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心得感悟5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心得感悟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心得感悟5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审时度势、高 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 万工程”)的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内涵外延不断深化 拓展、迭代升级,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 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的有机融合,在浙山 浙水之间绘就“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 和美”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2018年9月,“千万工程”获 得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一一 “地球卫士奖”。“千万工程”之所以 能够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在国际上得到充分认可,根本就在于 根植其中的精髓要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链接浙江、中国和 世界。先
2、“洗脸”后“化妆”,修复美丽生态。新世纪初,浙江经济 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特别是农村乡镇企 业迅猛发展,“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随之而来的是环境“脏、 乱、差”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反映日益增多。“千万工程”以整治环境问题为先手棋,从垃圾收集、村内道路 硬化、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向面源污染治理、农房改 造、农村公共设施建设拓展,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 走出了一条以点带线、连线成片再到全域规划、全域建设、全域 提升、全域美丽的新路径。今天的浙江,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程中,要求“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不搞大水漫灌,不搞 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
3、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 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推进 “精准扶贫”明确了目标、确定了方向。20年来,“千万工程” 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持续向纵深迈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 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度高、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 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扑下身子、投身基层,把“解决 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开展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检 验标准,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解剖麻雀、体悟实情,在真听真 看真研究中找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要善于 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农民群众 “求学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人民群众
4、身上汲取 智慧和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 据和有力支撑,以调查研究实现“工作纠偏”,推动经济社会实 现高质量发展。6月1日,第11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文章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学习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全面实施 20年来,“千万工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干部,那就是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厚植 为民情怀,不以山海为远,不为困难所阻,主动奔赴祖国和人民 最需要的地方,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 实际行动
5、书写利国利民的精彩篇章。用好调查研究传家法宝,在“察民情、听民声、顺民意”中 推动为民决策科学务实。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 彻落实同样离不开调查研究。习近平同志刚到浙江工作的118天 里,跑了 11个地市、25个县,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充 分掌握省情农情,最终拉开了 “千万工程”的帷幕。当下,全党 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要在调研中站稳群众立场, 走好群众路线,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决策部署,聚焦改革发展 稳定中的重点难点热点,带着问题去调研、融入群众找答案,利 用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把问题找准,把情况摸透,确保 提出的点子、方案、政策符合实际,确保做出的决策符
6、合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锚定奋斗目标真抓实干,在“攻难关、克难题、解难局”中 推动利民蓝图见行见效。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浙江坚持把“千万工程”作为“书记工程”,不断丰富时代内涵, 持续推动深化升级,20年的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最终形成了 “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 局面,这是对坚守者最大的褒奖。蓝图变现实,狠抓落实是关键。 广大党员干部要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发扬“钉钉子 精神”,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逢 山开路、遇水搭桥,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不搞“形象工程”,严防“新官不理旧账”,力戒形式
7、主义、官僚 主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发群众创新创造智慧,在“聚共识、齐参与、同享有”中 推动惠民实践有力有为。高手在民间,力量在人民。规划保留村 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 比达到51.2%一串串夺目的数字,充分彰显了人民群众的 无穷智慧和无限力量。党的根基在人民,脱离人民就会成为无源 之水、无本之木。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 人民,充分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不断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性,推动把党的政
8、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转化为工作优势,在同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荡出无往而 不胜的磅礴伟力。变化,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 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 过6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 省验收的省份。好风景造就好“钱景”,发展美丽经济。“千万工程”把村庄整 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改善农 村人居环境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注重抓好发展强村、反 哺富村,实现了 “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走出 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兴村富民之路。2005年8月15日,
9、习近平同志来到安吉余村考察,高度评价余村下定决心关闭“高 收入”的矿区、全面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的浙江,乡村旅游、养生养老、 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 年的5431元提升到2022年的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 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51.2%o随着“千万工程” 持续推进,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论转化通道,“绿水青 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 烈的实际问题。正因如此,“
10、千万工程”又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 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但要想把这件实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 重农民的意愿和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推进“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 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 铸魂,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 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同时,注重调动 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资 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 共同推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
11、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是贯彻 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 根本目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把握这根准绳,认真学习借 鉴“千万工程”的好经验,因地制宜,务求实效,我们就能在与 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中激发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千万工程”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五重启示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20周年。20年来,以其为 总牵引,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 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农村发展乂有何种启示?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首席
12、专家黄祖辉6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围绕上述问题 作出解析。“改变的是人居环境,更是营商环境”2003年,为改变农村地区遇到的环境、发展问题,浙江启动“千万工程”一一从全省选 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由此该省农村迎来一系列嫡变。谈及“千万工程”给浙江农村发展乃至省域发展带来的作用,黄祖辉表示,“千万工程 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既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过程,又经历了 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共富型发展需求跃升的过程。同时它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改善 的建设工程,也是乡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村庄的治理与发展工程、城乡协调
13、与融合的枢纽 工程,对促进浙江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在其看来,20年来,“千万工程”在浙江产生了多个联动与互动效应。“它首先改变的是 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升级又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务的发展, 同时也调动了广大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其次,它改变的也是乡村的营商 环境,使村庄同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所在地,让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成为可能,促 成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时 乡村共富发展产生了显著效应。”坚持“农民需求” “实干精神”如今的浙江乡村,在诸多数据上让人眼前一亮。如浙江已建成特色精品村2170个、
14、美丽 庭院300多万户,创成A级景区村11531个;实现5(;网络、光纤资源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 盖;累计建成20511家农村文化礼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黄祖辉认为,“千万工程”能够为浙江农村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其体现了多个 “坚持”。“首先,千万工程坚持了农民需求、人民至上和实践需求、创新发展,体现了真理力 量、实践伟力,具有历史性、开拓性和引领性。其次,千万工程坚持了党领导广大农民 以及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建设的方针。第三,千万工程坚持了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 着一任干、久久为功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实干精神。”黄祖辉说。此外,在“方法论”上,黄祖辉表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习 浙江 千万 工程 经验 心得 感悟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