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江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docx





《【政策】江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策】江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西省科技厅等九部门关于印发江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的通知赣科发社字(2022)173号各有关单位: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要求,为统筹推进全省科技支 撑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依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 发江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新形势 新情况,省科技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 和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科学院、省能源局、省林业局共同研究制定了 江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
2、030年)。现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江西省科技厅江西省发展改革委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西省生态环境厅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西省交通运输厅江西省科学院江西省能源局江西省林业局2022年9月22日(此件主动公开)江西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总体要求,为统筹推进全省绿色低 碳技术创新,突破能源、产业、经济社会各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技术瓶 颈,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推动全省经 济社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
3、的十九大和十九 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科技创新重要讲话精神、省第 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持四个面向战略导向,全面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人才强 省战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为 主线,以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前沿问题为牵引,聚焦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关键核 心技术,科学编制碳中和技术路线图,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研发布局,完善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低碳零碳负碳 前沿技术研究实现重大突破,打造全面绿色转型发展的先行之地、示范之地,高 质量支撑引
4、领全省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构建全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大幅提高绿色低碳前沿 技术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减污降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抢占碳达峰碳中 和技术高地,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坚实技术支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瞄准碳达峰碳中和前沿技术,强化低碳零碳负碳技 术攻关,在可再生能源、储能新材料、氢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 存(以下简称CCUS)、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一建设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聚焦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技术研究方 向,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省级创新载体,争创国家科技创 新平台2家,围绕有色金属
5、、新能源、钢铁、房地产建筑等领域组建产业链科技 创新联合体。积极鼓励和推动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绿色低 碳技术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一一打造创新人才团队。引进培养一批绿色低碳领域高端领军人才,培育10 个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打造一批高水平专业人才团队。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绿色低碳科技领 军型企业,建设一批省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绿色低碳领域高新技术企 业和绿色技术创新企业。支持企业承担各类绿色低碳科技项目,鼓励科研设施、 数据、检测平台等资源开放共享。到2030年,瞄准碳中和战略目标,绿色低碳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光伏 发电、储能、氢能等关键核心技
6、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一批低碳技术研发平 台、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能源系统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抢占碳中和技 术制高点,高质量支撑全省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 研发储备。二、重点任务(一)基础研究与前沿低碳技术创新行动1 .推动低碳基础与管理决策研究。面向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与科技前沿, 促进低碳能源、气候变化、智慧电网、工业节能、固碳增汇等研究方向协同创新, 着力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关键科学问题,重点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高耗能工业领 域节能降碳等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全周期轨迹跟踪、捕集转化的基础理论与方法, 为低碳前沿技术融合提供创新土壤与发展空间。加强科技创新对碳排放
7、监测、计 量、核查、核算、认证等技术体系建设的基础性支撑保障。完善全省碳排放监测 和计量体系,加强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源客观化追踪、核算技术研究。2 .加强前沿低碳技术创新引领。围绕太阳能、储能、氢能、生物质能、CCUS、 生态系统碳汇等领域,重点开展新型高效光伏电池技术、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 技术、前沿储能技术、生物质超临界水气化制氢技术、富氧燃烧碳捕集技术、二 氧化碳高值化转化利用技术等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探索生态系统碳汇全周期监测 评估方法、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等前沿技术中的新原理新方法,持续推动前沿低碳 技术领域突破创新。(二)能源系统结构优化支撑行动3 .加快传统能源系统低碳转型。围绕碳达峰碳
8、中和目标对能源供给转型和 脱碳降碳迫切需求,以能效提高与化石能源替代为核心,重点突破火电机组提效 降碳与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实施传统火电设备改造升级, 实现清洁高效生物质掺烧发电。坚持节能优先,在能源开采、加工、转换、运输 和最终使用,特别是电力输配和工业、交通、建筑等终端用能环节,研发和应用 能效提高技术。开展燃煤机组灵活深度调峰技术、新型高效低碳循环发电系统研 发。4 .推进低碳能源关键技术创新。立足能源系统脱碳的长远目标,大力推进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加强新型储能技术及氢能生产、 储存关键技术研发、示范和应用。重点研发高效硅基光伏电池、薄膜太阳能
9、电池、 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应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氢燃料电池、生物质液化、锂离 子电池储能、地热能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展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控制技术、分 布式能源技术、高空风电技术、变速恒频风电系统和精准预测与运行调控技术研 究,构建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低碳能源技术支撑系统。5 .促进多元能源系统互补融合。针对能源系统的综合互补利用、多能系统 规划设计、能源系统智慧化等重大科技需求,重点开发多能融合能源系统的整体 建模与分析技术,研发能源生产、输配、存储、消费等环节的多能耦合和优化互 补核心技术。构建适应分布式能源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能源网络。推动 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VR/AR、大数
10、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 能源领域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三)工业领域低碳转型技术突破行动6 .推进低碳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创新。瞄准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降低, 加强高品质工业产品生产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发,强化固废综合治理与资源化 利用,突破一批流程再造关键技术,重点研发全废钢电炉流程集成优化、钢-化 一体化联产、富氢或纯氢气体冶炼、连续铜冶炼、含碳固废高值材料化与低碳能 源化利用、生物基新材料替代塑料等技术,积极探索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技术 研发。7 .加快工业过程与CCUS技术耦合。聚焦CCUS技术中捕集、储存、利用各 个环节,重点开展煤制氢+CCUS耦合技术、富氧燃烧
11、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压缩 再提纯技术研究,研发新型低能耗低成本碳捕集技术、富氧燃烧设备与系统集成、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技术,积极探索CCUS技术与电力、钢铁、陶瓷、水泥、化 工、有色等高耗能工业流程耦合,突破工业过程二氧化碳分离捕集技术、烟气二 氧化碳捕集技术、二氧化碳矿化及微藻利用技术等,为实现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 和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四)城乡建设与交通低碳技术攻关行动8 .推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和全寿命周期减碳为方向,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加快提升绿色建材、绿色建造、建筑电气化 应用比例。重点研发光伏建筑一体化、光储直柔供配电关键设备与柔性化、高效 储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策 江西省 科技 支撑 碳达峰碳 中和 实施方案 2022 20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