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 一 、一百零一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缘由及评价 1、缘由: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见。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化和学术领域也发生改变。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一百零一家。 (3)学派之间的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一百零一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汲取、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一百零一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
2、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闻名的思想家、教化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惜,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疼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随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见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化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见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3、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见性本善。 荀子也主见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闻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汲取了一些其他学派的主动合理成 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须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反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见。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见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
4、驾驭大臣,以肯定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缘由: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峻。 (2)目的:为了复原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 肯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养精蓄锐,汉朝的经济实力渐渐复原和增加,人民生活安定,社会旺盛,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峻,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
5、机,威逼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心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须要,主动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须要。 二、罢黜一百零一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一百零一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与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见: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心集权的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一百零一家,独尊儒术的主见。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6、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缘由: 汉武帝起用许多儒学家参加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化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探讨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化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 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化系统。儒学于各郡
7、县得到推广,在民间起先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三)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新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汲取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见,又称三教合一,主见以儒学为主和并汲取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佛教和道教起先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大师韩愈领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缘由: (1)统治者支持:长期的混乱,不利于大一统 的稳定和巩固,宋代统治者提倡尊儒读经。
8、 (2)儒家学者的努力:绽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说明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3)代表人物:北宋时期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时期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所以理学也称为程朱理学。 2、程朱理学的内涵: (1)程颢、程颐的思想主见: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见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 (2)朱熹的思想主见: 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3、程朱理学的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须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
9、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陆九渊的思想主见: 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见;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2、王阳明心学出现的背景: (1)明中期以后,阶级冲突日益尖锐,社会动荡担心,封建专制统治陷入危机。 (2)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 3、王阳明的思想主见: (1)更多地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相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4、评价: 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宋明理学历经几一百零一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化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并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相识和实践的关系。 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