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文案数学教案详案(5篇).docx
《2023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文案数学教案详案(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文案数学教案详案(5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文案数学教案详案(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须要打算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当怎么写?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级上册数学教案文案 数学教案详案篇一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2、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能依据图像解决有关正比例的简洁问题。 3、通过视察、试验、计算等方法,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展学生的视察分析、推断推理和抽象概括的实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5、培育学生动手操作、试验、视察等良好的学习看
2、法和习惯。 6、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学问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驾驭正比例的量的改变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手套,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手套更便宜? 学生独立完成后,老师提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求出手套的单价再进行比较)依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单价=总价数量)假如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改变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正比例。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1表格,让学生视察表中的数据,思索表中有
3、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改变而改变的?(表中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数量增加,总价增加;数量削减,总价削减。数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总价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数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总价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相识相关联的量。 像这样,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0.5/1=1.0/2=1.5/3=2.0/4=2.5/5=3.0/6=3.5/7=4.0/8,比值相等。 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圆珠笔的单价) 让学生用公式把圆珠笔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
4、表示出来。 总价/数量=单价(肯定) 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假如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肯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肯定)(老师板书) 3、列举并探讨成正比例的量。 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说一说。(速度肯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肯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需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着改变;它们
5、的比值不变,这是关键。) 4、相识正比例图像。 课件出示例1表格及正比例图像,让学生视察统计表和图像,你发觉了什么?(每一个数量和相对应的总价组成的一组数在图像上都体现为一个点,这些点连起来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把数对(10,5.0)和(12,6.0)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像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觉什么?让学生操作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两个点与上面的图像仍能连成一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从正比例图像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由一个量干脆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改变状况) 利用正比例图像解决问题。 买7只圆珠笔总价是多少元?20元能买
6、多少只圆珠笔?(3.5元;40只) 小明买的圆珠笔的数量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在单价肯定的状况下,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圆珠笔的数量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 三、巩固应用 1、p46 做一做,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沟通。 2、p49 2、师生共同完成。 3、p49 4、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集体订正。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级上册数学教案文案 数学教案详案篇二 教学内容: 毫米的相识 教学目标: 1、相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力。 3、培育学生的动手
7、实践和合作学习的实力,并感受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相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打算: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觉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视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纳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
8、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加,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老师事先打算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见下表)。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精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相互探讨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沟通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
9、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相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觉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觉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4、相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索: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沟通 1厘米=10毫米
10、板出:1厘米=10毫米 5、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 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其次题。 3、找出自己四周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事? 级上册数学教案文案 数学教案详案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4页.练习二十的第l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驾驭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并能依据它们的含义和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具打算: 老师把教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文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