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离骚赏析.docx
《2022年离骚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离骚赏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离骚赏析 离骚赏析(一)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三一百零一七十三三句,二千四一百零一九十字。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崇高志向和火热的感情,迸发出了異常绚丽的光采。 离骚的命名,司马迁说明为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遭忧作辞也。这是汉代人从文字本义所得出的说明。诗里叙述了诗人的所以遭忧和反复曲折地表达了他的忧心之深,因此在这首抒情诗里,含有不少叙事的成分。这首诗几乎可以看作诗人的自叙传,它曲折尽情地写出了诗人大半生的思想和行事。 这首诗可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他的家世、诞生和他自幼的理想;其次部分写他在
2、政治上的遭受;第三部分写他遭遇迫害以后的心情,表示他坚持志向,至死不屈;第四部分写女媭劝他不必博謇好修,他就向传闻中的古帝重华陈辞,正面地说出他的政治志向;第五部分写他在心情抑郁,无可告愬之下,幻想上天入地,寻求了解他的人;第六部分写他的冲突心情;他问灵氛和巫咸;冀求得到指引,灵氛劝他离开楚国,巫咸劝他留下来再作准备,但环顾楚国政治情形,却又使他悲观;第七部分写他幻想离开楚国远游,但最终依恋不舍;第八部分是乱辞,表示要以死来殉他的志向。 离骚表现了诗人眷念祖国和酷爱人民的胸怀。屈原是一个宏大的爱国诗人,有着雄伟的理想。他想刷新政治,挽救楚国的危亡: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
3、恐皇舆之败绩并且还情愿奋身而起,作楚王的先驱: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他的目的不止在于挽救楚国的危亡,还想让楚国强大起来,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统一中国,这是当时人民的愿望,也是有远见的人物的共同志向。屈原在离骚里,时常提到尧、舜、禹、汤、周文王等,就是想让楚怀王以他们为榜样。当时的儒家是提出这些人物来加以志向化,希望统治者要像这些志向人物一样来统一中国的。屈原这种思想是当时爱国思想的一种最高的表现,他不仅想使他的祖国成为强国,而且要让他的祖国来完成当时宏大的历史使命。 离骚赏析(二) 屈原是诗国的一颗巨星,远在众星之前,它出现在我国诗歌史上,成为多数后继者所仰慕的风范。他的不朽之作离
4、骚,震古烁今,千一百零一年来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成为我国诗歌史以至世界诗史上,最为激烈人心而具有永久的魅力的篇章。 宏大、优秀的艺术,自有其永恒的生命力,自是美的无尽藏。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探测它,都是探不究竟的。是的,多少年来人们读离骚,人们相识它,分析它,开掘它,只要是一个看法肃穆者,真正的渴求者,好像都不曾空手而返过。它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它是那样完备而丰富,古老而常新,逸响伟辞,卓绝一世,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这是司马迁对离骚题义的说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这是他对诗篇创作动力的说明,也是对长诗离骚感情基调的诠释。屈原为了振兴邦国,实
5、行美政,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谗远逝。他满怀存君兴国之志,却唤不醒昏庸之主,眼看楚国兵挫地削,危亡无日,自己却竟被疏失位,救国无门。这对于一位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来说,能无怨乎诗中有云: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又云: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最终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正是诗人隐藏着满腔爱国激情,饱含着血泪写成的一首哀痛怨愤之歌,读之令人摧肝裂胆,撼人心魄。 离骚一诗素称难读,这除了南楚的方言、历史、神话、风物带来的某些理解上的障碍之外,主要由于全诗感情回环激荡,反反复复,脉络不易驾驭。诚然,离骚是一首规模雄伟
6、的长诗,凡二千四一百零一七十三七言,三一百零一七十三三句(从洪氏说删去曰黄昏以为期,恙中道而改路二句),它既是一首自叙传性的长篇政治抒情诗,而又带有某些神话色调和事务叙写以及情节因素。因此,对于离骚一诗,我们只有首先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才有可能深化到它的思想、艺术深处,发掘出它深邃的思想和宏大的艺术创建。 长诗离骚,叙写了诗人自己的某些生平经验,从而说它带有自叙传的性质,但它又具有大量的超现实的描写,在自我形象中渗入了浓重的神话因素。诗中的构思,具有某些情节性,但也并非是客观的、真实生活经验的叙写,而完全是主观想像的飞腾。这一切都说明长诗离骚是一篇浪漫主义的抒情之作,而不像有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篇
7、自传体的叙事诗。也就是说我们读长诗离骚,特殊应当把握的是它的情,是诗人内心世界活动的起伏,以至由此而绽开的全部丰富性和贯穿于全诗的艺术特质。 贯穿于离骚长诗中的情,即司马迁所说的怨情,更准确地说就是一股忠怨之情。诗人身处战国时期新旧交替的激烈改变时代,他的父母之邦,他所酷爱的祖国,原本是一个强大富庶的国家,在群雄并峙之中,曾居于盟主地位,有着统一天下的诸多条件。但自楚悼王变法失败以后,国政受旧贵族的把持,日非一日。至屈原所生活的怀王时期,由于内政不修,外有强秦压境,已处于奄奄一息的地步。屈原是一位博闻强志,明于治乱的政治家,是一位有志向、有远见和刚正不阿的爱国志士。他出于对祖国命运的担忧,满怀
8、忠贞之志,企图革新政治,振兴楚国。但他的一片赤忠之心,却得不到理解。最初他曾一度受到楚王的信任,担当左徒要职,推行新政;谁料正值他赤胆忠心,报效祖国之际,却因为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而谣诼蜂起。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群小逞技,而楚王不察,竟遭谗见疏。他怨忿楚王之数化,不寤;怨忿党人之贪欲、工巧,怨忿众芳之芜秽、变节、堕落。最使他感到哀伤怨忿的,是他目睹祖国的日趋危亡,而自己却被剥夺了报效祖国的机会,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做为一个忠而被谤,爱国获罪,眼看祖国面临险境而又救国无门的人,该是有怎样的一种激怨之情啊!于是诗人的感情如同火山爆发,迸射而出,铸
9、就这篇积忿幽深、摧人肝胆的长篇诗作离骚。 忠怨之情是长诗离骚的一条主线,而从全诗结构上看,则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即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可以视为诗篇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冲突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现了抒情主子公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从女媭的责难至篇末,则主要写诗人遭到迫害以后,接着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动起来的内心冲突,以至于最终的选择。从艺术手法来说,前半部分虽然也有艺术夸张,并运用了很多象征手法,但基本上是诗人现实生活的经验,是实写;而后半部分,则主要把炽烈的感情化为超现实的想像,表现了诗人的心路历程,表现了一个苦闷的灵魂,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是虚写。 驾驭了长诗
10、离骚这一结构层次,我们再来详细分析一下它的内在逻辑,亦即诗篇中抒情主子公的思想感情轨迹,以及起伏于全诗中的微小的心理描写。 长诗离骚的开端就是很奇妙的。诗人首先以非常庄重而自矜的口吻,自叙了名贵的出身,奇异的生日,以及由于父亲对自己莫大期望而赐予的美名。前人分析说:首溯其本及始生之月日而命名命字,慎重之体也。(清顾天成离骚解)诚然,开篇起始的八句,感情是很肃穆的,含蕴是深邃的。他强调自己与楚王同宗共祖(帝高阳之苗裔),意在表明自己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为他的至死不能去国埋下了伏线。他自道奇异的生辰,美妙的名字,也正是在表现他的尊贵不凡和具有崇高的志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11、正则,正道直行,严于律己;灵均,禀赋良善,公允均一。这是亲人对他的期望,也是他一生所恪守的信条。总之,这起始的八句,就为他一生的自尊自重自爱(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定下了基调。接着诗人表明了自己的品德、才能和志向,并以万分急迫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献身君国的愿望。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这是对自己的。他担忧时间飞逝,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业。因此他不满意于先天的内美,还重之以修能,朝夕充溢、提高自己,以便奉献于祖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是对楚王(美人)。他担忧楚王不能刚好奋进,
12、耽搁了楚国的前途。两个恐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危机感,特殊是诗人为祖国的前途而焦虑,为祖国的命运而担忧的急迫心情。他寄希望于楚王,他劝导楚王抚壮而弃秽,愿为楚王导夫先路,希望日益衰败的楚国,重新振兴,复原到开国盛世的那种局面: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跑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但诗人的这一片赤忠之心,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的却因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而招来了重重的打击和迫害。诗篇呈现了楚国社会的一片令人窒息,令人愤慨的图景。楚王昏庸不察,信谗多变(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怒,初既与余成言兮,懊悔遁而有他);群芳(培植的人才)随风转舵,堕落变质(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离骚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