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设置交叉学科论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主设置交叉学科论证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2-2:刍主设置交叉学科论证方案交叉学科名称土木工程材料交叉学科代码99 J1所涉及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学位授权级别0814土木工程博土口 硕士 4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土 口 硕士 4 博士 口 硕士 口博士 口 硕士 口博士 口 硕士 口接受质询联系电话接受质询电子邮箱学位授予单位名称:福州大学学位授予单位代码:10386注:1.请填写相关项目,并在相应的“戈7;2 .本方案将上网公示。2016年10月30日激光连续平整度仪LP-300S111.92008无损检测成套设备IMP140.02008振动测试与控制仪DH5920217.02008多参数静力触探仪Gem-500127.0200
2、8探地透视仪PAMAC/GPR147.12008激光隧道断面检测仪BJSD-4 型19.82007声学多普勒流速仪MicroADV 16 MHz115.52007全自动压汞仪AutoPore IV9520160.02006温度采集系统IMPS35951A113.982005静态测试及分析实验系统IMP425.02001INV动态采集系统INV1023.02001UTM动功能材料材料试验机UTM-3011202015动态剪切流变仪MCR 1021452012弯曲梁流变仪TE-BBR1302015压力老化仪9500SC1152015DIANA有限元软件9.41102015红外光谱仪Tensor I
3、I128.62016同步热重分析仪STA 449 F5143.52016凝胶色谱TDAmax142.82016扫描电镜Phenom pro1702016PFC离散元仿真仿真软件PFC Suite1322016压汞仪Poromaster6013320152 .学术成果近5年来,本学科承担项目20多项,其中有9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 科研项目(表3),获批专利57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表4),正式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 6部,省级标准2部,国家标准1部(表5),共获得省部、市级奖励7项(表6),发表学 术论文95篇(表7)。表3代表性的科研项目序号项目、课题名称来源时间项目负责人1水泥
4、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固化演变行 为与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2015-2018胡昌斌2早龄期固化翘曲对重载交通水泥混凝 土路面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2010-2012胡昌斌103早龄期固化翘曲对重载交通水泥混凝 土路面力学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2010-2012胡昌斌4矩形钢管混凝土桁架组合梁新型桥梁 结构理论与应用交通部西部交 通项目2014-2016陈宝春5可持续工程结构与防震减灾创新平台福建省教育厅2013-2015陈宝春6超高性能混凝土制备与工程应用基础 研究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重点)2014-2017陈宝春7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国家标
5、 准福建省质量技 术监督局2014-2016陈宝春8钢腹板-混凝土箱形拱桥研究交通部2008-2012陈宝春9自密实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及抗氯离子 侵蚀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2014-2017罗素蓉10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和实验室联合 会一确定混凝土裂缝扩展双K准则的 试验方法技术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2014-2014罗素蓉11高体积稳定性再生混凝土关键技术研 发福建省科技厅2012-2015罗素蓉12环保节能型再生混凝土自保温墙体砌 块产业技术研发福建省发改委2012-2014罗素蓉13自密实混凝土徐变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2010-2012罗素蓉14LWAC的拉
6、伸徐变的机理研究福建省教育厅 (高校新世纪)2011-2014季韬15高耐久性防水抗裂环保型隧道防火涂 料的研制及工程应用福建省科技厅2013-2015季韬16轻骨料混凝土拉伸徐变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委2011-2013季韬17生物硫酸与氯离子耦合作用下人工鱼 礁混凝土中钢筋锈蚀机理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面上)2015-2018林旭健18超大跨径高性能混凝土拱桥面内极限 承载力研究福建省科技厅2012-2015黄卿维19平钢腹板混凝土拱面内受力性能研究校人才基金2010-2012黄卿维20新型钢管混凝土高墩组合梁桥三台阵 振动台试验研究福州大学科技 处2011-2013黄卿维21多聚磷酸.
7、硫磺与SBS复配改性沥青 结构和性能的研究校科技发展基 金2012-2015张峰22聚合物复合改性沥青老化性能和机理 的研究福州大学科研 启动基金项目2012-2014张峰23应力氯盐硫酸盐综合腐蚀效应下混泥 土结构的耐久性研究校人才基金2008-2011梁咏宁表4代表性的专利11序号专利名称发明人时间专利类型1路面混凝土初凝时间测试方法及其装置胡昌斌2015发明专利2腹拱类拱桥柔性减震连续桥面铺装结构 系统及其施工工艺胡昌斌2015发明专利3悬吊式混凝土早龄期热膨胀系数测试方 法及其装置胡昌斌2015发明专利4散体集料路床力学参数试验方法及其装 置胡昌斌2015发明专利5悬吊式混凝土早龄期热
8、膨胀系数测试装 置胡昌斌2013实用新型6腹拱类拱桥柔性减震连续桥面铺装结构 系统胡昌斌2013实用新型7路面混凝土初凝时间测试装置胡昌斌2013实用新型8散体集料路床力学参数试验装置胡昌斌2013实用新型9免沥青钢与RPC组合桥面结构及其施工 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0一种采用摆梁的无缝桥新构造及其施工 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1一种带开孔钢板的较缝构造及其施工方 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2一种长联桥梁加宽拼接结构及其施工方 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3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较缝及 其施工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4一种钢管混凝土连续梁桥免焊接支座节 点及其施工方法陈宝春2
9、015发明专利15一种带整体化铺装层的空心板桥构造的 施工方法陈宝春2015发明专利16一种UHPC-CFST组合柱结构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17基于钢-超高性能混凝土的新型组合梁结 构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18一种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桩的无缝桥新 构造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19可用于海礁成岛建设的超高性能混凝土 工程结构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0一种预应力筋张拉装置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1一种具有预应力的简支梁桥桥面连续结 构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2减小桥台跳车的搭板构造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3一种CFST-RC平缀板格构柱结构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24一种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的简支梁桥桥
10、 面连续构造陈宝春2015实用新型1225钢管混凝土桁式结构内栓钉节点及其施 工方法陈宝春2014实用新型26钢管混凝土桁架防脱粘节点及其施工方 法陈宝春2014实用新型27一种长联桥梁加宽拼接结构陈宝春2014实用新型28一种带整体化铺装层的空心板桥构造陈宝春2014实用新型29一种带开孔钢板的较缝构造陈宝春2014实用新型30钢管混凝土桁架防脱粘节点陈宝春2013实用新型31一种钢管混凝土连续梁桥免焊接支座节 点陈宝春2013实用新型32一种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钱 缝陈宝春2013实用新型33免沥青钢与RPC组合桥面结构陈宝春2013实用新型34一种采用摆梁的无缝桥新构造陈宝春20
11、13实用新型35钢管混凝土桁式结构内栓钉节点陈宝春2012实用新型36一种在受压试验中防止受压构件绕弱轴 失稳破坏的结构陈宝春2012实用新型37一种加强钢管和管内混凝土粘结作用的 结构陈宝春2012实用新型38小跨径钢管混凝土拱桥拱肋的施工装置陈宝春2012实用新型39单相机多测点动位移测量装置陈宝春2012实用新型40一种内填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废料的漂 浮体2015发明专利41人工鱼礁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季韬2015发明专利42一种模拟海洋细菌生物硫酸腐蚀的装置 及使用方法季韬2015发明专利43中性钠碱矿渣陶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季韬2015发明专利44基于人工智能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季韬
12、2014发明专利45混凝土早期热膨胀系数测试装置及其测 试方法季韬2014发明专利46一种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快速评价方法季韬2014发明专利47一种水泥基材料抗裂性能评价方法季韬2013发明专利48预应力管桩端头板水泥基防腐剂及其使 用方法季韬2012发明专利49新型轻集料混凝土砌块及其使用方法季韬2012发明专利50新型汽车衡称台季韬2012发明专利51掺花岗岩石粉的高强混凝土管桩及其生 产方法梁咏宁2015发明专利52预应力管桩端头板免焊接构造林旭健2015实用新型53具有防盗定位装置的新型井盖林旭健2015实用新型54一种井盖被盗安全警示装置林旭健2015实用新型55一种用于梁支柱置换施
13、工的支撑结构林旭健2015实用新型1356一种便于结构持载加固的二次受力加载 试验装置罗素蓉2015实用新型57一种自修复混凝土结构罗素蓉2015实用新型表5代表性的标准规范和专著序号成果名称时间获奖名称1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范 (GB50923-2013)2013.11国家标准2自密实混凝土加固工程结构技术规程 (DBJT13-150-2012)2012.07省级标准3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程DBJ/T13-136-20112011.07省级标准4福建省沥青路面区域特性2013.03专著5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程与设计应用2011.10专著6地下混凝土结构硫酸盐腐蚀机理及性能 退化2011.04
14、专著7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2012.08编著8钢管混凝土拱桥设计计算方法与应用2014.07编著9Sustainable Arch Bridges-Chinese-Croatian Joint Colloquium, Structur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 (SECON)2011.07编著表6代表性的获奖序号成果名称完成人时间获奖名称1山区公路长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 置与设计方法研究胡昌斌2015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三等奖2斜拉桥拉索非线性精细化分析理论 与测试技术陈宝春2014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 奖3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新结构理论 与应用研究陈宝春2012
15、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福建省政府4废弃路面水泥混凝土再生利用研究胡昌斌2011福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 奖5南平地区公路路基侧滑失稳机理及 防治技术研究胡昌斌2011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 奖147福建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 工、养护技术规范胡昌斌2011福建省标准贡献奖二等 奖表7代表性的科研论文序号论文或著作名称完成人发表刊物名称时间1Research of built-in temperature and zero stress temperature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at early ages胡昌斌Advanced Materials Resea
16、rch,20142水泥混凝土路面板早龄期湿度场数 值模拟研究胡昌斌工程力学20143路面板固化翘曲对车辆动荷载和行 驶舒适性的影响胡昌斌振动与冲击20144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温度场数值 模拟研究胡昌斌工程力学20135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温度场性状 与控制方法胡昌斌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36Characteristics of Jointed Plain Concrete Pavement (JPCP) Built-in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胡昌斌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7Research
17、 of Built-in Temperature and Zero Stress Temperature of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at Early Ages胡昌斌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38水泥混凝土路面早龄期湿度场性状 试验研究胡昌斌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湿热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温度场 与温度应力研究J胡昌斌福州大学为艮(自然科学版)201110冲击碾压改建路面施工对路基动力 作用的试验研究胡昌斌岩土力学201111多跨空心板简支梁桥整体化改造设 计陈宝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512XRC-0833陈宝春中外
18、公路201413Studies of in-plane ultimate loads of the steel truss web-rc composite arch陈宝春Journal of Bridge Engineering201414钢筋混凝土偏压柱极限承载力计算 中的曲率影响系数陈宝春建筑结构学报201415混凝土偏压柱承载力计算方法陈宝春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416浅谈桥梁抗倒塌设计陈宝春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版)20141517钢筋混凝土拱极限承载力研究综述陈宝春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8基于输出的本科工科教育评估陈宝春高等建筑教育2014192000年以来世界
19、拱桥的发展与技术 创新(上)陈宝春桥梁2014202001年以来世界拱桥的发展与技术 创新(下)陈宝春桥梁201421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究综述陈宝春建筑科学与工程为艮201422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Ultimate Load-Carrying Capacity of UHPFRC Arches陈宝春2014, Seoul,201423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 术交流会论文集陈宝春福州201424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学 术交流会论文集陈宝春福州201425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石砌体轴心受 压构件材料强度利用系数和可靠度 分析陈宝春福州大学学报
20、201326中、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车振调 查与动力分析陈宝春工程力学201327索梁结构非线性振动有限元分析陈宝春工程力学201328长联多跨连续梁桥非线性地震响应 分析陈宝春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振动松弛对斜索参数振动的影响分 析陈宝春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201330装配式空心板桥较缝破坏模式试验 研究陈宝春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201331钢管混凝土哑铃型截面构件抗扭承 载力研究陈宝春工程力学201332活性粉末混凝土拱极限承载力试验 研究陈宝春工程力学201333公路与城市桥梁技术状况评估方法 对比研究陈宝春中国公路学报201334活性粉末混凝土桥梁应用进
21、展陈宝春世界桥梁201335钢管混凝土拱桥收缩次内力计算陈宝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36我国钢-混凝土组合桥梁新进展陈宝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337Recent Development and Future Trends of Arch Bridges陈宝春Proceedings of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s201338汴水虹桥式木拱桥设计构思陈宝春第五届(2013年)中国古桥学术 研讨会,20131639聚焦中国古桥核心技术研究,陈宝春第五届(2013年)中国古桥学术 研讨会,2013年22-24日,贵 州福泉,pp.
22、,90-115201340外加剂对钢管混凝土徐变影响试验 研究,陈宝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41A Survey of Steel Arch Bridges in China陈宝春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s201242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fications of Concrete Filled Steel Tubular Arch Bridges (DBJ/T13-136-2011)陈宝春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eel Con
23、crete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201243Experimental Study on Eccentrically Laod CFST Composite Strut Columns陈宝春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201244A Comparative Study on Two Creep Prediction Models for CFST arch bridges陈宝春10th Internat
24、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in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and Hybrid Structures201245我国拱桥建设的现状与技术发展趋 势陈宝春中国公路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 分会2012年会议论文集201246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程DBJ/T13-136-2011 简介陈宝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47国家工程建设标准钢管混凝土拱桥 技术规范编制进展介绍,陈宝春第二十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 文集,201248钢管混凝土界面法向粘结强度试验 研究,陈宝春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9Quantifying Creep of C
25、oncrete Filled Steel Tubes陈宝春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 Ed.)201050威尼斯大运河的第4座桥梁陈宝春世界桥梁201151Modification of B3 Model for SealedConcrete with Additives Based on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陈宝春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 (Eng. Ed.)201152我国钢拱桥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陈宝春中外公路201153日照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桁拱温度场 实测研究陈宝春中国公路学报201
26、11754327座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统计分析陈宝春中外公路201155钢管混凝土拱桥技术规程DBJ/T13-136-2011 简介陈宝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256Effect of prewetting degree of ceramsite on the early-age autogenous shrinkag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季韬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557Effect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on early age autogenous shrinka
27、ge of concrete季韬ACI Materials Journal201558Workabil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affinity of artificial reef concrete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559钢纤维掺量对陶粒混凝土早期自收 缩的影响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0冻融循环下隧道防火涂料粘结性能 研究季韬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1碳纤维布层数对梯卯接长木梁抗弯 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季韬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2An evaluation met
28、hod of cracking resistanc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季韬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1463陶粒在早期混凝土中的吸水返水特 性研究季韬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4Study for Chloride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sian Concrete Federation201465碱激发剂浓度对碱矿渣隧道防火涂
29、 料性能的影响季韬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 土学术交流会201466水泥类型对海水海砂混凝土氯离子 渗透性的影响季韬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 土学术父流会201467中性钠盐碱矿渣砂浆抗压强度影响 因素季韬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 土学术交流会201468磷酸钾镁水泥的制备及抗压强度试 验研究季韬第九届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 土学术交流会201469Evaluation method of cracking resistanc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季韬J. Cent. South Univ.20141870机制砂率和石粉对人工砂砂浆抗渗 性能
30、的影响季韬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71A mix proportion design method of manufactured sand concrete based on minimun paste theory季韬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372Effect of moisture state of recycled fine aggregate on the cracking resistibility of concrete季韬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373Effect
31、of ceramsite prewetting degrees on the cracking behavior of LWAC季韬Magzine of concrete research201274Evaluation method for cracking resistant behavior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季韬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275泥石粉对人工砂混凝土工作性及力 学性能的影响季韬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76陶粒预湿程度对轻骨料混凝土拉伸 徐变的影响季韬建筑材料学报201277活性
32、粉末混凝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季韬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8机制砂比表面积对混凝土性能的影 响季韬混凝土201179Effect of ceramsite prewetting degree on the internal relative humidity of ceramsite concrete季韬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180Effect of ceramsite type on the internal relative humidity of ceramsite concrete季韬Applied Mechanics and Ma
33、terials201181ffects of packing density and calcium-silicon ratio of ternary cementitious material system on strength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季韬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82Effects of sand particle size and gradation on strength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季韬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183Beh
34、avioral prediction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based o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季韬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084Effects of packing degree and calcium- silicon ratio of cementitious material on strength of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季韬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201019一、该学科基本概况(一)学科内涵“土木工程材料”是“土木工程”学
35、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交叉学科,该学 科由结构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岩土工程、材料科学、水利工程、给排水、信息技术、 物联网技术以及相应的其它工程学科所组成,围绕构建我国节能、环保和低碳等国家需求, 主要研究超高性能建筑材料与复合材料、环保水泥基材料与耐久性、固体废弃物再生与应用 技术和高分子材料与功能材料等方面的新理论和工程新技术,实现土木工程与资源、环境和 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二)国内外设置该学科的状况和发展情况国外有关“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均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 学科的增设学科和交叉学科,在主要的国外大学中该专业大都独立设置在土木工程系
36、或环境 与材料系下。在国内知名高校中,只有东南大学增设了目录外的0814Z1 土木工程(土木工程材料) 硕士点和河海大学的力学与材料学院增设了目录外的0814Z2 土木工程材料硕士点。其他知名 高校均将“土木工程材料”作为一个研究方向设在土木工程学院和材料与工程学院的一级或二 级学科点下,详见表1。表1国内知名高校在一级和二级学科下设“土木工程材料”的情况序号学校学院一级学科代码 与名称一级引斗名下设的研究方 向1清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0814 土木工程081402结构工 程土木工程材料2哈尔滨工业大 学土木工程学院081400 土木工 程土木工程材料3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080500材
37、料科 学与工程专业土木工程材料4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0814 土木工程081402结构工 程土木工程材料5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0805材料科学 与工程专业080502材料学土木工程材料6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080500材料科 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7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081400 土木工 程土木工程材料8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资源工 程学院081400 土木工 程土木工程材料 及应用9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080500材料科 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10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 程学院080500材料科 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材料285橡胶自密实混凝土断裂性能试验研 究罗素蓉水利学报2
38、01586二次受力下自密实混凝土加固RC梁 受弯性能研究罗素蓉工程力学201587Influence of ageing on thermal behaviour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BR compound-modified asphalt张峰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201488The research for SBS and SBR compound modified asphalts with polyphosphoric acid and sulfur张峰Construction and Buil
39、ding Materials201389Trial design of super long span engineering reactive powder concrete (ERPC) arch bridge黄卿维Proceedings of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ch Bridges201390氯盐对受硫酸盐腐蚀混凝土性能的 影响梁咏宁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91混凝土硫酸根离子扩散系数的研究梁咏宁混凝土201192陶粒类型对轻骨料混凝土自收缩的 影响梁咏宁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93砂胶比、水胶比和钢纤维掺量对RPC 性能的影响梁咏
40、宁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4Research on stress corrosion of concrete in sodium sulfate solution梁咏宁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201195The effect of flexural stress on sulfate attacked concrete梁咏宁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2011(四)该学科的发展前景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承诺在2005年基础上,到2020年将单位 GDP碳排放量减少40%至
41、45%。而水泥行业是第3大温室效应的影响者(占58%)。在中 国经济发展过程,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甚至出现垃圾围城现象。如何在建材行业减少CO2 排放,在建筑材料中再生利用这些固体废弃物,并固化到土木工程结构中,这成为摆在我们 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其次,如何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承载力、韧性和抗裂性能,使其在恶劣环境(地震、火 灾和海洋等)下具有很好的耐久性,这必需从多尺度开展研究,从微纳观层次研究其分子结 构,从材料的最底层来设计土木工程材料和调控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使之满足工程要求。20土木工程材料耐久性的提高,提高了土木工程结构使用年限,这减少了维修和拆除对环境造 成的压力,也是节能环保的重要内容。最后,土木工程材料性能的提高(如超高性能混凝土 的超高强度和韧性),减少了原材料的用量,也缓解了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压力。成立“土木工程材料”学术型硕士点,培养急需的复合型土木工程高级人才,这一方面再生 利用固体废弃物,另一方面提高土木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因此该学科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三、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品行端 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2、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