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电动自行车综合管理提升试点工作方案.docx





《深化电动自行车综合管理提升试点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化电动自行车综合管理提升试点工作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深化电动自行车综合管理提升试点工作方 案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年12月6日“城市智慧汽 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座谈会精神及12月27日 关于深化开展城市智慧汽车基础设施和机制建设试点工 作的函文件精神要求,继续开展深化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 综合管理提升试点。为保障试点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 方案。一、工作目标立足“管理、创新、规范、利民”,继续以电动自行车 作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管理提升的落脚点与切入点,在2023 年试点工作基础上,形成“服务硬件化,管理智能化,巩固 2023年好做法好经验”的深化试点思路,坚持规划先行,优 化政策导向,边试边改,为建立和完善与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相
2、适应的“一套政策”、探索共享电动自行车健康发展的“一 个模式”、构建“骑行友好型”城市,提供城市样本和管理 经验。推动中心市区内环路范围干道“一条(电动自行车) 专用道”建设,按照“一年一批、三年成网、常态化完善” 的工作目标,至2022年底,努力将中心市区内环路范围干 道有非机动车路权比例由2023年的58. 6%提升到70%,力争 在三年内实现中心市区内环路范围干道有非机动车路权比 提升宣传活动,为整治电动自行车违法乱象,有效改善道路 通行秩序创造浓厚的宣传氛围。牵头单位:市交警支队(2)实施文明交通引领行动,要求公职人员自觉带头 并督促身边人遵守安全、文明出行规定。市交警支队定期向 市文
3、明办通报公职人员电动自行车违章情况,在诚信交通体 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之前,将执行情况纳入文明考核评比内容。牵头单位:市文明办,配合单位:市交警支队四、实施步骤(一)谋划部署阶段(2023年1月3月)试点各重点任务牵头单位要加强前期调查研究,全面开 展情况大排查、政策大梳理、问题大起底,坚持以问题为导 向,向管理要动力、向创新要动力,分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细化措施,明确时间进度,落实工作要求和责任单位。市资 源规划局在3月份编制完成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路权改造 提升规划研究,完成工作成果报批,提出各个路段或节点 等具体规划方案,为扎实推进试点打基础。(二)组织实施阶段(2023年1月12月)推行“
4、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坚持分类实施、挂图作 战。各责任主体对照作战进度图,结合工作安排,实行逐个 突破,对账销号。路权保障项目,要坚持问需于民,做到少 投入少扰民,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分期分批推进;今年上半10 - 年实施并完成田安路北段(泉秀路至东湖街)、湖心街西段 (温陵路至田安路)、津淮街中段(田安路至坪山路)等三 个路段交通提升工程;7月份启动田安路南段(泉秀路至江 滨北路)、丰泽街、津淮街东段(坪山路至云鹿路)、津淮 街西段(温陵路至田安路)、宝洲路等路段和节点的交通提 升工程。无牌超标电动自行车、邮政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 共享电动自行车等车辆源头整治,要聚集各类要素,组织开 展区域性
5、统一行动,进一步净化道路通行秩序;监管平台建 设、配套工作机制和管理办法要根据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 行动态性调整完善,确保实现电动自行车规范化、制度化、 长效化管理。(三)总结提升阶段(2023年9月12月)适时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得出可复制、可 推广的典型做法,为今后推进电动自行车管理标准化提供经 验。着力建章立制,根据中心市区道路路权提升实际完成情 况,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推进中心市区电动自行车管理 办法的制定程序。全面建成“电动自行车管理综合平台” 等信息化动态管理系统,形成一套对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智 能化、规范化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实效长效。今后一段时间,预计至2022年底,完
6、成58条路段的整 治,其中内环路内47条,其他组团11条。五、工作措施(一)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 室的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各责任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各责任部门要严格按照职责分工,积极推进相关工作,实行 主管领导负责制,明确牵头科室,指定专人承办,加强与领 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配合,建立完善联络人制度,形成合力, 确保各项任务如期完成。(二)强化技术保障。按照“利旧”原则推进抓拍试点 增设工作,把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旧有设 备为硬件基础,向高新技术要管理红利,减轻高清设备的采 购压力,逐步扩大抓拍试点区域。充分发挥各部门齐抓共管 作用,突出监管数据的对接和共
7、享,特别是要打通“电动自 行车管理综合平台”、“共享电动自行车(含共享单车)监 管模块”、“数字城管”与“寄递业综合监管平台”等的互 联互通渠道,构建业务协同、信息共享、高效实用的“自行 车网”。(三)强化项目保障。市发改委对试点项目优先服务保 障;相关工作所需经费,由市财政局提出筹措方案;城市道 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由市财政局会同国资委等部门提出。各 试点项目审批部门应提前介入,积极与试点项目牵头单位和 业主单位对接,提供绿色通道,努力以优质高效的服务,保 障试点项目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四)强化宣传引导。坚持宣传先行,要充分运用报纸、 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多形式宣传、多角度报道、多频 次推
8、送,形成强大舆论声势。要加强工作方案、配套政策的 解读和工作成效的宣传,让市民真切感受到规范电动自行车 管理带来的安全感、获得感的提升,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和 支持。要强化党政机关带头示范表率,督促各系统各部门加 强对工作人员教育,签订责任状,共同构建良好的道路交通 秩序,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工作。宣传交通违法行为的危 害,号召广大市民自觉遵规守法、文明安全行车。例90%以上,非机动车路面完好率年维持在95%以上。在现 有设备基础上,电动自行车违法自动抓拍识别率提升到50% 以上并逐年提高。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智能化管理水平,逐 步构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智能管理“一张网”。初步实现中 心市区电动自行
9、车“三降两提升“,即:无牌车、超标车上 路率下降,不按道、逆向、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下降,涉 及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下降,市民交通安全守法意识提升, 城市道路通行率提升。二、实施范围(一)区域范围。中心市区涵盖中心组团、东海组团、 城东组团,重点在内环路范围内开展电动自行车综合管理提 升示范,逐步为今后拓展空间提供经验。(二)管理对象。重点对电动自行车、共享单车(包含 共享电动自行车和共享自行车)、邮政快递专用电动三轮车、 餐饮及其他配送电动自行车等进行信息化、规范化管理。三、工作内容(一)服务硬件化。将好的路面管理形式和手段,结合 路权和标识改造,以适当硬件形式固化,推动“一条专用道” 建设,
10、并探索相应标准。1 .定规划。根据中心市区内环路范围干道“一条专用道” 建设目标,明确中心市区内环路内路权清单,按照“规划先 行,精准施策”工作要求,围绕试点范围内“出行集中区和 事故高发区”,一条路一条路琢磨,开展中心市区电动自 行车路权改造提升规划研究编制,确保电动自行车路权提 升有序推进。牵头单位:市资源规划局,配合单位:市交警支队2 .整路面。按照“一年一批、三年成网、常态化完善” 的工作目标,力争在三年内实现中心市区干道有非机动车路 权比例90%以上。根据“轻重缓急”的工作思路,优先对内 环路刺桐片区全面开展“一条专用道”建设,逐步完成田安 路、津淮街、湖心街西段(温陵路至田安路之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深化 电动自行车 综合 管理 提升 试点工作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