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模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附件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原名称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生产安全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 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行政法规, 制定本规定。第二条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统称安全监管监 察部门)实施监管监察,适用本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另有规定的,依照 其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
2、全生产管理制 度 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 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 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第四条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以及有关金融机构。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未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制度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 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10万元以上20 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 人员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构 成犯罪的,依照 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未采取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的,责令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
3、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 的,责令停产停业整 顿,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 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元 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采取措施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导 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 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 一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 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 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 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规定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如实记录的;(二)未按规定将事故隐患排查
4、治理情况向从业人员通 报的。第三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 一的,由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00元以 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制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治理方案不符合 规定或者未实施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的;(二)重大事故隐患未提交书面材料或者未在信息系统 中报送的;(三)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 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完成后未经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擅自恢 复生产经营的。第三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安 全监管监察部门责令限期 改正,可以处5000元
5、以上3万元以 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 以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激励约束制度 的;(二)未按规定报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统计分析数 据的;第三十六条 承担安全评估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评价 证明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 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 得不足10万元的,单处或者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万元以下的 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万 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 的,与生产经营 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 追究刑事责任。对
6、有前款违法行为的机构,吊销其相应的资质。第三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隐患 排查治理中未履行职责,及时组织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令限 期 改正;逾期 未改正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责令生产经营单位停产停业整顿;由此导致发生生产安全 事故的,依法给予处分并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照刑 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八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的工作人员在隐患排 查治理监督检查工作中有下列 情形之一,且无正当理由的, 由本单位进行批评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给 予处分。(一)未根据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制定相应专项 监督检查计划的;(二)发现属于其他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
7、事故 隐患,未及时移送的;(三)未按规定及时处理事故隐患举报的;(四)对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未督促生产经营单位进 行整改的。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九条 省 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根据本规 定,制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督管理实施细则。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安全生产十项注意事项:一、工作前穿戴好规定的劳动防护品,检查设备及作业 场地,做到安全可靠。二、不违章作业,并监督制止他人违章作业。三、不准擅自开动别人操作的机械,电器开关设备。登 高作业应戴好安全带、安全帽、并有专人监护、防止坠落, 严禁向下乱抛工具和设备零件。四、不准随便拆除各种安全防护装置、信号标志、仪表 及专指示器等。保
8、持设备齐全有效灵敏可靠。五、不准随意启动设备。机器设备停机检查或修理时, 应切断电源并悬挂警示牌,取牌人应是挂牌人。开机时发出 信号,听到回音确定安全后才能开机。六、不准吊装物及下行人。多人操作起重搬运要统一指 挥,密切配合。不准超负荷使用机器。七、不在易燃物品附近吸烟动火,不乱扔垃圾。八、不在厂内无证驾驶机动车辆,机动车进出车间转弯 必须鸣号减速。车辆行驶中严禁爬上跳下。九、工作时精力集中,不准打闹、赤脚、赤膊、穿拖鞋 和高跟鞋。十、上班时间不准怠工、滋事、脱岗或擅离职守。有事 请假经领导批准后方可离开岗位。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 和整 改难度 较小,发现后 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重大事故
9、隐患,是指危害 和整 改难度 较大,需要全 部或者局 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 改治理方能消除 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 响致使 生产经营单位自身 难 以消除的隐患。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和 防控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完善事故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管理机制,落实从主要负 责人到每位从业人员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责任,并加 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考核,保证隐患排查治理的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工作全面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对分管业务范围内的事故隐 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第六条 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按照职责对所辖区域 内生
10、产经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综合监督 管理;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产经 营单位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各级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加强互联+隐患排查治理 体系 建设,推进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 度,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强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或者隐患排查 治理违法行为,均有权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举 报。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接到事故隐患举报后,应当按照职责 分工及时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发现所举报事故隐患应当由 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移 送并记录备查。对举报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者隐患排 查治理违法行
11、为,经核实无误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 部门应当按照规定给予奖励。第八条鼓励和支持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机构和注 册安全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参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为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技术和管理服务。第二章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包括下列内容的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一)明确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部门和岗位人员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求、职责范围、防控责任;(二)根据国家、行业、地方有关事故隐患的标准、规 范、规定,编制事故隐患排查清单,明确和细化事故隐患 排查事项、具体内容和排查周期;(三)明确隐患判定程序,按照规定对本单位存在的重 大事故隐患作出判定;(
12、四)明确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的处理措施及 流程;(五)组织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果的评估;(六)组织开展相应培训,提高从业人员隐患排查治理能力;(七)应当纳入的其他内容。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 需的资金,建立资金使用专项制度。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和排查清单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 关人员排查本单位的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 按照事故隐患的等级进行记录,建立事故隐患信息档案,按 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并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向从 业人员通报。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激励约束制度,鼓励从业人员发
13、现、报告和消除事故隐患。 对发现、报告和消除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应当给予物质奖 励或者表彰;对瞒报事故隐患或者排查治理不力的人员予以 相应处理。第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检查 中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向本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有关 负责人应当及时处理。有关负责人不及时处理的,安全生 产管理人员可以向安全生产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接到报告后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处 理。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 发包、出租的,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 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 理职责。生产经营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
14、的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 及时督促整 改。承包、承租单位拒不整 改的,生产经营 单位可以按照协议约定的方式处理,或者向安全监管监察部 门和有关部门报告。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月对本单位事故隐患 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规定的时间和形式报送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 外,应当向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交书面材料。重 大事故隐患报送内容 应当包括:(一)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二)隐患的危害 程度 和整 改难易程度 分析;(三)隐患的治理方案。已经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的地区,生产经
15、营单 位应当通过信息系统报送前两款规定的内容。第十六条 对于一般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车间、 分厂、区队等)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及时组织整 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 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当 包括以下内容:(一)治理的目标和任务;(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四)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五)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 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 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 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
16、员,设置警戒标志,暂 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 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 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第十八条 对于因自然灾害 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隐 患,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规程的要求进行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 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 预报时,应当及时发出预警通 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 况时,应当采取停止作业、撤离人员、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 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报告。第十九条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生产经营单 位应当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
17、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 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 术、管理服务的机构 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对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 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生产经 营单位完成治理并经评估后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向安 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 请,经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 生产经营。申请材料应当包括治理方案的内容、项目和治 理情况评估报告等。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技术管理服务机构 提供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服务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仍由本 单位负责。技术管理服务机构对其出具的
18、报告或意见负责,并承 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章监督管理第二十一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指导、监督生产经 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 定,不断完善相关标准、规范,逐步建立与生产经营单位 联 的信息化管理系 统,健全自查自改自报与监督检查相 结合的工作机制以及绩效考核、激励约束等相关制度,突 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督促整改。第二十二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根据事故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情况制定相应的专项监督检查计划。安全监管监 察部门应当按计划对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 开展差异化监督检查;对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生产经营 单位,应当加强重点检查。安
19、全监管监察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属于其他有关部 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及时将有关资料移 送 有管辖权的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第二十三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重 大事故隐患督办制度。对于整 改难度 大或者需要有关部门协调推进方能完 成整改的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提请有关 人民政府督办。第二十四条 已经取得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 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在其被督办的重 大事故隐患治理结束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加强监督检 查。必要时,可以提请原许可证颁发机关依法暂扣其安全 生产许可证。第二十五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 隐患,应当责令
20、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重大事故隐患排除 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 撤出作业人员,责令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 施、设备;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报安全 监管监察部门审查同意,方可恢 复生产经营和使用。第二十六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法对存在重大事故 隐患的生产经营单位作出停产停业、停止施工、停止使用 相关设施或者设备的决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法执行,及 时消除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执行,有发生生产安 全事故的现实危险的,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经本部门主要 负责人批准,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可以采取通知有关单位停 止供电、停止供应民用爆炸物品等措施,强制生产
21、经营单位 履行决定。通知 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 合。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依照前款规定采取停止供电措施,除 有危及生产安全的紧急情形外,应当提前二十四小时通知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履行行政决定、采取相 应措施消除事故隐患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及时解除前 款规定的措施。第二十七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收到生产经营单位恢 复生产经营的申请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进行现场审查。 审查合格的,同意恢复生产经营;审查不合格的,依法处 理;对经停产停业治理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提请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予以关闭。第二十八条 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每月将本行政区域 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情况和统计分析表逐级报至国家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二十九条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根据“谁负责监 管,谁负责公开”的原则将所监管监察领域已排查确定的重 大事故隐患的责任单位、整 改措施和整 改时限等内容 在 政务 站上公开,有关保密规定不能公开的除外。第三十条对事故隐患治理不力,导致事故发生的生产 经营单位,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将其行为录入安全生产违 法行为信息库;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依法向社会公告, 并通报行业主管部门、投 资主管部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