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中小城市人才服务工作座谈会经验分享发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国中小城市人才服务工作座谈会经验分享发言.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全国中小城市人才服务工作座谈会经验分享发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全国中小城市人才服务工作座谈会经验分享发言,供大家参考。全国中小城市人才服务工作座谈会经验分享发言借势蓄能全力打造人才科技蓄水池近年来,xx积极打造既有温度更有获得感的人才创业创新栖息地,全力打造人才科技蓄水池,绘就了一幅人才铸魂、科技赋能、服务立根的人才科技融合发展最美图景。一、人才铸魂,政策设计大视野强化政策引领、追求集成优势,打造创新人才聚集区,助推xx实现跨越式发展。(一)顶层设计高端。坚持改革先行、大胆探索,构建富有xx特色的人才科技工作体系。一是创新体制。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组长的市委人才科技工作领导小组
2、,建立起人才科技工作融合发展新体制。二是健全机制。建立人才科技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起“统一领导、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协调有序”的工作机制。三是强化保障。开展党委(党组)书记抓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强化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确保制度刚性落实。(二)政策汇聚前沿。坚持高位谋划,以前沿理念和最新视角提升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一是走出去学。利用外出引才和人才工作交流等时机,充分吸收省内外人才工作先进做法,有效拓宽人才工作视野。二是请进来教。通过举办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人才论坛、绿色发展人才研讨会、专家xx行等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指导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三是沉下心研。全面升级xx史上
3、最有竞争力的“人才新政”15条和“科技新政”26条,开启“157创新引领行动计划”,搭建起人才科技工作融合发展的“四梁八柱”。(三)金桥合作链接。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人才主导,大力实施“人才金桥”工程。一是合作有机制。与38所国内重点高校和19家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结缘,建立智力互享、人才互用和网络互通的“人才金桥”合作长效机制。二是平台有创新。发起成立长三角人才社团联盟,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等大院名所开展多元化合作,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已入驻xx。三是效果有评估。加强对引进人才的跟踪评价和绩效考核,对引才效果好的合作地区和单位,持续加大合作力度,
4、通过金桥合作开展招才引智活动400余场,引进紧缺人才近4万名。(四)重大活动落地。坚持活动引领、硬招推动,培育新体系、繁育新生态、展现新形象。一是持之以恒抓。连续9年举办的“人才科技”峰会,已成为展示xx全方位形象的一扇金色窗口、发展xx人才科技战略资源的关键行动和手段。二是迭代升级引。抢抓人才招引窗口机遇,迭代升级高校毕业生引进政策,首次面向世界一流大学,采取直接面谈面试方式引进优秀毕业生30名。举办首届“千企万岗”全国大学生双选会,强力推出高铁专列接送、食宿全免费等硬举措,吸引了全国各地高校近万名学生参会。三是科学高效用。实施“百博入百企、百博入乡镇”人才引领计划,分5批选派省内外263名
5、博士(专家)到235家企业和12个乡镇挂职,推动人才、项目、产品、市场有机结合。二、科技赋能,发展平台大格局坚持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区域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人才科技已经成为xx后发赶超的强大新动力。(一)练内功,强化科创驱动。走科技创新“先发之路”,推进人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一是加快体系构建。打造浙西南科创中心,建设浙西南生态科技城、科创园、科创走廊、科创小镇原生态第二创新空间等平台。二是加强要素融合。加快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创特色产业集聚群渐成气候,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五链融合”蹄疾步稳。三是加速高精培育。着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科技创新指数跃升至全省第2,新增
6、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数量均创历史新高。(二)借外力,强化平台拓展。坚持开放合作,借台唱戏、借巢引凤、借梯登高,推进人才与平台无缝对接。一是拥抱“长三角”。着力破解区位劣势难题,建成杭州未来科技城xx海创园、宁波杭州湾新区xx山海协作工业园等一批“人才飞地”,使“住在杭州,干为xx”成为新时尚。二是扩大“朋友圈”。着力突破创新发展平台缺乏瓶颈,先后与19个省直部门签订厅市合作协议,与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合作成立生态经济数字化工程(xx)研究院,与浙江省留联会共同举办第六届“侨智聚绿谷创新引未来”活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动。三是打好“侨乡牌”。着力发挥重点侨乡
7、优势,建立海外人才驿站、海外“人才飞地”,打通“海外xx”人才资源回流通道。去年来,柔性引进美国、法国、俄罗斯院士3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国家重点计划引才专家14名。(三)助实体,强化产业振兴。坚持产业聚才、以才兴业,推进人才与产业同频共振。一是助主导产业壮大。围绕新兴战略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开展了“青鸿鹄”长三角数字经济创业创新大赛、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等活动。二是助传统产业升级。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广泛开展“三宝”人才、“五养”技能大师等特色人才培养选拔,培育形成21个特色产业人才品牌。三是助前沿产业落地。围绕创新链产业链提升需求,开工建设阿里云未来科创岛等一大批前沿产业研究成果项目
8、。仅今年人才科技峰会期间就签订16个人才科技项目合作协议,促成35个产业项目落户xx。三、服务立根,激发活力大情怀致力打造暖心的人才服务品牌,以良好的人才生态,公平的发展环境让人才安心、顺心、舒心,实现引得来、留得住、挖不走。(一)专业服务做支撑。坚持人才服务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变“大众化”服务为“专业化”服务。一是共建服务基地。成为全国首个地方性国家专业化人才服务基地,获得了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的有力支持。二是专设服务机构。成立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探索市场化、专业化人才服务新模式,为人才提供全链条、全周期服务。搭建xx市高级人才联合会、xx博士联谊会人才交流平台,实现智力强强联合。三是培养服务专
9、员。组建人才服务专员队伍,对人才安家落户、子女入学等大事小情,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打包式”服务。(二)平台服务做专享。持续推动人才服务工作数字化转型,变“碎片化”服务为“集成化”服务。一是打造一张网。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开通高层次人才网络服务平台,人才政策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一次不用跑。二是开发一张卡。全国首创附带金融功能的高层次人才卡,开辟就医就诊、金融服务等18条“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已发放人才钻石卡17张、金卡1194张、银卡10058张。三是上线一个码。开发集5大类28项人才服务于一体的xx人才码,提供集成式、智慧化、全流程的优质服务,使人才在xx创业有导航、办事有指南、服务有专享。(三)销号服务做定制。精准对接需求,建立专人负责、限时销号制,变“同质化”服务为“个性化”服务。一是在线点单服务。开展“强供给优服务助企业”专项行动,开发“清单服务线上点单平台”,推行企业前台下单、对口跟进服务、办结后台销号模式。二是配送上门服务。广泛开展“政企面对面”“人才心贴心”活动,第一时间上门解读政策,现场收件办理。三是量身定制服务。利用人才卡、人才码建立人才档案,制定发展规划专属方案,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提供点对点跟踪服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