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教学目标: 1.在观看、沟通、操作等活动中,经受熟悉圆柱和圆柱侧面绽开图的过程。 2.熟悉圆柱和圆柱侧面绽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情愿与他人沟通自己的想法,获得学习的开心体验。 课前预备: 教师预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学生每人预备一个圆柱体实物、剪刀、线绳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引出圆柱。上下一样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书:圆柱)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师:上面哪些物体的外形是圆柱?(指名说) 3、拿出你预备的圆柱形物品,举起来,大家相互检查,看看你们预备的都是圆柱吗?(教师也要仔
2、细观看准时发觉不符的,假如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外形是圆柱?(指名说)预设:铁皮水桶、烟囱 二、体验探究 1、熟悉圆柱 拿起你的圆柱,认真观看,你发觉了:圆柱有多少个面?再用手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 (1)学生观看,并用手摸外表、滚一滚。 (2)集体沟通。好了,放好你的圆柱。你观看到圆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说) 预设; 2、我发觉了圆柱有三个面。(师: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个面) 3、我发觉了圆柱的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师:同意吗?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圆完全一样呢?有没有方法验证一下?(指名说)教师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3、它们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并板书:2个底面相等) 4、我发觉了圆柱还有一个面,(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和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总结: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并板书:曲面) 5、刚刚大家观看的特别仔细,那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高),那圆柱有高吗?(有)谁来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圆柱的高?(指名说) 那你们认为一个圆柱有多少条高?(很多条)而且它们的长度怎么能样?(相等) (3)刚刚通过大家仔细的观看,我们发觉了圆柱的特征,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圆柱有两个(底面),它们是完全一样的(两个圆);圆柱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它的(侧面)。圆柱有很多
4、条高。 6、圆柱的侧面积。 (1)(出示)师:教师这里也有一个(圆柱)外形的茶叶桶,教师指圆柱的各局部学生说名称? (2)那大家猜测一下:假如我们把这个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绽开后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指名说) 预设:长方形、正方形 (3)那么大家猜测的对不对呢?下面就请大家睁大眼睛,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教师操作,学生观看)什么外形?(一起说) 师:对,我们把这个圆柱形茶叶桶的商标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就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也就是说这个圆柱的侧面绽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4)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认真的想一想 我们得到的这张长方形纸与茶叶桶的侧面有什么关系? 同桌相互争论一下。 集体沟
5、通。(指名说,教师随即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5)由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这就是我们一起推导出来的圆柱的侧面积公式,来,一起读两遍,记住它。 假如说我要求圆柱的侧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 三、实践应用 1、这个茶叶桶,假如让你求它的侧面积,我们需要哪些数据?指名测量,并计算。 2、29页1、2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有一些熟悉了吗?你都有什么收获?(指名说) 五、拓展延长 在我们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的过程中,我们是将圆柱的侧面沿着一条(高)剪开,得到了一个(长方形),从而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
6、出了圆柱的侧面积公式。那大家想一想,假如我们将圆柱的侧面沿一条斜线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图形呢?那依据这个图形,你也能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吗?大家课下动手去试一试。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熟悉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稳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熟悉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重点:熟悉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解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出示复习题。让学生先思索可以怎样想。可以用求已知比比值的方法来确定里的数;也可以用比的根本性质,把已知的一个比的前项、后项同时扩大。让学生依
7、据思索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指名口答结果,教师板书括号里的数。 2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x:4=1:2 提问;依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终一题里的x吗?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板书: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假如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项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例如2。提问:你能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来解比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方法做。再
8、试着做做看。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第一步的依据是什么,并向学生说明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2、教学例3。 出例如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教师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指出:解比例一般按比例的根本性质写出积相等的式子,再求未知数x。 3、教学“试一试”。 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让学生自己解答。学生口答是怎样做的,教师板书。 4、小结方法。 提问:你认为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要怎样解比例? 三、稳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两道题,做在练习本上。 2、做练习六第8题。
9、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l0题。 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奉上。要求写出检验过程。指名口答x的值和检验过程,教师板书检验过程。并说明检验时把x代入原来的比例,看两边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索题 提问:依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积是1)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第(5)、(6)题,第9题和思索题。 教学目标:
10、1、使学生能正确判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进一步娴熟地推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同意用题,稳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熟悉。 3、培育学生的推断分析推理力量。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3)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单元学问进展概括,建立学问构造; 2、会解决实际问题; 3、归纳整理的力量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4、积极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获得收获的胜利感。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归纳整理,形成学问脉络。 教学方法: 引发冲突,引入课题小组合作,归纳整理多元评价,建构学问应
11、用实际,解决问题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教学过程: 一、引发冲突,引入课题 猜一猜:教师今年多少岁了? 投影教师年龄数的十位上是最小的奇数型质数,个位上的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你们说教师今年多少岁了? 猜这个谜语,我们需要哪些数学学问呢? 说得有理,我们学过有关数的学问许多,就像刚刚我们在猜谜时就用到了数的整除中的一些学问。今日我们就一起来整理复习数的整除,板书:数的整除复习 齐读课题,你想到什么? 那好吧,我们就开头复习。 二、梳理学问,形成脉络 1、集中呈现 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根据你们的想法,把学过的数 的整除这局部学问整理在下发的纸上。(请大家仔细争论商议,并由组长记录)待会儿
12、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整理的既完整,又科学合理。巡察 2、逐个梳理 1)小组活动:请大家在小组中,每人挑1至2个名词说说意思。 2)全班沟通(依据学生的发言提示随便在黑板上贴出各个名词) 3)整理完善学问构造 在数的整除这局部首先学习的是整除,这是为什么?请大家争论一下,再推举代表发言。(巡察,参加学生争论。) 组织学生汇报沟通、争论。 提示:整除是根底,整除前提下产生了约数与倍数,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逐步引出公倍数、公约数、最小公倍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合数、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奇数、偶数等。) 说得真好!这些学问之间是有亲密联系的。 对于今日整理出来的数的整除脉络图,大家有什
13、么想法? 通过整理,可以使这局部学问更加条理化、系统化。 3、自学课本,看一看还有什么不清晰的问题? 三、应用、解决问题 1、填空题 在1-20的自然数中,有( )个奇数,有( )个偶数,有( )个质数,有( )个合数,奇数中的( )是合数,偶数中的( )是质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是( )。 2、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大三位数是( )。 3、选择题 (1)一个合数的约数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2)假如a和b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 A)aB)bC)abD)1 4、推断题 (1)整除肯定是除尽,除尽不肯定整除。( ) (2)相邻的
14、两个自然数肯定互质。( ) (3)全部偶数都是合数。( ) (4)24分解质因数24=22231。( ) (5)一个自然数的最大约数肯定等于它的最小公倍数。( ) 5、把下面的数根据不同的标准分成两类,你能想到几种? 21581720 四、强化总结,拓展迁移 今日我们共同上了一节数的整除的整理与复习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觉得大家特殊聪慧、好学,教师很快乐与大家共同渡过了这美妙的40分钟,而且我们已经是屡次合作,所以我想与大家做好朋友,你们情愿吗? 教师想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知大家,大家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和我联系,好吗? 教师的手机号码是11位数字,每一位数字依次是: 1)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5、2)最小奇数与最小质数的和; 3)最小的自然数; 4)质数中最小的两个数的和; 5)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6)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 7)有约数2和3的一位数; 8)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 9)最大约数与最小倍数都是7的数; 10)全部自然数的约数; 11)最大的一位数。 同学们以后有事需要教师帮助,随时call我。 这节课上到这里可以吗?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初步熟悉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
16、进展爱国主义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负数的意义。 教学设备: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谈话沟通 谈话:同学们,刚刚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日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四周有许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状况,请看屏幕:(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剧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假如沿着刚刚的话题连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
17、(出示)。 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详细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现沟通。 2、熟悉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刚,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全都的。 介绍:像“6
18、”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熟悉的许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沟通、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熟悉。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同桌沟通。 全班沟通。依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识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
19、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熟悉“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局部城市的气温状况(出示)。 哈尔滨:15 3 北京:5 5 深圳:12 23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 ”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 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
20、了? (协作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 、3 吗? (3)提升熟悉。 请学生观看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觉? 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根底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假如过去我们所熟悉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日我们可以对“数”进展重新分类: (完善板书。)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练习一第1题。)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日你学
21、习了什么新学问?熟悉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日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依据学生的答复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熟悉负数。 7、负数的历史。 (1)介绍。 其实,负数的产生和进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配音播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熟悉和运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_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对正数和负数就有了记载。魏朝数学家刘徽在该书的注文中则更进一步地概括了正、负数的意义: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古代用算筹表示数,这句话的意思是:两种得失相反的数,分别叫做正数和负数。并且规定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由于记录时换色不便利,到了十三世纪,数学家还制造
22、了在数字上面画斜杠来表示负数的方法。国外对负数的熟悉经受了曲折的过程,并且也消失了各种表示负数的形式,直到20世纪初,才形成了现在的形式。但比中国晚了数百年!” (2)沟通。 简洁了解了负数的历史,你有什么感受? 三、练习应用 今日,负数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依旧有着广泛的用途。让我们就一起走进生活,感受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逐一出示: 1、表示海拔高度。(“做一做”第2题。) 通常,我们规定海平面的海拔高度为0米,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可以记作_;吐鲁番盆地大约比海平面低155米,它的海拔高度应记作_。 2、表示温度。(练习一第2题。) 月球外表白天的平均温度是零上126,记作
23、_,夜间的平均温度为零下150,记作_。 3、(出示电梯按钮图)小红的家在五楼,贮存室在地下一楼。假如她要回家,按哪个按钮?假如到贮存室取东西呢? 4、表示时间。(练习一第3题。) 5、“净含量:100.1g”表示什么意思? 四、总结延长 1、学生沟通收获。 2、总结。 简要、详细地评价学生的收获,并强调:关于负数,生活中还有更广泛的应用;走进负数,还有更多的学问等待我们去探究,信任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会有更多的收获。 2023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5) 教学内容: 第43页例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4、”。 2、理解并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受探究的过程,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把握比例的根本性质;引导观看,自主探究发觉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根本学问。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依据比例的意义进展推断,教师结合答复板书: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2、熟悉比例各局部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
25、)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假如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3/5=18/30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局部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刚,你们是依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推断的。教师不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推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隐秘吗?告知你们,教师是运用了比例的根本性质进展推断的。 二、教学例4 1、提问:你能依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
26、们的内项和外项。 (2)引导思索:认真观看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觉有没有什么一样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索,再小组沟通,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学生验证。 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教师将学生所举比例有意写成分数形式,追问: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让学生算出积并结合答复板书。通过交_连线使学生明确:在这样的比例中,比例的根本性质可以表达为:把等号两端的分子、分母交_相乘,结果相等。 师:教师也写了一个
27、比例(板书:3254),怎么两个外项的积不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你们发觉的规律可能是有问题的。 引导学生得出:你举的例子从反面证明白我们发觉的规律是正确的。由于32和54这两个比是不能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很有道理!同学们很会观看,很会猜测,很会验证,自己发觉了比例的根本性质。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假如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什么。 (4)完整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根本性质。 读书P44页,勾画 5、小结:刚刚我们是怎样发觉比例的根本性
28、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看比拟,发觉规律,再验证) 6、比例的根本性质的应用 (1)比例的根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出示“3、6 :1、8和0、5 :0、25”。 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让学生自己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假如能组成比例就写出这个比例式。提问:3、6 :1、8和0、5 :0、25能组成比例吗? 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能推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吗?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尝试练习。 (2)沟通争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
29、写成两个比,依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推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依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推断,其中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进展推断比拟简便。 2、在( )里填上适宜的数。 1、5:3=( ):4 12:( )=( ):5 先让学生尝试填写,再沟通明确思索方法。 3、补充一组敏捷训练题: A、假如让你依据“2936”写出比例,你行吗?你能写出多少个呢? B、你能用“3、4、5、8”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若能,请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C、你能从3、4、5、8中换掉一个数,使之能组成比例吗?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真行!不仅探究发觉了比例的根本性质,还能自觉地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去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项。 能告知我比例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吗?你觉得学了它有什么用处? 五、课堂作业。 1、做练习十第1、3题 2、独立完成2、4题 板书设计: 比例的根本性质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6:4=3:2 4:6=2:3 4:2=6:3 3:6=2:4 34=62 a:b=c:d ad=bc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