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四篇).docx
《202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四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四篇) 黄_说“我认为凡事不要斤斤去计较,开快乐心过好每一天是最重要的。”她一家四代同堂,却从无口角,大家相敬相爱,其乐融融。小辈买菜,不管荤的素的,黄_从不挑剔,有啥吃啥,并且吃得津津有味。她有自己的座右铭:“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因此,全家人相互体谅,和谐相处,小辈敬重和孝敬晚辈,晚辈爱惜与关怀小辈,被邻居邻里传为佳话。 健身 黄_说“阿拉无论做过多少事,获得过多少荣誉,还是不能遗忘来自老百姓的本色。上了年纪,就应当留意身体安康,量力而行,劳逸结合,安康长寿,才能更多更好地回报祖国和人民。” 她长期坚持冷水洗脸和拍打脸部,不管春夏秋冬
2、,每天早晨,用冷水一次次地拍打脸部,一边拍打一边按摩,从前额开头揉按,依次是眉毛、双眼、鼻子、脸颊,直到下额。 她还常年坚持走路健身和唱歌跳舞,每天,黄_都要到杨浦公园走一万步路熬炼筋骨,还常常组织劳模们搞歌咏、戏曲、舞蹈等活动,她自己则带头载歌载舞。 助人 黄_说:“我就是看不得别人有困难,假如能帮忙到别人,我就感到非常快乐。” 退休后,她曾经开办了“劳模公司”,所获利润全部用于补助贫困老劳模。有位劳模在去世前,口中还始终叨念着黄_的名字。而今,她连续热心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在“劳模之家”、“创造协会”、社区“文艺沙龙”等处积极发挥余热,热忱帮忙和关怀文明社区的创立。她用自己的成长经受对青年一
3、代进展革命传统教育,鼓舞青年们喜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勇于追梦,敢于圆梦,用青春和才智报效祖国。她用自己强身健体的实践,向居民传授如何正确地修身养性,颐养天年。她所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孔令才夸赞黄_说:“黄阿姨兢兢业业,热心为社区,有事就找她帮助,她就是我们居民区的定海神针。” 黄_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出色代表,也是妇女群众的出色代表,更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出色代表。 全国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二 布茹玛汗?毛勒朵,女,柯尔克孜族,中共党员,1942年6月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吉根乡护边员。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冬古拉玛边防线上,布茹玛汗50多年如一日巡边护边。在她守护的山口
4、,制造出无一例人畜越境大事的守边业绩。她积极宣传爱国护边工作,在边疆线的很多石头上刻下“中国”两个字,这些“中国石”成为当地护边守边、彰显爱国情怀的象征。 布茹玛汗毛勒朵在眺望雪山上的边疆线 新华社 江文耀/摄 柯尔克孜族牧民布茹玛汗毛勒朵今年77岁。她生命中绝大局部时间,在祖国最西端的边疆线上度过。 50余载,只为守护国家边疆,跋山涉水、夜宿雪岭、攀爬峭壁路途上,唯有孤独、危急、严寒与她相伴。她走过20多万公里山路,在帕米尔高原大大小小的山石上亲自刻下10多万块“中国石”。 极致的忠诚喜爱、坚决执着,她的故事感动中国。 “我做了应当做的事” 布茹玛汗毛勒朵是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
5、根乡冬古拉玛通外山口的一名护边员。这里海拔4290米,是帕米尔高原中国通往吉尔吉斯斯坦的一处边防隘口。布茹玛汗记得,当她第一次将“中国”两个字刻在这里的石头上时,欣喜地将那块石头抱在怀中的情景。 布茹玛汗的父亲是孤儿,自小和5个兄妹为巴依(富户)家放牧谋生。新中国成立后,全家开头过上好日子。对于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布茹玛汗的父亲非常珍惜,弥留之际嘱咐子女:“这里是解放军吃着草根才得到解放的,你们要守好边疆,像待家人一样待解放军。” 那时,很少有女性放牧巡边,但布茹玛汗每日早出晚归,将越境的牛羊赶回来,查看有无生疏人进出边疆。冬古拉玛山口离布茹玛汗的家有60公里山路,繁重的巡边工作让她照看不了家庭
6、;一路上,陡崖、乱石滩、沟壑密布,她的腿脚常常被尖利的岩石划出道道血口,许多次受困于暴风雪中护边生涯里,危急无处不在。 布茹玛汗对于边疆线的守护执着得近乎“偏执”,乡邻笑她痴傻,丈夫也和她闹过冲突。然而,她无怨无悔。“父亲说过,边疆线平稳国家才能平稳,人们才能有幸福生活,我做了应当做的事,度过了有意义的一生。”布茹玛汗说。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 “拥军爱军”是布茹玛汗常年坚持的另一件事。她记不清救治过多少冻伤、摔伤、被困暴风雪的“兵娃”,给他们妈妈般的爱与呵护。 1999年,浙江籍战士罗齐辉巡逻时被困暴风雪,双腿严峻冻伤。得知状况后,布茹玛汗快速将他抬进毡房,把小战士的双脚揣在自己怀里暖着,让
7、儿子麦尔干宰山羊接热血救治。经过1个多小时急救,罗齐辉的脚开头恢复知觉。 2022年,边防战士胡红利带着7名战士动身,原规划巡逻8天后到达冬古拉玛山口。天气突变,他们被困半山腰。暴雨之夜,布茹玛汗和儿子背着干粮摸着石头一点点向前挪,赶了十几个小时山路,将“救命”的干粮送到战士们手中 布茹玛汗有一个习惯:只要有空就织毛衣、毛裤、毛袜子,用的是自己手工捻的羊毛和骆驼毛,给“兵娃”们预备过冬衣物;战士们的鞋袜、衣服湿了,她就守在火堆边一件件烤干;衣服破了,她一件件补好 布茹玛汗家生活并不富裕,可只要边防战士巡逻经过她家或来做客,一家人都会把毡房让给战士们住,自己搬到放杂物的小毡房里。每年建军节,布茹
8、玛汗还会提前预备好酥油卷饼、奶茶,宰牛羊,请边防战士到家里庆祝节日。 “他们就像我的孩子。”布茹玛汗满是怜爱。 “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就是最大的好” 对布茹玛汗而言,喜爱祖国是一种信仰这已经成为家风并得以传承。 布茹玛汗有3个儿子、2个女儿,都是护边员。她对子女说:“我过去吃的苦像山那么多,你们现在也要守护好祖国的边疆线。” 布茹玛汗的儿子买尔干从12岁就跟着妈妈巡边护边。如今,40岁出头的他已是当地护边员小组组长。回想过去,买尔干红了眼眶:“小时候埋怨妈妈为什么总不回家,为什么不能像其他人的妈妈一样给我们做热饭热汤,只知道她在边疆线上巡边,还经常受伤。成为像她一样的护边员后,才明白了边疆线
9、的意义,开头敬佩妈妈,为她傲慢。” “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国家就是最大的好。”布茹玛汗说。今年国庆前夕,布茹玛汗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当她蹒跚走向领奖台时,远在近万里外的国境线,她的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为她傲慢,喜极而泣。 全国三八红旗手个人先进事迹材料篇三 时代楷模李桓英的人物经受 1921年8月,李桓英诞生于北京 。 1945年,李桓英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讨论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推举为世卫组织首批官员 。 1958年,世卫组
10、织提出续签5年合同的聘请,李桓英选择回国 。 1970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讨论所工作的李桓英,被下放到江苏省一个麻风村 。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情医院、北京热带医学讨论所任讨论员,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讨论工作 。 1980年,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得知世卫组织正在讨论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工程,李桓英开头在全国进展走访调查。 1982年,李桓英向世界卫生组织递交关于中国麻风病状况的具体报告,世界卫生组织批准在中国进展联合化疗方法的试验工程 。 1983年,李桓英的短程联合化疗方法在云南勐腊县试点取得胜利 ; 1994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全国三八红旗手 个人 先进事迹材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