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医资料9试论八纲.docx
《1959年中医资料9试论八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59年中医资料9试论八纲.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药学是一个宏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开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 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开掘和整理祖国医 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贵重阅历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月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有用性、牢靠性均很高。试论八纲成都中医学院第一届中医争论班学员王成荣“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属于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范 畴;是中医诊疗工作所不行缺少的理论武器之一。通过临床实习,对它有一些体会。 但由于自己对祖国医学学得还很少,体会不深,错误确定很多,期望同志们予以指 正。一、八纲是辨证论治的普遍规律“辨证论治”是
2、祖国医学有关诊断与治疗的理论体系之总称。所谓“辨证”就是对运 用“望、闻、问、切”四诊而把握的病情资料(病症和体征)按确定的规律进展分析、归 纳,求得正确的诊断。而依据诊断提出相应的治法、处方、用药等等,就叫“论治”。什么是辨证的规律呢?总的说来,就是依据祖国医学的根本理论阴阳、五行、 三因、脏腑、经络、营卫气血等,而创立的症候群分类法为进展辨证所遵循的法则。 这些法则具体的说,就是以八纲、六经、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以及六淫等 所代表的一些症候群为诊断疾病的依据。一般的说,伤寒以六经为辨证的纲领,温 病以卫气营血和二焦为辨证的纲领,杂病主要以脏腑为辨证的纲领;而八纲又是伤 寒、杂病和温病
3、进展辨证论治所必需遵循的共同法则。这是由于不管机体处于什么 病理状况,其所表现的各类病症都可以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加以 分析、归纳,并因此可以得出关于病象表现的部位深浅、病变的性质,以及机体防 卫机能与有害动因相斗争的进展状况等带有病理生理学意义的总概念,从而给论治病案一:左XX,男,56岁,四川华阳人,门诊号12623初诊1958年5月23日。足背发肿一年多。初起时曾腰痛过。近来足肿更向上进展,并感觉腹胀、怕冷、 不发烧、头昏晕、口渴喜喝烫开水,食少,常发呕,大便稀,日四五次。小便清长, 夜尿多,每晚约七、八次。曾经当地中医诊断为湿热,但服药无效,故来求治。面色 白,苔黑腻
4、而滑直达舌尖。脉沉,右细乏力。查体:体温摄氏35.7度,血压160/92毫米汞柱,胸部无特别觉察、腹部略膨隆, 有移动性浊音及液波感,小腿上三分之一份以下呈重度凹陷性水肿。化验:小便比重1.008,蛋白少许,颗粒管型少许,红血球少许。血非蛋白氮37 毫克 O西医诊断1慢性肾炎辨证论治:1 .八纲辨证:病人无热畏寒、水肿、腹胀、腹泻、尿多、口渴以及苔黑腻滑,脉 沉等属里;怕冷不烧,饮食喜烫,腹泻而小便清长,舌苔黑腻而滑等属寒;口虽渴 而喜热饮,且无其他热象,乃水湿阻遏津液不能上布之故,不得断为有热;年老、 久病、怯冷、腹泻、尿多、面白、苔滑、以及右脉细而乏力等属虚。以上辨证总的 说明病员的生理机
5、能处于衰退状态,故为里、虚、寒之阴证,当温补为治。2.脏腑辨证:水肿而有腹胀、腹泻、食少、发呕、畏寒、苔黑腻等,都是脾阳虚, “土不制水”,“反为水剋;”的标志;水肿而现小便清长,夜尿增多、头昏晕、苔黑腻而 滑、脉沉而右细乏力等,皆为肾阳虚,“水无所主”而泛滥成灾的证明。总之,责在脾、 肾阳虚。总结辨证,诊断为阴水,脾肾两虚。治法当温补脾肾,兼利水湿佐调气止呕。处方:实脾饮加减:白7ft 3钱,厚朴2钱,半夏3钱,陈皮2钱,茯苓皮4钱,大 腹皮3钱,木瓜3钱,附片2钱,炮姜1钱。水煎服二剂。5月26日复诊:体温摄氏37度。腹胀减轻,脚肿稍退、昏晕大减、食量增加, 渴止呕消,不复畏寒。病人喜形于
6、色。唯二便状况无好转。舌苔转为白黄苔,只舌 心略剩一点黑色。脉沉、右稍细。处方:仍本前方加减:白7ft 3钱,厚朴2钱,陈皮3钱,饮仁5钱,茯苓皮4钱, 大腹皮3钱,附片2钱,炮姜1钱五分,草蔻2钱。水煎服二剂。鸡内金3钱焙为末,分六次随汤药冲服。5月30日三诊,体温摄氏36.5度。前症更减,足肿大消,但足踝部仍有中度凹陷水肿。腹部叩诊已无转移浊音,大便已干,每天一或二次。唯尿仍多,夜尿5至6 次,且肠鸣多。食欲好。来诊前一日受凉,有些头昏,腰疫,流清涕,背微恶寒, 不觉发烧。苔微黄,根白滑,且苔的范围较前缩小,脉同前。辨证论治:病人虽受凉,但仅有头昏、清涕、腰瘦,背虽微恶寒、而不发热、故 表
7、症不太显著,按“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仍当以宿病为重点。依据病人目前 状况,以补脾渗湿为主,稳固以前疗效,佐辛温散寒兼顾外感。至于小便多,乃水 邪之出路,待水肿消尽,假设尚不减再治之。处方:四君子汤加味:党参3钱,茯苓4钱,白7ft 3钱,山药4钱,甘草2钱,枳 壳3钱,厚朴2钱,大腹皮3钱,炮姜1钱,桂枝1钱。水煎服二剂。此后,在6月9日复诊时,则水肿全消,大便一日一次小便正常。但又消灭午后 发热、咳嗽、吐稠痰、咳时气紧、脉数等状况,经透视为“右肺中部炎性变,结核不 能除开”。依据当时脉症,诊断为肺热。仍按“急则治标”的原则,予以清肺镇咳为治、 前后共服药四剂,肺热病症全消。但足肿、腹
8、泻、食少等症又复发作,不过病 况较 初诊时轻得多。碍于病人经济状况、路远、及其他缘由,未能再作透视及化验,且自 6月13日以后至1959年1月12日最终一次就诊为止,七个月间共就诊五次,服汤 药九剂,丸药二剂,均以温补脾肾为主治,病情根本稳定。1月12日最终一次就诊 时,除夜尿仍多,面部微浮及大便每日一次略稀外,他无不适。争论,病人经他处诊断为湿热,治疗无效。今按脾肾虚寒论治,虽然也未痊愈(实际 上以今日整个的医学水平而论,慢性肾炎也不是短时间或十几剂药就可以完全医好 的,何况服药还很连续),但从病人病症的改善状况来看,不能不成认疗效相当显著, 尤其在最初连续服药阶段更为突出。从湿热治疗之所以
9、无效与从虚寒论治之所以有 效,正说明只有辨清了八纲,论治的方向才会正确。而从虚寒论治之所以疗效准确、 显著,又不能不归功于脏腑辨证的具体作用。病案二:周xx,女,61岁,四川彭山人,门诊号18169,初诊1958年10月30 日。腹泻已半年。大便奥,微热,呈水样,每日2至3次,但不逼胀。常腹胀,水响, 暧气,打屁。有时头昏,耳鸣。曾服中药数十余剂(处力多属健脾和胃者),皆未大效, 服药期间病况稍减,药停之后又复如故。胃纳尚可。不渴。尿黄不热。消瘦,精神尚 可。舌质淡苔白腻而滑。脉缓濡。辨证论治:1 .八纲辨证:腹泻、腹胀、肠鸣、暧气,为病在肠,属里;大便臭、微热,小便 黄似乎像内有积热,但久病
10、腹泻而不渴,小便虽黄而不热,舌质淡,苔白滑,脉缓 濡等皆为寒之确证,未可断为热;年老、久病、水泻、消瘦、舌淡、脉缓濡为虚。 总之,本病案属里、寒、虚为阴证,应以温补为治。2 .脏腑辨证:腹泻、腹胀、肠鸣、暧气虽为病在肠之象,但实由脾气虚弱,水谷 运化失常所致。水不运化则湿盛,故水泻、肠鸣、苔腻、脉濡。谷不运化则积滞, 故腹胀,暧气而便臭。年老肾阳多虚,久泄不愈而现头昏、耳鸣,乃“脾病传肾”之征; 而肾阳缺乏则“火不媛土”,又加重了脾虚的状况。总之责在脾肾阳虚而又以脾虚为主。总结辨证,诊断为脾肾阳虚,湿滞不化。治法当健脾燥湿,佐温肾导滞。处方: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泡参3钱,茅戊2钱,焦,J|t 3
11、钱,云苓4钱,广皮2 钱,法夏3钱,砂仁1钱五分,甘草5分,建曲3钱,上桂4分。水煎服二剂。11月3日复诊:腹泻完全停顿,大便干,一天一次。腹胀,肠鸣,暧气等症均消 尽无余,小便亦正常。唯头昏、耳鸣尚未消退,苔白微腻,脉同前。原方去桂,砂 仁改为盐炒砂仁1钱5分,加土炒白芍3钱。此后病人未再复诊。争论病人患水泻半年,曾服健脾胃之方数十余剂,其中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者 颇不少,然均未大效。今仍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仅服二剂,而诸症全消,病人格 外满足,要求带方回乡,不再复诊,这是什么缘由呢?从病人带来的以前所服之处方中检查,那些处方之所以收效不大,都是由于无 视了兼顾肾阳这一点的结果。而这次的香砂六
12、君子汤由于参与了“益火之源”的上桂, 所以就收到了显著的疗效。由此可见,正确的辨证论治不但要求辨得清楚八纲,而 且要求把握好全部的辨证规律;也即是只有把握了祖国医学整个的理、法、方、药 理论体系,辨证论治才会更准确牢靠。四、完毕语中医临症不用任何器械检查或化验、透视等的帮助,而仅凭“辨证论治”也同样能 有效的治疗疾病。自然,中西医学各有短长,但以某些疾病的疗效及不受地区、设 备的限制等方面而论,祖国医学确更具有优越之处。通过临床实习,使我更进一步 的体会到祖国医学确实是一个宏大的宝库,真是应当努力继承,加以发扬。“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家在长期的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阅历中总结出来的规律。 八纲是这
13、些规律中最具有普遍意义的一项。本文着重对八纲在“辨证论治”中的作用、 与其他辨证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把握其特点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最终并 引用实际病案强调的说明白必需全面把握祖国医学的理、法、方、药理论体系的重 要意义。本文承内科教研组刘耀三教师于百忙中批阅指正,特此致谢。(本文发表在1959年9期第13页上) 以“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原则。所以八纲又是整个辨证论治 体系的纲领,因此称为八“纲”。历代文献对八纲的辨证内容都有所论述和进展,但直到后代才被正式命名为“八 纲关于八纲辨证内容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 纲纪,变化之父母,
14、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阳虚则外寒;阴虚 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脉盛、皮热、腹胀、前后不通、闷 ,此谓五实。脉细、皮寒、气少、泄利前后,饮食不入,此 谓五虚。”以及“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毋虚虚、毋实实”等等,都是有关八纲的原则 性论点。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从他创立的六经辨证规律中更具体的贯穿了八纲辨 证的法则,丰富了八纲辨证的内容、从而创立了汗、吐、下、和、清、温、消、补 的治疗八法。伤寒论也就成了后世医学家学习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例如:关于阴阳的辨证:“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伤寒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烦
15、者,此为阳去入阴故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除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 也”关于表里的辨证:“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苦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辂赤小豆汤主之。”“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行发汗。”关于寒热的辨证:“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四逆辈。”“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伤寒脉迟脉迟为寒”关于虚实的辨证:“大实则澹言,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发汗后,恶寒者,虚故也;不恶寒,但恶热者,实也”“伤寒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关于
16、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错综互见的辨证:“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鞭,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 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下利,腹胀满,身体苦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 枝汤。”“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 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 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太阳病,
17、得之八九日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行更发汗、更下、更吐 也”“伤寒四五日,脉沉而喘满,沉为在里,而反发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犯难,表 虚里实,久则I语。”以上所举仅是伤寒论原文中关于八纲辨证比较突出的指明属于阴、阳、表、里、 寒、热、虚、实诸证的一些例子。虽然很不全面,但已能说明八纲是以具体的病症 与体征相结合的症候群为根底的。伤寒论是一部关于外感病的专著,全书以六经辨 证为纲,朴实的论述了外感病的进展规律。所谓六经辨证,就是以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所代表的六类症候群为识别外感病的纲领。八纲则交织 在六经之中,对辨证论治起着具体的指导作用。从总的方面,三阳经病为阳证、表 证,
18、多热症、实证;三阴经病为阴证、里证,多虚证,寒证。而三阴、三阳中又各 自再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前面所举原书中的一些条文例子,正说 明白八纲与六经之间的这种纵横关系。随着历史的进展,在内经和伤寒论的根底上,八纲辨证的内容也不断的丰富和 趋于完整。再以杂病为例,来看看八纲的实质。如:中风(多系脑血管意外)在卒中发作之际,应当着重区分闭证与脱证两种证型。所 谓闭证是指病人体质较壮,卒中之后,神智昏迷,面赤气粗,喉间痰响,牙关紧闭, 两手紧握,或二便秘结,脉多浮数有力而弦劲,属八纲辨证之里、热、实、为阳证。 治法首当清心开闭。所谓脱证则指病人体质素虚,中风之后,不省人事,口张手撒, 二便
19、失禁,汗出如珠,或肢体发凉,或两额发赤,脉多沉迟而弱或浮大而虚,属八 纲辨证之里、虚、寒、为阴证。治法先应温补救脱。虚损(泛指一般慢性衰弱性疾病)本病临床并不少见,病因、症候也简洁,但总不 外阴虚和阳虚两种证型。属阳虚的,常见怯冷自汗、神疲易倦、嗜卧喜睡、食欲不 振、尿清便澹、面色薄白、舌淡多津,脉多沉:迟、缓、弱等“阴盛阳虚”的脉症。属 阴虚的,每有潮热盗汗、性急易怒、失眠少睡、虽饮食而消化欠佳,以及口干尿黄、 颊热额红、舌赤少津,脉多弦细而数之类“水亏火旺”的脉症。前者属里、虚、寒,为 阴证;后者属里、虚、热,为阴中之阳证。临床应着重区分这两种证型,确立了阳 虚者温补强壮;阴虚者滋阴益血;
20、阴阳两虚者则气血双补等治疗原则。黄疸(大致包括肝、胆及某些肝、胆外的疾病)一般按八纲辨证可以概括为属热属 实的阳黄与属虚属寒的阴黄两大类。凡发病急骤,巩膜、皮肤发黄,鲜亮而润,有 发热或潮热、烦渴、腹满、胁下痛,小便利或不利,但匀色黄如茶,或善饥、便秘 以及脉浮洪滑或浮数有力等脉症,即为阳黄。凡起病缓慢,肤色黄如烟薰,秽暗 无光,且现无热畏寒、神思困倦、懒言少语,小便利或清,但多清长,或少食、便 清以及脉沉无力等脉症,即为阴黄。大体治法,阳黄主以清利,阴黄重在温补。这些都是以八纲为辨证之主要内容较典型的例子。这类疾病颇多,不必一一尽 举。此外如:痹症(多系风湿病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祖国医学认为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959 年中 资料 试论八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