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股份.docx





《2023年-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股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财务报表分析案例蓝田股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财务报表分析蓝田股份案例一、蓝田年财务分析(一)静态分析33,106,703.98(流动资产合计)流动比率=二0.77(流动比率)560,713,384.09 (流动负债合计)蓝田股份的流动比率小于1,意味着其短期可转换成现金的流动资 产不足以偿还到期流动负债,偿还短期债务能力弱。433,106,703.98 (流动资产合计)-236,384,086.72 (存货净额)速动比率=一 = 0.35(速动比率)560,713,384.09 (流动负债合计)蓝田股份的速动比率只有0.35,这意味着,扣除存货后,蓝 田股份的流动资产只能偿还35%的到期流动负债。净营运资金=433,106,703.98
2、(流动资产合计)一560,713,384.09 (流动负债合计)=-127,606,680.11 (净营运资金)蓝田股份2000年净营运资金是负数,有1.3亿元的净营运资 金缺口。这意味着蓝田股份将不能按时偿还12.7亿元的到期流动 负债。2001年中期主要财务指标2001年中期 2000年中期 2001年中期/2000年2001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加大了对银行资金的依赖程度, 流动资金借款增加了 1.93亿元,增加幅度达200%。这与其良好的 现金流表现不太相符。按照公司优秀的现金流表现,自有资金是 充足的,况且其帐上尚有H.4亿元的未分配利润,又何以会这样 依赖于银行借贷? 2000年该公
3、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7.86亿元, 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则为-7.15亿元(绝大部分是固定资 产投入),这两个数字极为相近,这是巧合吗?3 .产品毛利率怎么会如此之高?2000年年报以及2001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 为32%,饮料的毛利率达46%左右(身处同行的深深宝的毛利率约 20%,驰名品牌承德露露毛利率不足30%)。从公司销售的产品结 构来看,以农产品为基础的相关产品,都应是低附加值商品,一 般情况下,这种产品结构的企业,除非是基于以下几种情况才会 有如此高的毛利率:(1)产品市场被公司绝对垄断,产品价格由 公司完全控制;(2)产品具有超常低成本的优势。从实际情况看
4、, 以公司现有的行业属性、市场环境、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进行评 估,达到这样高的赢利水平的可能性有多大?4 .巨额广告费用支出哪里去了?公司2000年的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的销售收入达到5亿多 元,而其中仅3590万元是通过集团公司遍布于全国的销售网点销 售的,仅占股份公司销售量的1.9%, 2001年中报显示的情况也基 本如此。而野藕汁、野莲汁在中央电视台投放的巨额广告费用应该是由“中国蓝田总公司”投放的,因为在股份公司的报表中找 不到巨额的广告费用支出。这里是否存在着虚增股份公司利润的 嫌疑?5 .职工每月收入仅100多元?从现金流量表“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栏中看 出,2000年
5、度该公司职工工资支出为2256万元,以13000个职工 计,人均每月收入仅144.5元,2001年上半年人均收入为185元。 如此低廉的收入水平,对于员工30以上为大专水平的蓝田股份职 工,对于历年业绩如此优异的蓝田股份而言,合于情理吗? 年报显示,2000年利润总额5亿元。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肖 星博士的分析,蓝田股份的利润事实上主要来源于洪湖水产公司。在蓝田20万亩的可开发水面中,从生产者的角度分析利润构 成,洪湖水产的利润来源有两块:一是承包给当地农户自由养殖 的约1万亩水面,另一个是由公司职工经营的19万亩水面(不包括 正在开发的3期工程的10万亩水面)。在自己职工经营的19万亩 中
6、又有约2万亩是用来搞生态旅游的,由一个生态旅游公司管理 (包括对承包的一部分进行管理)。蓝田股份2000年年报以及2001 年中报显示,蓝田股份水产品的毛利率约为32%,饮料的毛利率 达46%左右。显然,其超额利润来自于生态旅游和承包这两部分 以外的特种养殖和饮料业务。据记者掌握的资料,生态旅游公司2000年的收入占水产公司 当年总收入的1/6强。今年,客流量在增加近一倍的情况下,日 客流量达到1000人,现金收入18万左右。也就是说,旅游公司 在不考虑淡旺季的情况下,去年的收入应是3500万元。承包给农 户的1万亩水面,去年农户每亩每年交给蓝田320元,除去固定 资产以外的成本,蓝田每亩收益
7、为200元左右,总收入为200万。 这样计算,水产公司的总收入应是2.5亿,而不是报表所称的5 个亿。如果考虑固定资产的投入,包括庞大的围湖造堰工程,巨大 的生态旅游的宾馆、景点等的基础建设,按照惯例,旅游景点至 少要在五年以后才能开始赢利,即使从96年建设生态旅游开发的 2万亩水面算起,至今,旅游业务刚过盈亏平衡点,是没有任何利 润率可言的。那么,另外2.5亿元从何而来?五、公司造假据中国证监会1999年10月公布的查处结果,蓝田股份在股票发 行申报材料中,伪造有关批复和土地证,虚增公司无形资产1100 万元;伪造三个银行账户1995年12月的银行对账单,虚增银行 存款2770万元;将公司公
8、开发行前的总股本的8370万股改为6696 万股,对公司国家股、法人股和内部职工股的数额作相应缩减, 隐瞒内部职工股在1995年11月6日至1996年5月2日在沈阳产 权交易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事宜。问题还远不止于欺诈上市留下的阴影,蓝田股份直到2001年中期 的业绩仍难以让投资者信服。首先,业绩有控股股东操纵之嫌。 蓝田股份虽声称公司已与控股股东做到“三分开”,但其“三分开” 是真是假难辨。蓝田股份的经营活动与中国蓝田总公司关系密切, 该公司董事、原董事长兼总经理瞿兆玉,同时任中国蓝田总公司 法定代表人。中国蓝田总公司是蓝田股份第一大股东湖北洪湖蓝 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的控股股东,两者间实际属“
9、爷孙”关系。 中国蓝田总公司作为蓝田股份的代销商,其代销数额虽不可观, 但作用却惊人。据中报显示,2001年上半年,中国蓝田总公司代 销759.47万元商品,占当期蓝田股份销货的0.93%。而蓝田股份 生产的野藕汁、野莲汁、红心鸭蛋等产品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 目黄金时间的广告,及公交车、路牌等广告均由中国蓝田总公司 支付费用,且公司也没有承诺在未来支付该广告费用。蓝田股份 的广告费如此开支,让头脑清醒的投资者疑窦丛生。问题在于两 点:其一,高额广告费由中国蓝田总公司义务代付,蓝田股份的 营业费用失真,净利润含大量水分。其二,中国蓝田总公司又有 多大的能力继续负担这笔巨额费用而不需要任何回报?蓝
10、田股份 未来的业绩可能面临“缩水二其次,鱼塘里的业绩神话能维持多久。蓝田股份上市后的业 绩增长令人惊叹,该公司1995年净利润2743.72万元,1996年上 市当年翻番实现5927万元,1997年至1999年三年分别为14261.87 万元、36472.34万元和54302.77万元。蓝田股份的业绩增长就似“放卫星”,几乎年年实现翻番增长,直到2000年后才出现萎缩, 降至43162.86万元。蓝田股份的业绩主要来自“神奇”的鱼塘效益,原总经理瞿兆玉曾在去年3月称,几年来产品始终处于不愁 销的状态。瞿兆玉继而介绍,洪湖有100万亩水面可以开发,蓝 田股份现在只开发了 30万亩,而高产值的特种
11、养殖鱼塘面积只有 1万亩,这种精养鱼塘每亩产值可达3万元,是粗放经营的10倍。 据有关报道称,蓝田股份在精养鱼塘推行高密度鱼鸭配套养殖技 术,每亩平均产成鱼由35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加上养鸭收入, 每亩平均收入由1400元提高到近万元,养殖成本降低20%。另外, 蓝田股份在洪湖饲养的红心野鸭蛋供不应求,实现原料自给后, 每枚可增加毛利0.3元。而同样是在湖北养鱼,去年上市的武昌鱼 在招股说明书中称,公司6.5万亩鱼塘的武昌鱼,养殖收入每年五 六千万元,单亩产值不足1000元。蓝田股份创造了武昌鱼30倍 的鱼塘养殖业绩,其奇迹有多少可信度?如今已越来越遭怀疑。再次,应收账款之迷解释离奇。蓝
12、田股份去年主营业务收入 18.4亿元,而应收账款仅857万元。公司方面称,由于公司基地 地处洪湖市瞿家湾镇,占公司产品70%的水产品在养殖基地现场 成交,上门提货的客户中个体比重大,当地银行没有开通全国联 行业务,客户办理银行电汇或银行汇票结算货款业务,必须绕道 70公里去洪湖市区办理,故采用“钱货两清”方式结算成为惯例, 造成应收账款数额极小。蓝田股份的这一解释引出新的疑问,该 公司似乎在上市公司中又创一项奇迹,即近18亿多主营业务收入 主要靠现金交易完成。稍懂财会知识的人士,势必对蓝田股份“钱 货两清”方式结算下的销售收入确认产生怀疑。另外,蓝田股份 去年野藕汁、野莲汁等饮料销售收入达5.
13、29亿元,难道饮料销售 是因市场供不应求而未出现应收账款吗?第四,关联方其他应付款数额巨大。与其他上市公司的控股 股东占用资金,导致上市公司其他应收款数额巨大相反,蓝田股 份倒是占用了中国蓝田总公司等关联方巨额资金。2001年中报显 示,关联方其他应付款余额2.22亿元。其中,向湖北洪湖蓝田经 济技术开发公司借款2884.4万元,其余均向中国蓝田总公司及其 子公司借款,仅中国蓝田总公司直接借款达1.93亿元。如同代付 广告费一样,中国蓝田总公司就似在为蓝田股份尽某种义务,就 连1999年因上市造假被处以的行政罚款100万元,也是由中国蓝 田总公司代为垫付。一家年盈利近五亿元、未分配利润多达10
14、亿 元的上市公司,如此资金运用捉襟见肘简直让人难以理解。六、蓝田造假,假在何处?蓝田年报发布于3月1日,补充公告刊登于3月3 0日,一般 性的技术差错隔几天就出来“打补丁” 了,而蓝田的补充公告相 隔一个来月,可见决非小事。该补充公告主要是就母公司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科目作 补充披露。原来,母公司账下其他应收款高达16.44亿元,占其净 资产21.78亿元的比重达75.48%,这么大一笔巨款借给谁了呢? 读了补充公告,我们才知道,16.44亿元其他应收款中,全资子公 司蓝田水产开发公司一家就达16.275亿元,这16亿多的欠款,主 要包括两块:1、水产公司1 9 9 5年到1 9 9 9年五
15、年内创造 的利润共1 0. 8 8亿元,这些利润均“转作内部往来处理”,借 回给水产公司;2、母公司借给水产公司流动资金5 . 3 9亿元。蓝田股份自1 9 9 6年6月上市以来,母公司主业年年亏损, 1996、1997、1998、1 9 9 9年几乎每年翻番的利 润主要来自水产公司,这4年公司累计实现利润1 2. 5 6亿元, 而来自水产公司的就达1 0 . 8 8亿元,比例为8 6. 6 3 %; 2 0 0 0年和2 0 0 1年中期蓝田股份利润分别为5 0 1 5 5万 元和1 9 0 0 6万元,其中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主要为水产公司 利润上交)为4 5 9 1 8万元和1 8 8 4
16、 0万元,比例更高达9 2 . 2 7 %和9 9. 13%。1 9 9 6年蓝田股份上市时对水产 公司的投资仅1 6 0 0万元,到2 0 0 0年年报投资已增至6 . 3 3 5亿元,而当年其贡献的利润就达4 . 5 9亿元,投资回报率 Wj 达 7 2%。由于蓝田股份从不披露水产公司报表,人们对水产公司怎么 会有这么高的利润一直心存疑虑。这一则并不起眼的补充公告, 终于让人们明白了,原来水产公司的高利润一上交母公司,做完 报表后旋即“借” 了回去,1 9 9 6年以来累计“创利” 1 6亿 多元,借出去的“其他应收款”也是1 6亿多元。有意思的是, 对水产公司历年实现的利润,均作“内部往
17、来处理”的决定,据 补充公告说,董事会曾于1 9 9 8年元月、1 9 9 9年3月和2 0 0 0年元月分别作出过决议,蓝田股份却均未披露。这1 6亿 多“利润”的一来一回又说明了什么?相信明眼人已经有所领悟。也许是2 0 0。年年报被要求补充披露,到2 0 0 1年中报, 有关水产公司的主要指标作了重大调整。水产公司欠母公司的其 他应收款从1 6.2 7 5亿元降为5. 9 7亿元;母公司对水产 公司的长期投资则由6. 3 3 5亿元增至19. 04亿元,公司 解释说,主要是原来将1 0亿多利润作为借给水产公司的欠款, 现在改为投资了。 19亿多元投资上半年上交母公司投资收益 1 . 8
18、8亿元,回报率近1 0 % (比上文提及的全年7 2 %的回 报率低得多了,由此我们领教了财务科目稍作调整便会出现多大 变化的财务游戏),当然,这1. 8 8亿元投资收益,也没有像前 几年那样立即“借出”,而是继续作为水产公司的追加投资。但是, 不管是借款也好,还是追加投资也好,总之一句话,水产公司的 高额利润始终留在水产公司,并没有进入蓝田股份的银行账户。 这同天津广夏的“高额利润”并没有进入银广夏户头,又何其相 似乃尔!蓝田股份上市以来始终以绩优示人,而且现金流也相当不错。 例如,2 0 0 0年和2 0 0 1年中期净利润为4. 3 1亿元和 1.68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7.
19、86亿元和1 . 3 4亿元。多年来人们总是以为,利润可以包装,可现金流不能包 装,这正是市场对蓝田业绩一直有怀疑,可一直拿不出足够依据 的理由之所在。可是,现金流这么好的一家公司,上市以来仅2 0 0 0年派过一次息,为1 0派2 , 4 . 4 6亿股共需流出现金 近9 0 0 0万元,然而,中报显示,在应付股利栏下仍有5 4 00余万元,也就是说仅仅是流通股东的红利付出去了,非流通股 大股东都还欠着;另外,公司还欠应交税金9 2 0 0多万元,其 他应付款3. 5 7亿元。现金流那么好却到处欠款,这一现金流 到底是否真实?在历次年报、中报中,公司总是提及其产品由中国蓝田总公 司代销,可每
20、年的代销额不过几千万元,而公司近两年销售收入 却达1 8亿元之多,各地市场却又很少见到蓝田牌野藕汁、野莲 汁、野鸭蛋等产品,要知道这一类价格并不高的农副产品,真要 销售1 8亿元,市场上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啊。值得注意的是,负责给蓝田审计的一直是原沈阳、现华伦会 计师事务所的两位会计师,出具的始终是无保留意见的标准报告, 包括当初的伪造银行存单和土地证上市,招股书和上市公告都是 他二人审计,而且蓝田从沈阳迁址到湖北,同两位会计师的友谊 一直牢不可破。七、股权之谜记者调查获得的资料显示:1998年1月9日,由瞿兆玉签字向国 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递交了 “企业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主要变更 的地方有两处,
21、企业法人名称由“中国农业物质供销总公司”变 革为“中国蓝田总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张仲铭”申请变更为“瞿 兆玉”。不久中国蓝田问世,中国蓝田总公司出现后的一大怪事是, 从诞生那天起与蓝田股份的关系就很微妙。在双方的关联交易中, 蓝田股份似乎总在占便宜。蓝田股份上亿元的广告费都由中国蓝 田支付,就连蓝田股份因为上市造假的行政罚款,也是由中国蓝 田垫付的,无私奉献精神似乎发扬到家了。财经记者康伟平指出,“他说这两个公司就像我的两个儿 子,我不能看着一个儿子有饭吃,另一个儿子没饭吃”言下之意, 资金在里面的流动是非常正常的。康伟平说显然是不正常,而且 这里面很蹊跷。“为什么它们共有一个法人,而股权上
22、没有一点联 系,而同时经济上的联系如此紧密。”从已经判决的案件看,蓝田公司一律败诉。记者注意到:这 11案件的被告是中国蓝田总公司、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 湖北江湖生态农业股份公司,涉及的案由都是借款和担保。那这 三家公司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据记者调查:ST生态,也就 是蓝田股份的第一大股东是洪湖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它占ST 生态总股本的35%O而洪湖蓝田的控股股东是中国蓝田总公司, 因此ST生态是中国蓝田的孙公司。记者发现在2001年年报中, 第一次公布了洪湖蓝田的股本情况,原来瞿兆玉个人是洪湖蓝田 的第一大股东,出资1300万元,持股比例是79%。这就不难理解 瞿兆玉为什么说中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财务报表 分析 案例 蓝田 股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