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处理措施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水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处理措施17.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供水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处理措施第一节控制质量通病承诺我公司承诺: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通病的防治要求,监督 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通病进行防控。现场项目监理机构的监理人员对所监理的项目加强质量通病实 施办法的落实,认真做好施工现场、施工过程的巡视、平行检验及旁 站监理工作,对进场的材料,防止施工单位对经验收合格的进场材料 进行更换、以次充好、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第二节控制质量通病措施一、事前控制1、检查施工单位制订质量通病的施工技术方案、措施,是否符 合本工程和本地的实际情况。2、检查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通病的组织管理和计划,是否在不 同阶段实施专人管理及包括实施材料、实施时间的计划。3、检查施工
2、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程序和制度。4、检查施工单位的对质量通病的技术交底情况,是否形成有针 对性的交底程序和记录,交底对象包括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5、认真做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二、施工中处理常见质量通病的具体控制措施(一)、施工测量的处理措施(1)管道基础条件不良导致管道和基础出现不均匀沉陷,造成 局部积水,严重时会出现管道断裂或接口开裂;(2)管材质量差,管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破损或接口开裂;(3)管道接口施工质量差,存在裂缝或局部松散,抗渗能力差, 容易产生漏水;(4)闭水封口不密实。预防措施是:(1)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 地基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时,应进
3、行换土改良处治,以提高基槽底部的 承载力;(2)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后和 超挖部分用杂砂石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3)地下水位以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 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 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清除。(六)、土方回填控制措施覆土塌方、地面开裂防治措施(1)控制回填土质量。(2)严格回填分层夯实。(3)采取临时排水措施,防止明水冲刷土体。(4)严格控制覆土审批程序。(七)、混凝土一)蜂窝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 蜂窝的空隙。2.原因分析(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
4、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 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 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浇灌上层混凝土。3.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计量准确混凝土 拌合均匀,坍落度合适;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 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 撑情况防止
5、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5h,沉实 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 1: 2或1: 2. 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蜂窝,凿去蜂窝薄弱松散颗 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蜂窝, 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 进行水泥压浆处理。二)麻面.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 无钢筋外露现象。1 .原因分析(1)模板表面粗糙或黏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 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 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
6、)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 板黏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 .防治措施669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 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板 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 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 在麻面部位浇水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石子砂浆,将麻面抹 平压光。五)缝隙、夹层.现象混凝土内成层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凝土。1 .原因分析(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
7、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 子或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浇筑混凝土。(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凝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筒、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2 .防治措施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 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nl应 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10c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 浆,或1015cm厚减半石子混凝土,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 混凝土的振捣密实。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 净后,用1: 2或1: 2. 5水泥砂浆
8、强力填嵌密实;缝隙夹层较深时, 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六)缺棱掉角.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1 .原因分析(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 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 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匀。2 .防治与治理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 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MP
9、a以上强度,拆模 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 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缺棱掉角,可将该处 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 5水泥砂 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七)表面不平整.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1 .原因分析(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平,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 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 凸不平或印痕
10、。2 .防治措施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浇筑混凝土后,应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 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并防止浸水,确 保不发生下沉;在浇灌混凝土时,加强检查,混凝土强度达到L2MPa 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八)强度不够,均质性差.现象同批混凝土试块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设计要求强度等级。1 .原因分析(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集料级配不好,空隙大, 含泥量大,杂物多;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施工中随意加水,使水灰比 增大。(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
11、拌合不匀。(4)冬期施工,拆模过早或早期受冻。(5)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善,或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或受外力砸坏。3.防治措施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混凝土应按顺序拌制, 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冬期施工用普通水泥配 制混凝土,强度达到30%以上,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 40%以上,不可遭受冻结;按施工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 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当混凝土强度偏低,可用非破损方法(如回弹仪法、超声波法) 来测定结构混凝土实际强度,如不能满足要求,可按实
12、际强度校核结 构的安全度,研究处理方案,采取相应加固或补强措施。九)干缩裂缝.现象裂缝在表面出现,宽度较细,其走向纵横交错,无规律性,裂缝 不均,梁、板类构件多沿短方向分布,整体结构多发生在结构截面处; 地下大体积混凝土在平面较为多见,但侧面也常出现,预制构件多产 生在箍筋位置。1 .原因分析(1)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 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小,表面收缩剧变受到内部 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而引起开裂;或者平卧薄型构件水分蒸发 过快,体积收缩受到地基垫层或台座的约束,而出现干缩裂缝。(2)混凝土构件长期露天堆放,时干时湿,表面湿度发生剧烈变化。(
13、3)采用含泥量大的粉砂配制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度低。(4)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大的砂浆层,收缩 量加大。(5)后张法预应力构件,在露天长久堆放而不张拉等。2 .防治措施控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要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 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抗拉强 度、减少收缩量;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长期 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草袋,避免爆晒,并定期适当洒 水,保持湿润;薄壁构件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避免发生过大湿 度变化,其余参见“塑性裂缝”的预防措施。表面干缩裂缝,可将裂缝加以清洗,干燥后涂刷两遍环氧
14、胶泥或 加贴环氧玻璃布进行表面封闭;深进的或贯穿的,就用环氧灌缝或在 表面加刷环氧胶泥封闭。1、测量差错或意外地避让原有构筑物,使管道在平面上产生位 置偏移,在立面上坡度不顺。质量通病控制措施:(1)对放线要进行复测。测量员定出管道中心线及检查井位置后, 要进行复测,其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允许进行下步施工。(2)多沟通联系。施工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要求监 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协商,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 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o2、在施工中,当进行距离测量时,发现控制网的边长及二级导 线的精密量距相对误差达不到精密量距要求。防治措施:(1)精密量距使用的整尺段长度丈
15、量钢尺和零尺段丈量的补尺, 必须经过有资质的计量单位检定,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十万分 之一。(2)使用的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与空气接触,经lOmin后, 施加和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进行读数,随后调整起始分划线,重新 对准标志读出读数,要求记录三组读数。读数应估读到0.10.5mm, 每次较差为0.51mm。每次记录读数时,应同时测出钢尺量距时的 实际温度。全段距离丈量,应往返二测回以上,相对误差应不大于五 千分之一至一万分之一。3、平面控制网选择主轴线进行测量放线,根据定位点测量轴线时,校核工作无法开展。防治措施:对于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的场地,投测点宜测设成“一”、“L”、“ + ”和
16、“寸”形主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的折线形的主轴线,但在 测设中,要有严格的测设校核,在平面中选择适当的配合校正点,还 要确保定位点的位置,以便于加密和扩展。4、水准测量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超出了容许误差范 围。防治措施:(1)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验和校正,消 除系统误差。(2)假设仪器时力求前后视距相等,消除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 平行而引起的误差。(3)水准仪照准时,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线正对水准尺中线, 持尺者要使尺身垂直。(4)望远镜精确调平时,确保水准气泡居中,照准后眼睛在目镜 后上下移动观测,调整调焦螺旋,直到十字丝交点在目标中上下不显 动,消除视差。5、在普
17、通量距中,出现实测值之间数据差异。防治措施:(D皮尺易伸缩,量距要求较低时使用。在距离测量中,应选用 抗拉强度高,不易伸缩,经有资质计量单位检定过的钢尺。当距离超出一整尺时,应采用“三点一线法”。(3)在吊锤球尖端指示地面点处,测杆与钢尺同一侧竖直后再插入。(4)应两人同时用力均匀拉紧并抬平钢尺,然后读出数据。(5)斜坡上量距离,应由坡顶向坡下丈量,以避免锤球在地上定 分段点时产生偏差。治理方法:为了校核并提高丈量精度,要求进行往返丈量,取平均值作为结 果,量距精度用往返测距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普通量距在乎 坦地区要求达到1/3000;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1/2000;丈量 困难地区
18、不得大于l/1000o如果往测和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往返 丈量平均值之比超过范围时,应重新丈量,否则可以平差。(二)、土方工程的处理措施1、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进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 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防治措施:(1)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 合理放坡,不使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 塌方。(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 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 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边坡产生侧移。(3)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
19、驶施工机 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4)对沟槽塌方,应清除塌方后作支护措施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 缓。2、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回填土经夯实或辗压后,其密实度 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防治措施:(1)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2)填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来确定,一般用土的压实系数 换算为干密度来控制。(3)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所选用的土料、压实机械性能, 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 械行驶速度(振动碾压为2km/h),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 实,使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4)加强对土料、含
20、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 按规定取样,严格没道工序的质量控制。(5)不合要求的土料挖出换土。(6)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用翻松晾晒、风 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7)因含水量小可采用增加夯实遍数。3、基坑回填土沉陷:基坑填土局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防治措施:基坑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或地表滞水,应有排水措施。(2)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土厚度不得大于 300mm, 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要按规定抽样检查, 使符合要求。(3)填土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 土
21、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 8或3: 7灰土回填夯实。(4)严禁用水沉法回填土方。4、场地积水: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完成后,场地范围内高 洼不平,局部或大面积出现积水。防治措施(1)平整前,对整个场地的排水坡、排水沟、截水沟、下水道进 行有组织排水系统设计。施工时,本着先地下后地下的原则,先做好排水设施,使整个场 地排水流畅。排水坡的设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设计没有要求时,地 形平坦的场地,纵横方向应做成不小于0.2%的坡度,以利泻水。在 场地周围或场地内,设置排水沟(截水沟),其截面、流速、坡度等 应符合有关规定。(2)对场地内的填土进行认真分层回填碾压(夯)实,使密实度 不低于设计要
22、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也应分层回填,分层压(夯) 实,使相对密实度不低于85%,避免松填。(3)做好测量的复核工作,防止出现标高误差。(4)已积水场地应立即疏通排水和采取截水设施,将水排除。场地未做排水坡度或坡度过小部位,应重新修坡;对局部低洼处,填土 找平,碾压(夯)实至符合要求,避免再次积水。5、其他常见质量问题:在沟槽开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边坡塌方、 槽底泡水、槽底超挖、沟槽断面不符合要求等一些质量问题。质量通病的控制措施:1 .防止边坡塌方: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帮 坡度。实施支撑的直槽槽帮坡度一般采用1 : 0. 05o对于较深的沟槽, 宜分层开挖。挖槽土方应妥善安排堆
23、放位置,一般情况堆在沟槽两侧。 堆土下坡脚与槽边的距离根据槽深、土质、槽边坡来确定,其最小距 离应为1. 0mo2 .沟槽断面的控制:确定合理的开槽断面和槽底宽度。开槽断面 由槽底宽、挖深、槽底、各层边坡坡度以及层间留台宽度等因素确定。 槽底宽度,应为管道结构宽度加两侧工作宽度。因此,确定开挖断面时,要考虑生产安全和工程质量,做到开槽 断面合理。3 .防止槽底泡水:雨季施工时,应在沟槽四周叠筑闭合的土埋, 必要时要在境外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槽内。在地下水位以下或 有浅层滞水地段挖槽,应要求施工单位设排水沟、集水井,用水泵进 行抽水。沟槽见底后应随即进行下一道工序,否则,槽底应留20cm 土
24、层不挖作为保护层。4.防止槽底超挖:在挖槽时应跟踪并对槽底高程进行测量检验。 使用机械挖槽时,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预留20cm 土层,待人工清挖。(三)、管道安装的处理措施1、地面沉降与隆起在管道轴线两侧一定范围内发生地面沉降或隆起,使管道周围建 筑物和道路交通及管道等公用设施受到影响,甚至危及到正常使用和 安全。防治措施:(1)施工前应对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情况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正确选用工具管,并对距离管道近的建筑 物和其它设施采取相应的加固保护措施。(2)设置测力装置,以便掌握顶进压力,保持顶进压力与前端土 体压力的平衡。(3)严格控制轴线偏差,执行勤测量、勤纠偏、
25、小量纠的操作方 法。(4)严格控制管道接口的密封质量,防止渗漏。2、管道基础尺寸线形偏差、标高偏差防治措施:(1)严格放样复核。(2)沟槽放样给规定槽宽留出适当余量。(3)测量应事前校核。3、管道铺设偏差防治措施(1)管道铺设前,须对管道基础作仔细复核。(2)稳管用垫块应事前按设计预制承口向上。(3)管道铺设应从下游排向上游,承口向上。(4)边线控制应严格。(5)每排一管材应样尺与样板架观察校验。(6)管道铺设前,须确认符合设计高程后开始排管。4、其他常见质量问题:管道局部位移超标,直顺度差;管道反 坡、错口。质量通病控制措施:(1)正确计算管道铺设长度。(2)严格控制管道的直顺度和坡度。(四)、管道接口的质量控制措施1、管道接口渗漏防治措施(1)严格检验所用管材,应符合产品质量。(2)接口方式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3)严格审核施工方案。(4)施工过程严格按有关规范、施工方案进行。(五)、闭水试验的质量控制措施管道渗漏水,闭水试验不合格产生原因:基础不均匀下沉,管材及其接口施工质量差、闭水段端头封堵不严密等原因均可产生漏水现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