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 年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综合真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2.行动研究3.自我效能感4.稷下学宫二、辨析题1.动物也有教育。2.陶行知开展“活教育”实验,提出“生活教育理论”。3.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学科的总称。三、简答题4.美国进步主义教育。5.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6.简述孔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7.简述品德培育的方法及其建构。四、论述题1.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建构策略。2.知识的价值。3.人们对知识的认识。4.根据建构主义谈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应该如何对待知识以及在教学时应怎样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见 2015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答】教育目的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2、。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人才的总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目的的内容、结构包含“为谁培养人”和“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是国家的教育总目的,是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2.行动研究(见 2014 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答】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研究人员和实际工作者联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
3、方法,是指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它一方面旨在提高教育实践者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与对教育问题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也为优化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策略。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是:为教育行动而研究,由教育行动者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3.自我效能感(见 2014 年华东师范大学真题)【答】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的唤起。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4.稷下
4、学宫(见 2020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答】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稷下学宫的性质:(1)稷下学宫是一所由官家操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2)稷下学宫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资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其突出特点是学术自由、尊师重道、待遇优厚、不治而议论,并且在管理规范上有了我国第一个学术守则弟子职。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出色的教育典范。二、辨析题1.动物也有教育。(见 2016 年重庆师范大学真题)【答】错误。动物界不存在教育。我们所说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活动。其他物种由于没有
5、意识、思想,当然就没有基于意识和思想的社会活动,当然也就没有教育现象。至于动物的生存本领,那只是动物的遗传性本能,不属于社会现象,因而不属于教育活动。2.陶行知开展活教育”实验,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答】错误。陶行知开展的是“生活教育”实验,提出“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开展了“活教育”实验,提出“活教育”思想体系。3.课程是指学校开设的学科的总称。【答】错误。课程不仅包括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还包括隐性课程(如学校的校风、办学理念、师生人际关系等)及活动性课程(如社会实践、实地考察、户外教育等)。三、简答题1.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见 2015 年重庆师范大学真题)【答】进步主义教育是作为进步主
6、义运动的一部分发端的。进步主义运动是 19 世纪末在美国兴起的广泛的社会改良运动,旨在反对工业社会的政治经济弊病。进步主义者们力求同时改革教育和社会事务。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欧洲的“新学校”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意学校的民主化问题。2.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见 2012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答】(1)我国教育目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的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我国教育目的体现的精神实质是:
7、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明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2坚持全面发展,可以从分类和分层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分类的角度来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从分层的角度来看,包括了三个层面的发展,即发展人处理与自然关系的能力,发展人处理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和发展人与自我关系的能力。3培养独立个性,培养独立个性更多的是强调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创造精神和超越精神。3.简述孔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见 2013 年东北师范大学真题)【答】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教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生学的过程,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1)因材施教。因
8、材施教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釆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解决教学中统一要求与个别差异的矛盾。孔子是我国历史上首位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认为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并且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2)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孔子认为无论是培养道德还是学习知识,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反对机械学习,提倡启发式教学。(3)学、思、行并重。“学而知之”是孔子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唯一的手段。孔子还强调学习知识要“学以致用”,学是手段不是目的,行才是终极目的,行比学更重要。由学而思进而行,是孔子探
9、索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教育过程,基本符合人的一般认识过程。(4)训练学生的思考方法。“由博返约”:意思是博学以获得较多的具体知识,“返约”是在对具体事物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归纳,形成基本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叩其两端”: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注意到事物的对立面,合乎辩证法。4.简述品德培育的方法及其建构。(见 2010 年重庆师范大学真题)【答】(1)进行有效的说服。有效的说服是提高道德认知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有效地利用正反论据;发挥情感的作用,不仅要以理服人,更要以情动人;考虑原有态度的特点。(2)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更多学生模仿。这是加强道德行为的途径。榜样
10、的特点、示范的形式及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到观察学习的效果。(3)利用群体的约定来制约部分个体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做出的集体约定来改变学生的态度。(4)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和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道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5)进行价值辨析。价值辨析是指引导个体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四、论述题1.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和建构策略。(见 2017 年南京师范大学真题+2019 年陕西师范大学真题)【答】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1)社会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11、。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发扬教学民主,有助于教师发挥创造性和主导作用。(2)人际关系:尊师爱生,相互配合。师生之间彼此尊重、友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3)教育关系:教学相长,共享共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4)心理关系:宽容理解。教师能够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有充分的认识,能够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包容学生的不足和错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策略。1转变观念(转变传统的角色心理)。这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前提,其主要表现在:a.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b.教师要有平等的师生观;c.教师要有正确的人才观。2尊重与理解是创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要做到如下几点:a.充分了解和信任
12、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做教育教学的主人;b.主动接近学生、研究学生;c.民主公正地对待学生;d.尊重和理解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教师要能做到“移情体验”;e.以自身的形象影响学生。3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教育态度、个性品质都将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2.知识的价值。(见 2018 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答】(1)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文化知识之所以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主要是因为文化知识蕴含着有利于人发展的多方面价值。(2)文化知识的育人价值。1知识的认识价值。学生掌握知识,意味着他对知识所指的事物的认识,即弄清
13、事物是什么,把握事物的特性;意味着掌握认识的资料和资源。学生认识的发展依赖于对知识资料、资源的思维加工。2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是心理操作与行为操作的认识结晶。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要经历知识的展开过程和知识的发现过程,对知识进行心理操作和行为操作。这种操作方式的定型和积淀过程,也就是学生心理的认识能力和行为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3知识的陶冶价值。知识蕴含着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构成人生智慧的基本要素。科学精神引导人不唯上,不唯书,不迷信,不盲从,不妄言,不作伪,不搞假、大、空。人文精神引导人追求人的价值、尊严、自由、权益和社会平等。学生经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才能真正形成人生智慧,成为具有人
14、生理想的人,才能担当起社会责任、人类责任。4知识的实践价值。知识具有社会实践的有用性或有效性。学生通过学习获取知识,认识事物特性,可获得通过社会实践改造事物的可能性。可以依据事物的特性、新需要或生活中面临的问题重组知识,在观念上形成实践的目标和程序,并付诸实施以改变事物或生活的现状,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新的生活情境。对学生来讲,大体上是一种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又将其外显为社会实践的过程,人们常说的学习目的在于运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强调知识的实践价值。(3)启示。鉴于知识的多方面价值,教育必须引导学生尊重知识、热爱知识,主动学习、探究真知,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在这个过程中使儿童的智能、
15、品德、个性和人格都获得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抵制忽视和贬低知识、降低教育教学质量的倾向,也要克服教育脱离生活的弊端。3.人们对知识的认识。【答】人们对知识的认识主要包括知识的含义、类型、获得机制,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迁移以及促进迁移的措施。(1)知识的含义。广义的知识:指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加工和组织。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也包含其中,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狭义的知识:指能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如各门学科的事实、概念、公式、定理等,不包括技能和策略等调控经验。知识也是经过主观构建的信息,个体在加工知识时,会带有主观色彩。知识一方面存储在个体的头脑中,成为
16、个体知识或主观知识,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文字符号表达出来。(2)知识的类型。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分为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根据不同状态和表述形式,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布卢姆关于知识的分类为具体的知识、方式方法的知识和普遍原理的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来源,分为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经验知识;根据知识是否容易传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根据知识及其应用的复杂多变程度,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知识和结构不良领域的知识。(3)知识的获得机制。奥苏伯尔进一步发展了皮亚杰的思想,认为同化有三种方式: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学习。他指出同化是一个促使知识从一般到
17、个别、从上位到下位逐渐分化和横向联系的相互作用过程。程序性知识获得的机制是产生式。(4)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见 2015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客观因素。a.感性材料。对于知识的理解,在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和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b.学习材料的内容。学习材料的意义、具体程度、相对复杂性等都会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c.学习材料的形式。在表达形式上的直观性。如是否釆用实物、模型等会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d.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解是以旧知识、旧经验为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去认识和理解新事物。新旧知识之间的
18、有机联系,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e.概念形成过程中的变式和比较。通过同类事物的比较,有利于帮助学生发现各种变式中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区别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本质差异。f.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就是理解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关系,它有利于以完整的知识体系去理解新知识。主观因素。a.学习者的相关经验。一般来说,学习者经验的丰富程度,以及经验与知识的关系会影响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b.学习者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及主动理解的意识与方法。这是理解知识的重要前提,会对知识的理解起重要的作用。c.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特征。如认知结构中有没有适当的、起固着作用的观念,以及起固着作用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性。
19、(5)迁移及促进知识迁移的措施。(见 2014 年北京师范大学真题)1整合学科内容。教师要注意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要鼓励学生把在某一门学科中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其他学科中。这就是加涅所说的横向迁移。2加强知识联系。教师要重视简单的知识技能和复杂的知识技能之间、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要促使学生把已学过的内容迁移到新知识上去,注意可以通过提问、提示等方式,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来理解新知识。这就是所谓的纵向迁移。3重视学习策略。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帮助他们掌握概括化的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是可教的,教授学习策略就会促进学习迁移。4强
20、调概括总结。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总结。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概括化的原理,培养和提高概括总结的能力,充分利用原理、原则的迁移。另一方面,在讲解原理、原则时要尽可能用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尽可能把原理、原则运用到其他情境或 实践中。5培养迁移意识。教师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的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进行知识迁移,灵活应用知识。4.根据建构主义谈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应该如何对待知识以及在教学时应怎样做。(见 2019 年华中师范大学真题)【答】(1)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社会建构主义是认知建构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是以维果茨基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21、,它主要关注学习和知识建构的社会文化机制。1虽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但这种建构也不是随意的建构,而是需要与他人磋商后调整和修正,且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2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学习者只有借助一定的文化支持来参与某一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内化有关的知识。3学习共同体,就是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专家、教师、辅导者)共同构成的团体,成员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文化。4知识建构的过程,不仅需要个体与物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更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2)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启示后人在教学中要重视情境的作用,并以“情境”为核心推出很多教学模式,对教学应用有很大帮助。情境性教学:强调与实际情境相类似的教学,强调以事例、问题为基础,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的学习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完成真实的任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支架式教学:起初助学者为学习者提供某种外部支持,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步减少外部支持,直到最后完全由学生独立完成任务为止。抛锚式教学:将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情境挂钩,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教学策略,同一小组的学生通过合作共事,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