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6篇).docx
《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6篇).docx(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16篇) 教学讨论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常讲常新的教研话题,面对日新月异不断迭代进展的社会,教学需要改良,我们教学也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良。在改良的中,我们更需要思索改良什么、如何改良。 曹培英教师结合近年的“也许念”、“大单元”教学组织形式,指出:在教学中,我们不能盲目追随热点,而应当立足于教学实际,关注儿童的学习认知特点,关注数学教学的本色,提高学习效能。基于以上的分析,曹教授结合详细的教学案例,提出了六点教学改良的主要策略,让笔者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点。 基于单元,着眼整体 2023版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转变过于注意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动单
2、元整体教学设计,表达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规律联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 例如,在五年级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可以采纳“单元整体设计”的思路,将体积与体积单位放在一起进展教学。对于体积和体积单位,学生其实是有肯定的阅历的。第一,是感知物体占了多少空间的生活认知阅历;其次,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后,学问迁移上的阅历。那么,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从前的学习阅历进展比照、类推、迁移,利用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忙学生建立构造化的学问阅历:长度单位用什么表示?面积单位用什么表示?体积单位呢?通过这样的提问与比照思索,学生不仅能够自主得出答案,而且能更清晰地区分出长度、面积
3、、体积间的区分与联系。 固然,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整体分析数学内容本质和学生认知规律,合理整合教学内容,分析主题一单元课时的数学学问和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并落实到教学活动各个环节,整体设计,分步实施,促进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返璞归真,用活教材 教材凝聚了优秀专家、学者的才智,教材是教学之本,而我们的课程应当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课程实施校本化。因而不管是怎么样的教学形式,我们都应当敬重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曹培英教授提倡,学数学应当关注从书中学,也应当是做中学,教师应当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以“测量不规章物体的体积”为例,我们应当关
4、注到,在情境上,教材将测苹果的体积改成了测土豆、梨的体积,是由于当把苹果放进水中,苹果是悬浮的,不能完全使用排水法进展测量体积;而土豆、梨放入水中,则是沉在水底,可以采纳排水法计算体积,说明我们的数学教学中也应当考虑到生活实际。而对于不规章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曹教授给出了新思路称出体积:我们可以先测出1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梨的质量,再称出它们的质量,最终计算出体积。 当我们把教材用出阅历、用出创意时,也就是到达了返璞归真的境地,发挥出每一堂课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进展。 转变形态,提升效能 在如今的“双减”背景下,应当注意课程教学内容的构造化,转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注意启发式、探究式、参加
5、式、互动式,赐予学生更多表达的时机、宁静思索的时间,用课程内容的构造化来引领、推动教学改革。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时,由于空间观念意识较为薄弱,学生在学习中其实会遇到不少困难。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应用为例,练习题中常常会消失:“切”的问题把一个长方体平行于底面切开,外表积增加20平方厘米,求长方体的体积;“拼”的问题把两个一样大小的长方体拼在一起,面积削减60平方厘米,求原来正方体的体积;“增”的问题把长方体的高增加3厘米,体积增加多少;“铸”的问题把一个正方体铁块铸成一个长方体,求长方体的底面积这类关于长方体实际应用的题目。有不少学生面对这些情境变化多样的
6、题目,往往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笔。面对这样的学习现状,我们不妨尝试转变课堂上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形态,给学生动脑想、动手做的时间与时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变化,让学习回归本色,进而进展空间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晰最关键、最核心的概念、原理、根本方法,将学问构造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构造,让学生能够闻一知十,学会举一反三。 2023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2 图形与几何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熟悉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提升,有着清楚的学问架构与方法积存。 在图形的熟悉和测量方
7、面,学生经受从详细形象的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从而熟悉图形的特征,感悟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关系。图形的测量教学中,学生从自主确定单位绽开度量过渡到基于度量单位理解图形长度、角度、周长、面积、体积,经受从“单位多样”到“单位统一”的过程从自主量到统一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量的大小是可以度量的,理解度量需要一个标准去比单位,这个单位可以多样。理解用统一的单位去度量是必要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学问技能在传递上,而是关注学生通过学习学问技能形成了什么样的一个人,形成什么样的素养,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进展。不再是让学生作为旁观者,而是发生情感意义的联系。以下是我对于图
8、形与几何领域其次学段的学习体会。 图形与测量中的内容要求之一是:“熟悉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分米、毫米;熟悉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能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会进展测量。” 一、深度体验,建立表象 我想,在进展长度单位教学时,我们可以依托生活中的丰富材料,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找一找、估一估和量一量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拥有深度体验,在头脑中建立清楚的表象,比方通过在学具中查找厚度大约1毫米物品的活动,用手比划1毫米,借助实际物品的比拟,进一步建立1毫米的表象。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江辉教师在杭州市2023年小学数学“量感培育”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中所
9、执教的1千米有多长,他引导学生选择素材介绍1千米,如熟识的操场、1个小朋友手臂张开的长度、大巴车的长度、楼房的高度、来福士的高度、前测中步行100米的步数时间、跑100米的时间等。借助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实践体验,通过推理、想象,从不同维度和路径将“千米”详细化、形象化,帮忙学生初步形成1千米的表象,进展量感。 在熟悉面积单位时,要注意实践操作,允许学生自由查找活动材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存丰富的面积测量阅历,沟通共性化学习成果。通过确立标准,到优化标准,再到统一标准,最终“度量”,让学生体验与理解度量的本质构造和数学方法,甚至能跳出数学学科,建立生活中的度量价值观,渗透学科育人。王力明在面积
10、单位一课中,先引导学生用本子去度量两幅画的大小,学生发觉本子的外表就可以作为衡量这两幅画面积大小的工具。紧接着引导学生发觉物体的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可以作为衡量面积的标准。度量单位可以有多种,仅仅是描述大小并且可以理解的时候,不肯定需要用规定的度量单位。但为了便于沟通和比拟,需要有统一的度量单位。假如度量单位不统一,我们就难以进展沟通和比拟,在认知冲突中启发学生建立面积单位标准的必要性。这是多种单位去度量到同一单位去度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悟到原来度量单位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为了便于沟通和比拟,我们还是需要用统一的度量单位。 二、明晰产生,正确度量 恰当地
11、选择单位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和面积,就需要明晰学问的产生过程。只有学生对度量的对象有比拟清楚的感知时,才能做出推断、才能利用头脑中的单位表象、度量阅历和空间想象,合理推断或估量度量结果。这不是技能而是一种力量,是思维层面上的。能进展简洁的单位换算是指能基于度量单位的变化转化度量结果。比方纸板箱用1立方分米去度量,是几立方分米?假如换成立方米去度量,是多少立方米?可能1立方米不到。假如用立方厘米去度量,可能是几千、几万立方厘米。 三、建立构造,生发新知 郭华教师新课标:让核心素养落地这一讲座中提到:课程构造化的意义是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的活动进来,不断反复理解和运用。不仅仅有分析、归纳、综合、思
12、维的局部,还有悟的局部,发生意义关联。一切旧的东西都能生发成新的东西,一切新的东西都蕴含着旧的东西。发觉学习可以缩短高级学问和低级学问的距离。让学生发觉新学问,越来越有自信。数学学问随着学段的增加,呈现着螺旋式上升的构造,各学段之间的学问和方法都是关联的,我们要让学生搭建清楚的学问构造,在不断容纳新知的过程中丰富充盈学问构造。让旧知得到稳固与拓展,让新知在旧知的滋养下不断生长、开出绚烂的花朵。 最近我外出培训时,我发觉每节课的尾声,教师都会问学生“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这是基于数学的学问技能绽开回忆,而当我听到一个教师问“今日这节课你是怎么学会的?”时,我感受到了教师对于学问形成过程的关注。这
13、是基于数学学习的方法阅历和数学的思想方法来培育学生的各项力量。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也会多多提问“你是怎么学会的?”让学生完整经受探究的过程,明晰学问的产生由来,这是高于学问层面的数学本质理解,也是高于技能层面的数学思维活动。注意体验与阅历积存,让学生在增长学问与技能的同时进展思维与力量素养。 2023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3 读了2023版新课程标准,我受益匪浅,更加了解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3版)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上的变革。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熟悉和体会。 本次研读活动,我重点读了“数与代数”(第三学段)的内容。此次课标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
14、四个阶段,“六三”学制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其次学段,56年级为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这与之前的三阶段不同。这表达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进展性,更加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数与代数”领域,小学三个阶段的主题由原来的“数的熟悉”“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究规律”“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六个整合为“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其中“数与运算”主题将数的熟悉和数的运算两个核心内容进展整合,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展组织,表达了二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一、联系生活实际,强化核心素养 数学与生活联系严密。通过与生活结合绽开教学体验,有助于增加感受,以推动学生培育
15、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时,应鼓舞学生结合个人生活阅历进展比照学习,进而强化核心素养。 在第三学段中,课标新增的能进展简洁的小数、分数四则运算和混合运算,感悟运算的全都性,进展运算力量和推理意识;感悟计数单位,进一步进展数感和符号意识;在详细情境中,探究用字母表示事物的关系、性质和规律的方法,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一般性;能运用常见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合理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逐步形成模型意识和几何直观,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新课标的目标更加精确和完整。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学习整数、小数、分数等数的概念,这些概念本身是抽象的,但通过数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将这些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建立起联系。
16、在新课程标准中,重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培育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淡化过分“形式化”和记忆的要求,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自主活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数学素养,还有助于他们利用头脑来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因此,有价值的数学更多地表达在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去观看、熟悉日常生活现象,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引导数学感知,推动感悟提升 在第三学段教学提示中,数与运算的教学,通过整数的运算,感悟整数的性质;通过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进一步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感悟运算的全都性。在初步熟悉小数和分数的根底上,引导学生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小数和分数的意义,感悟计数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验与小数
17、有关的数学文化,理解、描述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进一步提升数感。例如在讲解到小数除法学问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帮忙学生把握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内在联系,像16.90.13=130可以看做事169013=130,以这种方式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力量。教师还应当实行正确的课堂教学方法,将数学计算问题与现实生活建立严密的联系,引导学生进展高效的数学计算学习,全面加强学生对小学数学计算应用问题的理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展相关问题的探究,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计算力量和数学核心素养,感悟整数、分数、小数之间的联系。 三、提炼学问模型,深化课堂教学 新课标的总目标中提到要体会数学学问之间、
18、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内容是以螺旋型构造排列,学问点之间的联系较为亲密。在第三学段数量关系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用字母表示的一般性,形成初步的代数思维。用字母表示的教学要设计合理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达实际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性质和规律。例如小明原有一些铅笔,爸爸和妈妈又分别给他买10支,这时他一共有38支,原来小明有几支。此题用方程来解要先建立解题模型:原来的铅笔数+新买的铅笔数=现在的铅笔数,用字母x表示原来铅笔的数量进展计算,运用数和字母表达数量关系,通过运算解决问题,形成与进展学生的符号意识、推理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
19、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看、操作、归纳、类比、猜想、沟通、反思等活动,获得根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进一步进展思维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制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进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胜利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进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我深切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应
20、当以学生进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制定学习规划,帮忙学生打好根底,提高对数学的整体熟悉,进展学生的力量和应用意识,注意数学学问与实际的联系,注意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不仅要仔细做好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更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钻研学问,找准课堂的学习重难点,帮忙学生更好地把握学问,并依据所学学问设计出有层次、有针对性的数学课外作业,让学生在课外也能准时地稳固数学学问,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2023小学数学新课标培训心得体会4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领悟到了教学既要加强学生的根底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进展性学习和制造性学习,从而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力量,让学生享受“
21、欢乐数学”,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熟悉: 一、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许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教师留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力量,留意到试验操作应标准、娴熟,留意到文字的表达,也留意对学生的组织治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教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依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要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展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看力量、想象力量、思维力量、推理力量及总结归纳力量的培育。一位教师教学水平的凹凸,不仅仅表现他对学问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力量的培育。 二、上课:变“走教案”为“生
22、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进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定有很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规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现自己敏捷的教学机灵,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制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假如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答复,不予理睬,或立刻表现出不快乐,不耐烦,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布满生气,师生关系肯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公平、真诚合作的
23、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平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获教学时机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好玩,更加布满生气,也更能展现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留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答复完全是依据自已的理解答复。答案肯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依据这些答案赐予确定、或赐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熟悉在教师的确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才智,教师对教育过程的超群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三、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提倡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小学 数学 新课 培训 心得体会 1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