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八一勋章先进事迹心得.docx
《2023年学习八一勋章先进事迹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学习八一勋章先进事迹心得.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学习八一勋章先进事迹心得10篇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一位是忠诚使命、勇敢无畏的排雷英雄,一位是投身国防、为国铸盾的防护工程专家,一位是砥砺报国、三巡太空的航天英雄,他们是时代的负重行者,更是民族的闪亮坐标。走在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当以躬身之姿,向典范学习、吸取的精神力气,砥砺奋进、聚力前行。 吸取“勇敢无畏、勇领先锋”的典范力气,擦亮强国由我的青春底色。90后的“排雷英雄”杜富国,2023年入伍,2023年6月主动请缨参与中越边疆扫雷任务,刻苦学习10余种排雷方法,3年多累计进出雷场1000余次,排解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面对危急系数特别高
2、的加重手榴弹,他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铁骨铮铮的六个字,表达出这名90后战士“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坚决誓言。“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毅兮不行凌。”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当以杜富国为标杆,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地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时代担当,敢于直面冲突、敢于较真碰硬,在工作中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山芋,努力在层层历练中坚韧品德、增加本事,凡事冲在前、走在先,当好新时代堪当重任的接班人。 吸取“坚决信念、许党报国”的典范力气,践行矢志报国的不悔初心。抱负是灯,点亮前行航向;信念是光,照亮奋进之路。钱七虎院士曾说“为国家科技进步发光发热,是我一生的幻想。”奋斗一甲子,铸盾六十年。他始
3、终坚守许党报国的赤子情怀,用毕生精力建立并不断推动我国现代防护工程事业,为国铸就了坚不行摧的“地下钢铁长城”。“不闻军号激越,不见战旗飘扬。”他把自己的抱负和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前途严密联系在一起,并用实际行动交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当向钱七虎院士学习,在奔赴新时代的征途上,将坚决抱负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将矢志报国作为“人生追求”,将民族复兴作为“时代重任”,坚持常修常炼、常悟常进,用毕生时间践行为民效劳的初心,不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炽热实践中砥砺奋进,制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光芒业绩,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始终一往无前、大道如砥。 吸取“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典范
4、力气,唱响独立自强的时代强音。“英雄航天员”聂海胜,2023年10月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实现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航天飞行的重大跨越;2023年6月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顺当实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自动和手动掌握交会对接;2023年6月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57岁再上太空,圆满完成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成为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只要祖国需要,随时预备飞行。”他一心只为飞天,始终用游览太空的壮美航迹书写对党的无限忠诚,是新时代中国航天事业很多奋斗者攀登者的代表。仰视星空,脚下更有力气。作为党员干部当感悟“特殊能吃苦、特殊能战斗、特殊能攻坚、特殊能奉献”的航
5、天精神,时刻牢记责任使命、心系祖国、勇攀顶峰、无私奉献,将航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风雨兼程,奋力谱写时代新篇章。 2023学习八一勋章优秀先进事迹篇2 2023年春节前后,“英雄航天员”聂海胜的家乡湖北省枣阳市,久旱干枯的黄土地喜降祥瑞,漫天瑞雪连下了3场。2023年10月,费俊龙与聂海胜胜利执行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这些飘舞的雪花,也在庆祝聂海胜飞天胜利。枣阳的千家万户沉醉在喜悦之中。 2023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上午,在枣阳市文联工作的我接到市委宣传部通知,要我放下手里的全部工作,特地采写聂海胜青少年时期的故事。 在摸到一些线索并与聂海胜
6、通过几次电话的根底上,我列出了采访提纲和采访路线图,还列出聂海胜从诞生到参军这段时间的年谱。聂海胜很虚心地对我说,他作为国家培育的航天员,驾飞船上天是一件很寻常的事,他所能做到的,他的战友们都能做到。他还对我说,真正值得写的、应当宣传的,是他们身后很多的科技工。 一 人的一生,从童年开头,或多或少不断都有幻想。 聂海胜从小的抱负,就是长大了当兵,当一个像他大哥(本家堂哥)聂长远那样的兵。 聂海胜诞生的那一年,初中毕业的聂长远入伍离开家乡。由于学习积极、训练刻苦、严于律己,聂长远屡次受到嘉奖,很快入了党、提了干。一人参军,全家荣耀。大哥当兵后,大娘家门口就挂上了“军属荣耀”的牌子。每年春节前,在
7、村里担当生产队长的父亲都要随大队干部还有文艺宣传队,去大娘家清扫卫生、送对联门画,在大娘家门口演文艺节目。大哥成了村里的楷模和荣耀。每次大哥从部队给大娘寄来家信,聂海胜都要争着把信拿到手,跑着蹦着把信给大娘家送去。 聂海胜6岁那年春节前,在部队当连长的聂长远回来探亲。聂海胜戴上大哥的军帽,快乐地从这一家跑到那一家。 聂长远归队那天,聂海胜跟着父亲和大爹小爹一起,始终把聂长远送到村口。看大哥要走了,聂海胜手摸着大哥军帽上的红五星,仔细地问:“我长大了也能像你一样当兵吗?” 看着既天真又有志气的聂海胜,聂长远快乐地答复:“能,肯定能!要想当兵,必需好好学习。有了文化学问,将来当兵了才能为国防建立作
8、奉献,部队就需要有学问有文化的战士。” 大哥的话,6岁的聂海胜不肯定完全听得懂,但有一点他记住了,要想当兵,从小得好好学习。 儿时的聂海胜,记忆中最多的事就是捡柴火。他那时和许多同学一样,上学出门经常要带上一个小箩筐,路上看到什么捡什么,路边的杂草、树叶、树枝、麦秆,只要能烧,捡到筐里都是柴。放学回家,肯定要捡一筐柴火带回。夏天放暑假,做完假期作业,主要任务就是捡柴。他和伙伴们一起,带上镰刀、耙子,见到荆棘砍荆棘,见到艾蒿砍艾蒿,手脚受伤碰破是常有的事。 那年头,农村普遍缺柴火,各学校勤工俭学的主要途径就是组织学生捡柴。80斤至100斤不等,可以抵一个学期的学费。有几个学期,聂海胜就是通过捡柴
9、的方法凑够自己学费的。 二 1980年农历正月,天总是阴沉沉灰蒙蒙的,尖溜溜的西北风像锥子一样直往人身上钻。 年还没过完,聂海胜的父亲聂云华突然病倒了。脸色蜡黄,虚汗直冒,呕吐不止,肚子痛苦难忍。聂海胜和母亲张金秀当即套好板车,在亲友们的帮忙下,冒着零星的雨雪把父亲送到镇卫生院。 学校开学这天,父亲的病丝毫没见好转,聂海胜想请假连续照看父亲,可父亲坚决不同意。父亲说话虽有些困难,但还是把聂海胜叫到床头嘱咐道:“娃呀!你不要管我,有你妈你姐她们在这儿就行了,你小爹他们也不住地来看我,不要为我担忧,快上学去吧。” 父亲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不停地咳嗽起来,稍稍稳定下来后,又说:“你学习成绩好,明年就要
10、考高中了,若能考上,你就是咱聂家第一个高中生,肯定要把书读完。我浑身没有一点劲,肚子像刀割一样疼就是这回我死了,你也要努力把书读完” 此刻,聂海胜和母亲、姐姐都哭了起来。看聂海胜还站着不走,已无力说话的父亲焦急地向他摆摆手。 看聂海胜不想动步,从小到大从没打过他的母亲,从病房门口摸出一个长长的拖把向他吼道:“你去不去上学?” 为了不让母亲和病重的父亲再难过,聂海胜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病房。他边哭边跑,一口气从镇卫生院跑到孙寨中学。 当天,母亲依据医生的意见,在亲人们的帮忙下,瞒着聂海胜把病情加重的父亲送到了县第一人民医院。 正月十九早上,父亲因胃穿孔病离开人世。 三 1981年金秋,聂海胜满怀喜
11、悦地跨进枣阳一中的大门。他用自己的行动,切切实实地实现了父亲的遗愿。 聂海胜不爱凑喧闹,说话不多且声音低,从不高谈阔论,在班里寻常得就像一棵小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考试,他被物理教师提名为物理课代表。同学们这才知道,那个留着平头、黑黑瘦瘦的聂海胜,物理成绩好得很。 上体育课时,聂海胜不仅篮球打得好,从始至终满场飞,跳高、跳远、掷铁饼、单双杠、长短跑也都非常精彩。班主任教师提名他为班里的体育委员、请同学们举手表决时,自然是全票通过。 上初中时,聂海胜就把诸葛亮的后出师表熟记于心,接近高中毕业时还能流畅自然、抑扬顿挫地当众背诵。同学们赞叹不已,都佩服聂海胜记忆力好。从小学开头就和聂海胜是同学的肖
12、居成则认为,聂海胜的胸中有一团火,这团火始终在熊熊燃烧,这是一团盼望之火、抱负之火。不然,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聂海胜怎么会夺得那么多的第一、那么多的奖状,扛那么多的红旗?在屡次没有钱交学费的时候,在温饱受到威逼的时候,他从没有悲观无望、自暴自弃,而是对前途始终布满信念,不停地努力、不连续地攀登,人生的脚步始终坚决而扎实。他平淡地对待成绩和荣誉,胸怀宽广、目光高远,很早就把人生的坐标定位于报效祖国。这或许就是先贤典范的力气。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下课很早,聂海胜和八、九个同学一起,拿着书原来到学校后面的一个稻场上。一阵微风拂面,吹来稻花的芳香,沁人心脾。突然,用心读书的聂海胜猛地站了起来。原来,
13、他听到了空中飞机的轰鸣。飞机一瞬间就没影了,聂海胜还久久地站在那儿仰视。他对同学们脱口而出:“不知道我将来能不能考上飞行员?”同学们还没找出适宜的话来鼓舞他,只听他又接着说:“只要有一线盼望,我都会尽最大努力的。” 四 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只要是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聂海胜不是去火车站打工,就是去大东街新华书店蹭书看。 不管是打工挣钱,还是去书店看书,对他都有巨大的吸引力。为了完成学业,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他太需要钱了。小时候,家里和村里几乎无书可读,而书店满意了他对学问的渴望,在这里他想看的书太多。 不知不觉,聂海胜已有4个多月没回家了。这是他上高中后,离家时间最长的一次。 这是个星期天的晚上
14、,从火车站打工返校的聂海胜,看到自己的床头上放着半袋炒面和一双黑灯芯绒千层底布鞋。他知道,这是同村的肖居成从家里给他捎来的。 在当时的县城里,能穿上一双黑颜色的灯芯绒千层底布鞋,是很骄傲很光荣的。聂海胜捧起鞋,里外认真看了一遍,穿上鞋站起来走了两步,太合脚了。从细密匀称的针脚上看,聂海胜知道这鞋是五姐聂道琴给他做的。他还知道,由于平日里农活很忙,五姐千针万线纳这双千层底,不是在夜晚就肯定是在下雨天。 高中时期的聂海胜,常常犯愁的就是脚上的鞋。 每天早晨,他要在大操场跑上六七圈或十几圈,节假日也都是跑步到火车站打工、到书店看书,虽然他非常节省,但穿的鞋仍旧磨损很快。他那时有双网球鞋,但平常肯定不
15、穿,只有学校开运动会才穿出来亮相。为了省鞋,他常常赤脚打球,赤脚走路跑步。即使如此节约又节约,一双鞋也只能穿两三个月。 有一个星期天,雨丝悄没声儿地飘洒了一天,聂海胜和同学金邦才悄悄地在大东街的新华书店里读了一天书。看他俩长时间在书店里光看不买,是典型的蹭书虫,有一个年轻的男营业员便走上前要赶他们出去,却被一个年龄稍长、领导模样的女同志制止了。她走上前亲切地问:“你们是一中的学生吧?” 聂海胜和金邦才感谢地点点头。那位女同志又微笑着对他俩说:“看吧,想看啥看啥,留意别把书弄折弄脏就行了。”从今,聂海胜和金邦才始终享受新华书店的“特惠待遇”。 转过身,那位女同志感慨地对身边的几个营业员说:“难得
16、他们这么用功地读书,一看就是两个好学生。” 这两个蹭书看的学生确实不赖,不仅疼惜书,每次看完书都要把书送回原处放好,还主动帮营业员码书。 天气变热,作息时间改为夏令时,中午有了很长的休息时间。学生时期的聂海胜,一直没有睡午觉的习惯,金邦才也一样。这么长的时间干什么?两人一商议,打算还是去书店看书。为了节约时间,他俩来去都是跑步。别人要走15分钟的路程,他们只需五六分钟就够了。 坐拥书城,这是最快乐、最幸福的日子。一部部名著,帮忙聂海胜探寻广远而又新颖的外部世界。一扇学问之窗,在他心中豁然放开。 五 聂海胜高中快毕业的时候,空军招飞工作开头了。 得到消息,聂海胜马上报了名。经过体检、文化考试、政
17、审等层层选拔和严格筛选,他最终如愿以偿,和同班的连金立、刘为众,还有学校的另外4名同学一起,得到了入伍录用通知。 这时,学校安排他们休息一段时间,做好入伍的预备。班主任教师找到他们特意嘱咐:“这段时间,你们肯定要特殊留意爱护好身体,千万不要摔着碰着,什么也不要干,好好休息就行了。” 当大家忙着与同学话别、走亲访友时,聂海胜想到的是回去帮母亲收割麦子。 聂海胜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头下地劳动。父亲病故后,每年农忙季节,他是母亲最好的帮手。见到母亲,他将自己考上飞行员并已得到入伍通知的事告知了老人,并对母亲说:“这事只大哥和您知道,就不要在村里说了。” 母亲为儿子感到快乐,抹去喜泪的同时,用劲点了点头
18、。老人家最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不喜爱张扬,只喜爱不声不响地干活。 鄂西北广袤的大地上,沉甸甸的麦穗都虚心地微低着头。南风吹来,麦浪起伏,金光灿灿,风里带着清爽和暗香。收割麦子的七八天,聂海胜使出了自己全部的力气。他在付出体力和汗水的同时,更把对家乡、对母亲的一腔深情全部倾注到了土地上。 聂海胜的五姐深情地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弟弟真是个少有的好人,他心里总是光想着我们。” 聂海胜第一次离家到县城上高中的前一天晚上,母亲给他煮了4个鸡蛋,静静放在他的包里。细心的聂海胜留下两个,另两个一个剥给妹妹吃,一个剥给弟弟吃。后来,母亲每次生日前,身在北京的聂海胜都要给母亲写封信,并寄上2023元钱。
19、姐姐们各家小孩结婚,聂海胜也要写封信并寄上800元钱。谈到这里,五姐夫张群山插话说:“海胜心好,弟妹聂婕琳心也好。他们也不是做生意的,手里该有几个钱呢?无非是靠省吃俭用。” 六 “生活的道路上,阳光和阴雨总是结伴而来。面对阳光我们笑逐颜开,面对阴雨我们为什么不勇往直前呢?”这是聂海胜多年前劝慰高中同学的话。如今,我们从屏幕上、镜头前看到的聂海胜,经常面露微笑。同学们都说,上学时他们每天看到的就是这张微笑着的脸,他笑得坦然、真实。 微笑着从昨天走来,又微笑着向明天走去。透过聂海胜的微笑,我们看到的是他对生活的喜爱、知足、自信和坚决。许多时候,除了坚韧拼搏和不懈奋进,别忘了还有微笑。生活需要微笑。
20、 宋庆龄同志说:“不管你预备走哪一条路,顶顶要紧的是先要为自己做好预备。你不能赤手空拳地开头你的行程,你必需用学问把自己武装起来,你必需熬炼出强健的身体和足够的士气。”在我看来,这也是一个人实现幻想的途径。 有幻想就有盼望,有幻想谁都了不起。但是,假如光在被窝里做梦、在蓝天下眺望、在夕阳西去的时候遐想,幻想可能永久都不会实现。在追梦的路上,聂海胜始终在奔驰,留下的是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曾经赤脚奔驰的他,今日化作身着航天服的伟岸身躯,镇静镇静地向太空动身。 从神舟六号、神舟十号到神舟十二号,聂海胜三探苍穹,把中华民族的自信和傲慢镌刻在九天之上。时隔多年,我依旧清楚地记得他在电话中对我说的话:“昨天
21、的只能说明昨天,明天应当重新努力。成绩属于家乡,属于部队;荣誉属于祖国,属于人民。” 2023学习八一勋章优秀先进事迹篇3 太空,人类幻想的沃土。 载人航天,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四号,14名中国航天员“为国出征叩苍穹”。 这些飞天之路的攀登者中,有这样一位颇具传奇颜色的英雄航天员。 他3次入选飞行任务乘组,3次入选备份航天员。2023年,57岁的他三度飞天,成为我国首位太空驻留突破100天的航天员。 他是聂海胜,一位从湖北枣阳农家走出“飞天英雄”。 7月27日,聂海胜被授予“八一勋章”。 在苦难中成长 “童年的艰难经受和在艰难环境里养成的性格,是我终身的财宝,这笔财
22、宝是无价之宝。” 聂海胜 自古英雄多磨难。 1964年,聂海胜诞生在枣阳市杨垱镇凡庄村。 聂海胜诞生时,父母已经生了5个女儿。 父亲聂云华是村里的生产队长,性格耿直、能吃苦。小时候,聂海胜帮家里放牛、插秧、捡麦子,样样都做、有模有样。 聂海胜8岁才上小学。在同学眼中,他学习刻苦、聪慧随和。和同村的肖居成至今还记得,“海胜和大家相处融洽,总是笑呵呵。” 在教师和校领导的帮忙下,聂海胜咬牙读到了初中。 初二的一天,母亲捎来的口信,说父亲胃疼得厉害,聂海胜撒腿就往家里跑。 等他到家时,父亲已撒手人寰,这让本就困难的家境雪上加霜。 初三那年,聂海胜接连一个星期没上学,在家干农活。这可急坏了班主任赵心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学习 八一 勋章 先进事迹 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