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pdf
《2022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pdf(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2 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年湖南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化学真题及答案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2.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写在
2、本试卷上无效。3.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H 1 1C C 1212N N 1414O O 1616S S 3232ClCl 35.535.5K K 3939FeFe 5656SeSe 7979BaBa 137137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30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没有涉及化学变
3、化的是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石胆能化铁为铜”B.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C.科学家成功将2CO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D.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2CO跨临界直冷制冰【参考答案】D【详解】A“石胆能化铁为铜”指的是铁可以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发生了化学变化,A 不符合题意;B工业上利用“侯氏联合制碱法”制备纯碱,二氧化碳、氨气、氯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晶体经加热后分解生成碳酸钠即纯碱,发生了化学变化,B 不符合题意;C 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C 不符合题意;D使用 CO2跨临界直冷制冰,将水直接转化为冰,没有新物质生成,只发生了物理变化,没有涉及化学
4、变化,D 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选 D。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键,离子键和共价键都属于化学键B.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药剂师和营养师必须具备化学相关专业知识D.石灰石是制造玻璃和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参考答案】A【详解】A离子键和共价键都属于化学键,氢键属于分子间作用力,A 说法错误;B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编制的,B 说法正确;C药剂师和营养师的工作分别与药剂和营养物质有关,因此必须具备相关的化学专业知识才能胜任相关工作,C 说法正确;D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石英和纯碱,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黏土,D说法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A。3.聚乳酸是
5、一种新型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其合成路线如下:图片优化老师请注意一下:中括号内的右侧 O 去掉(优化后把这些文字删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n-1B.聚乳酸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C.1mol乳酸与足量的Na反应生成21mol HD.两分子乳酸反应能够生成含六元环的分子【参考答案】B【详解】A根据氧原子数目守恒可得:3n=2n+1+m,则 m=n-1,A 正确;B聚乳酸分子中含有三种官能团,分别是羟基、羧基、酯基,B 错误;C1 个乳酸分子中含有 1 个羟基和 1 个羧基,则 1mol 乳酸和足量的 Na 反应生成 1mol H2,C 正确;D1 个乳酸分子中含有 1 个羟基和 1 个羧基,则
6、两分子乳酸可以缩合产生含六元环的分子(),D 正确;故选 B。4.化学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B.溶液加热C.试剂存放D.溶液滴加A.AB.BC.CD.D【参考答案】A【详解】A碱式滴定管排气泡时,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轻轻挤压玻璃珠附近的橡皮管可以使溶液从尖嘴涌出,气泡即可随之排出,A 符合规范;B用试管加热溶液时,试管夹应夹在距离管口的13处,B 不符合规范;C实验室中,盐酸和 NaOH 要分开存放,有机物和无机物要分开存放,C 不符合规范;D用滴管滴加溶液时,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应悬空滴加,D 不符合规范;故选 A。5.科学家合成了一
7、种新的共价化合物(结构如图所示),X、Y、Z、W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 的原子序数等于 X 与 Y 的原子序数之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子半径:XYZB.非金属性:YXWC.Z 的单质具有较强的还原性D.原子序数为 82 的元素与 W 位于同一主族【参考答案】C【分析】由共价化合物的结构可知,X、W 形成 4 个共价键,Y 形成 2 个共价键,Z 形成 1 个共价键,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 的原子序数等于 X 与 Y 的原子序数之和,则 X 为 C 元素、Y 为 O 元素、Z 为 F 元素、W 为 Si 元素。【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
8、次减小,则 C、O、F 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COF,故 A 正确;B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则 C、O、Si 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 OCSi,故 B 正确;C位于元素周期表右上角的氟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单质具有很强的氧化性,故 C 错误;D原子序数为 82 的元素为铅元素,与硅元素都位于元素周期表A 族,故 D 正确;故选 C。6.甲基丙烯酸甲酯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旧法合成的反应:3322CHCOHCNCHC(OH)CN3324233442CHC(OH)CNCH OHH SOCHC CHCOOCHNH HSO 新法合成的反应:P
9、d33233CH CCH+CO+CH OHCHC CHCOOC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AN)A.HCN的电子式为B.新法没有副产物产生,原子利用率高C.11L0.05mol L的44NH HSO溶液中+4NH的微粒数小于A0.05ND.Pd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数目增多,百分数不变【参考答案】D【详解】A氢氰酸为共价化合物,结构式为 HCN,电子式为,故 A 正确;B由方程式可知,新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反应为没有副产物生成,原子利用率为 100的化合反应,故 B 正确;C硫酸氢铵是强酸弱碱的酸式盐,铵根离子在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所以 1L0.05mol/L的硫
10、酸氢铵溶液中铵根离子的数目小于 0.05mol/L1LNAmol1=0.05NA,故 C 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钯为新法合成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的数目和百分数都增大,故 D 错误;故选 D。7.铝电解厂烟气净化的一种简单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C.合成槽中产物主要有36Na AlF和2COD.滤液可回收进入吸收塔循环利用【参考答案】C【分析】烟气(含 HF)通入吸收塔,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发生反应2322Na CO+2HF=2NaF+H O+CO,向合成槽中通入 NaAlO2,发生反应2
11、236236NaF+NaAlO+2CO=Na AlF+2Na CO,过滤得到36Na AlF和含有23Na CO的滤液。【详解】A陶瓷的成分中含有 SiO2,SiO2在高温下与23Na CO发生反应232232Na CO+SiONa SiO+CO高温,因此不宜用陶瓷作吸收塔内衬材料,故 A 正确;B采用溶液喷淋法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吸收塔内烟气吸收效率,故 B 正确;C由上述分析可知,合成槽内发生反应2236236NaF+NaAlO+2CO=Na AlF+2Na CO,产物是36Na AlF和23Na CO,故 C 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液的主要成分为23Na CO,可进入吸收塔循
12、环利用,故 D 正确;答案选 C。8.海水电池在海洋能源领域备受关注,一种锂-海水电池构造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起电解质溶液作用B.N 极仅发生的电极反应:-222H O+2e=2OH+H C.玻璃陶瓷具有传导离子和防水的功能D.该锂-海水电池属于一次电池【参考答案】C【分析】锂海水电池的总反应为 2Li+2H2O2LiOH+H2,M 极上 Li 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 M 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 Li-e-=Li+,N 极为正极,电极反应为 2H2O+2e-=2OH-+H2。【详解】A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电解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等,可作为电解质溶液,故 A 正确;B由上述分析可知
13、,N 为正极,电极反应为 2H2O+2e-=2OH-+H2,故 B 正确;CLi 为活泼金属,易与水反应,玻璃陶瓷的作用是防止水和 Li 反应,但不能传导离子,故 C 错误;D该电池不可充电,属于一次电池,故 D 正确;答案选 C。9.科学家发现某些生物酶体系可以促进+H和-e的转移(如 a、b 和 c),能将海洋中的2NO转化为2N进入大气层,反应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程中2NO发生氧化反应B.a 和 b 中转移的-e数目相等C.过程中参与反应的4+n(NO):n NH=1:4D.过程的总反应为-+2422NO+NH=N+2H O【参考答案】C【详解】A由图示可知,过程 I 中
14、 NO-2转化为 NO,氮元素化合价由+3 价降低到+2 价,NO-2作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A 错误;B由图示可知,过程 I 为 NO-2在酶 1 的作用下转化为 NO 和 H2O,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2+2H+e-1=酶NO+H2O,生成 1molNO,a 过程转移 1mole-,过程 II 为 NO 和 NH+4在酶 2 的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H2O 和 N2H4,依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可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8NH+42=酶2H2O+5N2H4+8H+,消耗 1molNO,b 过程转移 4mol e
15、-,转移电子数目不相等,B 错误;C 由图示可知,过程 II 发生反应的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8NH+42=酶2H2O+5N2H4+8H+,n(NO):n(NH+4)=1:4,C 正确;D 由图示可知,过程 III 为 N2H4转化为 N2和 4H+、4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2H4=N2+4H+4e-,过程 I-III 的总反应为:2NO-2+8NH+4=5N2+4H2O+24H+18e-,D 错误;答案选 C。10.室温时,用-10.100mol L的标准3AgNO溶液滴定15.00mL浓度相等的-Cl、-Br和-I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lgAgc与3AgNOV的关系
16、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5-11.0 10 mol L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10sp(AgCl)=1.8 10K,13sp(AgBr)5.4 10K,17sp(AgI)8.5 10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点:有白色沉淀生成B.原溶液中-I的浓度为-10.100mol LC.当-Br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Cl沉淀D.b 点:-+ClBrI(Ag)cccc【参考答案】C【分析】向含浓度相等的 Cl-、Br-和 I-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根据三种沉淀的溶度积常数,三种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I-、Br-、Cl-,根据滴定图示,当滴入 4.50mL 硝酸
17、银溶液时,Cl-恰好沉淀完全,此时共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4.50mL10-3L/mL0.1000mol/L=4.510-4mol,所以 Cl-、Br-和 I-均为 1.510-4mol。【详解】AI-先沉淀,AgI 是黄色的,所以 a 点有黄色沉淀 AgI 生成,故 A 错误;B原溶液中 I-的物质的量为 1.510-4mol,则 I-的浓度为-41.5 10 mo0.01l500L=0.0100mol L-1,故 B 错误;C当 Br-沉淀完全时(Br-浓度为 1.010-5mol/L),溶液中的c(Ag+)=13sp-5(AgBr)5.4 10(Br)1.0 10Kc=5.410-8mo
18、l/L,若 Cl-已经开始沉淀,则此时溶液中的c(Cl-)=13sp+8(AgCl)1.8 10(Ag)5.4 10Kc=3.310-3mol/L,原溶液中的c(Cl-)=c(I-)=0.0100molL-1,则已经有部分 Cl-沉淀,故 C 正确;Db 点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溶液,Ag+浓度最大,则 b 点各离子浓度为:+-(Ag)ClBrIcccc,故 D 错误;故选 C。二二、选择题选择题,本题共本题共 4 4 小题小题,每小题每小题 4 4 分分,共共 1616 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9、。全部选对的得 4 4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 2 分,有选错的得分,有选错的得 0 0 分。分。11.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2Cl通入冷的NaOH溶液:-22Cl+2OH=Cl+ClO+H OB.用醋酸和淀粉-KI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3IO:-+322O+5I+6H=3I+3H OIC.4FeSO溶液中加入22H O产生沉淀:+2+22232Fe+H O+4H O=2Fe(OH)+4HD.3NaHCO溶液与少量的2Ba(OH)溶液混合:-2+-332HCO+Ba+OHBaCO+H O=【参考答案】AC【详解】ACl2通入冷的 NaOH 溶液中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次氯酸钠
20、,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l2+2OH-=Cl+ClO+H2O,A 正确;B用醋酸和淀粉-KI 溶液检验加碘盐中的3IO的原理是3IO在酸性条件下与 I发生归中反应生成 I2而遇淀粉变蓝,由于醋酸是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用 H表示,因此 B 不正确;CH2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FeSO4溶液中加入 H2O2产生的沉淀是氢氧化铁,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H2O2+4H2O=2Fe(OH)3+4H,C 正确;DNaHCO3溶液与少量的 Ba(OH)2溶液混合后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水,NaHCO3过量,Ba(OH)2全部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HCO+Ba2+2O
21、H-=BaCO3+23CO+2H2O,D 不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AC。12.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 或 PZ)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进程是放热反应B.平衡时 P 的产率:C.生成 P 的速率:D.进程中,Z 没有催化作用【参考答案】AD【详解】A由图中信息可知,进程中 S 的总能量大于产物 P 的总能量,因此进程 I 是放热反应,A 说法正确;B进程中使用了催化剂 X,但是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产率,因此在两个进程中平衡时 P的产率相同,B 说法不正确;C进程中由 SY 转化为 PY 的活化能高于进程中由 SX 转化为 PX 的活化能,
22、由于这两步反应分别是两个进程的决速步骤,因此生成 P 的速率为0B.气体的总物质的量:acn 12D.反应速率:abvv正正【参考答案】B【详解】A甲容器在绝热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压强先增大后减小,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nRT 可知,刚开始压强增大的原因是因为容器温度升高,则说明上述反应过程放热,即H0,故 A 错误;B根据 A 项分析可知,上述密闭溶液中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 a 点和 c 点的压强相等,因甲容器为绝热过程,乙容器为恒温过程,若两者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则甲容器压强大于乙容器压强,则说明甲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此时相比乙容器在减小即气体总物质的量:nanc,故 B 正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湖南 普通高中 学业 水平 选择性 考试 化学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