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同心抗疫感人事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同心抗疫感人事迹.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年同心抗疫感人事迹 “阿姨,您的处方单是以前的,药店说需要新的处方单才能开药,请您让主治医师再开一张发过来吧”“叔叔,您要的药没有了,看看这种行不行”在武汉市汉阳区晴川街的一家药店,19岁的张玉欣(见图。资料照片)一边跟店主报需求,一边联系居民询问购药的细节,忙得不行开交。 张玉欣是武汉本地的“00后”大学生,疫情发生后,她主动到社区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主要负责给居民买药送药。“之前有过志愿效劳阅历,现在我们的城市遇到困难了,我想连续为家乡人民出一份力。”张玉欣说。 张玉欣工作的汉阳晴川街龙灯社区龙灯里小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居民大多是老年人。为了满意居民多样化的用药需求,张玉欣和同事
2、们常常从早跑到晚,遇到一些难买到的药,还得一家家药店去询问,常常饭都来不及吃。 “虽然只是跑腿的工作,但有些药对居民来说是救命药,我们必需争分夺秒去买。”张玉欣说,小区居民买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药物比拟多,有的隔几天就需要再买一次。最多的时候,她一天要买五六十种药品,光排队就要好几个小时。 让张玉欣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下午,她接到居民求助:一名70多岁的危重症患者急需球蛋白。她和同事马上开车外出找药,一家家药店去询问,从汉阳一路搜寻到汉口,辗转10多家药店,最终在快要天黑时,在一家马上打烊的药店买到了药。当他们把药送到求助居民手中时,对方感动得热泪盈眶。 志愿者的辛苦付出,居民都看在眼里。“
3、开头时一些居民不放心,但看到那些买药的居民不仅拿到了急需的药,零钱也一分不少,现在他们都提前写下医保卡密码,放心地交给我们购药。”张玉欣欣慰地说。 同心抗疫感人事迹篇2 “线路消失故障,影响负荷监视和分合。”国网株洲调控中心的大屏幕上,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的专用线路通信特别。这个状况立刻被当班调控员文章(上图。本报记者杜若原摄)发觉。他第一时间从数据中研判出产生特别的缘由和后果,并紧急向值班调度报告。抢修指令从这里发出后,故障很快排解。此刻,株洲市中心医院依旧灯火通明,救治新冠疫情患者的工作井然有序。“他们抢救患者,我们守护医院。”文章说。 调控中心大大小小的屏幕中,各种数据信息不停地跳动着,
4、从盯住大屏小屏的专注眼神里,才能感受到这里非同一般的紧急。抗击疫情期间,调控中心的重点工作就是确保全市62家定点医院、隔离观看场所等的用电安全。 “昨晚雷雨大风天气,市区配网发生了线路跳闸,目前已全部恢复送电”1月26日早晨,调控大厅里,彻夜未眠的文章与同事交班。同时,他转交了一份疫情防控重点用户具体记录,并叮嘱同事这些定点医院的保障丝毫都不能马虎。 疫情突发,前方保障也是一场战斗。“特殊累,工作量比平常增加了6倍。但是特别时期,能奉献自己的力气,又特殊骄傲。”文章说。要从上万条数据中准时发觉特别,并能精确研判出故障缘由,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水平,更需要责任与担当。 别看文章才26岁,长得瘦削白
5、净,说话慢条斯理,但工作起来毫不马虎,监控大屏、娴熟巡线、精准研判。疫情发生后,他连续值守了一个多月。在疫情防控期间,调度台平均每天要接听200多个电话,处理1000余条监控信息,文章和同事们站在第一线,有条不紊地做好紧急缺陷及故障的处理,用专业和责任守护着城市的光明。 同心抗疫感人事迹篇3 住校团队中身材最为娇小的一位教师叫律晶晶。她永久都像上紧发条的时钟,从来精神抖擞,总是英姿勃发。做事胆大心细,工作沉稳干练。有思路,能吃苦。律晶晶教师住校期间负责隔离学生临时班级,作为班级临时辅导员对隔离学生关爱有加,每天都和学生进展线上互动,催促学生起床消杀,带着学生打卡单词。教育学生标准作息,鼓舞学生
6、坚决信念。为隔离的孩子们送去暖和,送去信念。负责封闭期间学生宿舍联查工作,从组织队伍到逐一打分,一丝不苟,不徇私情。对于校园封闭期间学生宿舍秩序的有条不紊,起到了不行无视的作用。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夫妻二人齐上阵,同时参加住校团队。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令人鄙视,值得学习。 在廊坊校区住校团队中,还有这样一位女同志,干工作大刀阔斧,带学生细致入微。她就是廊坊校区教学标兵,学工队伍新进“大兵”尹广娜教师。在学校进入封闭治理前夕,由于学工系统住校工作人员较少,学校征求她的意见是否能住校工作时,她不假思考地说:我可以。尹广娜教师虽然是一名“学工新兵”,但在学工队伍中也不算年轻了。住校工作中她始终工作在
7、学生工作的最前沿,奋战在住校队伍的第一线。统筹全体学生洗浴工作,现场指挥学生核酸检测,工作不分白昼,上阵不畏寒冷,屡次半夜指挥核酸检测,不止一次迎风冒雪工作。喊破了嗓子,甩开了膀子,许多时候身体都累到极限,冻到麻木,她都咬牙坚持,没有退缩半步。当前住校工作没有停顿,尹广娜教师的奋战仍在连续。 同心抗疫感人事迹篇4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一般人不一般的灵魂。譬如奋战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志愿者们,他们勇担责任、践行使命,不断制造“舍小爱为大爱”的先进事迹,充分呈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奉献精神。 市人才效劳中心支部委员方荣,今年47岁,家住刘口花园。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每天在
8、社区门口开展志愿效劳,参加蔬菜水果的分发工作。“作为一名党员,我不能闲着,得出力啊!”这是她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此外,她经常在社区微信群转发防护常识、传递抗疫正能量,鼓舞大家坚决信念、共度时艰。 3月5日,如平常一样,方荣一大早就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值守工作中。可刚吃完晚饭,她突然被家人电话告知,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公公从黄荆小区的住宅不慎丢失,而家人因疫情无法外出找人。放下电话,方荣焦虑万分,由于她有公务在身,不能擅自出小区大门。思忖片刻后,她立刻联系黄荆小区社区书记李同成恳求帮忙,当晚在李同成书记和社区志愿者的帮忙下,其公公被顺当找回。 “有国才有家”,为了心中的大爱,方荣临时放下了自己的小家,选
9、择守护刘口花园小区的大家们。虽然在关键时刻她没能亲自守护自己的公公,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她的所作所为对得起党和人民。这就是一种大爱!我们信任,当很多人的大爱会聚在一起时,这场疫情就肯定能早日完毕! 同心抗疫感人事迹篇5 “我必需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金银潭医院,是这次疫情阻击战中众人皆知的标志性地点。由于这是战斗最先打响的地方,也是“离炮火最近的地方”。 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张定宇,一个战斗者,一个指挥者,也是一颗定心丸。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金银潭医院,却在一个月以后才知道他。 他知道自己患上了绝症,却要为患者、为社会燃起盼望之光;他阻挡不了自己的病情,却用完全力去把危重患者拉回来。 由于身患渐冻症,他的双腿已经开头萎缩,但他站立的地方,是最坚实的阵地。抗疫一线的妻子不幸被感染,而他拖着病体坚守在抗疫一线30多天,甚至忙得顾不上去看一眼妻子。 生命的守护,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时间何曾给他们特殊的眷顾?疫情又何曾让他们有片刻的喘息?他们不能停下,他们要跑得更快,来不及想一下自己,也来不及回头看一眼自己的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