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1课教案:中国古代对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docx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1课教案:中国古代对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1课教案:中国古代对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四单元第11课教案:中国古代对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统编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三单元第11课教案:中国古代对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学习目标导航 课 标 解 读 1.梳理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的演化,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民族政策和边疆治理对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意义。2了解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探究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及影响。3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汉、唐两朝和周边民族及邻近各国的关系,熟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开放时期,以及统一多民族国家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和进展的状况。 时 空 坐 标 学问点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 (1)中央机构:中央设典
2、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 (2)管理措施 北逐匈奴,修筑长城。 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2.汉朝 (1)中央机构: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民族治理 北方 汉初,朝廷对北方的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南匈奴内迁,慢慢汉化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 西方 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东北 设护乌桓校尉 (3)边疆政策 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 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学问点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管理机构 (1)机构:负
3、责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2)分工: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来宾接待礼仪。 2.隋朝时期 (1)隋朝统一,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2)隋朝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589年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为隋朝治理岭南起到了重要作用。 (3)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4)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3.唐朝时期 (1)关系:唐朝与周边突厥、回纥等地方政权保持良好的关系。 (2)机构: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
4、担当,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3)表现 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之间数次会盟。 南诏有10个王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 4.宋朝时期:先后与辽、西夏、金并立,各族间的交往沟通交融未中断过。 学问点三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元朝 (1)一方面行汉法,另一方面对不同民族实行明显的差别对待政策。 (2)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帝师,领宣政院事,代表中央政府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务。 (3)在东北、云南等地设行省,征发赋役。 2.明朝 (1)中央机构:除礼部、鸿胪寺外,还有负责培育各种民族文字翻译人才的提督四夷馆。 (2)修筑长城:在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高中历史 选修 第四 单元 11 教案 中国古代 民族 关系 对外 交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