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读后感范文_文学艺术-诗歌散文.pdf





《《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读后感范文_文学艺术-诗歌散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读后感范文_文学艺术-诗歌散文.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读后感范文 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读后感范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李广田是一位相当重要的作家。在李广田诞辰一百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李岫教授出版了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该书久经磨砺,后出转精,把李广田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作者是传主的女儿,是传主后半生生活的见证人。这一独特的身份,为该书的写作提供了一个重要角度:这就是她在“自序”中所说的“我愿意表达最原始的材料,写出我所亲历的场景”。在这种自觉意识的作用下,作者在书中大量再现了鲜为人知的有关传主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细节,很好地展示并丰富了传主的性格;同时,也使之比已出版的同类研究书籍更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场感。如书中写到 1
2、946 年 7 月 15 日闻一多遇害后,李广田天黑才回家,悲恸难已:“母亲看他一天没吃饭,递过一碗饭去,我看见父亲的两颗泪珠掉在饭碗里,而饭却一口也咽不下。”当然,书中最充满挚情的还是对父女天伦的描写。40 年代后期作者参加清华的剧社演出,“父亲怕我出事,每有演出便去接我回家”。多少年后,李广田被迫害致死。作者从火葬场取出传主骨灰,“这一天正是旧历中秋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而我竟这样把父亲接回了家”。每当表到达这些鲜为人知的材料、复原这样的历史场景时,作者总是以真实的细节、冲淡的文字出之,而在字里行间却又满注了一腔深情。作者既是传主的女儿,更是一个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的学
3、者,这一“学者”视角,作为对“女儿”视角的补充和延伸,大大增强了本书的理性色彩,该书的学术水准和学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文本的 对照式、印证式的解读。李广田在创作论中曾指出:“文学创作正如蜜蜂酿蜜”,它“所采的是花的甜汁”,但造蜜时还要注入自己的蚁酸。因此,要真正把握李广田创作的精华,就必须既了解其中所蕴涵的生活本身“甜汁”,还要考察主体所注入的“蚁酸”。作者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说出了“我所知道而别的作者不知道”的话。如果说第一章的前两节通过对故土文化环境的描述,巧妙地交代了画廊集和银狐集中许多著名的乡土散文所蕴涵的生活“甜汁”的话,那么,在第七章中那么更多地考察了传主在作品中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 岁月 命运 李广田传 读后感 范文 文学艺术 诗歌散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