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方案汇编4份.docx





《2023年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方案汇编4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方案汇编4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为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XX省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XX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XX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结合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和 我镇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地质灾害隐患点现状及发展趋势,按 分级分部门管理的原则制定本方案。本方案所称地质灾害主要 指因自然作用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给人 民生命财产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一、2023年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地质灾害发生概况2023年我镇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18处,滑坡18处。全镇 受地质灾害威胁人口 28户,153人,财产602万元。二、2
2、023年全镇地质灾害趋势预测根据全镇地质环境特征,地质灾害发生、分布规律及主要 诱发因素,隐患点的分布、稳定状况以及气象部门对2022年全 镇降水趋势预测,预测2023年度我镇地质灾害以滑坡等突发性 地质灾害为主,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在全镇9个村均有可能发 生。台风带来的强降雨仍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地质灾 害防治形势严峻。三、地质灾害防治年度目标及防治工作重点(一)目标1 .通过群测群防,全镇无因地质灾害人员伤亡,财产损失2 .重点防治地段(1) XX河上游重点防治段:位于XX河上游XX镇XX河至XX镇XX河段,面积12.20kin2。该段左岸村庄较为密集,黄土 陡崖发育,特别是XX段陡坡
3、在采空区之上,坡体多处出现裂缝, 具不稳定斜坡特征,突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大,防治地质灾害类 型主要为黄土崩塌,东部有矿区地面塌陷,共发育黄土崩塌6 处,矿区地面塌陷3处,威胁住户178户694人,房(窑)905 间。(2) XX河重点防治段:位于XX镇西侧的XX河河谷区, 地形以黄土陡坡为主,面积19.30km2。该段两侧村庄较多,居 民房后多为土窑,土窑大多沿陡(立)坡而建,窑背在降雨、 冻融等诱发下极易产生黄土崩塌。该段地质灾害7处,威胁 154户617人,房(窑)721间。3 .重点防范村镇根据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规模、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全县确 定21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村组。其中崩塌、滑坡严重
4、威胁的村 镇:XX镇的XX村等。4 .重点防范期预计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段为5月至9月,其中6月至9 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地面塌陷主要由地下采矿引起,应全年 防范。四、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一)落实防灾责任1 .明确责任主体。各镇办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主体, 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区域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组织开展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能力提升体系建设, 做好本方案部署工作及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相关工作 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照工作要求负责本行业本领域负责有关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 .落实部门责任。县自然资源局负责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 指导和监督
5、,承担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的技术支撑工作。县住建局负责加强在建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基坑支护、降 水、土方开挖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指导监督工作,对因地质 灾害造成损坏房屋的安全性能鉴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县交通局负责组织国道、省道、县道两侧公路用地内由公 路建设及养护引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指导各镇办做好农 村公路用地范围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应急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县地质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联合县自然资源局督促非煤矿山企业,做好采矿区地质灾害的 防范工作。县水务局负责水利设施沿线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县工信局负责落实位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企业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县教育局负责督促指导做好学校校舍(区
6、)的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县文旅局负责指导督促旅游景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督促相关文物行政管理单位加强对古遗迹、古遗址及周边地质 灾害隐患的排查,并做好防治工作。县气象局负责提供天气预报和雨情信息,做好地质灾害气 象预报预警。县发改局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灾后修 复重建计划并督促落实。县民政局负责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市生态环境局XX分局负责监测灾害期间生态生活环境情况, 参与灾情的会商、评估等工作。县民宗局负责做好宗教活动场所周边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 作。县财政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保障工作。县审计局负责做好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审计工作。3 .颁布年度防治方案。自然资源局组
7、织编制XX县2023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公布,并组织实施。 方案内容包括地质灾害现状及上年度概况,趋势预测、防范区 段和防范期、防治任务、防治措施。各镇办各部门依据县级年 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编制本辖区本行业本领域内年度地质灾害 防治实施方案。4 .做好群测群防。各镇办、各部门要逐级落实地质灾害群 测群防网络各级人责任,明确隐患点责任人、监测人,设置警 示标识牌,为群测群防人员发放监测补助,明确工作职责、监 测内容。配置实用监测预警设备,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严格落实“两卡一预案”(防灾、避险明白卡以及“防、抢、 撤”预案)制度,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单位和个人发放防灾工 作明
8、白卡,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向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 众发放避险明白卡,明确避灾路线和预警信号。(二)做好监测预警,科学处置突发事件1 .构建监测防治体系。自然资源局做好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及自动化监测工作。应急、自然资源、水务、气象、 交通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共建预报预警信息共享平台,实现 监测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发现灾险情先撤人、及时报告。2 .做好预警预报。自然资源局与应急、水务、气象等部门 完善地质灾害预报会商和预警联动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 报预警信息,重点加强对短时局部强降雨引发地质灾害预警预 报工作。各镇办做好辖区内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确保信息及时 发送给受威胁群众,确保
9、提前避险,防患于未然。3 .科学处置突发事件。应急局会同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 健全地质灾害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等严格执行地质灾害 防治24小时值班及速报制度,分级处置灾、险情。4 .修订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应急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县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救灾工作职责。各相关工作部门按照相应职责,编制本行业领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 害易发区内的镇办,依据县级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本 辖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应急部门和自然资源部门备案。(三)推进综合防治,消除隐患威胁1 .加快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进度。各镇办要抓住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机遇,提供良好的施工环境,做好协调和配合
10、, 促进项目顺利开展。同时紧抓政策机遇,争取中省市专项资金, 通过工程治理,彻底消除危险,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自然资源 局要认真组织实施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年度目标任务,确保各类 项目保质按期完成。2 .组织应急演练培训。各镇办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督促指导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村(居) 民委员会加强对村(居)民地质灾害预防救助知识的宣传普及 和教育培训,增强群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自 救互救能力。3 .继续夯实汛期“三查”制度。各镇办、相关工作部门要 在汛期全面开展地质灾害排查,逐级落实防灾责任,制定有针 对性的防灾措施及专项工作方案。在强降雨期间,要加密巡查 频次
11、,雨前、雨中、雨后开展有针对性的巡查,及时发现险情 并妥善处置,切实保障受威胁群众安全;汛后实施核查,掌握 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调整防治重点,总结工作经验,提高防 灾效率,确保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群众安全。4、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展板、画册等多种形式,结合“世 界地球日” “防灾减灾日”“土地日”等活动普及地质灾害防治 知识,做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切实提高 人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五、保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镇办及相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明 确分工、落实责任,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建立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法治保障” 的
12、工作机制,确保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应急和治理工作的顺 利开展。各相关部门协调联动,加强信息和资源共享,统筹协 调好本行业本领域行政力量、专家团队、技术人员、群测群防 员、应急物资装备等,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形成防灾减灾工 作总合力,共同做好隐患排查、监测预警、撤离避险、转移安 置、抢险救援和次生灾害的防范等各项工作。(二)完善技术服务。自然资源局要明确地灾专业技术支 撑单位信息与工作任务,及时组建应急技术小组,有效调度专 家力量,确保一旦发生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及时响应、迅速行 动。同时,要充分发挥地灾专业技术支撑单位作用,以合同形 式规范和完善技术支撑服务内容,在基础工作、日常巡查、应急调查、
13、临灾处置、防灾建议、管理提升等方面给予服务,并 做好资金保障。(三)严肃值班纪律。各镇办、各相关部门要严格落实汛 期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保持通信畅通。自 然资源局联合县政府督查室对值班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检查, 对检查结果要予以通报。各镇办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要坚守岗 位,一旦发生灾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 作;发现临灾险情,要立即组织应急调查,确认险情,迅速采 取避让应急处置措施。同时要按照地质灾害速报制度,第一时 间将险情信息报告县政府(XX)和自然资源局(值班电话:XX)。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截止目前,全县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2
14、7个,分布为XX镇 28个,XX镇5个,XX镇13个,XX镇19个,XX镇38个,XX 乡14个,XX乡5个,XX乡5个。其中风险等级:高风险19个、 中风险79个、低风险29个,类型主要以滑坡、不稳定斜坡为 主,占96. 9%,崩塌、泥石流占3.1%,共威胁1783户1.022万 人,威胁财产3. 752482亿元;风险斜坡308处,分布为XX镇 46处,XX镇45处,XX镇62处,XX镇33处,XX镇62处,XX 乡26处,XX乡19处,XX乡15处。其中风险等级:极高1处 (XX镇XX 一号风险斜坡)、高129处、中177处、低1处,共 威胁3515户1. 5474万人,威胁财产5. 1
15、891亿元。2022年全 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实现年度“零”伤亡。二、2023年全县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我县地质条件脆弱,根据2023年气象预测情况,结合近年 来发生的典型灾害成因和特点综合分析,具体趋势预测如下:(一)总体趋势。一是南涝北旱,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 集中在5-8月,暴雨次数在7-8月,与常年同期相比持平;二 是公路、建房建设以及矿山开采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在未及 时做好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情况下,极易引发地质灾害。(二)重点时段。重点防范期为49月,预测高峰期为 58月,特别是大暴雨、特大暴雨、连日中到大雨强降雨及秋 汛、短时强降雨、旱涝急转时段,需予以重点关注。地质灾
16、害 易发区工程活动、矿产开采以全周期为重点防范时段。(三)重点防范区域。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城镇、学校、景 区、矿区、医院等人口聚集区;坐落于高陡斜坡地带的群众聚居 村落;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在建公路、水利、矿山等工程建设活动 区。在以上预测预报范围以外亦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特别是 地势起伏较大、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的区域。此外,地质灾害 不仅汛期多发,非汛期也有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特别是遭遇 极端天气情况下,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切莫麻痹大意。三、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强化“人防+技防”措施,巩固“隐患点+风险斜坡”管控机制,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 力,最大程度守
17、护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全域排查巡查风险隐患。一是全面排查新增隐患。各 乡镇(街道)要统筹行政、技术各方力量,适时对辖区内具有威 胁对象的斜坡单元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尤其对人口密集区域和 工程建设活动、地形地貌发生显著变化的区域,要加大排查频 次。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各有关行业部门要组 织开展医院、学校、公路、矿山、旅游景区等行业领域的重点 单位和重点部位的排查,确保及早发现并整治隐患。二是全面 巡查风险隐患。各乡镇(街道)要对群测群防体系进行全面核 查,调整不具备履职条件或履职能力偏弱的隐患监测员和风险 斜坡巡查员,及时更新1155平台上“五位一体”人员信息, 按时足额发
18、放监测和巡查业务补助,严格落实“雨前排查、雨 中巡查、雨后复查”要求,及时捕捉地质形变信息、,有效判别隐 患风险。三是全面开展动态调查。各地要强化地质灾害对口技 术保障机制,发挥驻县资质队伍技术优势,对发生变形隐患的 风险等级、威胁范围、诱发因素、发展趋势等进行专业调查,着 力解决地质灾害动态变化和时空不确定性的难题。(二)加强灾害风险预警预报。一是深化部门协同联动。 各级自然资源、气象、水务、应急、交通运输等部门要进一步 完善汛期适时会商和数据信息移送接收确认机制,强化数据信息 与行业技术共享,科学分析地质灾害风险,持续推进“消息树” 工程建设,准确全面发布预警预报信息。二是推行雨量位移双
19、预警。气象部门要持续优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强化地 质灾害与气象预警信息的融合分析,提高气象风险预警精准度, 同时科学设定连续12小时、24小时预警降雨量阈值,对降雨 强度持续监测,及时发布预警提示信息。三是推进监测预警智 能化。自然资源部门要组织专业力量优化完善平台自动化预警 模型,解决因监测数据波动导致的预警信息误报等问题,提高监 测预警自动化水平。尚未建设自动化监测站点的隐患点要加快 编制建设方案,尽快完成自动化监测站点建设并接入监测预警平 台,实现隐患点自动化监测全覆盖。(三)抓实临灾避险撤离管控。一是编制撤离预案。各乡 镇(街道)要编制修订每个隐患点的临灾避险预案,明确避险 撤
20、离组织责任人、启动撤离情形标准、临灾避险预警信号、群 众撤离路线和安置场所,完善“喊醒”“叫应”机制,完善老弱 群体避险转移帮扶措施。二是果断启动撤离。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原则,把“三个紧急撤离”作为刚性措施。汛前每 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至少开展1次避险演练,突出“三断”、夜 间等特殊情境下的实战化演练。常态化维护撤离通道、避难场 所,严防撤离通道被占用、堵塞等情况。三是加强现场管控。 险情发生后,对群众已经撤离的危险区域,要配置足够管控力 量,警戒撤离区域主要通道路口,设置禁止进入警戒线和指示 标识,做好撤离群众政策宣传并妥善安排生产生活,坚决防止撤降到最低。2 .逐年安排工程治理小型隐
21、患点。3 .进一步完善群测群防和预警系统。(二)防治工作重点1 .加强群测群防、气象预警和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培训与 防灾演习。2 .加强汛前、汛中、汛后地质灾害巡查,突发性地质灾害 应急调查和救援。3 .落实各项制度,特别是值班制度,明确责任。4 .对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点进行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U!I、重点防范区域、防范重点和防范期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全镇重要防范区域和防范重点如下:(一)重要防范区域主要为全镇9个村居住人口密集区域、道路施工沿线和各 地质灾害隐患点。(二)防范重点:1 .可能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现状极不稳定的隐患点。2 .集乡、村庄、学校、矿山企业等。3 .重要交通线:各村小组
22、道路。(三)重点防范期:37月份。五、地质灾害监测、预防责任(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离群众擅自返回撤离区域的情况。(四)做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一是加大避险搬迁力度。各乡镇(街道)要用好XX (2022XX号文件的政策机遇,发挥 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制定、组织协调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加 强避险搬迁政策宣传引导,对处于风险隐患区群众分期分批搬 迁。持续推进衔接房地产政策助推避险搬迁试点,引导更多受 威胁群众通过购买商品房、保障性住房的方式进行搬迁。二是 规范防治项目实施。各县级人民政府作为项目实施主体,要对 照防治项目绩效目标,迅速完成项目招投标,着力解决实施进度 滞后、资金执行率低等问题,严禁统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方案 汇编4份 2023 开展 地质灾害 防治 工作 专项 方案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