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物理说课稿(七篇).docx
《2023年高中物理说课稿(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物理说课稿(七篇).docx(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中物理说课稿(七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消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验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妙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物理说课稿篇一 1、对教材内容的分析 电磁感应这一章作为联系电场和磁场的纽带,不仅是电场和磁场学问的综合和扩展,也是以后学习沟通电、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基础。电磁感应的发觉,在科学技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它提示了电和磁之间的深刻联系及规律,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充分利用电能的新时代,使人类文明迈进了一大步,因此,本章无论是在学问内容上、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都具有
2、极其重要的意义。 电磁感应现象是电磁感应中的重要一节,这一节教学内容支配为两块:第一块为学习磁通量的概念及其改变;其次块为学习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和电磁感应现象中的能量守恒问题。第一块磁通量及其改变又是后继课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的基础,其次块中教材要求运用磁通量的改变的概念来描述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这也是后继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指导学生做好试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驾驭规律。教材的重点是探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难点是如何在初中“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试验,使学生归纳出“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改变”。虽然本节课的名称叫电磁感应现象,但这节课并不是一节“
3、现象”课,而是一节“规律”课。 2、学生状况的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磁感应现象,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 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前提条件从学问角度看是:(1)知道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试验);(2)了解条形磁铁、马蹄形磁铁、通电直导线、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的分布;(3)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切割磁感线;从实力角度看是:(1)具有肯定的空间想象实力;(2)具有肯定的视察、分析、比较、概括实力(3)具有肯定的识图、连接实物电路的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对本节的详细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对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
4、,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问目标 (1)能说出磁通量的定义,会计算磁通量 (2)能依据试验事实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3)会运用条件推断有无感应电流 (4)知道什么叫电磁感应现象 2、实力目标 通过试验,归纳、概括出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培育学生的视察、操作、猜想探究、概括实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育他们严谨的科学看法。 三、教学设想 1、在老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试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提出猜想并比较不同试验的结果修正猜想,从而得到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这节课每个学习小组都发了一份试验报告整堂课几乎都在围绕试验进行。上面既有教材要求的试验步
5、骤,又有学生自主试验的空间,在每个试验结束后我都在试验报告上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利用这些器材我们还可以怎样得到电流?这样学生就有了自主活动的条件。我设计的试验要引导学生根据:“试验猜想再试验比较修正猜想总结”这种科学探讨的一般方法来进行。通过这个过程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老师这样做目的就是创设一个学生自主试验的空间,学生的主体性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须要调整自己的思维,不断变更探讨问题的对象、角度、深度,对探讨对象进行求同与求异思索,通过本节课,学生不仅学到了基本学问,也学会了一般的探讨方法。 2、课本先介绍了磁通量的概念,再来讲授电磁感应现象。这体现的是一种传授式教学的特点。但是
6、历史的探讨并非如此。以前我根据这种依次来讲授,发觉学生在学习磁通量的概念时很吃力。因为这个概念太抽象,尽管其物理意义很形象:穿过一个面的磁感线条数,但是学生抽象数学思维实力不高,对其理解不深,须要反复地训练。 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做了大胆创新,实行了发觉式的教学方法。先总结出穿过闭合电路磁感线的改变产生感应电流,让学生知道现象直观利用磁感线的推断方法。然后提出一个问题:“1/3条磁感线如何用图形来表示?”这个问题暴露了磁感线的缺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知道了磁感线尽管很现象,但不能机械的利用磁感线进行定量计算。为了科学地表示磁感线的条数,学生就理解了引入了磁通量的概念的目的:定量地科学地表
7、示磁感线条数的。 这样处理教材符合了人们相识事物的一般过程:先相识特别形象详细的磁感线,再抽象出磁通量这样的抽象却很科学的概念。实现了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的飞跃! 这样处理磁通量的概念后,学生就会对它的物理意义印象深刻,再进一步探讨磁通量的改变等学问难度就会降低许多。 3、本节课采纳的教学手段 本课的一个难点是磁场的空间分布及磁感线的动态改变过程。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用flash制作多个动画。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立体感,形象、生动的特点来突破这个难点。看完动画后学生对电路围成的面积、切割磁感线、磁感线条数改变等记忆深刻。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复习奥斯特试验,引出如何用逆向思维,利用磁场来
8、产生电流的课题。 2、新课教学 学生自主试验:如何利用磁场来产生电流,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电磁感应现象,试验中会通过切割磁感线来产生电流。 老师引导学生做课本上三个试验,总结出得到感应电流的条件。 为了克服磁感线条数在定量计算上的缺点,引入一个新的物理概念-磁通量。 引导学生用磁通量来总牢固验现象,得出产生感应电流条件的结论。 3、探讨题(略) 4、布置作业(略) 五、教后感: 1、语言不够简炼流畅,影响了学问的传授。 2、我设计表格让学生记录试验现象再提出猜想,进行探讨,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方式。这样做发挥了老师作为一个组织者的作用,而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 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
9、提出一些好的想法,惋惜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能够具体地探讨。 3、上课时采纳“合唱”式的提问方式不好。提问个别学生可能要好一些,这样更能了解学生的驾驭状况。 4、学生形象思维实力较好,利用磁感线推断感应电流产生比较简单被学生理解和应用,但是还要利用至少一节课的时间来探讨磁通量的概念,学生才能牢牢驾驭这个概念,实现从感性相识到理性相识的飞跃! 中学物理说课稿篇二 一、教材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看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的教学设计思路,主线:凸透镜的基本学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应用。可见凸透镜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 课程标准要求:“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不仅了解了凸透镜的成像规
10、律,而且也初步了解试验分析归纳的科学探究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猜想,初步设计方案,组织学生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此可见这是一节培育学生视察实力、动手实力和沟通合作实力的好课例。 教材中对于试验探究是这样支配的:先给出或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再让学生视察u>2f、2f>u>f、u 二、学情分析 1.学问储备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凸透镜不太了解,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道的就更少。其次节 “生活中的透镜”,介绍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三种光学仪器,通过这些光学仪器的成像实例使学生建立凸透镜成像概念,同时通过前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确了什么
11、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凸透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什么是物距、什么是像距等物理概念,这就为本节的教学做好了学问上的储备。 2.技能储备 通过前面的小孔成像试验和平面镜成像试验,学生已经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同时也具备了利用刻度尺读取数据的实力。学生对于蜡烛的运用特别娴熟,从技能上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打算。 3.学习心理 学生已具备了肯定的视察、试验和分析归纳实力,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着剧烈的新奇心和求知欲,试验是激发学生爱好的最好方法,通过试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探究、沟通和思索,完成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识。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问与技能方面
12、的目标是: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是: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看法、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是:乐于参加视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培育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4.重点和难点 本节重点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上。因为这是学生在物理课上经验的其次次探究试验,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阅历,因而把它作为重点。 把难点放在科学探究中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对于试验探究学生处于起步阶段,记录数据后,分析这些数据归纳得到结论,是学生比较生疏的,因而此处确定犯难点。 四、教学方
13、法 试验探究法 五、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 1.学生体验一:老师手持一张精致的中心电视塔图片在教室中前后走动,学生用凸透镜视察图片,思索并回答:“你视察到什么性质的像,是在什么状况下视察到的?”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自主探究,亲身感受到凸透镜成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与物距有关,引发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猜想。 2.学生体验二:让学生用另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与前一透镜竖着并排放置,同时视察图片,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所视察到的像是不同的,进而引发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可能与透镜焦距有关的猜想。 通过以上体验活动,学生从中感悟到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物距和焦距都会影响到所
14、成的像,由此完成猜想。 (二)设计试验,操作记录 1.制定试验方案 提出猜想后,在制定详细的试验方案时,考虑到学生从未接触过光具座,老师先展示器材介绍构造(投影),再示范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在光屏上找到像;此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索:(1)怎样在光屏上成清楚的像?(2)怎样视察虚像?(3)如何测物距和像距? 在学生思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视察物、镜不动,光屏前后移动时,光屏上所成像会变模糊,通过视察学生感悟到物、镜肯定时,清楚像的位置是肯定的,为学生试验做好铺垫,老师再示范光屏上成清楚像的操作要领。 对于如何视察虚像,可以示范当物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时,光屏
15、无论怎样移动都不成像,这时把眼放在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视察蜡烛,成虚像,与用放大镜视察物体相同。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及养成主动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同时去除试验中可能影响学生探究的干扰因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探究试验。 依据所给试验器材和相关试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探讨设计试验方案: 经过展示和探讨确定试验方案后,把学生分为三大组,给各大组焦距不同的透镜,学生进行试验时,视察成缩小倒立像、放大倒立像、正立放大像时的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在学案上的表格中。 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因为学生处于试验探究的初级阶段,对于表格的设计会有肯定的差异,为了后面的教学能够顺当绽开,此处干
16、脆在学案中给出试验记录表格。 2.进行试验与收集数据 学生试验,记录数据,老师巡察,辅导试验。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试验后,各组汇报试验数据,老师将试验数据统一输入excel表格进行多组数据的处理(投影),现以四组过去学生试验数据为例,通过对表格中物距排序的处理,使学生很明显的发觉放大、缩小的分界点及虚实像的分界点,此时老师再说出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让学生归纳出物在什么范围内,凸透镜成什么像,学生自然会把10厘米、20厘米作为分界点,这时试验中运用凸透镜焦距为5厘米的学生们会不认可这一结论,学生们会建议再处理另一大组的数据,结果找到的分界点是5cm和10 cm,依据数据引导学生思索,透
17、镜不同,焦距不同,所以分界点不同,进而由学生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因为学生虽然能够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找到两个分界点,但如何从数据中分析出成像的性质与焦距有关,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通过老师的引导对比不同大组的数据找到与焦距的关系,培育了学生分析归纳的实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给他们的胜利与欢乐。 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针对物体在一倍焦距处、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什么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物距大于2f成放大的像,小于2f成缩小的像,则2f处成等大的像。 此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更加完整。 (三)小结 由学生归纳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四)当堂巩固
18、 用一个试题来巩固所学。 中学物理说课稿篇三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了解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 了解核能的优点,还要知道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图画,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酷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核聚变、核裂变 教学难点:核聚变、核裂变的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链式反应模型、各种挂图。 教学过程: 1。原子、原子核 一切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有些物质的分子就是一个原子。原子非常小,它的直径不到一个纳米。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
19、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挤在处于原子中心的构成特别小的原子核中,就像几颗豆粒挤在大广场中心一小块弹丸之地一样。 2。核能 质子、中子依靠强大的核力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原子核非常坚固,要使它们分裂或重新组合是极其困难的。但是,一旦使原子核分裂或聚合,就可能释放出惊人的能量,这就是核能。核能是能源家族的新成员,它包括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3。裂变 科学家发觉用中子轰击铀235(质量数为235的铀),铀核会分裂成大小相差不很大的两部分,这种现象叫做裂变(图3)。发生裂变时有核能释放出来,这时裂变后的产物以很大速度向相反方向飞开,与四周的分子碰撞,使分子动能
20、增加,转化为物体的内能。裂变释放的核能非常巨大,1 kg铀235中的铀核假如全部发生裂变,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500 t标准煤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 用中子轰击铀核,铀核才能发生裂变,放出能量。这好比用火柴点燃木材,木材才能燃烧,放出能量一样。假如外界的中子停止轰击,裂变也就停止。然而试验表明,铀核裂变时,还同时放出23个中子,放出的中子又可以轰击其他铀核,使它们也发生裂变。这样,裂变将不断地自行接着下去(图3)。这种现象叫做链式反应。 假如对裂变的链式反应不加限制,在极短的时间内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发生猛烈爆炸,原子弹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图4)。假如限制链式反应的速度,使核能渐渐地平稳地
21、释放出来,就便于和平利用了。能够缓慢、平稳地释放核能的装置,叫做核反应堆。 4。聚变 科学家们发觉,较轻的核结合成较重的核,也能释放能量,这种现象叫做聚变。例如一个氘核(质量数为2的氢核)和一个氚核(质量数为3的氢核)结合时,就释放出核能氢弹就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为巨大的核武器。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释放的核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从太阳辐射出来,地球上的生物每天都享用着聚变释放出的能量。如何实现聚变,如何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科学家正在主动地探究着。海水中隐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聚变的氚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限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愿同学们今后对此做
22、出贡献。 三、小 结: 四。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知道什么是核能,了说明放核能的两条途径。 板书设计: 其次节 核能 一、原子、原子核 二、核能 三、裂变与聚变 中学物理说课稿篇四 大文斗后面为你举荐更多物理说课稿!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1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中学物理甲种本其次册第六章的第十一节。电场是电学的基本学问,是学好电磁学的关键。本节是本章学问的重要应用之一,是力学学问和电学学问的综合。在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中都把本节学问列为理解并驾驭的内容。通过对本节学问的学习,学生能够把电场学问和牛顿定律、动能定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等力学学问有机地结合起来,加深对力、电学问的理解,有利于培育学生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物理 说课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