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都江堰旅游导游词(八篇).docx





《2023年最新都江堰旅游导游词(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最新都江堰旅游导游词(八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最新都江堰旅游导游词(八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育人的视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共享阅读。 都江堰旅游导游词篇一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限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退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防洪浇灌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浇灌范围已达40余县,浇灌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
2、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浇灌。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整水量的作用。宝瓶口限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态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浇灌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依据江河出山口处特别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浇灌,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浇灌、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宏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
3、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起先,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修理、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变更,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细致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羡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常可以引水浇灌,洪水时则可以排
4、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美丽,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非常志向的巡游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闻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
5、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xx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闻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xx年5月8日,成都市
6、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旅游景区。 依据联合国爱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其次款有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匀称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xx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旅游导游词篇二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头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
7、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属全国重点文物爱护单位。都江堰旁边景色秀丽,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创建时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三大主体工程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限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退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始终发挥着防洪浇灌作用。截至1998年,都江堰浇灌范围已达40余县,浇灌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浇灌。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整水量的作用。
8、宝瓶口限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态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浇灌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依据江河出山口处特别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浇灌,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浇灌、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其最宏大之处是建堰两千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的创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
9、地、水三者高度协调统一。 都江堰工程至今犹存,仍发挥着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灌区范围的扩大,从1936年起先,逐步改用混凝土浆砌卵石技术对渠首工程进行修理、加固,增加了部分水利设施,古堰的工程布局和“深淘滩、低作堰”,“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等治水方略没有变更,都江堰水利工程成为世界最佳水资源利用的典范。水利专家细致观看了整个工程的设计后,都对它的高度的科学水平惊羡不止。比如飞沙堰的设计就是很好地运用了回旋流的理论。这个堰,平常可以引水浇灌,洪水时则可以排水入外江,而且还有排砂石的作用,有时很大的石块也可以从堰上滚走。当时没有水泥,这么大的工程都是就地取材,用竹笼装卵
10、石作堰,费用较省,效果显著。 都江堰这一带风景美丽,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非常志向的巡游胜地。都江堰一带有二王庙、伏龙观、安澜索桥等名胜古迹。 二王庙位于岷江右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原为纪念蜀王的望帝祠,齐建武(公元494498年)时改祀李冰父子,更名为“崇德祠”。宋代(公元9601279年)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皇帝敕封为王,故而后人称之为“二王庙”。庙内主殿分别供奉有李冰父子的塑像,并珍藏有治水名言、诗人碑刻等。 伏龙观位于离堆公园内。传闻李冰治水时曾在这里降服恶龙,现存殿宇三重,前殿正中立有东汉时期(公元25220xx年)所雕的李冰石像。殿内还有东汉堰工石像、唐代金仙和玉真公主在青城山
11、修道时的遗物飞龙鼎。 安澜索桥又名“安澜桥”、“夫妻桥”。始建于宋代以前。位于都江堰鱼嘴之上,被誉为“中国古代五大桥梁”,是都江堰最具特征的景观。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竹缆横挂江面,上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明末(公元17世纪)毁于战火。现在的桥为钢索混凝土桩。 都江堰不仅是闻名遐迩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也是闻名的风景名胜区。1982年,都江堰作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xx年5月8日,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旅游景区。 依据联合国爱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其次款有
12、关文化遗产定义的规定:“建筑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匀称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价值的单体或连接的建筑群”。都江堰水利工程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与环境和谐结合,在历史和科学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20xx年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旅游导游词篇三 欢迎各位来到都江堰市巡游。现在我们的车正经过宽敞平直的华蜜大道转上玉垒山马路,去参观著名中外的都江堰景区。 大家从成都来,都看到沿途犬牙交错的河渠,奔涌着盈盈清水,流淌进远近碧绿的田畴,那就是都江古堰的灌渠。两千多年以来,古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水引到广袤的
13、成都平原,造就出“天府之国”的富裕和漂亮。 在此以前,由于成都平原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从高山连绵的松茂峡谷中汹涌而下的浩荡岷江,一到涨水季节,总是顺地势四下漫流,经常给平原生息的远古生灵带来可怕的洪涝灾难。后来经过距今大约三千年前的鳖灵治水,才使这片土地初步得到平安。鳖灵的巨大功绩,使蜀王杜宇把王位让给了他,成为开明王朝的第一位蜀王。 而真正把岷江引进平原,缔造了“益州天府”的大功臣,则是公元前三世纪的蜀郡太守李冰。是他带领人民群众建立了绝无仅有的都江堰工程,特别科学地实现了导江、防洪、引流浇灌的一系列功效。其后,由于都江堰水利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设置特地的官员管理,前后有不少为政高超的
14、管理者,又在管理和维护中不断地将积累的阅历变成规范性的典章制度,使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始终发挥着巨大的水利功能。因此,说都江堰是孕育出四川天府的第一奇功,闪射出中华民族才智之光的典范,是毫不夸张的。新中国成立以来,都江堰可说是古堰逢春,浇灌面积已由建国时的200万亩扩展到1000多万亩。都江堰能有此千古长效的宏大功能的奇妙所在。 我想这也是各位今日巡游的目的吧!现在,我们走上了景区马路,沿途森林夹道,空气清爽,使大家的旅游有了更好的心情。我们从观景楼往下巡游。 都江堰俯视 站在楼台的敞廊上远看都江堰的水利工程,可以望见岷江从山里滚滚而来,在拐弯处被一条像鱼头的长坝一分为二,堤坝这边的江水顺玉垒山
15、脚流到一座孤立的山头前,堤坎矮下去了,而水流都靠着山这边走向远方,这就是都江堰的渠首工程。长堤的头部叫鱼咀,堤尾矮下去那段叫飞沙堰,孤立的山头和玉垒山之间的水道叫宝瓶口。鱼咀、飞沙堰、宝瓶口是都江堰的三大主体工程,鱼咀用于分水,让浇灌的水进内江,多余的水走外江;飞沙堰用于溢洪排沙;宝瓶口用于引流入渠。就是这三部份工程的奇妙协作,奠定了都江堰千古长存的“不坏金身”。今日我们看起来,它们是那样的简洁。甚至觉得平凡。其实正印证了句“宏大出于平凡”的格言。都江堰渠首工程蕴涵着极大的科学性,其设计和建立所体现的相识自然和利用自然的水平之高,即使是二千多年后的今日,仍旧可以称之为最高水平的成就。等一会我们
16、到了现场再作具体介绍。指物说理,可能比较简单说明白一些。现在我们去看二王庙。 二王庙 二王庙座落于玉垒山麓,是纪念都江堰修建者李冰父子的庙宇。这座庙宇原是纪念蜀王杜宇的“望帝祠”;南北朝时迁“望帝祠”于郫县后,为表达对李冰父子功德的崇敬之意,后来这里就被更名为“崇德庙”;宋朝,由于李冰父子相继被救封为王,便改崇德庙为“王庙”;到了清代,才正式定名为“二王庙”。 都江堰旅游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我是你们的导游。 我们今日的巡游路途是,从秦堰楼下去,依次参观二王庙、安澜索桥、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最终我们在离堆公园门口集合登车。整个行程大约须要两个小时。
17、在巡游过程中,请大家爱惜景区环境,紧跟团队,以免丢失;同时,希望大家记号我们的停车位置和车牌号,以及我的联系方式。 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景区概况。都江堰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王时期,蜀郡首李冰率民众耗时约20_年修建而成,距今已经有20_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年头最久远,并且依旧发挥巨大效益的无坝引水工程。难怪余秋雨先生会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烈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部分组成。现在我暂且不讲飞沙堰如何排水防洪,也不讲宝瓶口怎样限制水量。重点给各位讲讲都江堰的渠首部分鱼嘴。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位于江心位置形如鱼嘴的就是鱼嘴分水堤。 鱼嘴为都
18、江堰水利工程奠定了至关重要的三大基础,我个人对它做一个总结,就是巧夺天工的一个“巧”字! 第一个巧:分四六,平涝旱。 大家请看,面对滚滚而来的岷江水,河床中心的鱼嘴将它一分为二:一条外江接着担当主河床的作用;一条内江为都江堰新建的引水道。当年李冰特殊将内江的河床深度挖到低于外江河床三尺三,又使外江的河床宽度宽于内江河床九丈九。这样一来,岷江水流量小的时候,六成的水就流入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农业浇灌用水。到了洪水季节,岷江水流量大增,河床宽广的外江就会容纳近六成水流量,以免成都平原遭遇洪涝之灾。这种功能就是二王庙石崖上刻着的六个字-分四六,平涝旱。 鱼嘴的其次巧,就是它发挥了排沙排石的功能。
19、由于都江堰处于岷江中游,所以,上游大量的沙石顺流而下。依据河水在弯道处的环流原理,江水冲击在弯道的崖壁上会产生漩流,将下层的沙石卷到水流表层;并且,水流越大卷起的沙石越多,因而大部分的沙石都会自动被带到外江而不会进入内江。同时,鱼嘴又处于“正面取水,侧面排沙”的志向位置。因此80%的沙石就会从这里排走,这样就大大的削减了内江淤塞之害。 第三个巧:中流砥柱 大家设想,在没有钢筋水泥的两千多年前,眼前这个坚如磐石的鱼嘴堤坝是用什么材料构筑的呢?李冰奇妙的运用土石和装有卵石的竹笼,相互连接,形成堤坝。因为用料简陋,历朝历代有不少人想要变更工程用料。元代官员曾在鱼嘴这一关键部位铸造一个一万六千斤的铁龟
20、;明代地方官又以铁牛镇守鱼嘴,但是都被洪水冲走,以失败告终。直到明代御史卢翊巡查四川考察水利时提出,只有李冰用竹笼装卵石的古法才符合以柔克刚的自然规律。把竹子编成竹笼,用竹笼装卵石,层叠堆垛,连接成坝才能削减堤坝断裂的可能,加上卵石之间的空隙可使水缓慢渗出,也就削减了溃坝的危急,从而形成既坚实耐冲又不积水的堤坝。同时,由于工程修建时不追求一劳永逸,取材因陋就简,所以每年的岁修又可使都江堰实现持续更新,体现了因势利导朴实无华的东方思路。 当然,仅有鱼嘴的作用是不够的,都江堰的三大工程是相互依存,共为体系的。 都江堰旅游导游词篇五 各位挚友:欢迎大家巡游都江堰。 世界文化遗产地都江堰景区位于首批中
21、国优秀旅游城市都江堰市城西,距四川省会成都市仅30分钟车程,双流国际机场58公里,交通非常便捷。景区地处内陆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15.2,冬无寒冷,夏无酷暑,环境美丽,气候宜人,水质、空气都达到国际标准,全年均相宜旅游。 景区面积为220公顷,核心巡游面积120公顷,是由离堆古园、都江堰渠首工程、二王庙、玉垒山、松茂古道等20多个重要景点串联成的旅游环线。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环境造就了都江堰山、水、城、林、堰、桥融为一体的独特风光,具有极强的欣赏性、生态性、特色性。 清溪园由于园中的美景是以澄澈的岷江水为主线来串缀,因此称它为清溪园。清溪园占地约8000平方米,园林建筑风格取材于川西民居,造
22、园手法以水生景,清泉在岷江特有的各色卵石的衬托下,凸显出浓浓的野趣。透过照壁的漏框,我们可以望见览秀亭屹于小山之上,山间溪流潺潺而下,使画面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同时也使这里成为整个园林的组景中心,我们眼前的这些盆景,有全国罕见的上千年的树桩盆景,也有再现巴山蜀水幽、险、雄、秀自然风貌的山水盆景。 园中最闻名的树叫紫薇佛掌,紫薇树在民间始终是祥瑞的象征。看它象不象如来佛祖的手掌,它历经沧桑,阅尽世间万象,是一件活的文物。您向它祈祷或许会带给你好运。这就是园内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花瓶,已经有13_年的历史了。请看瓶口与瓶底是合拢的,而瓶身是镂空的。每年的610月满树盛开的紫薇犹如插在一个镂空的花瓶里,
23、活灵活现,堪称盆景艺术中的珍品,在中国花经中有特地介绍。 园中镇园三宝之一的紫薇屏风,它制作于明末清初,是用紫薇、银薇、翠薇三件花木编制而成。其大胆的想象,独特的构思,在全国尚属首例。它取意于古园林建筑中园门造型,虚实相间,既美观又好用,盘扎艺术大气而精致,显示了园艺师精湛的技艺。 堰功道这条宽敞的大道,叫做堰功道.道旁矗立着十二位堰功人物。都江堰水利工程已经有两千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都江堰的社会功效与日俱增,这不仅要归功于李冰科学的选址、设计、施工,更要感谢从秦汉以来的历代驻川官吏和有识之士对都江堰的悉心维护。为了纪念治水先贤,都江堰人修建了这条长150米,宽14米的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最新 都江堰 旅游 导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