌有所影响,使艺术作品携带上时代的印记和基因。中国古代重视时代环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讨论。早在先秦时期,就非常注重时代治乱对创作及风格的影响作用。在以血缘宗法为纽带的社会体制下,维护社会伦理等级秩序是治国的头等大事,“家与国、血缘伦理与政治等级合而为一、直接同一”,为此而施行的礼乐制度,使“乐”被赋予“礼”(德)的内容。音乐必须受制于礼,音乐的职责和作用就在于传播德行。乐的情绪表现要有节制,合乎“德”的准则,同样也说明音乐具有影射社会现实与政治风俗的作用。可见,艺术是反映现实的,可以使读者认识风俗的兴衰与政治的得失。汉代王充继承儒家思想,提出文学艺术“为世用”的观点,强调艺术的社会政
11、治作用。可见,时代治乱对艺术的影响是直接的、重大的。到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全面地论述了文学艺术反映现实生活,随时代发展、社会环境演变而发展的规律。刘勰认为,在恩德教化普及的唐尧时代,流行的是击壤歌康衢谣,舜承大业后,政治清明、百姓安闲,传唱的是南风诗卿云歌,这些歌曲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人们内心快乐,所以歌声安泰;禹治理国土,完成九项政事,颂其功绩,商汤圣明恭谨,以商颂那来颂扬;周文王、周太王施德治、普教化,周南邠风显现出“勤而不怨”“乐而不淫”的中和之美;而在政治昏暗的周幽王、周厉王时代,则出现板荡这样充满愤怒之情的歌曲;随着周平王动迁洛邑,政治日趋衰微,则出现黍
12、离这样满含忧伤悲哀之作。可见,艺术作品的风格倾向与时代治乱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社会时代环境,引发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尽管时代治乱对创作风格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但必须明确的是,无论是治世之音、乱世之音还是亡国之音,它们之间并不存在高下优劣之分,它们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具有不同的价值。从叶燮原诗内篇中可知诗的“变”是由于时代的变,是为了适应不同时代政治风俗的变化,为了真实反映不断变化着的时代风貌。从这个意义来说,诗歌的发展是“有盛无衰”的。而且,愈是在社会动乱、政权高压,甚至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之时,艺术创作不但不会消沉,反而会冲破种种禁锢,磅礴而出,成为天下至文。这正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反而
13、能刺激“元气”活力增强,“鼓荡而出”,而这“元气”,实即是具有民族普遍心理的精神愿望与情感诉求投之于艺术创作的体现,必然引发艺术的兴盛,也即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唐初陈子昂等人以“汉魏风骨”提出并高扬,作为诗歌改革所标举的旗帜。可见,建安时期文学艺术的昌盛,并非时代的繁荣昌盛,而是决定于时代的动荡不安,造就了一大批具有文学自觉性的创作主体。无独有偶,南宋时期,政治昏庸、国力衰微、山河破碎,然而,诗词创作领域却涌现出众多爱国诗词大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豪情壮志与坚贞不屈的精神品格。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这些千古名作无不具有慷慨激昂、刚健豪迈的艺术风格。这些
14、都是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王朝即将覆灭年代里志士仁人的心声,都是由发自创作者心底的忠愤积怨、凄苦悲怆所凝结而成的精神风貌。元代,少数民族掌握国家政权,颠覆了汉族社会政治文化结构,民族歧视严重威胁着士人的社会地位,尤其是科举制的取缔,阻断了士人进身仕途的希望,文学、艺术创作由此成为寻求心灵慰藉的最佳方式。“由蒙古族统治造成的在某些文化发展领域中的特殊状况产生出了一种建设性的力量”,“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文人画与元杂剧的繁盛发展,士人自身的个性才情与内心郁结的民族情绪在艺术创作中获得释放,艺术创作呈现出雅、俗两级,一隐一显的双向发展趋势。一方面,是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等“元四家”为代表的文人画家
15、,他们归隐山林,醉心于自然山水之间,“藉山水而泄其幽忧之愤”,将文人山水画推向了发展的新高度;另一方面,以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为代表的元杂剧作家,他们身处于社会最底层,亲眼看见过蛮横污浊的丑恶现象,深知下层百姓疾苦,感同身受,孤傲悲愤、玩世不恭的心态促使他们将人间百态书写出来,以吐心中不快。是对社会丑恶及残暴统治的揭露、对人间正义与果敢抗争精神的赞颂、对美好婚姻爱情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理想的憧憬。虽然他们都对现实社会采取的是批评和否定的态度,但由于文人画家和剧作家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处事原则等方面迥然有别,他们的创作风格也有区别:书画家采用高蹈超迈的形式,
16、剧作家采用激烈抗争的形式。可以说,元代艺术之所以能够在雅、俗两级并行发展,与其特定的时代治乱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前所述,任何一个艺术家,任何一件艺术作品,他们风格的形成,都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时代治乱不可避免地会对艺术创作及风格形成产生一定的影响。(摘编自张兰芳时代治乱与艺术风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时代环境相当于艺术创作的精神方面的气候因素,它的变化决定这种那种艺术的出现,因此不同时代的艺术呈现方式受时代的影响。B.舜承大业后百姓传唱的是南丰诗卿云歌,而周平王时代则出现了黍离的悲哀之作,可见时代治乱状况常体现于艺术创作中。C.建安时期文学艺术昌盛
17、,南宋时期诗词创作领域涌现大量爱国词人,都和时代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有密切关系。D.蒙古族统治造成的在某些文化发展领域中的特殊状况产生的一种建设性力量促成了元代绘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的繁荣。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国运昌隆的时代,文学艺术创作体现为美好安泰之声,而在社会动荡年代,文学艺术创作出现乱世之音、亡国之音。B.诗歌为了真实反映不同时代面貌而跟随不同时代政治风俗的变化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诗歌的发展是“有盛无衰”的。C.社会动荡不安会使辛弃疾等爱国诗人将具有民族普遍心理的精神愿望与情感诉求投之于艺术创作,必然引发艺术的兴盛。D.元代的绘画与戏剧创作呈现出雅
18、、俗两级,一隐一显的双向发展趋势,是因为文人画家与元杂剧作家身处的社会阶层不一样。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是(3分)A.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B.诗品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C.礼记乐记:“是故治乱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D文心雕龙时序:“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4.请结合材料谈一谈当今艺术创作要遵循的一些规则。(4分)5.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混乱的时代,王羲之借兰亭集序叹死生之至大,陶渊明借归去来
19、兮辞表达欲乘化而归尽的心愿;从雅集欢会、山水田园中,他们领悟到生命的哲理,体现了魏晋文士的旷达和善思。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理解。(6分)江苏省常州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西方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在后现代文化冲击下,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被解构,呈现出碎片化、非理性化发展倾向。日本建筑师槙文彦几年前曾对西方建筑现状有过这样的描绘:五十年前,大海上行驶着一艘现代主义大船,人们争先恐后想挤上去;现在,大船没有了,海上只留下许多漂浮物。在文化发展历史上,这样一种或分或合或独领风骚的现象
20、实属正常,但是“漂浮”特别是“任性的漂浮”却不能说是健康发展的状态。当前西方建筑价值取向分裂的现象突出,特别是当后工业社会文明和消费文化相结合,西方建筑出现了一种以语言为哲学本体、脱离建筑基本原理、追求视觉刺激的极端形式主义倾向。正像法国学者居伊德波所说,西方开始进入“奇观的社会”,一个“外观”优于“存在”、“看起来”优于“是什么”的社会。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有艺术家声称,“艺术的本质在于新奇,只有作品形式能唤起人们的惊奇感,艺术才有生命力”,甚至认为“破坏性即创造性、现代性”。以此类哲学和美学观点来观察,某些西方当代艺术、先锋派建筑师的作品就不难理解了。从目前西方建筑现状我们可以看出,西方当代
21、建筑绝非铁板一块,虽然有些建筑师在现代主义原理基础上,又有新的探索和开拓,但是总体来看,建筑思潮碎片化、价值取向混乱现象十分突出,不少建筑学者都在试图从东方文化中寻找治疗这一痼疾的良方。因此,我们借鉴西方建筑,必须要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断。随波逐流甚至把人家的“漂浮”作为自己的方向,实不可取。在建筑创作中如何继承传统,历来也是建筑师挥之不去的困扰。当前,在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这种困扰似乎又转化为设计方案能否通过、能否拿到项目的“压力”。于是,坡屋顶、马头墙以及种种“中国元素”再次被搬了出来并加以改装,冠之以“新中式”“中国风”标签,以应对决策者或开发商。现实中,这一招往往还很有效。
22、看到这种在历史上已经重复多次的现象,我不禁感叹:多少年来,为什么我们一讲传统就会陷入“坡屋顶”“马头墙”等形式语言的泥潭不能自拔?难道传统仅仅体现在“形式语言”上吗?比较中西文化,我发现两种文化对语言和形式的解读大有不同。如果说西方当代建筑以“语言”为本体、特别看重形式表现的话,老庄哲学的“大象无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则几乎否定形式语言的存在,之后“言以表意”“形以寄理”以及“以形写神”等等论述,则清晰地说明语言、形式乃是传神表意的手段,“意”“理”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语言、形式既是手段,那么选择必然有多种可能。随着材料和工程技术发展,以及人们审美观念改变,建筑语言必然会发生变化,特
23、别是不同建筑师在不同项目中设计创意不同,形式语言变化更会有无穷可能性。如果不了解这点,总是在“坡屋顶”“马头墙”上做文章,不仅会束缚建筑语言和形式创新,而且会造成新一轮“千城一面、万楼一貌”。更重要的是,这种对传统的片面理解,将妨碍中国现代建筑理论和实践发展,从而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跳脱语言、形式层面重新解读传统,从坡屋顶、马头墙以及唐服祭孔、读弟子规等“有形”的元素中跳脱出来,对传统文化中“无形”的“大美”,即中国文化精神给以更多关注。我们能否以“抽象继承”方式借鉴传统,同时在现代化、全球化语境下,在中西文化碰撞中转换创新,形成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创作哲学和美学理念?我认为是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部分 地区 2022 2023 学年 下学 期高二 语文期末 试卷 分类 汇编 文学 文本 阅读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3994540.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