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时评价5第5课离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课时评价5第5课离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离骚(45分钟,55分)一、语言文字运用评价(37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申:申诉申:申诉A.又申之以揽苣尤:责骂相:观察、选择制:裁剪尤:责骂相:观察、选择制:裁剪B.忍无而撰诟C.悔尊道之不察兮D.制支荷以为衣兮【解析】选A。申:加上。2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骞朝津而夕替B.长太息以掩涉兮C.屈心而抑志兮D.长余佩之陆离 【解析】选A。A项,名词作状语。B项,名词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常见的七种类型文言文中,名词如果用在谓语前,又不做主语,则活用为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凭借、
2、 趋向等。具体来说,名词作状语主要有以下七种类型。1 .表示动作、行为所依凭的工具、方式,译时在这个名词前加“用”等介词。如: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作动词“运”的状语,译为“用箕畚”。2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的时间,译时用“在”的形式。如:夜缱而出。(烛之武退秦师)“夜”做动词“缱”的状语,译为“在夜里”。3 .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或进行的处所,译时在名词前加“从”等介词。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间”做动词“行”的状语,译为“从小路”。4 .表示动作主体对人的方式、态度,译为“像对待一样”。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鸿门宴)“兄”做动词“事”的
3、状语,译为“像对待兄长一样”。5 .表示动作、行为的情状或态度,一般译为“像一样。如: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做动词“蔽”的状语,译为“像鸟张开翅膀一样”。6 .表示事物的情势或道理,一般译为“按、依据、依照”等。如: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法”做动词“斩”的状语,译为“依据秦律”。7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一般译为“朝(向、往)”等。如: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前”做动词“行”的状语,译为“往前,朝前”。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夫孰异道而相安.湎规矩而改错哀民生之多艰1M高余冠士岌岌兮、(竟周容以为度 集芙蓉以为裳(
4、余虽好修娉以机羁兮I).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选C。A项,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B项,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项,介词,把。D项,连词,虽然;连词,即使。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伏清白以死直兮B.怨灵修之浩荡兮 C.宁淹死以近亡兮I).长余佩之陋序【解析】选A。B项,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C项,古义:随水流而消 逝。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D项,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杂。 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1)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
5、而相安?(4分)译文:?(2)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3分)译文:?(3)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4分) 译文:?答案:(1)哪有圆凿和方柄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的?(2)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3)不了解我也罢了啊,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6 .名句默写。(6分)“, 。”屈原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 不改。?(2)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3)离骚中作者运用反问表达不同志趣的人不能相安共处的句子是“ ;表达 即使粉身碎骨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是“。?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6、悔既替余以恿缓兮又申之以揽苣(3)夫孰异道而相安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不超过10 个字。(6分)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一一氏。 历史资料记载,屈原芈姓屈氏,,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 ,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而“芈”姓衍生出来的“氏”,,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 氏、查氏等。“西楚霸王”项羽便与屈原同姓不同氏。?【解析】材料以屈原的姓氏为背景,介绍了屈原是芈姓屈氏。所给三个空,第处,结合后面内容可知, 应该是强调与楚王同姓
7、不同氏;第处,结合前后内容可知,应该是强调姓、氏有别这一点;第处,通 过后面列举的氏可知,应该是突出大家熟悉的氏有很多这一点。答案:他与楚王同姓不同氏姓、氏有别有不少是大家所熟悉的(意思正确即可).仿照画线部分续写恰当的语句,使之组成一段语意贯通、前后句式一致的文字。(6分)楚大人沉吟泽畔,在仰问苍天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o他们选择了孤独,纵然不被世人理解,终不随其波逐其流。孤独,丰富了人生的内涵,提升了人生的境界。? 【解析】答题时,一要注意句式特点,二要注意内容上的连贯。此外,前面画线句中用了名句,续写时也 要注意。答案(示例):陶渊明饮酒田园,在安详自
8、乐中选择了一份孤独,吟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李太白游玩山水,在如画的江山中选择了一份孤独,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阅读鉴赏能力评价(18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9、1()题。(9分)远游(节选)屈原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 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而遥思兮,忸倘怩而乖怀; 意荒忽而流荡兮,心愁凄而增悲。神倏忽期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 漠虚静以恬愉兮,澹无为而自得。【注】迫厄:困阻灾难。招(ch
9、d。)惆(chdng)忱(hudng):惆怅失意的样子。乖怀:心愿违背, 心气不顺。荒忽:恍惚,神思不定。流荡:心情不定,无所依托。倏(shU)忽:形容迅速的样子。 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揭示了屈原“远游”的原因:对恶浊朝廷的迫害充满悲愤,只得去 远游了。A. “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表现了屈原内心的愤懑:身处污浊黑暗的楚国社会,独自苦闷却无 从诉说。B.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表达了屈原由于自己不被理解,于漫漫长夜之中无法安眠,独守孤 魂直到天明的苦楚。C. “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采用联想手法,想到天地
10、的无穷无尽,百姓辛苦的日子也与天地一 样没有尽头。【解析】选I)。“百姓辛苦的日子也与天地一样没有尽头”错,“哀人生之长勤”指哀叹人生的辛苦坎坷, 这里指自己不被理解,仕途艰辛。10 . ”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态度?(6分)答:2 【解析】“内惟省以端操兮”表现的是自省、坚守正道的高洁品性;“求正气之所由”表现的是诗人追求 真理、上下求索的精神。答案:自我反省,坚持操守;不断地追求、探索真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9分)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伊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
11、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此词是作者南渡之后,流寓湖南、湖北一带所作。午日:指端午。戎葵:指蜀葵,夏 日开花,花开五色,似木槿,有向阳特性。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词开头“高咏楚词” 一句通过高咏屈原的作品,透露了词人的壮阔胸襟和感伤心绪。B. “榴花不似舞裙红” 一句,把“榴花”比喻成“舞裙”,回忆过去生平得意的情景。C.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戎葵凝笑墙东”借物咏怀,深刻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I).最后两句作者面对湘江,把感情寄托在“试浇”的动作及对“桥下水”的遐想之中。【解析】选B。把榴花比喻成舞裙”错误。应该是对比衬托手法。陈与义在两湖间流离之际, 面对现实回想过去,产生无穷的感触,他以互相映村的笔法,抒写“榴花不似舞裙红”,用鲜艳灿烂的榴 花对比映衬鲜红的舞裙,回忆过去春风得意、声名籍籍时的情景。12.本词表达了词人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答案:对屈原的缅怀。端午节,词人高昂地吟诵楚辞,面对湘江虔诚祭酒,表达词人对屈原的凭吊之情。 现实与过去对比,表达过去春风得意如今却无人理解的苦痛之情。对时光流逝、事业无成的感慨。节 序匆匆,一身伤老,流露出词人对时光流逝,而自己却报国无门、事业无成的感慨。表达始终如一的爱 国之情。以戎葵的向阳特性比喻自己永远不改向阳的风志,表达始终如一的爱国情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