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影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基础》课程教学大纲.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影像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影像基础二、总学时:48学时三、学分:2学分四、课程性质:影像基础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五、教学目的与任务:本课程讲授数字摄影、影像基础理论和基本拍摄、后期处理技能,通过大量 练习让学生们基本掌握数码相机和DV摄像机的使用方法以及简单的后期处理技 能。讲练结合,以技术为基础,着重于提高学生静态和动态数字影像作品的获取 能力和阅读水平,并希望通过数字影像手段强化学生的视觉及造型专业素质。理论知识方面:传统静态摄影及动态影像艺术基本审美理念,经典摄影作品 欣赏,影像简史,照相机、摄像机基本原理,镜头、光圈、快门、景深等的调整 及应用,基本构图原理,数字影像
2、的计算机处理等。操作技能方面:对于摄影摄像来说,技术是艺术的基础。本课程在技术层面 上主要就是解决在日常数字影像创作中常见的基本问题。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熟 练地使用数字相机等常用的设备进行影像获取,并根据影像创作的目的来确定相 应的器材和技术参数。能够使用计算机对照片和视频进行后期加工处理。六、课程教学原则、方法与手段:1、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侧重实践为主的原则。大量观摩经典摄影及影 像作品,提高学生们的艺术视野和阅读理解能力,以技术练习为基础,以摄影和 影像作品的拍摄、制作能力的提高为目标;2、注重学生设计过程中各阶段作品的展示、评价与分析,尤其要重视学生 之间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设计理念的阐
3、述,相互启发,相互借鉴,教师随堂辅导。3、尊重学生个性和专业差异,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材施教。4、注重思维创意,注重个性表达,注重科学引导。七、教学内容、要求与时间安排:理论讲授:第一部分 影像艺术概述(2学时)第二部分影像拍摄器材(1学时)第三部分影像拍摄用光基础(2学时)第四部分 影像发展简史(1学时)第五部分影像的力量(经典影像作品欣赏)(4学时)第六部分数字影像后期处理及输出(Photoshop) (3学时)第七部分 数字影像后期处理及输出(会声会影)(3学时)拍摄及后期制作:(36学时)1、校内及外出拍摄(摄影:静物、人像、花卉、事件;摄像:一次集体活 动的拍摄)。2、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后期处理并输出。八、考核方式与成绩构成:平时作业:每周根据教学要求完成相应的作品拍摄和处理,在下周的第一次 课程中展示并做适当讲解。考查作业:按不同章节的要求完成独幅摄影作品4张,摄影创作一组4张, 影像短片作品一件(3分钟左右)。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平时成绩占30%,结课作业70%,共同构成考核成 绩。九、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1、基础摄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中国摄影出版社3、新视觉影像丛书山东美术出版社4、超越影像的价值王传东山东美术出版社5、摄影发展史6、数码摄影基础知识7、摄影的语言8、摄影摄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影像基础 影像 基础 课程 教学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