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育种知识点汇总_高等教育-农学.pdf
《微生物遗传育种知识点汇总_高等教育-农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遗传育种知识点汇总_高等教育-农学.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生物遗传育种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 定义:利用微生物特定代谢过程,规模化加工或转化特定底物或环境物料的微生物菌株。意义:工业微生物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好的菌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模式生物。第二节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学基础 1、遗传:指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2、变异: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性状的差异。3、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的共同特征,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2.1 经典遗传学简述 一、分离定律 1、概念:(1)基因型:生物体全部遗传因子的总称。(2)表型: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总和。(3)杂交、亲本(P)、子一代(F1)、子二代(F2)、相对
2、性状、显性、隐性。2、Mendel:单因子杂交实验。3、分离定律内容: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每个配子只能获得一个等位基因。4、分离定律的染色体基础: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发生分离。二、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学第二定律 1、两对因子的杂交实验,当考察性状为 n 成对因子:基因型:3n 种,分布为(1:2:1)n 的展开,表现型:2n 种,分布为(3:1)n 的展开。2、一个基因的等位基因的分离独立于其它基因的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同对的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3、染色体基础:非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独立分离,自由组合。三
3、、连锁与交换定律 1、连锁: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伴同遗传的现象。交换:由于同源染色体相互之间发生交换而使原来在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再伴同遗传的现象。2、染色体基础:连锁:受考察两基因间未发生断裂再接;交换:受考察两基因间发生了断裂再接。3、生物学意义:(1)连锁:保持物种遗传稳定性;交换:造成生物的多样性,通过自然选择而使强者生存。(2)微生物中:连锁可保持高产菌种的稳定性,交换有利于高产菌种的选育。(3)生产菌株:多利用无性繁殖而扩大培养,避免交换的发生。2.2 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遗传物质化学本质的确证 1、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体内转化实验 DNA 是遗传物质的证明。转化:一个品系的生物
4、吸收了来自另一品系生物的遗传物质,从而获得后一品系的某些遗传性状的现象。2、噬菌体感染实验,结论:DNA 是遗传物质。3、病毒的拆分和重建实验,结论:HR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结论: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是核酸,在绝大多数生物中是 DNA,在少数病毒中是 RNA。二、染色体 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由 DNA、蛋白质及少量 RNA 组成的嗜碱性丝状或杆状小体。1、化学组成:1/3DNA,1/3 组蛋白,1/3 非组蛋白及少量 RNA 和磷脂。(1)DNA:携带传递遗传信息,染色体的功能体现者;(2)组蛋白:染色体中与 DNA 联结的碱性蛋白质,是染色体主要的结构蛋白。近乎所有的染色体中都
5、含有 5 种组蛋白,除 H1外,无种或组织特异性。(3)非组蛋白:染色体中除组蛋白外的其他蛋白,其种类比组蛋白复杂得多,具种和组织特异性。2、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基本结构单位为核小体,核小体连接成染色质丝,经卷曲形成螺线管,(中期)后者进一步卷曲成超粗纤维,再进一步浓缩即为染色体。高度浓缩的染色体长度只有 DNA 双螺旋的 1/104左右。3、染色体的特点:(1)各条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随体及次级溢痕数目、大小、位置各不相同;(2)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3)细菌等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存在形态与结构上的染色体,只有 DNA 长链分 三、DNA(ATGC),双螺旋线性结构。1、线性的碱基序列
6、提供了真实的遗传信息;DNA 互补结构使得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精确复制和传递。2、微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状态。真核生物:(1)染色体 DNA(2)染色体外 DNA-质粒 DNA 及细胞器 DNA、部分生物染色体 DNA。原核生物:(1)染色体 DNA(2)质粒 DNA 四、基因 1、孟德尔“遗传因子”生物性状遗传的符号。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功能单位。(1)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基因座上的一对基因。等位基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显隐性关系。一个二倍体细胞中等位基因的关系:(1)完全显性:一个等位基因的功能已足够使某个性状表现。(2)不完全显性:当性状的表现对等位基因的功能有数量上的要求。(3)共显
7、性:杂合子同时表现出双亲的特性。(2)野生型和突变型。野生型。突变型最常见的是等位基因丧失功能,野生型对突变型而言是显性的。特殊情况:突变型等位基因是获得功能型,产生的蛋白赋予生物体以新的性状,突变型是显性的。(3)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的不同基因座,或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3.顺反子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顺反子概念把基因具体化为 DNA 分子的一段序列负责传递遗传信息决定一条多肽链的完整的功能单位又是可分的,组成顺反子的核苷酸可以独自发生突变或重组。4、操纵子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调控的统一体。操纵子是指操纵基因与由它操纵的几个结构基因连锁;并由一个启
8、动子(转录成为一个 mRNA 分子,并进一步翻译成几种蛋白质)这样的 DNA 序列结构。5、外显子和内含子基因结构是断裂的。6、重叠基因基因不是一个个分离的实体。有两个基因在编码生成蛋白质时,是从同一个起点开始的;两个基因共有一段重叠的核苷酸序列。7、可动基因或转座元件基因并不是固定在染色体的一个位置上的。(1)有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可移动的。(2)微生物中的转座因子。(3)细菌转座因子:插入序列、转座子、接合型转座子、温和性噬菌体完整。第三节 DNA 复制转录翻译 复制:通过复制,遗传信息能够在细胞带间传递,同时是转录翻译的前奏。转录:在一个 DNA 模板上合成一个与之互补的 RNA 链
9、,mRNA,rRNA,tRNA。翻译: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的第一步。翻译是根据中心法则,将成熟的mRNA 解码,并生成对应的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过程。3.1DNA复制 1、DNA 的半保留复制模型;2、DNA 的二向复制模型(模型);3、DNA 的滚环复制模型。3.2 转录 1、转录的起始:(1)全酶与模板的 DNA 接触,生成非专一的,不稳定的复合物在模板上移动;(2)起始识别:全酶与-35 序列结合,产生封闭的酶-启动子二元复合物;(3)全酶紧密地结合在-10 序列处,模板 DNA 局部变性,形成开放的启动子二元复合体;(4)酶移动到 I,第一个 rNTP 转录开始,因子释放,形成酶-启动子
10、-rNTP三元复合体。2、转录的延伸“尺蠖运动”。3、转录的终止。强终止子内部终止子;弱终止子需要因子,又称为依赖性终止子。3.3 翻译 遗传密码的特点:(1)遗传密码是三联体密码。(2)遗传密码无逗号。(3)遗传密码是不重迭的。(4)遗传密码具有通用性。(5)遗传密码具有简并性。(6)同义密码子。(7)密码子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8)反密码子中的“摆动”。翻译的起始、延伸、终止。*第四节基因表达规则 1、进化过程中,环境应答和适应机制。2、基因表达:复制、转录、翻译。3、调控:主要是转录水平上,翻译水平上较少。4、诱导与阻遏:基因控制机理如诱导和阻遏,都是由 mRNA 的转录调节和随后
11、的酶的合成调节完成。阻遏:最终产物过量引起反馈抑制;诱导:启动转录基因的过程,引起基因开始转录的物质称为诱导物。5、乳糖操纵子 O(操纵基因);lacZ,Y,A;lacI 已成为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1)lac 启动子突变或 lacI 突变,控制表达。(2)蓝-白筛选,IPTGXgal(-半乳糖苷酶水解产蓝色)操纵子正调控、负调控。定义:操纵子的调控,在没有调节蛋白的存在下,对加入的调节蛋白的应答反应来确定。加入调节蛋白,基因表达被关闭-负调控;阻遏蛋白;加入调节蛋白,基因由关闭变表达-正调控;无辅基诱导蛋白。6、操纵子学说:发现调节基因不变,这种突变型的表型却是组成型,提出乳糖操纵子。定义:
12、基因表达单位,包括结构基因和控制结构基因表达元件。操纵子-转录单位;顺反子-多顺反子。*第五节微生物遗传育种技术 1、定义:通常须改变其遗传信息,以弱化或消除不好的性状,加强好的特征或引入全新的特性。2、诱变育种:自发突变,劳动密集型。3、基因重组:遗传物质交换,“杂交”,效率较高,仍属于传统育种。4、重组 DNA:基因工程手段,快,OMG,代谢工程。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不仅可提高目的物的产量,使目的物产量上百上千倍的提高,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通过微生物菌种选育,可简化工艺,减少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改变有效成分组成,甚至获得活性更高的新成分。一、诱变育种 1、诱变育种是指用
13、物理、化学因素诱导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要求的株,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2、物理因素主要指某些射线,如射线、射线、射线、X射线和中子流等。3、化学因素主要指某些亚硝酸盐、烷化剂,碱基类似物,抗生素等化学药物。优点:方法简单、经济、成熟;复合诱变具有较好的效果。缺点:缺乏定向性,必须与高通量筛选方法结合;诱变后正变株较少,工作量太大,周期长 物或环境物料的微生物菌株意义工业微生物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好的菌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模式生物第二节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学基础遗传指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变异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 生物体全部遗传因子的总
14、称表型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总和杂交亲本子一代子二代相对性状显性隐性单因子杂交实验分离定律内容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每个配子只能获得一个位基因分离定律的染色体 两对因子的杂交实验当考察性状为成对因子基因型种分布为的展开表现型种分布为的展开一个基因的位基因的分离独立于其它基因的位基因的分离不同对的因子在形成配子时自由组合染色体基础非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在减数二、重组育种 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优点: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基因积累,产生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
15、。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重组育种成败的关键。1、有性杂交:指不同遗传型的两性细胞间发生的接合和随之进行的染色体重组,进而产生新遗传型后代的一种育种技术。2、准性杂交:在无性细胞中所有的非减数分裂导致 DNA 重组的过程,微生物杂交仅转移部分基因,然后形成部分重组子,最终实现染色体交换和基因重组。3、原生质体融合:把两个不同亲本菌株的细胞壁,分别经酶解作用去除,而得到球状的原生质体,然后将两种不同的原生质体置于高渗溶液中,由聚乙二醇助融,促使两者高度密集发生细胞融合,进而导致基因重组,就可由此再生细胞中获得杂交重组菌株。优点:不仅可克服因长期诱变造成的菌株活力下降,代谢缓慢等缺陷,也可以提
16、高对诱变剂的敏感性,降低对诱变剂的“疲劳”效应;效率较高。缺点:仍是非定向,只能利用进化上相近的进行杂交;周期仍较长,工作量相对较大。四、重组 DNA 技术 1、定义:利用基因工程,同源重组导致一段 DNA 链交换,增加新的 DNA 链。2、技术:定点突变、原生质体、DNA重组技术。3、目的:(1)利用微生物生产本来不会合成的蛋白质。(2)将现有工业菌株加以改良,提高现有菌株效率;4、典型案例:抗生素和生物碱;5、优点:定向,能够进行超远缘杂交;效率最高,工作量最小;理论上结果最好;6、缺点:对微生物的遗传背景信息要清晰,往往并不如预想的那么好;7、代谢工程相结合 第二章突变及其机制 定义 1
17、:突变是指生物表型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定义 2:突变是指生物生长过程中,由于内因或外因的作用导致染色体 DNA结构或数量发生的改变。突变遗传物质核酸(DNA 或病毒中的 RNA)中的核苷酸序列突然发生了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突变是一种遗传的状态,是基因由于结构发生改变从而由原来的存在状态变为另一种存在状态,即它的等位基因。突变体:带有突变基因的细胞或个体。突变型:突变体的基因型或表型称为突变型,和其相对的原存在状态称为野生型。第一节突变类型和基因符号 一、基因符号 1、基因符号:每一基因座位用三个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它们来自说明这一基因特性的一个、两个或三个英文单词的前三个字母。产生同一突变型
18、表型的不同基因,用三个字母后面所加的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基因的不同突变位点用基因符号后面所加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如果位点所属的基因还不确定,那么大写字母用一短线表示。例:trp;trpA、trpB;trpA23|his、rim、rps|rpsL 与 str。:缺失;+/-:野生型/缺陷型;r/s:抗性/敏感。2、突变型符号(1)在不引起误会时,也用基因座位符号,如 hisA。(2)在容易引起误会时,在基因座位符号上加“+”或“-”或其它符号。如:hisA+,hisA-,strr,strs。3、带突变基因的菌株。二、突变类型:突变、诱变。(一)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或染色体结构发生较大片段
19、的异常改变。1、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整倍体(euploidy):含有完整的染色体组。(2)非整倍体:含有不完整状态的染色体组,一般是指二倍体中成对染色体成员的增加或减少。单体(二倍减一,):2n-1;缺体(二倍减二,):2n-2;三体(二倍加一):2n+1;四体(二倍加二,):2n+2;双二倍加一:2n+1+1;部分二倍体:细菌等原核生物中由一整条染色体和外来的一个染色体片段所构成的不完整二倍体。2、染色体结构的变化(1)缺失:染色体较大范围的部分的丢失。细胞学效应:缺失环;遗传学效应:致死、基因定位。(2)重复:染色体较大范围的部分的两次出现。细胞学效应:重复环;遗传学效应:位置效应、剂量
20、效应。(3)倒位:染色体片段 180的顺序颠倒。细胞学效应:倒位环;遗传学效应:基因间遗传关系变化、部分不育。(4)易位:一个染色体的一段与另一个非同源染色体连接在一起。相互易位:两个非同源染色体间相互交换一部分。相互易位的细胞学效应:十字型图象。相互易位的遗传学效应:改变连锁关系、染色体数变异。(二)基因突变-染色体局部座位内的变化 点突变:只涉及 DNA 分子中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改变。突变发生在一个基因范围内。多位点突变:突变超出一个基因范围。1、碱基置换:DNA 链上的某一碱基对为另一碱基对所取代。(1)转换:DNA链中一个嘌呤(嘧啶)被另一个嘌呤(嘧啶)所置换。(2)颠换:DNA 链
21、中一个嘌呤(嘧啶)被一个嘧啶(嘌呤)所置换。物或环境物料的微生物菌株意义工业微生物学的核心研究内容好的菌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是研究生命现象的重要模式生物第二节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学基础遗传指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的现象变异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 生物体全部遗传因子的总称表型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的总和杂交亲本子一代子二代相对性状显性隐性单因子杂交实验分离定律内容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每个配子只能获得一个位基因分离定律的染色体 两对因子的杂交实验当考察性状为成对因子基因型种分布为的展开表现型种分布为的展开一个基因的位基因的分离独立于其它基因的位基因的分离不同对的因子在形成配
22、子时自由组合染色体基础非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在减数错义突变:突变后的密码子代表另一种氨基酸。个别碱基的改变导致多肽链上某个氨基酸为另一种氨基酸所取代。同义突变: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而氨基酸序列未发生改变的隐蔽突变沉默突变的发生是由于遗传密码的简并性。例:ATT突变为 ATC,两者都编码异亮氨酸。无义突变:突变后的密码子代表终止密码。例:TGC(亮氨酸)突变为 TGA(终止密码子)。错义突变具体表现:(1)致死突变:如果错义突变的基因是必需基因,则该基因的突变将严重影响蛋白质活性甚至完全无活性,引起了生物死亡的表现型。(2)渗漏突变:有不少错义突变的产物仍然有活性,使表现型介于完全的突变型和野生
23、型之间的某种中间类型。(3)中性突变:有些错义突变不影响或基本上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不表现出明显的性状变化。这也是一种无声突变。2、移码突变:由于一对或少数几对(不是三的倍数)核苷酸的插入或缺失而造成此后一系列遗传密码子的阅读框发生移位错误的突变。三、按表型效应分突变类型 野生型:表现该物种正常表型的生物。突变型:由于突变导致其正常的表型发生了改变的生物。1、形态突变型:引起细胞个体形态和菌落形态发生改变的突变型。2、生化突变型:引起特定生化功能丧失而无形态学效应的突变型。包括营养缺陷型、抗性突变型、糖代谢突变型等。(1)营养缺陷型:由于代谢过程的缺陷而不能合成某种与合成初级代谢物有关的基因产
24、物的缺陷型。(2)抗性突变型:抗药物突变型:对原本敏感的药物具有一定的耐性。抗噬菌体突变型:对原本敏感的噬菌体产生抗性。致死突变型:由于基因突变造成个体死亡或生命力下降的突变型。条件致死突变型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而在另一条件下没有致死效应的突变型。如:温度敏感突变型;调节突变型:丧失对某一基因或操纵子表达能力调节的突变型。突变株的表型 成因 检出方法 营养缺陷型 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株 补充培养基 抗性突变型 因突变而产生了对某种化学药物或致死物理因子的抗性 药物培养基 条件致死突变型 突变后在某种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繁殖并实现其表型,而在另
25、一条件下却无法生长繁殖的突变型 培养条件改变 形态突变型 因突变而产生的个体或菌落形态的非选择性变异 形态,常用颜色变化 抗原突变型 因突变而引起的抗原结构发生改变 借助于抗原抗体反应 产量突变型 因突变而获得的,在代谢产量上高于原始菌株的突变株 测定产量或其它 其它突变型 毒力、糖发酵能力、代谢产物等 四、从突变的效应背离或返回到野生型:分为正向突变和回复突变 1、正向突变:是指改变了野生型性状的突变;2、回复突变:突变体所失去的野生型性状可以通过第二次突变得到恢复,这种第二次突变就叫回复突变。3、原点突变和第二点突变;(1)原位回复突变(原点突变):真正的原位回复突变正好发生在原来位点,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 遗传 育种 知识点 汇总 高等教育 农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