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本通2023(新高考).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历史一本通2023(新高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一本通2023(新高考).docx(8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名校联盟知识手册目录考点 0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考点 02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22考点 0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44考点 04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美国联邦制和共和政体的确立59考点 05近代列强的侵略战争82考点 06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109考点 0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十年对峙132考点 08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61考点 09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俄国的十月革命190考点 1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13考点 1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42考点 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271考点 13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296考点 14新航路的
2、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324考点 15 两次次工业革命354考点 16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80考点 17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413考点 18 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444考点 19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477考点 20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503考点 21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530考点 22 春秋战国与汉代儒学559考点 23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577考点 24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601考点 25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634考点 2620 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662考点 28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716考点
3、29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742考点 30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785淘宝店铺:名校学习资料小站。更多名校内部好资料,请联系小柴老师微信 15313696772181考点 01 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备考策略】“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考查往往较简单,复习重点是理解基本概念及宗法制的深远影 响;“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近年未考具体内容,掌握基本史实即可;今后高考仍将重点考 查选择题,要求不会太高;从考查角度上看,(1)理解和比较分封制、宗法制、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等基本概念。(2)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 历史的深远影响。此外,古代史比较适合考查史学
4、基本方法,应多关注此类题型,适度提升 史学核心素养。预计 2023 年的高考会以历史核心素养为指导,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考查先秦时期的阶段特征,分析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时期。【重要考向】一、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二、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背景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目的巩固周王朝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内容(1) 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分封的主体是同性子弟。(2) 诸侯权利:在自己的封疆内,可以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3)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5、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特点(1) 确立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2) 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秩序。(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影响(1)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2)推动了文化交流与认同,使周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 稳定性和延续性。(3)受封的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开始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是春秋战国各国纷争的根源)2. 西周的宗法制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制度。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内容(1)嫡长子继承制(核心)。(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特点(1)最
6、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由宗法制度产生的宗法观念:“亲亲尊尊”、男尊女卑、忠孝观念)【概念阐释】“家国同构”“家国同构”: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同性,是宗法社会的显著特征。 “家”是小“国”,“国”是大“家”。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家国同构”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的融合。这种借助血缘人伦关系来治理国家的政治模式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要点突破】1. 分封制蕴含着国家统一(1) 分封制使统一的制度在统治疆域内得以普遍实行,改变了商
7、朝内外服制度下王畿内外松 散的联盟关系。分封制确立了严格的君臣关系,政治格局由之前的诸侯承认天子转变为天子 封立诸侯,由不同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变为同一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分封制使地方的权力来源 于中央(周王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2) 分封制下,受封者及其部属与封地的土著族群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西周的思想文化 在分封制的影响下也被传播到各地,这有利于统一的文化认同的形成,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 国家的形成。2. 宗法观念对国家政治结构的渗透(1) “家天下”政权模式的长期延续:宗法制度的本质就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在皇位继承上, 历代帝王大多遵行嫡长子继承制的宗法原则。(2) 亲亲伦
8、理政治原则的不断扩张:亲亲是宗法制度的基础,在统一的帝国中,亲亲的宗法 原则通过儒家的鼓吹与发挥,成为专制政治的一种补充。(3) 宗法原则成为维系王朝政治的惯性力量:几千年来,王朝国姓屡经更迭,王朝政治模式 却一如既往,宗法制是维系王朝政治的重要力量。【典例】1(2022江苏南京三模)西周晚期师?簋铭文记载,周王派师?率领齐师和其他武装平息东国淮夷的叛乱并顺利班师。同时期的晋侯苏编钟铭文也记载,周王命令晋侯苏协同自己亲 征,参加对东方“夙夷”的作战,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 )A 王室权威尚未受到冲击B 客观推动华夏认同的形成C 铭文记载反映历史全貌D 诸侯的权力义务实现统一
9、【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周王室同少数民族的作战,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华夏文化的认 同,故选 B 项;西周晚期王室衰微,且材料不涉及王室权威问题,排除 A 项;铭文只能反映历史的一部分,而不是全貌,排除 C 项;材料只强调诸侯随从作战的义务,不涉及诸侯的权力,排除 D 项。2(2022山东济宁高三 5 月高考模拟考试)表 1 是文献中关于周公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周公()表 1文献记载内容左传先君周公制周礼礼记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
10、致政成王A 通过非法夺权方式建立统治B 注重强化贵族等级秩序C 实现了与周边各族和谐相处D 开创了大一统政治局面【答案】B【解析】据材料“周公制周礼”“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六年制礼作乐”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周公制作周礼的主要目的在于强化西周初年的分封等级秩序,故选 B 项;据材 料“七年致政成王”,可知周公并未夺取政权,排除 A 项;据材料“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可知西周初年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比较紧张,排除 C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创大一统政治局面是秦朝,排除 D 项。3(2022广东湛江二模1)据卜辞考订,商朝产生了十七世二十九王,由弟继位
11、或堂弟继位现象者为七世十二王,而父子相继现象者为十世十七王。这表明商代()A 政治局势动荡不已B 家族血缘关系不断强化C 宗法制度已具雏形D 王位继承制度尚未形成【答案】C【解析】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而嫡长子继承制的基础是父死子继,由题干材料 可知,商代继承关系中父子相继现象已经超过了由弟继位或堂弟继位现象,故选 C 项;题 干只说到了王位继承的两类不同现象,并没有提到继承中是否发生政局动荡,排除 A 项; 题干只提到了家族内继承的现象,但并没有提到家族血缘关系发展的趋势,排除 B 项;禹 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就开创了王位继承制,排除 D 项。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 以血缘关系
12、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即“家国同 构”),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宗法制度渗透于社会整体。2. 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 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 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4. 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5. 稳定延续:夏、商、西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图示巧记】【典例】1(2022江苏百校联考高三第二次考试)由于分封制的史料记载比较模糊,学术界关于分封制起源的看法并不一致。周谷城 中国通史
13、“所谓封建,自有部族战争以来,便已有了雏形”。斯维至封建考源 认为“真正的封建至少要从夏代开始”。胡厚宣在对甲骨卜辞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至少在殷高宗武丁之世已有封国之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历史结论应提倡多元化B 考古佐证更具有客观性C 历史研究需要不断探索D 历史久远导致难有定论【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关于分封制,周谷城认为自有部族战争以来,就已经有雏形了;斯维至 认为分封制要从夏代开始;而胡厚宣提出在殷高宗武丁之世已经有封国了,这说明关于分封 制的起源并未达成一致,所以历史研究需要不断探索,故选 C 项;材料反映关于分封制的 起源学术界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但并非历史结论应该提
14、倡多元化,排除 A 项;材料反映三位学者对分封制起源的看法,并未得出谁的看法更具有客观性,排除 B 项;学术界对分封 制起源的不同看法,说明分封制起源尚未形成定论,但不一定就难有定论,排除 D 项。2(2022山东潍坊高三 3 月高考模拟)西周贵族更加重视青铜器对维护自身地位的作用,往往在青铜礼器上铭铸长篇文字,颂扬先祖、家族、自己的权位、恩宠和功绩,企求垂之永 久。这一现象()A 提高了青铜铸造技艺B 使金文成为官方文字C 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D 缘于宗法分封制推行【答案】D【解析】青铜器用于祭祀及军事等方面,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 器物,“西周贵族更加重视青铜器对维护自
15、身地位的作用”即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 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宗法分封制与材料中“颂扬先祖、家族、自己的权位”相符,故选 D 项;材料中“重视青铜器对维护自身地位的作用”反映了青铜礼器的作用,而非铸造技艺,排 除 A 项;金文是铸造在殷商与周朝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并非官方文字,排除 B 项;“颂扬先祖、家族、自己的权位”体现了是人而非天,排除 C 项。3(2022湖南六校高三 4 月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殷商的祭祀活动非常频繁,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有一次名目不同的祭祀活动;周代则减损了殷商时频繁的祭祀制度,创造了昭穆制 度。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商代祭祀制度比周代更为完备 B
16、周代对商代祭祀制度的否定C 周代祭祀制度比商代更为理性 D 周代对商代祭祀制度的继承【答案】C【解析】周代祭祀不如商代频繁,但是在继承商代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昭穆制度来别贵贱亲 疏,这就更有利于维护其统治,所以体现了周代更为理性的祭祀制度设计,故选 C 项;题 干提到的是商代祭祀活动的频繁,并没有提到其祭祀制度是否完备,排除 A 项;周代的祭祀制度是对商代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否定,排除 B 项;“减损”和“创造”说明周代不是完全继承了商代的祭祀制度,而且昭穆制度体现了周代的发展和创新,排除 D 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时间:公元前 221 年,定都咸阳。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混战
17、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 建王朝。皇帝制度由来: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特征: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影响: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1)三公:丞相: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在秦虚设。中央: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2) 九卿:丞相之下设的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3) 作用(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职就
18、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地方:郡县制(1) 由来:春秋战国时期,新兼并的地区已经推行,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废分封,行郡县”。郡县制是对分封制的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2) 内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等职官;“县”隶属于“郡”。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建立起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郡县绝对服从中央,而分封制下的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3) 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形成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和地方郡县制。影响(1) 积极:彻底打破了传
19、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 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2) 消极: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专制统治易形成暴政,最终导致秦短命而亡。【图示巧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要点突破】1.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1) 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围绕着皇权 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各个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 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不致旁落。(2) 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帝专设的, 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特点。2
20、.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类别分封制郡县制建立基础血缘关系按地域划分传承制度诸侯王位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官员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土地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巩固了统治,但易导致分裂割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3.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1) 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是建立在分封制和宗法制以及“世卿世禄”制基础之上的由贵族代表 人物掌握政权的政治制度。贵族世袭官职,世卿世禄。(2)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
21、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 建立起来的中央或地方行政权力体系,包括有关官僚机构的组织运作与官僚的活动及一套完 整的制度规定。(3)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官僚制取代贵族制,地缘政治组织取代了血缘政治组织,一种新型 的国家形态和国家管理方式及政治体制由此建立起来。【典例】1(2022江苏南京三模)2002 年 4 月,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龙山县里耶战国至秦代古城遗址进行挖掘,出土大量秦代简牍。下图为一片记载户籍的简牍,作为课役的依据,其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其妻子名“沙”,两个女儿名为“泽若”和“伤”。据此可知,秦代( )图 1A 赋役标准趋向单一B 政府可以调配国家资源C 小农经济由此形
22、成D 隶书已成全国统一文字【答案】B【解析】秦代户籍简牍是课役的依据,简牍记载了每户人口的详细信息,可知秦代政府可以 依据户籍调配国家资源,故选 B 项;材料信息未体现赋役标准是什么,排除 A 项;春秋战国已经形成小农经济,排除 C 项;秦代全国统一文字是小篆,排除 D 项。2(2022山东潍坊高三上学期期末)秦朝的九卿有掌宗庙礼仪的奉常,掌宫廷警卫的郎中令,宫门屯卫的卫尉,掌御用车马的太仆,掌刑法的廷尉和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生活供应 的少府等。这表明秦朝( )A 皇帝制度最终确立B 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 具有家国一体观念D 形成分层管理的中央体系【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掌宗庙礼仪掌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2023 新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