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遗传学》期末复习总结_中学教育-高考.pdf





《《生态遗传学》期末复习总结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遗传学》期末复习总结_中学教育-高考.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生态遗传学总结 第一章 绪论【生态遗传学】研究生物群体对生存环境的适应以及对环境改变所做出反应的遗传机理,是群体遗传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遗传学分支。(揭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遗传机制)(生态遗传学的研究焦点为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其核心是研究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解决生态学中的遗传学问题。)【基因学说主要内容】1.种质(基因)是连续的遗传物质;2.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单位,有很高稳定性,能自我复制和发生变异;3.在个体发育中,基因在一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4.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孟德尔分离定律】1.内容:一
2、对等位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相互分离,分别进入生殖细胞中,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只得到等位基因中的一个。2.提出定律所用假设:(验证方法:F1 和隐性纯合类型测交)(1)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3)每个生殖细胞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4)在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5)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 的生殖细胞中,配子内只含有成对因子的一个;(6)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7)成对因子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互为显、隐性性状 3.分离比实现的条件:(1)研究的生物是正常的二倍体;(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3)F1 代形成的两种配子数
3、目和生活能力相等,受精时随机结合;(4)不同基因型的存活率到观察时相等;(5)显示是完全的。4.人类孟德尔遗传疾病(1)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红绿色盲、血友病(2)X染色体连锁显性遗传:遗传性肾炎、抗维生素 D佝偻病(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半乳糖血症(4)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亨廷顿舞蹈病、多指/趾症、多发性家族性肠息肉癌【自由组合定律】(独立分配定律)控制两对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一对等位基因与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之中。该定律的实质: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4、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可以自由组合。第三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染色体和基因之间的平行现象】1.染色体可在显微镜下看到,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基因是遗传学的单位,每对基因在杂交中仍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2.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是成对的。在配子中只有一个等位基因,也只有一个同源染色体。3.个体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母本,一个来自父本,染色体也是如此。4.不同对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的分离组合与不同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后期的分离组合,都是独立的。【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细胞核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的载体。【染色体】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遗传物质深度压缩形成的聚合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
5、色体(染色质)。(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的不同形态表现而已。染色质出现于间期,呈丝状。)【染色体结构】1.组成:着丝粒、长臂和短臂;2.着丝点对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向两极牵引具有决定性作用;3.主缢痕:中期染色体上着丝粒区比其他区域狭窄。4.次缢痕:染色体上主缢痕以外的狭窄区域。5.随体:某些染色体次缢痕的末端所具有的圆形或略呈长形的突出体。6.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细胞线状染色体末端的一小段 DNA-蛋白质复合体。端粒与端粒结合蛋白一起构成了特殊的“帽子”结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控制细胞分裂周期。无论染色体有无随体,都会有端粒。【真核生物染色体】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主要
6、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核小体是其基本结构单位。DNA+组蛋白八聚体(绳珠模型)=核小体(一级结构)螺线管(二级结构)超螺线管(三级结构)染色体(四级结构)蛋白质=组蛋白+非组蛋白蛋白【核型】一个物种所具有的染色体数目和每一条染色体所特有的形态特征。包括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的位置、随体的有无、次缢痕的数目及位置、常染色质(具转录活性)和异染色质(很少转录或无转录活性)的分布等。【染色体显带原理】1.带型: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在其长轴上,显现出各自特异的明暗相交的横纹。2.显带原理:同源染色体的结构相同用同一种物质染色,所出现的带痕就相同;非同源染色体结构不同,用同一物质染色所出现的带痕不
7、同。3.染色体显带技术:Q带、G带、R带、C 带、T 带、N带等。【X染色体失活假说(莱昂氏假说)】1.正常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两个 X染色体之一在遗传性状表达上是失活的;2.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失活的 X染色体可来源于雌性亲本,也可来源于雄性亲本;3.失活现象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一旦出现则从这一细胞分裂增殖而成的体细胞克隆中失活的都是同一来源的染色体。【巴氏小体】反应的遗传机理是群体遗传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遗传学分支揭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遗传机制生态遗传学的研究焦点为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其核心是研究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解决生态学中的遗传学问题基因学说主要内容种 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
8、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第二章孟尔定律孟尔分离定律内容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相互分离分别进入生殖细胞中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只得到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细胞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在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配子内只含有成对因子的一个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成对因子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互为显隐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在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 X染色体外,其余的 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此即为巴氏小体,又称 X小体。【有丝分裂的意义】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复制后的染色体均等而准确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9、这一特点:1.维持了个体的正常发育和生长;2.保证了物种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保证了体细胞在遗传物质上的全能性。【减数分裂的意义】所谓“减数”,实质上只是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地分向两极,使有性生殖的生物:1.保持物种遗传物质,即染色体数目恒定;2.使配子类型多样化。第四章 半性遗传和连锁交换(重点在计算,略)第五章 孟德尔遗传的拓展【环境与基因作用的关系】1.基因型不是决定某一性状的必然实现,而是决定一系列发育可能性(必要非充分条件)。基因决定着个体的反应规范。(反应规范:某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产生的表型变化范围。)2.生物体的基因型是发育的内因,环境是发育的外因,表型是发育的结果,也是基因
10、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3.基因型、表型和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复杂的。【表现度与外显率】1.外显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预期表型的比例。2.表现度:具有同一基因型且出现该性状的个体之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3.表现率与外显率的区别:外显率是指一个基因效应的表达或不表达(针对群体而言),反应的遗传机理是群体遗传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遗传学分支揭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遗传机制生态遗传学的研究焦点为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其核心是研究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解决生态学中的遗传学问题基因学说主要内容种 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第二章孟尔定律孟尔分离定律内容
11、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相互分离分别进入生殖细胞中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只得到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细胞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在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配子内只含有成对因子的一个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成对因子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互为显隐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不管表达的程度如何;而表现度则适用于描述基因表达的程度(针对个体而言)。【显隐性关系的相对性】1.不完全显性:杂合子中显性性状不同程度完全掩盖隐性性状的现象。2.镶嵌显性: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表现了双亲的表型,镶嵌在一起。3.并(共)显性: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体中都显示出相对应的表型的遗传
12、现象。(在同一组织和同一空间表现了双亲各自的特点。)4.超显性:杂合子比纯合子的适应度高。杂合体(Aa)的表型超过其纯合体(AA)的表型。超显性可能是杂种优势的一个原因。【基因类型】1.隐性致死基因:在杂合时不影响个体的生活力,但在隐性纯合时有致死效应的基因。致死基因的作用可以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1)在配子期致死的,称配子致死;(2)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致死的,称合子致死 2.复等位基因:存在很多等位形式的基因。(如血型)(注意:在一个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中,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最多只能存在一组复等位基因中的两个成员,只有在群体中不同个体间才有可能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出现 3个或 3 个
13、以上的成员。)【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1.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2.互补基因:通过相互作用出现新性状的两对非等位基因。3.修饰基因:影响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1)强化基因:加强其他基因的表现效应的基因。(2)限制基因:减弱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3)抑制基因:完全抑制其他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4.上位效应: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的现象。(1)上位基因:起掩盖作用的基因。A.隐性上位:当一对等位基因呈隐性状态时,抑制或掩盖了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表型效应。F2 代分离比为 9:3:4。B.显性上位:当一对
14、基因呈显性(纯合或杂合)时,抑制或掩盖了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表型效应。F2 代分离比为 12:3:1。C.显性上位(基因)作用与抑制(基因)作用不同:抑制基因本身不能决定性状,F2只有两种类型;显性上位基因所遮盖的其它基因(显性和隐性)本身还能决定性状,F2 有 3 种类型。(2)下位基因:被掩盖的基因。第六章 数量性状遗传【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1.质量性状:性状显示质的差异;表现型的变异不连续。(如豌豆的黄色与绿色)2.数量性状:性状的变异呈连续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如身高)数量性状特点:(1)数量性状的变异表现为连续性:杂交后代难以明确分组,只能用度量单位进行测量,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加
15、以分析。(2)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由于环境条件的影响,亲本与 F1 中的数量性状也会出现连续变异的现象。(如亲、子代都表现为穗长,但是长度不一,且变异不遗传)(3)数量性状普遍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较多、且容易出现在特反应的遗传机理是群体遗传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遗传学分支揭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遗传机制生态遗传学的研究焦点为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其核心是研究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解决生态学中的遗传学问题基因学说主要内容种 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第二章孟尔定律孟尔分离定律内容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相互分离分别进入生殖
16、细胞中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只得到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细胞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在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配子内只含有成对因子的一个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成对因子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互为显隐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定的时空条件下表达,在不同环境下基因表达的程度可能不同。【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1.数量性状受一系列(微效)多基因的支配,它们的遗传仍符合基本的遗传规律。2.多基因之间通常不存在显隐性关系,或表现为不完全显性,因此 F1 代大多表现为两个亲本类型的中间类型。3.多基因的效应相等,而且彼此间的作用可以累加,后代的分离表现为连续变异。
17、4.多基因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5.有些数量性状受一对或少数几对主基因的支配,还受到一些微效基因的修饰,使性状表现的程度受到修饰。注:(1)主基因:控制某个性状表现的效应较大的少数基因;(2)微效基因:数目较多,但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小;(3)修饰基因:基因作用微小,但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基因型的作用。【数量性状重定义】数量性状是由许多对微效基因的联合效应造成的,表型具有正态分布特征的性状。具有这种性状的个体在正态分布中的位置决定于它们所拥有的微效基因的数目,这种基因多的个体处于分布的上端(或正极),这种基因数目少的个体则处于分布的下端(或负极)。
18、(多基因假说可解释超亲遗传后代性状表现超过某一亲本的现象。)【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的相互关系】(1)由于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某些性状既有数量性状的特点,又有质量性状的特点,如小麦粒色。(2)同一性状因杂交亲本间相差的基因对数不同,可能表现为数量或质量性状,如水稻植株的高矮。(3)观察的层次不同而造成的某些性状的区分不同,如单胎动物的每胎仔数。【阈性状】是指它们的遗传是由多基因决定的,但它们的表型是非连续性的一类数量性状;如个体的患病与正常,死亡与存活,动物的胎仔数。(阈性状是一种超越阈值时才表现的性状,当只有一个阈值时,它由连续分布的一个点(阈值)将个体分为两类:越过阈值者为一类表型,未越过阈值
19、的为另一类表型。)【遗传率】1.使用条件:如果所有观察到的数量性状表型值的变异不是完全由多基因的累加效应所决定,则用遗传率来判断并量化一个数量性状表现的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2.定义: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即遗传方差在总的表型方差中所占的比例。反应的遗传机理是群体遗传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遗传学分支揭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遗传机制生态遗传学的研究焦点为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其核心是研究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解决生态学中的遗传学问题基因学说主要内容种 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第二章孟尔定律孟尔分离定律内容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相互分离分别
20、进入生殖细胞中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只得到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细胞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在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配子内只含有成对因子的一个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成对因子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互为显隐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意义:遗传率大,说明在该数量性状的表现中,由遗传所决定的比率较大,环境对它的影响较小。(大于 50:遗传率比较高;50 20:中等遗传率;小于 20:遗传率比较低。)根据性状遗传率的大小,容易从表现型鉴别不同的基因型较快地选育出优良的新的类型。【近交与近交系数】1.近交:亲缘关系相近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关系较远
21、则为异交)2.近亲交配按亲缘远近的程度一般可分为:(1)全同胞:同父母的后代;(2)半同胞:同父或同母的后代;(3)亲表兄妹:前一代的后代。3.近交系数(F):是指个体的某个基因座上两个等位基因来源于共同祖先某个基因的概率。凡近亲交配的亲缘程度愈近,其近交系数愈大,近交系数(F)可以从 0 1。4.4.设有 r 对杂合提供基因,自交 n 代,则纯合体频率=(1(1/2)n)r。杂合体通过连续自交,后代逐渐趋于纯合,但其纯合体增加的速度和强度决定于基因对数、自交代数、选择:基因对数多,纯合速度慢,需要的自交代数多;基因对数少,纯合速度快,需要的自交代数少。【自交的遗传效应】1.杂合体通过自交,使
22、后代基因型迅速趋于纯化;2.杂合体通过自交,使隐性有害性状得以表现发育;3.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使遗传性状重组和稳定。【自交衰退隐性基因纯合有害假说】自交使得隐性基因纯合,结果使隐性性状表现出来,故自交后代往往会出现生活力下降,体重下降,繁殖力低,抗病力弱和畸形等不良效果。【杂种优势】1.定义: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 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2.表现:按其性状表现的性质可分为三种类型:(1)营养型:杂种营养体发育旺盛,如牧草、甘薯、烟草。反应的遗传机理是群体遗传学与生态学相结合的遗传学分支揭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遗传机制生态遗传学的研究焦点
23、为环境改变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其核心是研究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解决生态学中的遗传学问题基因学说主要内容种 定条件下控制着一定的代谢过程表现相应的遗传特性和特征生物进化主要是基因及其突变等第二章孟尔定律孟尔分离定律内容一对等位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时相互分离分别进入生殖细胞中所形成的生殖细胞只得到等位基因中的一个 细胞只含有成对因子中的一个在每对遗传因子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配子内只含有成对因子的一个生殖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成对因子间有两种表现形式互为显隐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2)生殖型:杂种生殖器官发育旺盛,主要是以种子为主要生产目的的作物,如
24、水稻、玉米、小麦等作物的穗数、粒重;棉花的棉铃数等性状。(3)适应型:杂种对外界不良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如抗性。【杂种优势的假说(遗传机理)】1.显性假说(显性连锁基因假说):认为杂种优势是一种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 F1 引起的互补作用。一般有利性状多由显性基因控制;不利性状多由隐性基因控制。2.超显性假说(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认为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比两个纯合态都好。等位基因间无显隐性关系,但杂合基因间的相互作用优势强于纯合基因。显性假说与超显性假说的比较:共同点:杂种优势来源于双亲间基因型的相互关系。不同点:显性假说:优势源于双亲显性基因间互补(有显隐性,强调显性基因作用);超显性
25、假说:源于双亲等位基因间互作(无显隐性,强调基因间相互作用)。事实上,上述两种情况都存在。杂种优势是由于双亲显性基因互补、异质等位基因互作和非等位基因互作的单一作用或是由于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和累加作用而引起的。3.上位性假说: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第七章 基因与基因组学【基因的本质】基因是 DNA 分子的一个区段。【割裂基因与重叠基因】1.割裂基因(不连续基因或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上,由于内含子的存在,使真核生物基因成为割裂基因。2.重叠基因: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 DNA序列。(重叠基因中不仅有编码序列也有调控序列,说明基因的重叠不仅是为了节约碱基,能经济和有效地利用 DN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遗传学 生态 遗传学 期末 复习 总结 中学 教育 高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