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地质地貌实践报告格式地貌实训总结(汇总九篇).docx
《2023年地质地貌实践报告格式地貌实训总结(汇总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地质地貌实践报告格式地貌实训总结(汇总九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年地质地貌实践报告格式地貌实训总结(汇总九篇) 目的:为更好稳固课堂所学理论学问,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学问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底,同时培育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需把握的根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把握肯定的野外工作技能。主要任务有: 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 2、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 3、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 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
2、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俯视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长的低山丘陵区。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最顶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总的地貌特
3、征与全区一样,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可依据统一岩层的高度比照来推断断层的类型。该地区的地貌类型有河流地貌、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等。 整个柳江盆地是个不对称的复向斜,褶曲核部新,两翼老,为向斜,西翼东倾,动翼西倾;且西翼窄,东翼宽,即西翼倾角大,东翼倾角小,两翼不对称,且西翼上有多个小背斜。综上可得:柳江盆地是一个两翼不对称的复向斜。 实习区气候属暖温带,半潮湿,季风型大陆气候。最底气温21。5摄氏度(1959。1。1),最高气温39。9摄氏度(1961。6。10),年平均气温11。3摄氏度。暑期(69月)气温高
4、于30摄氏度的天数仅为15天。年降水量在4001000mm之间,多集中在78月份,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季节。 该区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果树,尤以桃树较多,盛产蜜桃。矿产以煤,耐火粘土为主。其中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局部为劣质煤。柳江煤矿为区内最大工矿企业,年产60万吨。其次是北山发电厂,主要满意秦皇岛市工业和居民用电。此外,水泥厂,建材厂在盆地内星罗棋布。 盆地内起伏小,河流广布,地处山海关与秦皇岛之间,陆上交通便利,大路四通八达,另有铁路纵贯其间。 a)内营力 内营力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的热能、化学能、重力能及地球旋转能等所产生
5、的作用力。内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及火山、地震等,内力作用不但可以转变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和构造,同时还可以转变地表的起伏,造成多种多样的地表形态。比方造山运动,板块运动等。 b)外营力 外营力是指主要由太阳能、重力能及生物活动产生的作用力。它们经常是通过水、冰、大气和生物等介质的运动推动地表物质发生位移,从而转变地表形态的。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包括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岩溶作用、冰川作用、冻融作用、风力作用、波浪作用等。各种外力作用又都可以划分为剥蚀和积累两种根本形式。主要由剥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称剥蚀地貌,主要由积累作用形成的地貌称积累地貌。剥蚀、积累与内力作用也有亲密的关系,
6、在构造上升的地区一般形成剥蚀地貌,在构造下沉的地区则形成积累地貌。随着构造升降的变化,剥蚀地貌可以转化为积累地貌,积累地貌也可以转化为剥蚀地貌。 柳江盆地的地貌形成是在多种多样的地貌营力下形成的。本区地壳活动频繁,屡次地壳抬升和下降,造成盆地内的多个沉积和沉积连续,以及四周火山及地震活动,造成柳江盆地地表较大尺度的凹凸起伏。柳江盆地在内力作用下形成大体轮廓,再在外力作用如风、水、太阳能、生物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渐渐演化成为现在的地貌形态。通过风化、流水、岩溶、冻融、风力、波浪等作用,形成地表一系列地貌。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地表变得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貌,都不是单纯地由外力作用或
7、单纯地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尽管在某个地区和某个时期,内外营力可能是不平衡的,但在地貌的发育过程中,两种营力总是彼此消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般认为,地球外表大的起伏主要是由内力作用所奠定的,外力主要是刻削这些大型起伏,造成更简单的形态,并最终趋于将地表夷平。很多地貌学家认为,就整个地球外表说来,内营力与外营力的地貌作用在数量上具有同等的意义。地貌营力的作用与地表组成物质(包括地质构造与岩石性质)也有亲密的关系。正由于此,现代地貌学的一个重要原理是:地貌是内营力与外营力共同作用于地表的结果。 地质地貌实践报告格式 地貌实训总结篇二 实习一、矿物(一) 熟悉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
8、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 观看熟悉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把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 在校园后山观看、熟悉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看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把握野外观看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 通过教师供应的图片、录像,观看熟悉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把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看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实习五、常见的沉积岩 观看熟悉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构造和构造,初步把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 实习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 1.通过构造模块熟悉褶皱、
9、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 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把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 实习七、常见的岩浆岩 观看熟悉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构造和构造,初步把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 实习八、常见的变质岩 观看熟悉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构造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把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根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 实习九、参观熟悉古生物(化石) 通过参观地质陈设室,初步熟悉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讨论价值。 地质地貌实践报告格式 地貌实训总结篇三 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教师的带着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
10、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四周进展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 石灰岩山峰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 从外表观看,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推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灰岩山外表有很多较大的裂痕。通过这些裂痕,可观看到其解理完整。 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四周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局部
11、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头形成今日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溶洞 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实习过程中,教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水平流淌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地窖,这些地窖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渐渐上升出了地表,消失在了人们视线。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看时,教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受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看到洞内顶部都比拟平滑相连,是由于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
12、石块。 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处处都有石钟乳。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溶液下渗时失去局部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外表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裂开,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下渗水滴不断供应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长形成瘦长中空的石钟乳。七星岩溶洞内喀斯特地貌极其发育,石钟乳随处可见,并被加以人工遐想,成为千姿百态的景观。 平原 在来回肇庆的路上,我们并没有发觉高楼大厦,而且听身边的同学说,肇庆没有高过20层的大楼。一开头我们觉得很惊奇,后来认真想了想,还是有缘由的。肇庆位于西江四周,其陆
13、地为冲积平原。地面可见河漫滩相红黄、红黄白花斑色粘性土占踞了肇庆冲积平原大局部面积。这样的土地不易于建太高层的楼宇。 进入蟹山公园后,我们对这里的岩石和地质进展了观看。蟹山从外表上看,出去植物和人工建筑后,其泥土和岩石主要为红褐色。我们对这里的岩石进展了分析。 这里的岩石主要是砂岩、粉砂岩,此外还有泥岩和页岩。在一处多岩石碎块的地方进展了观看,发觉这里的岩石碎块硬度较低,用手指就可以揉碎,揉碎后的颗粒特别细,应属粉砂岩。教师讲解的时候告知我们,这里的物理风化相当剧烈,因此形成的碎屑特别细小。通过对某一大石块观看见到,石块明显分为好几层,每层之间有一条约5厘米后的、由鹅卵石排成的一个面。由此可以
14、知道,这个地区为河流冲击成的平原,经过屡次沉积下来的泥土经过物理变化又形成了沉积岩。教师后来还说到,这里的岩石固结时,气候特别稳定,为类似扬沙的天气。而这里的岩石为红色,是由于岩石形成时,主要胶结物含有3价铁离子。 教师带我们去了树木园看已经风化完全了的花岗岩。我们发觉,这里的花岗岩风化之后的层黄色为主,夹杂了红色及白色。用手对风化了的花岗岩搓揉,可感到里面有很多细小颗粒。经过较完全风化后的花岗岩,只剩下透亮细小的石英,由于花岗岩的成分中,石英最不易分解。花岗岩的风化为化学风化,主要由肉红色的正长石,白色的斜长石,黑色的黑云母和透亮无色的石英组成。在华农教三四周的花岗岩化学风化得特别好,用手就
15、可以从石头上弄下写石块。而华农教三四周的花岗岩有呈椭圆的,也有呈片状的。教师解释,这是由于由于某些花岗岩本身有裂缝,而有的却没有,通过流水侵蚀,有裂缝的花岗岩裂缝越来越大,使花岗岩不断侵蚀形成片状;没有裂缝的,由流水侵蚀使外形越来越趋向球状。 我们这次的实习尽管只有短短三天,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能把所学的学问运用到实习中更使我们提高了连续学习的热忱。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熟悉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稳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并且学会了肯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 地质地貌实践报告格式 地貌实训总结篇四 羚羊峡作为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
16、终一道峡口门户,我们对其的讨论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的地理野外实习,羚羊峡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地点之一,因此,本文依据此次的野外调查结果及一些前人的调查资料,将对羚羊峡的地形地貌进展初步的探讨。对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展探讨 羚羊峡的地貌概况 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 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实习的工具本次的讨论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质罗盘,通过地质罗盘,我们可以测量目的物方位,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倾向的测定,和岩层倾角的测定,在教师的指导下,我们根本把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羚羊峡是西江的现河道,穿越烂柯山的低山地区,为一狭长断裂峡谷。河道较平直,河身狭窄,两岸没有积
17、阶地,在峡谷的西北岸山脚与江面呈波状接触,东南岸则呈锯齿状。该地区以沟谷流水地貌为主,水流湍急,两岸地势险要,并没有形成河漫滩。西江在羚羊峡口有三条河道,一为肇庆东面的早期河道万都坳,另一为羚羊峡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峡。羚羊峡为现在的西江河道。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这里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因此,羚羊峡四周多低山。 图羚羊峡四周现代河道与古河道位置图 一西江早期古河道一西江中期古河道一西江现河道 羚羊峡地貌发育与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外表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打算性因素。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
18、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在区域构造划分上,羚羊峡位于粤西隆起与粤中褶皱带之接界处,发育于燕山运动时期,羚羊峡位处背斜地带,在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断裂下沉,形成了今日的羚羊峡。 羚羊峡地貌发育的气候因素 气候水热条件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峻,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拟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而且,水表径流丰富,
19、加剧了河流对两岸山的侵蚀,于是有陡峭的陡崖的形成。 羚羊峡地貌发育与岩性 各种岩石成分、硬度、水理性质、构造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力量常表现很大区分,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一样。羚羊峡的岩石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砾岩、砂岩、页岩及灰岩组成,南岸为更新世晚期的砂质粘土夹腐植粘土,北岸为更新世中晚期残坡积红色。由此可以推断,西江南北两岸在进展上是不平衡的。产生的缘由可能与更新世时羚羊峡断裂的活动有关。西江就是沿此断裂带冲刷授蚀形成河床,在全新世时沉积了现代沉积粘土。 羚羊峡的形成,是和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亲密相关。更新世中晚期,西江在西部沿现道至肇庆市后,非取道于羚羊峡
20、或旱峡,而是以袭夺湾指的方向东经万都坳至金利接现道西江,更新世晚期新构造的差异运动,使烂柯山南部上升,河道最狭处万都坳上隆,造成了河道闭塞,河水倒流,需要查找新的河道。与此同时,旱峡地区相对下降,在更新世中晚期仍为喀斯特山的七星岩至黄岗好一带,经长期风化夷平,倒流的河水夺此而过,成为第一次改道的旱峡中期古河道。在此之前,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断裂破裂带一方面受到西江倒流的河水冲击,另一方面在烂柯山与龙门山之间的支谷和冲沟,由于地壳上升而底蚀作用剧烈,并选择了羚羊峡断裂带进展刻蚀。更新世末期,烂柯山北部上升,旱峡缓慢抬起,河道渐趋缩小。而此时,正面而来的西江水流与烂柯山、龙门山的溪流经较长时期
21、的冲刷,羚羊峡谷初具规模,当峡谷所成的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今日之西江水,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其次次改道,形成了闻名的“羚羊峡”,而被遗弃的水基头河道,就是当地居民俗称为“旱峡”。 实习总结在五月初,我们在学院教师的带着下在肇庆进展了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教师课堂所讲的学问与详细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根本学问和理论的理解,培育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力量。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难的行程,爬鼎湖山,游七星岩,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顶着烈日,积极参加,逐步树立艰难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究的科学求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熬炼了大家的团队精
22、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根本的初步的了解,培育同学们对大自然的喜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到达转变和稳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觉了自己地理方面学问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预备不充分等问题。在实习过程中,自己缺少做笔记的力量,往往不能捉住教师讲解中的扼要。 实践出真知,自然地理学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 地质地貌实践报告格式 地貌实训总结篇五 实践出真知,通过一学年的自然地理学的学习,我们根本把握了书上的理论学问,但作为当代大学生,死读书是不行的,我们必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我
23、们才不至于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被社会所淘汰,地貌讨论实习报告。于是,学院组织了本次的肇庆野外自然地理实习,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来稳固我们的自然地理学问。 羚羊峡位于西江上游,在肇庆城区东北部。峡谷左右为高山相扼,左为龙门山,海拔 615米,右为烂柯山,海拔达903米。羚羊峡的形成,是与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有关。更新世末,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破裂带一面受西江正面而来的河水冲击,一面在山区沿破裂带受支沟的底蚀作用.当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其次次改道,形成了闻名的“羚羊峡”,实习报告地貌讨论实习报告。羚羊峡峡谷深而窄,最窄之处仅有220米,全峡长度约为7000米(自羚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地质 地貌 实践 报告 格式 总结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