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西景点导游词(十二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江西景点导游词(十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江西景点导游词(十二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江西景点导游词(十二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经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经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须要的挚友。 江西景点导游词篇一 宋初时,瑶里的制瓷业达到了高峰期,那时这里的瓷窑有近80多座,粉碎瓷矿石的水碓就有200多乘,制瓷业的规模颇为可观。清末才更名为现在的瑶里。只因后来随着窑厂向景德镇的集中,瑶里的窑炉逐步停烧,转而以生产制瓷原料为主了,所以直到现在,依旧向景德镇的瓷厂中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原料,尤其是釉料,深受制瓷厂家的好评。 瑶里位于景德镇的东
2、部,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瑶里镇镇政府,距景德镇市区55公里,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瑶里的山和水构成了它漂亮的自然风光,三银深潭、南山瀑布、原始森林等是人们回来自然,放松身心的志向之地,这里的陶瓷和建筑文化更是瑶里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的优秀代表。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瑶里的古镇巡游区了,整座古镇在西汉末年建村,此镇沿东河而建,处于青山环绕之中,由于建镇年头久远,所以保留有不少古建筑,例如民宅、祠堂、店铺等其中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又因这里与安徽相邻,所以这里的古建筑也多以徽派特色为主。 在古镇巡游,有一景绝不能错过,那就是“观鱼”,各位可能都去过杭州,那里的“花港观鱼”是西湖闻名的一景,而瑶里古镇的观鱼
3、与之相比,可说是另有特色了,那就是大气、野趣。这座古镇,千人居住,一水中流,四桥横跨,站在任何一座桥上,都可尽情的观赏鱼趣。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鱼品种多样、颜色各异、大小不一,鱼见人是不怕不惊不躲,悠闲自乐。古镇还有一个禁渔协会,有一个乡规,古镇河段严禁捕捞,其他水域是有安排捕捞,至于投毒、电击等野蛮捕捞方法则是严令禁止的。 接着经过了古镇,我们现在来到就是汪湖风景区了,这是一个汪姓和胡姓的村庄。这里同样也是群山环绕。请大家随着我沿着这条石径小道再往前走一小段,你现在看到的这一条古道,就是以前通向古徽州地区的休宁县的,所以称它为“徽州大道”,它也是古时候的一条国道,所以至今在瑶里镇还可以见到清代
4、乾隆年间设置的“徽州大路转弯”的青石路碑。至今古道上保留最完好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名叫“复原桥”,用大块麻石条砌成,距今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只因此桥是屡毁屡修,故而得名。走上它,便可遐想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古诗中的意境。 走过复原桥,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汪湖的原始森林区了,看到这么好的环境,可能大家会说这里过去窑炉众多,瓷业兴盛,那肯定是须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各位请看这山脚下的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个字,有哪位挚友相识么?不知道么?其实这个字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因为这是当地老百姓造出来的,在“罪”字上面叫了一个“山”,意思是说
5、,破坏山林有罪。由此可见,瑶里人把爱护山林看得有多么重要了吧。 各位游客,接着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银圆深潭,它是位于梅岭之巅,因为有三条溪水注入其中而得名,在深潭的南面还有一座山叫高际山,那里还有一片颇为壮丽的瀑布群,全场400多米,总落差就有220米,其主瀑布南山瀑布宽有20多米,落差100多米, 只见飞流直下,声震山野,数里之外可闻其声,真是“瀑布飞流、声如霹雳、势如云霞”。 下面我们去参观的就是饶南村古瓷窑遗址,这是一处在瑶里规模较大、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的窑厂。是唐末詹姓人在此建村,因村子靠南面大山,河水绕山而过才得名。 在村子旁边有三处重要的瓷窑遗址,就是栗树滩、东山阙和窑旮
6、旯。其中经专家发觉,栗树滩的明代青花瓷片在南京明代故宫遗址和北京一些建筑工地上都有大量出土,从而说明白这里当时的瓷器产量不仅大,而且销路广。 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在陶土坊中保存的最完好的龙窑,去瞧一瞧瓷器究竟是如何烧制的吧。龙窑是陶瓷窑炉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它因形而得名。窑体依山而建,窑头在下。窑尾在上,恰似一条俯冲而下的火龙,因南方丘陵地形是其产生和存在的自然条件,所以龙窑大多分布在南方,考古发觉,我国商代就出现了龙窑。因其依山而建,不与农业争地,不受地下水影响,可以就近取用燃料,还可以更便利的限制烧成温度和气氛。在烧窑过程中,窑烟经窑尾烟囱排出,靠自然的抽力,可使窑温快速上升,达
7、1200度以上。加上窑内各部分的温度和气氛不一样,因此可装烧多种产品,窑头前部多装杯碟等小件,中部装壶瓶等大件,窑尾就放置烘烤的胚件,可见其热量利用的较为充分。自龙窑的独创后,不断地完善,它历经了20xx多年,从未间断,被广泛的应用,还曾烧出了龙泉瓷、影青瓷、玳瑁等闻名产品。也为烧瓷窑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于是结合龙窑与马蹄窑的优点,还创建出了葫芦窑,又在葫芦窑的基础上创建了闻名遐迩的镇窑,也就是柴窑,而在我们面前大家看到的这座龙窑,当时还烧制了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的青花瓷,可想而知它的地位了。 好了,在瑶里的参观巡游活动就到此结束了,回到镇上后,大家还可以去品一品这里的茶,还可以尝一尝咱们这里的
8、河鲜、红薯、南瓜等特产,也希望大家喜爱,感谢各位。 江西景点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日带大家去参观的就是号有中国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市瑶里风景区, 我们大家从喧闹的都市来到此地,远离了喧嚣,想必都有一种特殊的舒适感。而我们今日要去的瑶里的,更是如同瑶池仙境一般,都说瑶池是神仙西王母住的地方,那景德镇的瑶里同样也是漂亮而又令人憧憬的地方。但其实在很早以前,这里的名字是叫另一个“窑里”(瓷窑的窑),为什么称为这个窑里呢?这是因为瓷窑的窑,代表的就是烧窑制瓷的家乡,远在唐代时期,这里就有了手工制瓷作坊。由于这里的瓷矿石和瓷釉矿量多而且质量优,所以这里称为了景德镇瓷业的发源地之一。 宋初时,瑶里的制
9、瓷业达到了高峰期,那时这里的瓷窑有近80多座,粉碎瓷矿石的水碓就有200多乘,制瓷业的规模颇为可观。清末才更名为现在的瑶里。只因后来随着窑厂向景德镇的集中,瑶里的窑炉逐步停烧,转而以生产制瓷原料为主了,所以直到现在,依旧向景德镇的瓷厂中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原料,尤其是釉料,深受制瓷厂家的好评。 瑶里位于景德镇的东部,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瑶里镇镇政府,距景德镇市区55公里,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瑶里的山和水构成了它漂亮的自然风光,三银深潭、南山瀑布、原始森林等是人们回来自然,放松身心的志向之地,这里的陶瓷和建筑文化更是瑶里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的优秀代表。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瑶里的古镇巡游区了,整座古镇
10、在西汉末年建村,此镇沿东河而建,处于青山环绕之中,由于建镇年头久远,所以保留有不少古建筑,例如民宅、祠堂、店铺等其中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又因这里与安徽相邻,所以这里的古建筑也多以徽派特色为主。 在古镇巡游,有一景绝不能错过,那就是“观鱼”,各位可能都去过杭州,那里的“花港观鱼”是西湖闻名的一景,而瑶里古镇的观鱼与之相比,可说是另有特色了,那就是大气、野趣。这座古镇,千人居住,一水中流,四桥横跨,站在任何一座桥上,都可尽情的观赏鱼趣。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鱼品种多样、颜色各异、大小不一,鱼见人是不怕不惊不躲,悠闲自乐。古镇还有一个禁渔协会,有一个乡规,古镇河段严禁捕捞,其他水域是有安排捕捞,至于投毒、
11、电击等野蛮捕捞方法则是严令禁止的。 接着经过了古镇,我们现在来到就是汪湖风景区了,这是一个汪姓和胡姓的村庄。这里同样也是群山环绕。请大家随着我沿着这条石径小道再往前走一小段,你现在看到的这一条古道,就是以前通向古徽州地区的休宁县的,所以称它为“徽州大道”,它也是古时候的一条国道,所以至今在瑶里镇还可以见到清代乾隆年间设置的“徽州大路转弯”的青石路碑。至今古道上保留最完好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名叫“复原桥”,用大块麻石条砌成,距今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只因此桥是屡毁屡修,故而得名。走上它,便可遐想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古诗中的意境。 走过复原桥,我
12、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汪湖的原始森林区了,看到这么好的环境,可能大家会说这里过去窑炉众多,瓷业兴盛,那肯定是须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各位请看这山脚下的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个字,有哪位挚友相识么?不知道么?其实这个字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因为这是当地老百姓造出来的,在“罪”字上面叫了一个“山”,意思是说,破坏山林有罪。由此可见,瑶里人把爱护山林看得有多么重要了吧。 各位游客,接着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银圆深潭,它是位于梅岭之巅,因为有三条溪水注入其中而得名,在深潭的南面还有一座山叫高际山,那里还有一片颇为壮丽的瀑布群,全场400多米,总落差就有220米,其主瀑布南山瀑布宽有20多米,
13、落差100多米, 只见飞流直下,声震山野,数里之外可闻其声,真是“瀑布飞流、声如霹雳、势如云霞”。 下面我们去参观的就是饶南村古瓷窑遗址,这是一处在瑶里规模较大、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的窑厂。是唐末詹姓人在此建村,因村子靠南面大山,河水绕山而过才得名。 在村子旁边有三处重要的瓷窑遗址,就是栗树滩、东山阙和窑旮旯。其中经专家发觉,栗树滩的明代青花瓷片在南京明代故宫遗址和北京一些建筑工地上都有大量出土,从而说明白这里当时的瓷器产量不仅大,而且销路广。 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在陶土坊中保存的最完好的龙窑,去瞧一瞧瓷器究竟是如何烧制的吧。龙窑是陶瓷窑炉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它因形而得名。窑体依山
14、而建,窑头在下。窑尾在上,恰似一条俯冲而下的火龙,因南方丘陵地形是其产生和存在的自然条件,所以龙窑大多分布在南方,考古发觉,我国商代就出现了龙窑。因其依山而建,不与农业争地,不受地下水影响,可以就近取用燃料,还可以更便利的限制烧成温度和气氛。在烧窑过程中,窑烟经窑尾烟囱排出,靠自然的抽力,可使窑温快速上升,达1200度以上。加上窑内各部分的温度和气氛不一样,因此可装烧多种产品,窑头前部多装杯碟等小件,中部装壶瓶等大件,窑尾就放置烘烤的胚件,可见其热量利用的较为充分。自龙窑的独创后,不断地完善,它历经了20xx多年,从未间断,被广泛的应用,还曾烧出了龙泉瓷、影青瓷、玳瑁等闻名产品。也为烧瓷窑炉的
15、发展奠定了基础,于是结合龙窑与马蹄窑的优点,还创建出了葫芦窑,又在葫芦窑的基础上创建了闻名遐迩的镇窑,也就是柴窑,而在我们面前大家看到的这座龙窑,当时还烧制了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的青花瓷,可想而知它的地位了。 好了,在瑶里的参观巡游活动就到此结束了,回到镇上后,大家还可以去品一品这里的茶,还可以尝一尝咱们这里的河鲜、红薯、南瓜等特产,也希望大家喜爱,感谢各位。 江西景点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千年瓷都”景德镇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因宋真宗景德年间,黄帝赵恒派人到景德镇烧制御用瓷器,底书“景德年制”而得名景德镇,历史上曾先后运用过新平、昌南、浮梁等称呼。景德镇以樟树为市树,茶
16、花为市花。 景德镇素有一瓷二茶之说。这里制瓷历史悠久,有“徽帮、都帮、杂帮”三大制瓷帮。形成了四大传统名瓷:青花瓷、粉彩瓷、颜色釉瓷、青花玲珑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著称。景德镇的制瓷习俗也颇有讲究,工人在烧窑时有些禁忌,比如烧窑之前要祭拜风火仙师,开火之前先用醋围着瓷窑浇一圈,这叫祛邪;妇女一律不准靠近瓷窑等。最为出名的习俗当属“花朝起手” ,传闻农历二月十二是花神的生日,因而被称为“花朝”,景德镇陶瓷圆器业规定每年的“花朝”开工,老板要“起手酒”宴请工人。二茶指的是“得雨活茶”和“浮梁红茶”。 悠久的制瓷历史、独特的陶瓷文化、美丽的生态环境使得景德镇拥有得天独厚、极具特色的
17、旅游资源。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呼应。比较有代表性的高领瑶里景区、陶瓷历史博览区、浮梁古县衙、陶瓷民俗博物馆、洪崖仙境风景区、得雨生态园等等。 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位于景德镇市西郊蟠龙岗,属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83公顷,始建于1979年,由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古窑瓷厂和明清民间建筑组成。全区以古建筑为中心的园林式布局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古文化区、成为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的缩影。 来到景德镇得品尝下这里的闻名小吃,有油炸馄饨、饺子耙、凉拌冷粉、碱水耙等,最终,预祝大家在景德镇玩得快乐,游得开心。感谢 江西景点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日带大家去参观的就是号有中国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市瑶里风景
18、区, 我们大家从喧闹的都市来到此地,远离了喧嚣,想必都有一种特殊的舒适感。而我们今日要去的瑶里的,更是如同瑶池仙境一般,都说瑶池是神仙西王母住的地方,那景德镇的瑶里同样也是漂亮而又令人憧憬的地方。但其实在很早以前,这里的名字是叫另一个“窑里”(瓷窑的窑),为什么称为这个窑里呢?这是因为瓷窑的窑,代表的就是烧窑制瓷的家乡,远在唐代时期,这里就有了手工制瓷作坊。由于这里的瓷矿石和瓷釉矿量多而且质量优,所以这里称为了景德镇瓷业的发源地之一。 宋初时,瑶里的制瓷业达到了高峰期,那时这里的瓷窑有近80多座,粉碎瓷矿石的水碓就有200多乘,制瓷业的规模颇为可观。清末才更名为现在的瑶里。只因后来随着窑厂向景
19、德镇的集中,瑶里的窑炉逐步停烧,转而以生产制瓷原料为主了,所以直到现在,依旧向景德镇的瓷厂中源源不断的供应着原料,尤其是釉料,深受制瓷厂家的好评。 瑶里位于景德镇的东部,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瑶里镇镇政府,距景德镇市区55公里,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瑶里的山和水构成了它漂亮的自然风光,三银深潭、南山瀑布、原始森林等是人们回来自然,放松身心的志向之地,这里的陶瓷和建筑文化更是瑶里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的优秀代表。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瑶里的古镇巡游区了,整座古镇在西汉末年建村,此镇沿东河而建,处于青山环绕之中,由于建镇年头久远,所以保留有不少古建筑,例如民宅、祠堂、店铺等其中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又因这里与
20、安徽相邻,所以这里的古建筑也多以徽派特色为主。 在古镇巡游,有一景绝不能错过,那就是“观鱼”,各位可能都去过杭州,那里的“花港观鱼”是西湖闻名的一景,而瑶里古镇的观鱼与之相比,可说是另有特色了,那就是大气、野趣。这座古镇,千人居住,一水中流,四桥横跨,站在任何一座桥上,都可尽情的观赏鱼趣。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鱼品种多样、颜色各异、大小不一,鱼见人是不怕不惊不躲,悠闲自乐。古镇还有一个禁渔协会,有一个乡规,古镇河段严禁捕捞,其他水域是有安排捕捞,至于投毒、电击等野蛮捕捞方法则是严令禁止的。 接着经过了古镇,我们现在来到就是汪湖风景区了,这是一个汪姓和胡姓的村庄。这里同样也是群山环绕。请大家随着我沿
21、着这条石径小道再往前走一小段,你现在看到的这一条古道,就是以前通向古徽州地区的休宁县的,所以称它为“徽州大道”,它也是古时候的一条国道,所以至今在瑶里镇还可以见到清代乾隆年间设置的“徽州大路转弯”的青石路碑。至今古道上保留最完好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名叫“复原桥”,用大块麻石条砌成,距今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只因此桥是屡毁屡修,故而得名。走上它,便可遐想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际” 古诗中的意境。 走过复原桥,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汪湖的原始森林区了,看到这么好的环境,可能大家会说这里过去窑炉众多,瓷业兴盛,那肯定是须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各
22、位请看这山脚下的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个字,有哪位挚友相识么?不知道么?其实这个字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因为这是当地老百姓造出来的,在“罪”字上面叫了一个“山”,意思是说,破坏山林有罪。由此可见,瑶里人把爱护山林看得有多么重要了吧。 各位游客,接着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银圆深潭,它是位于梅岭之巅,因为有三条溪水注入其中而得名,在深潭的南面还有一座山叫高际山,那里还有一片颇为壮丽的瀑布群,全场400多米,总落差就有220米,其主瀑布南山瀑布宽有20多米,落差100多米, 只见飞流直下,声震山野,数里之外可闻其声,真是“瀑布飞流、声如霹雳、势如云霞”。 下面我们去参观的就是饶南村古瓷窑遗址,这是一
23、处在瑶里规模较大、时间较早、持续时间较长的窑厂。是唐末詹姓人在此建村,因村子靠南面大山,河水绕山而过才得名。 在村子旁边有三处重要的瓷窑遗址,就是栗树滩、东山阙和窑旮旯。其中经专家发觉,栗树滩的明代青花瓷片在南京明代故宫遗址和北京一些建筑工地上都有大量出土,从而说明白这里当时的瓷器产量不仅大,而且销路广。 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在陶土坊中保存的最完好的龙窑,去瞧一瞧瓷器究竟是如何烧制的吧。龙窑是陶瓷窑炉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它因形而得名。窑体依山而建,窑头在下。窑尾在上,恰似一条俯冲而下的火龙,因南方丘陵地形是其产生和存在的自然条件,所以龙窑大多分布在南方,考古发觉,我国商代就出现了龙窑
24、。因其依山而建,不与农业争地,不受地下水影响,可以就近取用燃料,还可以更便利的限制烧成温度和气氛。在烧窑过程中,窑烟经窑尾烟囱排出,靠自然的抽力,可使窑温快速上升,达1200度以上。加上窑内各部分的温度和气氛不一样,因此可装烧多种产品,窑头前部多装杯碟等小件,中部装壶瓶等大件,窑尾就放置烘烤的胚件,可见其热量利用的较为充分。自龙窑的独创后,不断地完善,它历经了20xx多年,从未间断,被广泛的应用,还曾烧出了龙泉瓷、影青瓷、玳瑁等闻名产品。也为烧瓷窑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于是结合龙窑与马蹄窑的优点,还创建出了葫芦窑,又在葫芦窑的基础上创建了闻名遐迩的镇窑,也就是柴窑,而在我们面前大家看到的这座龙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江西 景点 导游 十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