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案名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I不限年级不限学期I第一单元I子路、曾皙、冉 有、公西华侍坐计划讲课时间:一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人物形象;3、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主张。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归纳四个弟子的志向,掌握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难点:探究孔子“与点”的原因,领悟孔子“以礼治国”的思想。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导入新课198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 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可见 孔子
2、的影响力巨大。今天就让我们借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 篇文章,穿越千年去聆听一场孔子师徒间关于理想的谈话,去孔子那里吸取 一些智慧。二、写作背景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争相称霸,人民流离失所。面对这种急剧变革的社 会现实,孔子试图用自己以“礼”“仁”为核心的政治主张,救民众于水火之 中。于是他周游列国,希望找到机会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却四处碰壁。于 是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致力于教育工作,影响深远。本文记录的是孔子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这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段话。三、作者介绍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人,儒 家学派的创始者,我国古代著
3、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政治方面,他主张仁政、德治。他提倡的伦理道德,成 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孔子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都不被采用。回鲁国后,他从事著述和讲学,相传有弟子3000人。他编订了诗书,修撰了春秋。四、题目解说子路,姓仲,名由;曾皙,名点;冉有,姓丹,名求,字子有;公西华,复姓 公西,名赤,字子华。这四个人都是孔子的弟子。侍坐,陪侍长者闲坐。文章 记述了孔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在一起各言其志的融洽场 面。五、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孔子向学生问志。第二部分:写四个弟子对于孔子的问题作出的不同应答
4、。第三部分:孔子对子路、冉有、公西华的志向加以评价。六、全文分析1、文章开篇孔子的讲话有几层意思?它反映了孔子在教学上的什么态度?明确: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们不要因为我(年纪大)(感到拘束)就 不说了。”从而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地谈论个人的志向。这反映出孔 子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另一层意思是他的学生平时认为人们不了解自己, 所以感到无所作为。因此孔子假设了一种情况:如果有人要了解你们,那么你 们打算怎么做呢?从而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反映出孔子在教育学生 时,循循善诱。2、从冉有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他在孔子指名
5、发问后才开口。比起子路言称的 中等国家,冉有说的国家要小得多,他先说“方六七十”,后又说“如五六 十”,十分谨慎。他认为三年之后,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 一点,至 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3、公西华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明确: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 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有以君子自居之嫌,他先谦虚番,然后委婉地说 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简短的言辞中,两个“愿”字,一个“学” 字,一个“小”字,可见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4、曾皙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他一边听着其他人的对话,一边“鼓瑟”,当老师问到自己时,“铿尔,舍瑟
6、 而作”,表现了曾皙的淡定从容、胸有成竹。他并不直接说出自己的志向,而 是先强调自己的想法“异乎三子者之撰”。一个“异”字,既说明他的见解必 然超群出众,又表明了他顾虑别人认为他故意标新立异,他的志向是在老师的 又一次鼓励后才说出的,表现了他的老成持重。他的答话,既没有子路的自我 炫耀以及冉有和公西华的刻意谦虚,也没有说明怎样从政治国,而是形象地勾 勒出一幅“风清俗美,人民安乐”的太平盛世的风情画,展示出自己的政治理 想,表现了一种“安贫乐道” “澡身浴德”的高洁志趣,这说明他深得孔子思 想的精髓,即礼乐治国的政治主张。5、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明确:孔子是一个有理想
7、、有抱负的人。孔子要求弟子“各言其志”,而他自己并 没有“言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 向。孔子赞同曾皙的说法,是因为曾皙所描绘的太平盛世的画面,正是他所渴 望和追求的。冉有和公西华言志时,都表示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孔子 在谈话中也都予以肯定。尤其是说到公西华时,孔子说:“赤也为之小,孰能 为之大? ”意思是说公西华的才能足以做大事,“为小相”是大材小用。孔子 对子路“不让”的态度不满,对其“为国”的志向并不反对。总之,从本文 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和他的弟子们一样, 都想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干一番安邦治国的事业。作为师长,孔子既
8、严格要求学生,又和蔼可亲,善于启发学生。孔子提出话 题,要求学生“言志”,这是对学生最大的关心与教育。他指出了学生“居则 0:不吾知也! ”的现象,也是对学生委婉的教育。因为“为国以礼”, 所以他不满仲由的“其言不让”。这些都说明孔子是一位很严格的老师。但孔 子又不以尊者自居,他要求学生“言志”时,先做好了引导工作,消除了他们 的顾虑。子路的态度不谦虚,为了不影响别人发言,他并没有立即发表意见。 师生在谈话,曾皙却在一旁鼓瑟,可见师生关系的融洽,谈话气氛的和谐。曾 皙提出疑问,孔子又耐心地予以解答。由此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可敬、可亲 的师长。七、中心思想本文通过记述孔子和四个弟子言志的一次谈话
9、,反映了儒家“足食足兵”“先 富后教”“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及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八、写作特点.生动地刻画了孔子弟子的群像。子路“率尔而对”可见其有抱负,他坦诚直率,但也有鲁莽和不谦让的一面。 冉有在孔子点名后发言,谦虚谨慎,说话有分寸。公西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 向,谦恭有礼,娴于辞令。曾皙则是懂礼爱乐,高雅宁静。1 .全篇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极有层次。文章通过孔子和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线索,写出了四个学生各自的 志趣和性格,反映了孔子“为国以礼”的政治主张。2 .成功地运用对话和人物动作来塑造人物形象。孔子师生间的对话将人物的心情语态、精神气质都传神地表现
10、出来,写得简练 含蓄。如“率尔”写出了子路开朗而又少谦让的性格,“哂”表现了孔子对子 路的态度一一既认可其政治抱负,又含蓄地批评其“不让”。教学反思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反思1、心得:能把字词教学与文章教学结合融会好了,文言课就上好了,时间就腾 出来了。基于这一认识,这堂课拟调整为:课分两大块:1、角色扮演,再现“对话”活动。借此在梳理文意、感悟内容的 同时解决字词、翻译。(在这个活动中学生要完成自己的角色就要去弄清落实 字词的意思,揣摩语气就要去疏通含义,这样就达到理解字词的目的,在进行 中解决了字词问题。学习任务的分割,化大为小,又保证了学习解决的时间和 效率。)2、交流探讨:话题一一
11、文章仅仅只是一段对话吗?仅仅只是“各言尔志”吗? 有人说这篇文章“言志”之外还有很多很丰富的东西,你从中(从问、答、 评)还能读到什么?读出什么?这个设计可以有很多联想,可以发散出很多方 面,给学生理解以足够思维空间上的尊重,进行文章赏读。“再现对话”活动设计说明:1、教师动情地讲述“负璧弃婴”的故事导入,营造活动氛围,为学生参与作动 员。2、导引:老师与学生有一种天然的亲情,那里有老师的牵挂,投入了老师的割 舍不断的感情,这样的老师该是何等的幸福的!子这场不朽的经典对话就 为我们再现了师生融洽的动人情景,我也是老师,作为老师,我神往那种教育 境界,我也渴望做回孔子,你们想帮帮我吗?那么你们来做回孔子的弟子怎 样?怎样做弟子呢?就是你充当弟子,用我们现在的话,加上你的理解再现说出文 中弟子说的话。那你得理解他说的意思,把握好语气。3、分配角色,另加一个旁白。4、教师在学生扮演中不断发问引导对字词的落实,如:你为什么采用这种口 气?你说的这个意思落在哪个词上?等等。“言志”之外还有很多很丰富的东西,你从中还能读到什么?读出什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