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植物学实训报告植物学实训总结(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植物学实训报告植物学实训总结(4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植物学实训报告植物学实训总结(4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运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当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植物学实训报告 植物学实训总结篇一 1、通过野外视察,精确、娴熟驾驭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驾驭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相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学问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学问,做到理论联系。 4、学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视察,探讨植物的基本特征。 二、实习意义 1、
2、通过实习可以培育学习科学的看法,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培育酷爱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学问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学问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养的全面熬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爱好,培育视察实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习收获 通过三次难得的实习机会(农博园,南山公园,岱王山),与植物的近距离接触。在老师的带领和讲解中,对植物的分类及辨别有了更加深化的理解。在实习中,我们经常被各种植物的不同形态吸引着,让我记忆尤深。现在我将自己熟识的植物呈现出来。 四、
3、实习心得 在这短短的几次植物学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悟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育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实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颖与漂亮的惊羡与酷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索、团结互助、不停探究。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学问,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主动运用课堂学问去视察、识别各种植物、细致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学问的印象
4、,而且培育了我们对课本学问的运用实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赏到了大自然的漂亮,烟台的风光。从这几次的实习中,我们收获颇多。 植物学实训报告 植物学实训总结篇二 截至20xx年9月份,xx级同学的植物学课程已经开展了一学年。在这一学年中,同学们的植物学理论学问已经得到充分的学习,相关植物的总类。形态,以及特征也积累。但是植物学不是仅仅积累全部的理论学问就可以学好的。它须要我们把所学的学问应用到实际中,因此为了巩固同学们的理论学问,增加同学们对自然科学的爱好,激发同学们的探讨爱好,在响应国家对生物科学教学要求下,20xx年9月初,我系10级学生开展了为期4天的南岳野外实习课程。 1、通过野外视察,
5、精确、娴熟驾驭和应用常用的植物形态学术语。 2、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驾驭植物界各大类群以及种子植物的常见科、属的主要特点,相识和区分常见种子植物科、属、种,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学问范围。 3、验证、复习和巩固课堂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学问,做到理论联系。 4、通过视察、解剖、描述和采集、压制、制作标本以及应用工具书和检索表鉴定植物等,培育我们的动手实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养,学会鉴定植物的方法。 5、了解常见的植被和群落类型,加强学生对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相识,培育我们酷爱自然、爱护环境的意识,相识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6、通过实习,进一步培育独立实力。 7、学习懂
6、得用科学的方法视察,探讨植物的基本特征。 1、通过实习可以培育学习科学的看法,吃苦耐劳的精神,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协作精神。 2、利用野外实习可以很好的让同学们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培育酷爱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野外实习不仅是对理论学问的验证和巩固、对课堂学问的补充和深化,同时也是对综合素养的全面熬炼和提高。野外实习对于激发同学们学习爱好,培育视察实力、创新思维和动手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1目的地集结 a、9月18号是植物野外实习启程的日子,早晨8点由生科楼动身,下到达南岳山下时已接近晌午,几个女孩由于身体不舒适,和老师们座着托运行李的车上山了,而其他人则起先打算向半山腰的目的地进发
7、。从南岳大门入口检票进入,就有一条宽敞的公路横亘在眼前,我见过很多盘山马路,一条偌大明晃的公路像一条银色的大蟒蛇紧紧的箍住山体,不让山有一丝喘息,亦或像一个巨型的自然创可贴,与群山格格不入。但这条公路却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公路。公路的颜色是墨绿的,当阳光透过路旁高大繁盛的树枝一点点遗漏在公路上,你会觉的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恍若此刻你不是站在山的创伤上而是站在群山的裙带上,而这一刻你面对的便是整个自然。我想当时路的修筑者肯定是个会生活有爱心的人吧,要不然怎能把一条宽敞的水泥公路如此自然融洽的点缀在山的身躯上,特地为这片自然在这放眼望去没有一丝人工痕迹的树木园,高大的朴树笔直的伫立在路旁,瘦小的构
8、树和笔直挺立的西树出处彰显着自然的活力与自由。也许是在学校的水泥森林里呆久了吧。南岳山上葱郁的树木散发出来的昂昂古意顷刻间就激发起同学们青春的朝气。第一天没有支配行程,大家各自休息为明天做好充分打算。 2,南岳树木园标本的采集 时间上午8点11;30, 带队老师;王志新刘建晖 地点;树木园内 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跟随老师相识了各种植物。老师边讲解我们边记录。这次主要讲解的有;珊瑚书,喜树,侯高兴,马笔木,乌桕,皂荚树等大量植物,并实行了一些植物枝叶以备制作标本。 3,植物标本的压制 时间20日上午9;00xx;0指导老师王志新地点;树木园内器材;压制木板干燥纸绑绳标本纸针线标记纸将
9、采集的标本进行修剪后,尽量以自然状态将其缝制在标本纸上,并对其标号搜所其所属,以及其形态特征。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是这次实习的重要内容。标本的采集要讲究技巧,必需要有花或有果的、叶子较完整的、长势相对较好的植物才有价值。标本采集回来必需刚好进行压制。压制时最好全小组都参加,这样有利于大家都驾驭压制方法。压制时除了要留意叶子要翻平之外,还要留意叶子应当要有正、反两面。压制完之后的头三天要每天都换纸,之后可以隔一、两天再换,直到压干为止。 4野外实习标本考察 时间;21日 考察老师王志新 考察地点;科技楼304 内容;由老师随机挑取同学制作的标本,掩盖其相关信息,要求同学对其进行分辨,以考核野外实习的
10、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四。实习总结或体会 记得在大一刚开学的.时候,老师就跟我们说在其次学期期末要进行野外实习,从那时侯起,我就特别期盼,认为最终有了一个机会可以到大自然中去,去感受、去探究。实习的日子最终到了,在兴奋与期盼中我们踏上了旅途。真正实习时要比想象中累的多,困难的多。正值酷暑,爬山时又要穿上长衫长裤,大家叫苦不迭。表面上虽叫苦连天,大家在野外实习时却丝毫都没有马虎。每到一个实习地点,大家就先仔细采集植物,然后见到不相识或听不清晰的就拉着老师问个不停,为了弄清晰一个问题把老师都问到烦了也不愿停下来。在这洒满汗水的实习生活中我们收获了很多,觉得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这短短的几天植物学
11、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辨别植物、采集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领悟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也培育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了我们的综合与分析实力,让我们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新颖与漂亮的惊羡与酷爱之情。我们学会了独立思索、团结互助、不停探究。 野外实习巩固了我们的课堂学问,让我们亲自体验了压制标本的过程。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主动运用课堂学问去视察、识别各种植物、细致辨别类似植物之间的不同之处。这样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课本学问的印象,而且培育了我们
12、对课本学问的运用实力。比如麻楝和人面子大体看上去就很像,许多同学在辨别这两种植物的时候就发生了困难。我们只要摘一个枝条下来比较一下他们的叶子和枝条就很简单分辨的了:麻楝的叶子和枝条都有毛的,摸上去很舒适的感觉,而人面子就没有这些特征。而且我们亲眼看到了百合科、毛茛科等各科属的代表性植物,如渥丹(又称绿叶百合)、升麻等。有的同学还采集的了有药用价值的刺五加及唯一的寄生植物菟丝子。 同时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新颖与壮丽,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因为我们实习的时候正值一年中最酷暑的时候,而且我们选的地方差不多都在野外,条件比较艰苦,所以这次实习也很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意志力。在实习过程中虽然大家都又苦又
13、热又累,但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相互团结,在大家的相互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实习中大家忙中偷乐,有说有笑,实习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同学们的汗水,也留下了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当然还有许多难忘而美妙的回忆! 这一次实习已经归来了,我们在实习中也遇到过困难,也有苦闷的时候,但是在我不断的努力后,我找到了更多的实习方法,我也找到了许多的实习阅历,不过在野外有的时候怕怕的,真的是有点发怵,不过我都克服了。有了这次的实习阅历,我信任,在以后的学习试验中我会做的更好! 植物学实训报告 植物学实训总结篇三 1.1 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状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相识部分北回来线植
14、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 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学问,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学问的理解和记忆。 1.3 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忱,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提高对植物学的爱好。 2.1黑石顶简介 2.2 实习内容 7月5日 上午从珠海动身,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留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 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 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途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 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途认种并采集标
15、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 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 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视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 与其次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干脆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相识。像相识挚友一样相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美丽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
16、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仔细地去视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全部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全部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视察中,我发觉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别,有些叶脉奇妙,有些形态怪异,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视察这个世界,发觉生命的奇异。我每每惊异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致构造而遗忘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忱。我想,两年过后我会遗忘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恒久不会遗忘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1、视察植物的依次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
17、对于视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视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留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微环节特征去视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缘由,我试图依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精确更权威,最终却发觉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洁又好用,只要驾驭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许多。后来老师告知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试验室里更为精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许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
18、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好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学问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觉总结更为敏捷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依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觉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先依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驾驭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视察我们可
19、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白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学问驾驭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假如我一起先就是采纳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肯定会更多。 4、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简单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细致视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精确地区分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竞赛着、相互帮助着、相互
20、提示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簇新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果,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暖和。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索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沟通的高校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浩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植物学实训报告 植物学实训总结篇四 1
21、、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状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相识部分北回来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1、2透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学问,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学问的理解和记忆。 1、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忱,透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沟通,提高对植物学的爱好。 2、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爱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来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困难,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构成高大乔木。 2、2实习资料 7月5日上午从珠海动身,下
22、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资料和留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7月6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108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7日上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途认种并采集标本114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8日上午在唐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途认种并采集标本39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7月9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资料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7月10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视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7月11日与其次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回到珠海。 3、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
23、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干脆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相识。像相识挚友一样相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到此刻,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美丽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椆以前还没有仔细地去视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全部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全部的树皮都是一个样。而在这次的视察中,我发觉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别,有些叶脉奇妙,有些形态怪异,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
24、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视察这个世界,发觉生命的奇异。我每每惊异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致构造而遗忘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忱。我想,两年过后我会遗忘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恒久不会遗忘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阅历教训。 1、视察植物的依次与要点: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视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明白,在视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留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微环节特征去视察鉴别。 2、理论联系
25、实际: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缘由,我试图依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精确更权威,最终却发觉那些描述不仅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洁又好用,只要驾驭了,认种就会变得简洁许多。之后老师告知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试验室里更为精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许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好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椆的叶子揉过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椆的重要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学问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觉总结更为敏捷有效的方法。 3、先
26、“科”后“种”: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依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透过与身边同学的比较,我发觉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就应是先依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驾驭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透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视察我们能够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之后老师的讲解也证明白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学问驾驭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之后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假如我一起先就是采纳
27、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必需会更多。 4、比较学习、群众学习、反复学习: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简单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细致视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透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能够精确地区分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群众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竞赛着、相互帮忙着、相互提示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簇新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齐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果,还让我们感到了群众的
28、暖和。我觉得,群众学习气氛比较简洁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索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群众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应对面沟通的高校有着重要好处。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浩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许多与老师们沟通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识的老师,一向喜爱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向很佩服他的专业和仔细。信任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羡: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快速精确地告知你
29、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寻引擎,以致之后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以前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探讨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知我们,当年他还是探讨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相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视察植物;他此刻还经常自己背一些植物的特征之类的,说即使此刻他还没有亲眼见过某种植物,但是只要对它有足够的了解,他以后一旦见到就能够明白这是什么;在黑石顶他也每一天给自己布置任务,要比较哪些种类等等他还年轻,我或许不能说从他身上学到学无止境这样的话,但是他不断努力的精神真的让我很佩服。还有我们又帅气又亲切的xx老师,智取紫玉盘柯的事迹
30、永存我们小组成员的心中!这段时间以来对学生们都很好,一齐打篮球一齐吃饭闲聊,完全没有架子。关于辛老师学术方面的事情我是听凡强老师说的,但是到此刻都没搞懂就是了期望以后会有机会参观老师的试验室,期望能和老师做很好的挚友。而那个在我们去爬山的早上就静静离开的唐恬老师看起来就跟我们年纪差不多,平易近人又好玩。这两位老师都是在自己的专业方面做得很优秀的人,但是对于相比较较生疏的植物分类他们没有不懂装懂,在学生面前会很坦然地承认自己不会,并且情愿和我们一齐学习。我记得他们厚厚的笔记本上记满了笔记,还夹了叶子什么的,仔细程度绝不逊色于我们这些学生。石祥刚老师对于黑石顶的植物非常熟识,每次去请教他问题都能得
31、到具体又耐性的解答。最缺憾的是廖老师有事离开了,跟他沟通的机会比较少。我们很少能获得那么多和老师们应对面沟通的机会,而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见识到了做学问的人就应有的品质。 黑石顶的日子是简洁而欢乐的,每一天的生活劳碌而充溢,与老师同学们应对面的沟通代替了每天呆在电脑面前的空虚无聊,规律的作息让我们拥有了久违的身心安逸。我们晒黑了过敏了累垮了还是会惦念黑石顶的白粥,屋顶的星空,烟斗柯罗浮栲钓皮锥和福建青冈。最难得的是这次实习增进了我们班的感情,比任何一次班级聚会都更为有效。特性是在最终一天的爬山过程中,一路艰险,幸亏同学们互帮互助,男生们发挥骑士精神女生也体现了侠女精神,最终成功登顶!黑石顶是我们
32、友情和群众感呈指数型增长的见证。 但是我想,无论友情师生情等等在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么难能珍贵的发展,它们始终是这次实习的副产品宝贵的副产品。到最终做总结的时候我们务必把眼光重新聚焦到实习本身上来。人手不足带来的尴尬,时间紧迫带来的事与愿违,这些都是黑石顶实习有待改善的地方。我就自己这段时间的视察提出以下问题与举荐: 1、野外认种时讲解不足 人手不足导致某些组别在认种过程中所得学问不够精确,讲解不足,有些种类甚至说完种名和科名之后就没有别的介绍。假如大家只是懵懵懂懂地做了笔记,又未能刚好视察到标本,不仅仅学习的效率会降低,学习的热忱也会受到打击。人手不足这个问题实在不是我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
33、,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够思索从外校聘请或者对非分类专业的带队老师进行培训。 2、采集标本方法不正确,对植物的爱惜意识不强 在采集标本方面我们存在两个问题:“不及”与“太过”。“不及”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剪的都是些小枝条小叶片,除了看得出叶片特征以外,其他的特征完全无法从标本上获得。“太过”是指在采集标本的时候,我们往往连根拔起,至少也会砍下半边枝条,对于一些旁边仅有一株的植株我们也毫不留情。当老师说能够采某株植物作为标本的时候,拿着枝剪的同学甚至会眼睛发光兴趣盎然地去残害植物。我们以科学的名义正大光明地破坏着爱护区,我们像鬼子进村一样扫荡着所经过的路途。我想,我们在惊羡大自然的造化奇异的同时,是不
34、是更应懂得生命的来之不易呢我不明白我是不是过于敏感,但是我觉得无论以后这些植物会不会重新长起来,我们都就应抱着疼惜的心情去采集标本,对植物的损害要适可而止。我们懂得要以敬畏和珍惜的心对待试验才对得起死去的动物,为什么不须要用同样的看法去对待植物呢所以我举荐老师们在正式起先实习之前就要把这种疼惜生命的思想传播给学生,同时教给他们正确的采集标本的方法。 3、对于森林整体结构和生境的关注度不足 虽然试验目的之一是要“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状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相识部分北回来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但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除了开总结会的时候老师会提得比较多以外,我们自己对这些
35、根本没有什么深刻感受。我们在认种的过程中,对植物所处生境没有足够的关注,更谈不上理解“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认种成了唯一重要的资料。在三次的进山经验中,前两次老师间或还会提示大家留意四周的植被改变或介绍典型的热带沟谷林,但在第三次的登山过程中由于旅途的艰辛,我们眼前只有那条陡峭的路,哪里顾得上视察四周植被的改变!我走在前面,所以间或还能听到凡强老师的讲解,但是后面的人估计就只有爬山喘气的份儿了。我认为“植物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是本次实习非常重要的资料,因为学习生物学就就应始终留意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就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生物学思想。在本次实习中,这部分资料的缺失让我深为叹息。当然我们激励学生自己去发觉自己去感悟,但是我觉得老师们就应在这个难得的机会里赐予我们多一点引导,因为我们除了跟老师去认种外没有什么机会自己上山。所以期望在以后的实习中老师们能加强对环境部分的指导,让学生更好地体 会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另外,之前听老师提过以后可能会实行群众讲解的方式,我觉得这样的方式虽然解决了这次出现的一些问题,但是很可能依旧会忽视“植物与环境”的问题,因为在讲解的时候植物只是作为标本放在桌子上而已。 想法和举荐可能还很不成熟,但是期望能够对黑石顶实习的不断改善起到一点帮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