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调试导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调试导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调试导则22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35 单机试运36 分系统调试47 中低温烘炉98 冷态通风试验99 化学清洗1210 蒸汽吹管和高温烘炉1211 锅炉机组整套启动调试1212 锅炉停运1913 事故停炉20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定形耐火材料衬体的烘烤制度22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调试导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应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火电工程锅炉机组启动调试的一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额定工作压力9.8MPa及以上、蒸汽温度540及以上的循环流化床锅炉。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2、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0184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GB 12348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J 87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DL/T435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DL/T469电站锅炉风机现场试验规程DL/T561火力发电厂水汽化学监督导则DL/T794火力发电厂锅炉化学清洗导则DL/T 852锅炉启动调试导则DL/T 1034 135MW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DL/T 1269火力发电建设工程机组蒸汽吹管导则DL/T 1322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技术导则DL/T 1326 300MW等级循环
3、流化床锅炉运行导则DL/T 5031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管道篇)DL/T 5047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锅炉机组篇)DL/T 5054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DL/T 5437火力发电厂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床料bed materialCFB锅炉启动前铺设在布风板上的具有一定厚度、符合一定粒度要求的固体颗粒,也称点火底料。床料一般为底渣或砂子。3.2物料materialCFB锅炉运行过程中,在炉膛及循环系统(分离器、立管、回料系统等)内燃烧或载热的固体颗粒。物料既包含床料,也包含新给入的燃料、脱硫剂及脱硫产物、燃料燃烧后生
4、成的灰渣等。3.3循环物料circulation material分离器分离下来通过回料系统返送回炉膛的物料。3.4循环倍率circulation ratioCFB锅炉中,由分离器分离下来且返送回炉内的物料量与给进的燃料量之比。循环倍率表征了CFB 锅炉中循环物料量的相对大小,循环倍率越大,则单位时间内物料在炉内的循环次数越多。3.5颗粒平均粒径average particle size颗粒的平均粒径有多种。对于单颗粒,由于颗粒形状不是标准的球体形状,根据体积相同、表面积相同或表面积/体积比相同等情况,可以分别确定体积平均直径、表面积平均直径和表面积/体积平均直径。对于颗粒群,通过一系列标准筛
5、孔尺寸的筛子筛分,可以测定出颗粒群粒径的大小分布和组成特性。如果颗粒粒径粗细范围较大,则称为宽筛分;如果颗粒粒径粗细范围较小,则称为窄筛分。对于宽筛分的颗粒群,可由筛分确定固体颗粒的粒度分布,并由此确定颗粒群的平均直径,包括质量平均直径、比表面积平均粒径等。工程应用中还常常用颗粒的中位径(即50%质量比的颗粒通过筛孔的直径)来衡量宽筛分颗粒群的粗细程度。3.6密相区dense-phase zone流化床锅炉燃烧室的下部、气固两相流中含有固相颗粒浓度高的区段。密相区内沿高度方向颗粒浓度逐渐降低,但变化不明显。CFB锅炉中,一般定义密相区为布风板以上低于二次风喷口高度的区域。3.7稀相区lean-
6、phase zone流化床锅炉燃烧室的上部、气固两相流中含有固相颗粒浓度低的区段。稀相区内颗粒浓度比较均匀,沿炉膛高度颗粒浓度变化比较缓慢。CFB锅炉中,一般定义锅炉中部直段500mm以上为稀相区。3.8过渡区transition zone密相区与稀相区之间的区段。3.9床层差压pressure drop of bed materialCFB锅炉炉内物料在流化状态下形成的静压差,直接反映了炉内物料处于堆积状态时的高度情况, 亦即反映了密相区内的物料总量,也称床压降。一定的物料量(料层高度)在流化状态下对应一定的床层差压。3.10流化速度fluidized velocity假设流化床内没有物料时
7、空气(或烟气)通过炉膛的名义速度,也称空塔速度或表观速度。流化速度小于气流穿过床层时的实际速度,但它定量表征了床内流动的强弱,是流化床最重要的特征速度。3.11临界流化速度critical fluidized velocity床层由固定床向流化床转变的特征速度。流化床中,床压随流化速度的增加成正比增加,但是当流化速度增加到一定值时,床压达到最大值,如果继续增大流化速度,则床压几乎不变,此时对应的流化速度即为临界流化速度,也称最小流化速度。3.12布风板阻力air distributor pressure drop布风板上未铺设床料(即空床)时一次风通过布风板的压力降,由风帽进口端的局部阻力、风
8、帽通道的摩擦与局部阻力和风帽出口阻力等组成。3.13冷态通风试验cold air ventilating test锅炉在热态投运前,启动风机,检查烟风通道、风帽畅通,调节手段正常,对风量测量装置进行标定,对燃烧系统的风压表计进行核验,调整炉内通风量,近似地模拟热态工况,检查风机调节是否满足各工况调节要求。3.14化学清洗chemical cleaning采用化学方法清除机组汽水系统中的各种沉积物、金属氧化物和其他污物,并使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3.15蒸汽吹管steam blowing利用蒸汽高速流动的动能来吹净蒸汽管道中杂物的方法。3.16锅炉烘炉boiler drying采取缓慢均匀加热的方
9、法,将炉内耐火耐磨内衬材料进行烘烤,使其所含水分蒸发,达到足够强度的工艺。3.17锅炉燃烧初调整preliminary adjustment of boiler combustion机组整套启动锅炉全燃煤期间,利用现场的在线仪表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使锅炉能安全稳定燃烧、运行状况接近或达到设计指标。3.18锅炉低负荷稳燃试验low load stable combustion test of boiler在无助燃方式情况下,锅炉在规定时间内稳定燃烧,接近或达到最低蒸发量设计值的试验。3.19满负荷试运full load operation test在设计的蒸汽参数范围内,锅炉蒸发量和汽轮发电机组
10、额定功率相匹配状况下的运行试验。4 总则4.1 本标准规定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调试的原则,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启动调试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4.2 循环流化床锅炉启动调试的调试组织、计量管理、方案与措施编制要求按DL/T 852的规定执行。4.3 设备单机试运转前相应的电气、与设备相关的热控保护应完备,单机试运结束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分系统调试。4.4 施工单位负责分部试运组织,统筹分部试运计划、单机试运条件确认、试验签证、分系统及整套消缺工作。4.5 调试单位负责整套启动试运组织。提出整套启动试运计划、分系统及整套试运条件确认、整套试运现场指挥、调试质量验收签证及指标统计工作。5 单机试运5.
11、1 试运条件试运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a)相应的建筑和安装工程应完成并验收合格。试运设备、系统以及阀门应挂牌。b)热工控制盘柜应带电。应完成热工控制盘柜通道校验;系统接线经联合校对确认。c)设备上的安全装置及各种保护整定值应确定并已设置完成,校验合格;具备投入条件。d)机组厂用电系统应带电。e)应完成设备以及阀门的单体调试、远方传动试验。f)应完成设备保护、联锁试验。g)试运设备的安全、环保措施已落实。5.2 转动机械启动前的检查应按设备说明书或运行规程进行运行前检查和设备送电。5.3 电动机试转电动机试转应符合下列要求:a)首次试转时,对能与机械部分断开的电动机,应先进行电动机单独试转,确认转
12、向、轴承振动、温升等正常。b)试转前,应进行就地事故按钮动作试验。c)电动机试转正常后方可带机械进行试运转。5.4 转动机械启动5.4.1 远方启动转动机械。转动机械首次启动后,应检查旋转方向正确。5.4.2 各转动机械的启动宜在最小负荷下进行;启动电流回归正常且稳定后,方可增加负荷;增加负荷宜缓慢,电动机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5.4.3 转动机械启动时,启动电流和启动次数应符合制造厂及运行规程的规定。5.5 试运要求5.5.1 轴承及转动部分应无异声、无摩擦、无撞击;电动机电流应正常、稳定。5.5.2 轴承温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5.5.3 轴承振动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无规定时,振动值见表1。表1
13、轴承振动值转速r/min3000以下1500以下1000以下750以下振动mm0.050.0850.100.125.5.4 转动机械运转时的噪声应符合GBJ 87以及GB 12348的规定。5.6 转动机械停运5.6.1 远方停止转动机械。转动机械的启、停操作应在DCS上完成。5.6.2 设计有就地事故按钮的转动机械,应做就地事故按钮停机试验。5.7 办理试运签证应做好单机试转记录,办理验收签证。6 分系统调试6.1 风机及其系统6.1.1 系统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进入烟风道内部检查时,应断开风机电源,做好安全隔离措施。应有专人监护,宜保持风道通风良好。b)应重点检查风帽、风室以下的风道等
14、部位。风帽疏通率应达到100%。烘炉工作结束后应再次检查风帽、风室及风道的清洁度,检查浇注料是否有脱落、裂纹长度及宽度(宽度一般不大于2mm)。c)多级离心风机或罗茨风机出口卸压阀调整完毕且可以投入使用。d)测量、吹堵装置应具备投入条件。6.1.2 联锁保护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风机冷却系统、润滑油系统故障时应联锁跳闸该风机系统。b)系统压力异常超限时,应联锁跳闸该风机系统。c)与风机有联锁关系的设备系统跳闸时,应联锁跳闸该风机系统。d)锅炉跳闸或主燃料跳闸保护动作时,应联锁跳闸风机系统。e)轴流风机试运前,应对喘振保护开关进行校验。6.1.3 启动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启动风机冷却水系统
15、;启动润滑油站,建立润滑油压力。b)启动风机并应记录启动电流、启动时间、工作电流,并确认转动部分无异声,启动电流及时间符合要求、挡板联锁功能正常、停机惰走正常。6.1.4 风机试运应符合下列要求:a)风机带负荷试运时,应检查炉膛圧力测点是否可靠投入,并将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b)检查风机及其系统上的压力表计。c)风机并联运行时,应均匀分配风机负荷,使各风机的电流值保持一致或相近。d)回料风机为罗茨风机的,带负荷试运时,应检查旁路调节阀的调整特性。e)出口无卸荷阀的高压流化风机启动时,应开启排气阀;风机启动后,逐渐关闭排气阀,当出口压力与系统压力一致时,开出口门与系统并列;关闭排气阀。f)停运风机
16、前,应做好措施,防止对其他运行系统产生影响。风机停运时,应确认风机保护、联锁动作正确。6.2 燃油(气)系统6.2.1 系统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燃油(气)系统安装验收合格。消防系统应具备投入条件。系统阀门远方传动试验完成。阀门验证失气、失电动作情况,应具备失气、失电关功能。b)检查油枪、喷嘴、油枪雾化片组装情况,检查点火枪相对位置。c)燃气系统通气前,应确认泄漏报警装置投入正常。d)燃气系统点火前,应经过气体置换,并检测合格。e)燃油(气)系统吹扫完成,雾化蒸汽(空气)系统和蒸汽伴热管道吹扫完成。f)吹扫完成后,应及时关闭蒸汽(空气)隔离门。g)系统已恢复。系统上的压力、流量、温度等表计应
17、投入。6.2.2 联锁保护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油枪联锁试验。应做燃油压力、雾化空气/蒸汽压力、冷却风/密封风等联锁试验。b)油(气)燃烧器保护试验。应做锅炉跳闸(Boiler Trip,BT)、主燃料跳闸(Main Fuel Trip,MFT),一次风量低、油(气)燃烧器风量低等保护引起的燃油(气)跳闸(Oil Fuel Trip,OFT)试验。c)进行油(气)枪顺控启、停试验。6.2.3 冷态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燃油系统充油及油循环。b)参照制造厂提供的油枪雾化片出力特性曲线,进行油枪雾化试验。c)进行燃油(气)系统泄漏试验。d)停止燃油(气)系统,检查各设备动作正确。6.2.4 热
18、态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锅炉具备点火条件时,做油(气)枪点火试验。油(气)枪点火应由顺控启动程序完成。b)调试油(气)枪火检系统。c)调试燃油(气)压力、温度、雾化蒸汽(空气)参数以及风量,使燃烧稳定。d)点火试验时,若点火失败,应吹扫后才能再次点火。6.3 给煤系统6.3.1 系统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给煤系统安装结束,单机试转完成,验收合格;给煤机称重计量装置已标定。b)检查煤仓及其防爆与灭火设施、煤仓疏松与振打装置。c)检查给煤机及入口门、出口门、密封风门、播煤风门。检查测量、吹堵装置。6.3.2 联锁保护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给煤机启动、停止程序静态试验。给煤系统启动顺序为:按
19、煤的流程,先启动下游设备,再逐级启动上游设备,最后开启煤仓出口门。停止顺序相反。给煤机启动前,应开启密封风、播煤风。b)给煤机联锁保护试验:1)下游给煤机或设备关、停时,应联锁跳闸上游设备。2)给煤机堵煤时,应联锁跳闸给煤机。3)密封风、播煤风失去时,宜联锁跳闸该给煤机。4)锅炉BT或MFT时,联锁跳闸给煤系统,各设备应同时停止,各阀门关闭。5)给煤机出口温度超过规定温度值时,联锁跳闸该给煤机,联锁关闭给煤机出口门和进口门。6.3.3 空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检查各级给煤机变频调节装置的调节范围及调节特性。b)应检查试验给煤机在最小给煤量以及最大给煤量的工作稳定性。c)一条给煤线上有多级
20、给煤设备时,应调整各级设备带负荷能力,使系统各设备的出力匹配。d)停止给煤系统,检查各设备动作正确。6.3.4 带负荷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试验最小给煤量。b)应检查额定给煤量。c)应检查系统的运行情况,调整各给煤点煤量,使其均匀。6.4 输煤与碎煤系统6.4.1 系统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消防系统应具备投入条件。清洗系统以及煤水处理系统宜具备投入条件。b)输煤系统防粉尘、喷淋、除尘设备单体调试应完成,验收合格,具备与系统设备同步投入运行的条件;电气盘柜防火封堵工作应完成。筒仓的防堵措施、防爆、通风、温度监测和喷水降温设施单体调试合格,具备投入条件。c)输煤系统广播、调度通信设备及工业电
21、视监视系统调试完毕,具备投入条件。d)各输煤系统联锁保护和报警信号装置静态调试完成。e)应检查确认输煤系统各设备、卸煤沟、筒仓、煤仓清洁无杂物。f)碎煤设备、筛分设备的间隙初调整应完成。g)除铁器调试完成、运行正常,堆取料机、卸船机等重型设备试运合格。6.4.2 联锁保护试验:a)输煤程序控制系统静态调试。输煤系统各设备的启停应符合“逆流启动,顺流停止”的顺序。b)下游输煤设备关、停时,应联锁跳闸上游设备。6.4.3 空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运行规程检查投入广播、通信、监视等系统。系统检查、送电。b)启动最下游一级的输煤皮带,联锁启动同级除尘设备。然后由下游向上游逐级启动各级设备。检查同
22、级附属设备的投入情况。配有除铁器的输煤皮带启动后,除铁器应联锁启动。c)做筛分以及旁路系统、碎煤以及旁路系统的切换试验。系统切换应灵活、可靠。d)停输煤系统,检查各设备动作正确。6.4.4 带负荷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输煤系统的带负荷试验宜在锅炉具备上煤条件后,向煤仓上煤时进行。b)应检查输煤系统带负荷运行情况。皮带应无跑偏现象;各落煤口与卸煤口防尘、降尘设备应工作正常;碎煤机、筛分设备工作正常。c)根据煤的粒度分布试验结果,调整碎煤机间隙。6.5 除渣系统6.5.1 系统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检查流化床冷渣器风室砌筑及风帽安装良好;滚筒冷渣机单机试转完成,经验收合格;检查输渣刮板机、斗式
23、提升机等相关设备及系统完善,设备单体调试及试转合格。b)排渣门、隔离阀、冷却风门、冷却水阀门试验完成,动作正确。c)渣仓料位报警信号模拟试验完成。d)卸渣设备的传动试验完成。e)冷却水侧安全阀校验合格,动作准确。6.5.2 联锁保护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按物料流程,下游设备关、停或跳闸时,应联锁跳闸上游设备。b)做冷渣器冷却水断水保护、冷却水流量低保护、超温保护试验。c)刮板机、斗提机断链保护试验。6.5.3 空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流化床式冷渣器布风板阻力试验、流化试验。b)启动冷却水系统、负压吸尘系统、正压密封风系统。按物料流程,以先下游设备、后上游设备的次序启动除渣系统;最后启动冷
24、渣器或冷渣机,开排渣门。c)联锁保护动态试验。d)停冷渣器系统,检查各设备动作正确。6.5.4 带负荷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锅炉低负荷运行阶段,依次进行各个冷渣器或冷渣机排渣试验;锅炉高负荷运行阶段,进行冷渣器出力试验和热态调整。b)排渣系统釆用凝结水回收热量时,应做冷渣器及其冷却水的投入和切除试验,调整运行方式,并应与回热加热系统运行方式相协调。6.6 启动床料系统6.6.1 系统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各阀门、设备和保护装置应单体调试合格。料斗料位报警与系统联锁装置单体调试合格。b)料斗及系统内部清理干净,经检查确认。c)系统严密性试验应合格。6.6.2 联锁保护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
25、按物料流程,下游设备关、停或跳闸时,应联锁跳闸上游设备。b)输送介质失去时,联锁跳闸相应设备。6.6.3 空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各设备进行通气联动试验。b)进行仓泵、气化风机、输送空气压缩机或风机的冷态试验。c)系统启动顺序为:投入系统加热装置;投入料斗除尘器;启动气化风机;建立输料管线风量;启动装料/排料阀。停止顺序相反。d)由输送带、链斗和刮板机组成的启动床料系统启动时,应按物料流程先启动下游系统的设备,然后逐级启动上游系统的设备。停止顺序相反。6.6.4 带负荷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启动床料系统带负荷试验宜在锅炉第一次加床料时进行。b)启动床料系统试运前,锅炉炉膛、返料器、外置
26、换热器应检查清理完毕。c)启动系统,检查、试验系统带负荷能力。d)启动床料系统所存储床料应满足床料颗粒度及含碳量要求。6.7 石灰石系统6.7.1 系统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石灰石仓排粉风机及除尘器、石灰石系统加热及其保护装置、输送风机或空压机单体调试完成。石灰石仓高、低料位指示及报警装置单体调试合格;石灰石密封风系统应完善。b)石灰石输送系统布置的仪表、测点,指示、报警信号等应投用可靠。c)各设备通气联动试验及严密性试验合格。6.7.2 联锁保护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系统启、停顺序控制程序静态试验。b)按石灰石流程,下游设备关、停或跳闸时,应联锁跳闸上游设备。c)保护试验。锅炉床温低、锅
27、炉BT或锅炉MFT时,应联锁跳闸石灰石系统。6.7.3 空载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对各设备进行通气联动试验。b)进行仓泵、气化风机、输送空压机或风机的冷态试验。c)启动系统。系统启动顺序为:投入系统加热装置;投入石灰石仓除尘器;启动气化风机;建立输料管线风量;启动装料/排料阀。系统停止顺序相反。d)停止系统,检查各设备动作正确。6.7.4 带负荷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在锅炉主燃料投入,炉膛温度达到规定的温度后,启动系统,投入石灰石,进行热态调整试验。b)应调整石灰石输送风机压力、流量,确保将石灰石粉送入炉膛。c)投入SO2自动控制系统。d)系统投入前应确保石灰石粉维持干燥。6.8 循环灰系
28、统(回料器和外置换热器)6.8.1 系统检查:a)回料器和外置换热器以及与此关联的系统应完整。相关系统风压、水压试验合格。b)流化风机及其系统应完善,保护、联锁应投入。c)调节门动作灵活,开、关到位,方向正确;系统压力、流量测量装置设计完整,安装正确;事故放灰管及其关断门符合要求。d)检查回料器和外置换热器布风板与风帽清洁、完整;风室及以下风道清洁、通畅。e)若采用灰控制阀,检查投入灰控制阀控制水系统、冷却水系统。6.8.2 联锁保护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蒸汽流量小于规定的外置换热器的冷却蒸汽流量时,关闭流化风,关闭灰控制阀。b)灰控制阀主冷却水流量低或断水时,联锁开启备用冷却水,向灰控制阀
29、提供冷却水。c)灰控制阀冷却水断水保护动作时,关闭灰控制阀。d)外置换热器流化风中断或低于临界流化风量,关闭灰控制阀。e)外置换热器流化风室风压高,关闭灰控制阀。6.8.3 冷态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做回料器、外置换热器冷态通风试验,标定流量测量装置,测定布风板阻力特性。b)向回料器、外置换热器填充循环物料,进行流化试验、回料特性观察试验。c)做灰控制阀控制水系统、冷却水系统切换试验。d)做灰控制阀回灰调节特性静态调节模拟试验。6.8.4 热态调整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锅炉带负荷后,应根据升负荷要求及投入条件,适时投入循环灰系统。b)启动初期,宜缓慢调整循环灰系统各个风量,逐渐建立物料循环
30、,避免对锅炉燃烧造成冲击。c)应逐步调整各外置换热器灰控制阀开度,使外置换热器灰位达到稳定运行及汽温调节要求值,并相应调整外置换热器流化风,保持流化风量恒定。d)检查回料器、外置换热器的膨胀,消除漏风、漏灰。e)停炉期间,应定期对外置换热器内的循环物料进行流化操作,防止循环物料吸潮结块。 6.9 紧急给水系统6.9.1 系统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a)系统设备以及电气、热工控制部分调试完毕。b)紧急给水系统冲洗合格,紧急给水系统除盐水箱补水正常。c)柴油机、紧急给水泵单机试转合格。紧急给水泵系统处于备用状态。d)检查清理柴油机排气口区域,做好禁止通行标志。6.9.2 联锁保护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
31、)将就地柴油机切换开关置于应急启动状态位置,投入紧急给水泵联锁,系统备用。b)给水系统故障时,应联锁启动紧急给水泵向锅炉供水。c)灰控制阀冷却水中断时,应联锁启动紧急给水泵,向灰控制阀供冷却水。d)做就地事故按钮停机试验。6.9.3 启动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投入冷却水、润滑油系统。b)开启紧急给水系统入口门,关闭出口门;开启柴油机排气门。c)做紧急给水泵就地启动试验。d)做紧急给水泵远方启动试验,观察紧急给水泵低速运转正常。6.9.4 联锁启动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a)应急启动紧急给水泵应符合下列要求:1)将就地柴油机切换开关置“应急启动”位。在“应急启动”位时,机油泵每隔一小时自转5min
32、。2)在DCS上的“应急启动”状态启动紧急给水泵;紧急给水泵达到低速后,自动升速到额定转速。开启再循环,或将系统切换至给水控制回路或灰控制阀冷却水控制回路。b)第一次启动或长期停放时,柴油机启动前,先启动机油泵,向柴油机润滑系统充油。在低速位启动紧急给水泵,待升至低转速并稳定后,按高速按钮,将转速提升到额定转速。c)停止柴油机组,检查各设备动作正确。6.10 其他常规分系统与煤粉锅炉类似的常规分系统调试工作执行DL/T852规定。7 中低温烘炉7.1 条件确认7.1.1 锅炉内所有的耐火、耐磨材料砌筑完毕,自然养护应在7d以上。7.1.2 烘炉临时系统安装调试完成,验收合格。7.1.3 消防系
33、统经消防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并具备投运条件。7.1.4 锅炉补给水系统调试合格。给水系统调试完毕,具备投运条件。7.1.5 空气预热器系统安装调试完成,具备投入条件。7.2 技术要点7.2.1 应按耐火材料厂提供的烘炉曲线控制温度,或参考附录A。7.2.2 应按制造厂规定开排湿孔,排湿孔应均匀开设,以利于湿蒸汽均匀、同步排出。排湿孔数量以及形状应以满足排湿要求为宜。排湿孔在高温阶段烘烤结束后方可进行封闭。7.2.3 烘炉按工艺分成低温、中温和高温三个阶段;烘炉过程宜连续,每个阶段的烘炉应连续完成。7.2.4 升温速率应符合耐火材料厂规定,一般以10/h20/h为宜,耐火材料厚时,升温速率取下限。多
34、雨地区,耐火材料在雨季或冬季施工的,自然养护时间不足或炉墙含水率较高的,低温烘炉阶段升温速率以5/h10/h为宜。7.2.5 烘炉时,应注意控制升温速率,使温度均匀平稳上升;实际温度与控制温度的偏差符合要求,一般应保持在20以内。7.2.6 当烘炉温度分别达到150、350400、550600左右时,应恒温24h左右,以便水分排出和维持加热均匀性。7.3 过程控制7.3.1 烘炉期间,空气预热器吹灰应连续投入。7.3.2 升温升压过程中,应密切监视尾部竖井、外置换热器的烟气温度,检查锅炉膨胀以及炉墙排汽。7.3.3 烟风道排水。7.3.4 在达到最高烘炉温度,并按烘炉曲线降温之前,就地检查排湿
35、孔,如无明显的湿蒸汽排出时,开始按烘炉曲线降温。7.3.5 中温烘炉阶段结束后,清理烟风道。7.4 质量标准7.4.1 应采用表观检查和试块含水率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检验烘炉结果。7.4.2 表观检查。烘炉后,各部位表面应平滑无材料脱落。裂纹宽度应小于2mm,长度应不大于500mm,每平方米裂纹数量不多于1条。7.4.3 试块的含水率以及取样化验按DL/T 5047相关规定执行。7.4.4 试块的结构应与相应部位的炉墙结构相同,形状、尺寸及数量应能够满足相应部位的检验要求,每部位试块的数量不能少于两块。试块的放置应与该部位烘烤条件相似。8 冷态通风试验8.1 条件确认8.1.1 锅炉本体安装结束,
36、验收合格。8.1.2 冷却水、仪用与厂用压缩空气系统正常投入使用。8.1.3 各辅机的联锁、保护装置单体调试完毕;逻辑正确、动作可靠。锅炉风烟系统各个风机试转合格,具备投运条件。8.1.4 所有风压、风量测量元件以及变送器单体调试合格;仪表管路风压试验合格。8.1.5 与风压、风温、风量、炉膛负压有关的数据采集系统调试合格,测点就地位置应与DCS显示位置相对应。8.1.6 风量测量元件以及测量标定孔的安装位置符合试验要求。8.1.7 试验平台搭设完毕,照明充足。8.1.8 试验所需床料和循环物料已备齐。8.2 系统检查8.2.1 检查烟风系统、循环灰系统、冷渣器系统清洁、完整;布风板风室以及风
37、道内清洁、风帽位置正确、安装牢固,风帽小孔畅通。8.2.2 风门挡板操控灵活,检查确认合格。8.2.3 静态检查风烟系统逻辑、联锁保护正确。8.2.4 按运行规程做系统启动前检查。8.3 启动风机8.3.1 启动空气预热器,依次启动引风机、二次风机、回料风机、一次风机;一次风机启动后,启动冷渣器。8.3.2 执行炉膛吹扫程序。8.3.3 风机启动完成后,应对各测点进行动态检查、调校。8.4 风量标定试验8.4.1 在通风工况下,通过对测速元件的输出压差与标准测速管或经过标定的测速装置的输出压差(或风速)的对比测量,求得该元件的速度修正系数,试验方法按GB 10184、D5469执行。8.4.2
38、 应选取有代表性的不少于3个负荷工况或风门开度分别做标定试验。8.4.3 标定试验应做测点处温度、静压和当地大气压力的修正。8.4.4 应对测速元件处动压进行实测校核。8.4.5 标定现场实测记录应与测速元件的DCS显示风速或风量记录同步。8.4.6 计算测速元件的速度修正系数,修正测速元件的风量计算公式。根据需要对修正后的风量进行复测与校核。8.5 通风阻力特性试验8.5.1 记录各通风工况下烟风系统各处以及一次风、二次风、流化风及冷却风的压力、流量、温度等特性参数,计算暖风器系统、空气预热器、烟风道的通风阻力。8.5.2 应对风室、炉膛内部、回料系统、外置换热器、冷渣器等处温度、压力测点的
39、准确性进行校核确认。8.5.3 通风试验时,应检查各个二次风口的通风情况。8.6 炉膛阻力特性试验8.6.1 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应将炉膛出口压力和二次风口区域压力调节在正常运行范围并维持稳定。b)进行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时,调节装置开度应从最小位开始,每增加一定开度时,记录通过布风板的风量、布风板前后的压力或压差;风机接近额定电流后,逐渐减小调节装置开度;记录各工况下通过布风板的风量、布风板前后的压力或压差。c)现场实测记录应与DCS记录同步。d)绘制布风板阻力与一次风量的特性曲线。8.6.2 床层总阻力特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将床料填充到设计厚度或试验厚度,一般为600
40、mm900mm。试验床料以接近启动床料为宜。b)测量床层总阻力,试验方法与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相同,记录风室与料层上部区域的压力差。c)绘制床层总阻力与一次风量的特性曲线。8.6.3 计算料层阻力应符合下列规定:a)计算料层阻力。某一次风量下的料层阻力等于该一次风量下的床层总阻力与该一次风量下的布风板阻力之差,即料层阻力一次风量Q1(i)=床层总阻力一次风量Q1(i)-布风板阻力一次风量Q1(i)b)绘制料层阻力特性曲线。8.6.4 临界流化风量确定和临界流化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用做图法求取临界流化风量:在料层阻力特性曲线上沿料层阻力曲线上升段做一切线;沿料层阻力曲线水平段做一水平线;两线交
41、点的坐标对应的一次风量为临界流化风量。b)临界流化试验。就地观察床料逐渐流化的过程,分析压力变化;当床料膨胀、鼓泡翻动并有大颗粒浮现到床面、料层压力基本稳定时,床料达到临界流化状态。记录该点所对应的一次风量。将这一风量与做图法得到的临界流化风量对比。两者应相一致,如偏差过大,应查找原因,复核试验结果。8.6.5 布风均匀性观察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布风均匀性观察试验一般在临界流化试验完成后进行。b)平缓地增加一次风量,床料达到临界流化状态后保持数分钟。停止风机,进行观察。停止风机的操作应迅速完成。c)试验观察要点如下:1)在增加一次风量过程中,观察床面从鼓泡到流化变化时的均匀性。2)床面应平
42、整、均匀,无凸起和凹陷现象。如有异常,应检查风帽堵塞、风帽脱落、漏孔以及风道结构和导流板设计安装情况等,并及时处理。8.7 回料器试验8.7.1 标定回料器风量测量装置。8.7.2 测定回料器布风板阻力特性。8.7.3 向回料器填充循环物料。试验物料宜与锅炉的循环灰特性相近。8.7.4 用分离器分离的方式向回料器填充物料时,关闭回料器的流化风;调节一次风量与二次风量应足够建立灰循环。8.7.5 回料特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启动回料风机,建立回料器风室压力,逐渐开启松动风门,松动立管物料;逐渐开启回料风门,记录不同工况的回料风量和松动风量,以及各风室风压。b)当达到连续回料状态时,记录回料风
43、量。记录各风室的风压、风量、挡板开度。c)继续增加回料风量,观察回料量变化。d)参照8.6整理料层阻力曲线,求取临界流化风量。8.8 外置换热器试验8.8.1 标定外置换热器风量测量装置。8.8.2 测试外置换热器布风板阻力应符合下列规定:a)按照8.6.1炉膛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的方法进行外置换热器布风板阻力试验。b)启动流化风机;调整外置换热器各调节风门开度,做各个仓室布风板阻力特性试验。c)绘制外置换热器各仓室布风板的阻力特性曲线。8.8.3 外置换热器料层阻力与临界流化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a)外置换热器试验物料宜与锅炉循环物料特性相同。物料应保持干燥。b)向外置换热器填充物料。填充高度以
44、略低于分隔墙或受热面高度为宜。c)外置换热器料层阻力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逐渐增加外置换热器各室的流化风量,使物料流化。2)记录各工况下的风室压力、料层上部压力与流化风量。3)逐渐减小外置换热器流化风量,记录各工况下的风室压力、料层上部压力与流化风量。d)参照8.6.3计算并绘制外置换热器各仓室的料层阻力特性曲线。8.8.4 确定外置换热器临界流化风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用做图法确定外置换热器各仓室的临界流化风量。在料层阻力与风量的特性关系曲线上沿料层阻力曲线上升段作一切线;沿料层阻力曲线水平段作一水平线;两线交点对应的风量为临界流化风量。b)通过就地观察外置各仓室床料逐渐流化过程,确定外置
45、换热器的临界流化风量,试验方法参照8.6.4。8.9 循环灰系统临界流化速度校核计算采用经验公式(1)校核计算临界流化速度umf,即umf=0.294dp0.584vg0.056pgg0.528 (1)式中:dp颗粒定性尺寸(颗粒的筛分平均粒经),m;vg体运动黏度,m2/s;p,g颗粒和气体的密度,kg/m3。8.10 冷渣器试验8.10.1 采用风水联合冷渣器的锅炉机组,宜进行风水联合冷渣器的临界流化试验。8.10.2 试验物料与床料相同,试验方法参照8.6炉膛阻力特性试验和8.8外置换热器试验。9 化学清洗锅炉化学清洗按DL/T 794及DL/T 852的规定执行。10 蒸汽吹管和高温烘炉高温烘炉宜和蒸汽吹管结合在一起进行。锅炉点火后按照高温烘炉的曲线进行升温升压,在此过程中,进行蒸汽吹管的部分工作(冷热态冲洗,关闭对空排气、热紧螺丝、膨胀检查、开关疏水、开临吹门等),但是,原则上以高温烘炉为主线。高温烘炉合格后按照吹管的要求进行。10.1 蒸汽吹管和高温烘炉应满足下列要求:a)吹管临时系统执行DL/T5047及DL/T1269的规定。b)锅炉在蒸汽吹管阶段投煤时,系统应具有控制锅炉压力的可靠设施。c)汽轮机盘车系统应调试合格,具备投运条件。d)锅炉压力控制阀(PCV阀)以及锅炉临时泄压管道和阀门安装调试完毕,锅炉具备可靠的排汽泄压手段。10.2 注意事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