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鱼我所欲也教案语文版九上(15).docx
《7.2鱼我所欲也教案语文版九上(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鱼我所欲也教案语文版九上(15).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教学目的:1 .积累文言词语。2 .准确、明白地翻译文句。3 .学习本文比喻恰当、对比鲜明、说理透辟的论证方法.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教学重点、难点:1 .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1、作者作品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 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 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 万章、
2、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其言论和行动的记载,保留在孟子一书中。此书不仅是儒家 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 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尤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对后世 散文家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影响很大。本文提出在“生”和“义”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的观点,并且进一步指出这是 每个人都有的“本心”,那些在“义”上有亏的人不过是丧失了他们的“本心”罢了。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 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是非之心,人皆
3、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 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 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 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 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 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 “本心”,人就会做出有损于人格的事来。2、字词掌握【所欲】“所”动词,相当于名次,意为“喜爱的东西”。【得兼同时得到【有甚于】比更重要【苟得】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
4、的意思。【恶】wti,厌恶,与“欲”相反。【患】祸患,灾难。【使】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何不用也】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由是】按照这种方法。【是故】因此,由此可见。二、文言文阅读. C3 .使痛苦;同“横”,阻塞;同“弼”,辅佐;同“增”,增加。4 .(略).生于忧患5 .(略)三、现代文阅读(一)8.(略).主要是写“我”离开故乡时的心情感受9 .有双重含义,一是指远离故乡的路,一是指寻求人生的路.这三种人各自为着自己而辛苦,彼此隔着厚厚的墙。作者借“我”的口否定了这三种人 的生活。(2分)平等、自由、幸福的生活。(1分)10 .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的想象、憧憬
5、.议论(1分)希望的有无也如地上的路,努力去实践就有希望,不去实践就没有希望。(2分).略(二)15.生活只欢迎那些笑着面对人生的人(我们应该笑对人生)。意思对即可。16 .不能。这两段的内容分别与第段“这里的某些人,自然包括那些后天或先天有残疾的 人”这句话中的“后天”、“先天”两种人的情况相照应。17 . (1)举例论证,先天残疾的海伦凯勒笑对人生,终成教育家。(2)道理论证,大仲马说的话。(除了引用名人名言外,答分析、说理的语句均可 得分。)(3)(正反)对比论证,第段或第段等。(4)比喻论证,“生活是位严肃的老人,他不会可怜懦夫,相反,只欢迎那些笑着 面对人生的人。”.含义:指出只有笑
6、对人生而不盲目自信,才能创造社会价值,体现真正的自我价值。 作用:使论点得以深化。18 .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雪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一一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 来应对一切的不幸。”(鲁迅)(三)20.实实在在地关注孩子们的成长,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更好地帮助孩子们吸收 知识的营养。(大意如此即可)21 .正反对比论证;人有无作为与其童年的神与不神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是后天的努力。22 .承上启下 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就成为普通人(或没有取得多大成就就“泯然众人”)四.作文(略)
7、附加题:(-)(1)离开(2)等到,至。(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项不得分)1. 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有2个或2个以上错别字,该句不得分)(1)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2)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二)(略)【非独】不仅仅。【勿丧】不丧失(其本心)【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豆】古代盛饭或其他食品的器皿。【羹】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呼喝着给他吃。尔,助词.【蹴尔】用脚践踏着。【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不愿意接受。【万钟】钟:古代的一种计量器名。六斛(hu)四斗为一钟。万钟:指很厚的俸禄。【何加】(有)什么益处。【奉】奉侍。【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所
8、识穷乏者:所认识的贫穷的人。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 的意思,动词。【向为身死而不】为,为(之)全句:从前为了 “礼义”宁死也不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第一个“为,wei,介词。第二个“为,w6i,动词,这里是接受 的意【是亦不可以己乎】是,此,这。已,停止,放弃。【本心】天性,天良3、课文讲解文章第一段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开头到“舍生而取义者也”):提出本文的论点。作者先讲一个生活常理,即在鱼和熊掌不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一般要“舍鱼而取熊掌”, 以这个生活常理为喻,自然地引出在生和义无法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 论,这也是本文的主旨。第二层(从“生,亦我所欲也”到“是
9、故所恶有甚于死者”):对论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阐 释。第一层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引出论点,虽然很巧妙,但比喻毕竟不是严密的论证,第二 层就直接对论点进行较深入的分析与阐释了。作者先从正面来讲:虽然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 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我所厌恶的东西还有甚于死 亡的,因此即使是死亡之患,我有时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 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为了 “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 “不义”的事。接着,作者乂从反面来中述观点: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可以 保
10、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如果人们厌恶的东西没有超过死的,那么,凡是可 以躲避死亡之患的办法,有什么不可以用的呢?这里隐含的意思是,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惧怕 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 情来,最终,人的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因为暗含了这样的意思,因此,“如使人之所欲莫 甚于生,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这两句话,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第三层(“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 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 心”而己。第二、三段运用的是举例论证法。作者
11、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这看似微不足 道的“一箪食,一豆羹”,当它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呼尔”“蹴尔” 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人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又举 有的人“不辩礼义”地贪求“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一箪食,一豆羹” 虽然比“万钟”少得多,可是“弗得则死”,看来更为重要。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按财富的数量说,“万钟”自然是多的。但是,“万钟”决定的是“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i箪食,一豆羹”决定 的却是生命,自然要比“万钟”更重要。通过这种对比,既让人认
12、识到将“礼义”抛到脑后, 贪求富贵的行为是多么地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 时时反省自己才行。二、问题研究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只要 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 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孟子认为,如果把生 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 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 去“本心”。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臂设喻,生动形
13、象;排比铺陈,气势恢弘。体现了孟子一 书的文笔特点。1 .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2 .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3 .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 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三、小结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 “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 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 人。告诫人们不辩礼义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14、练习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1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 .蹴尔面与之,乞人不屑也由是则生血有不用也3 .所欲有甚土生者万钟王我何加焉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己乎解析:此题意在积累常用实词、虚词。1 .与,读yd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与,给。2 .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3 .于,介词。表示比较。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4 .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模拟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8分)1 .默写,或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4分),风雨不动安如山。
15、采菊东篱下,。,肠断白频洲。(4)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现“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情怀的诗句是己亥杂诗中表现作者仍愿报效祖国并蕴含哲理的名句是 本政府寓言通过了右翼势力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肆意篡改历史,美化侵略,遭到了许多 主持正义的国家的强烈谴责,真是“, 。”(用 孟子二章中的名句填空),便引诗情到碧霄。(8)春望中诗中情景交融的拟人句是, 。 巴东三峡巫峡长,。2 .下列文段摘自一位中学生的习作,其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任选四处提出修改意见。 (4分)在学习和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当然,挫折会因人们对待它的态度的 不同而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结果。有人会因为挫折而激起旺盛的斗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7.2 教案 语文版 1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