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孟子两章教案(新人教版九下)26【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古汉语知识。体会骈句的表达效果。在理解的基础上,赏析课文、背诵课文。2、过程与方法:了解孟子的思想及政治主张,理清论证思路,诵读中体会其流畅雄辩的论证风格,培养学生 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考、辩论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体会孟子民本思想及忧患意识的进步意义,让学生懂得“人和”、“忧患”的实质 及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个人道德修养。【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2、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及结构。3、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教学难点】了解、学习孟子文章雄辩的语言风格。【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了解孟子和孟子;查工具书扫
2、清文字障碍。2、教师准备相关课件。(预习检查题及学习要点板书)3、课文的朗读磁带。【教学方法】朗读法,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与老师讲解相结合。【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R教学内容1检查预习,扫清文字障碍,积累古汉语基础知识。R教学过程1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谁能告诉我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读书习惯是什么吗?(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可是我们这些做学生的能用这种习惯来学文言文吗?(生:不能)对,陶渊明他是大文学家, 文学基础好,理解能力强,而且他本人又不想考科举,所以他读书只需汲取文章中的思想精 华就行了。而我们就不行了,我们是学生,既需要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又必须参加文化考试,所以积累汉语
3、基础知识,特 别是古汉语基础知识,更是必要的。为了帮助大家学好孟子)二章,课前,我布置了预 习,这节课,我们就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二、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学生分小组口头交流自己的预习情况。(了解孟子和孟子,交流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 的词)2、听课文朗读磁带,了解句读,并给下列黑体字注音。(课件)米粟(su)亲戚畔之(pdn)域(yu)舜(shun)映亩(qudn)傅说(yu。)胶鬲(ge)百里 奚(xi)孙叔敖(do)法家拂士 (bi)3、抽生读文,教师做朗读点拨,如“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 /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
4、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等。4、看课件,讨论完成以下作业:解释卜列句中的通假字:亲戚畔之()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利()发家拂土 ()结合语境解释加线的词:三里之城()城()非不高也七里之()郭多助之()至委而去之()是()天时不如地利也斯是()陋室舜发()于吠亩之中发()于声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管夷吾举于士 ()法家拂士 ()环而()攻之而()不胜发于声,而()后喻国恒亡()亡()羊补牢今亡()亦死填空:孟子,名,是继孔子之后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他在政治上主张行“”,其 “民贵君
5、轻”的民本思想,千百年来都很受人民的欢迎。孟子是记录孟子的书,是儒家经典之一。三、小结学生在预习中的得失(据实而论),引导学生看课下注释,分小组去试着翻译课文,要求学 生边译文边思考:1、两篇文章各写的是什么内容?2、文章的结构和思路各有什么不同?K教学反思1教师课后完成。第二节K教学内容赏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K教学过程1一、导入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代,面时当时的社会现实,孟子最早 提出了 “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他反对不义的战争,主张君主要广施“仁政”。他的这些 主张,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发展和谐社会是有其进步意义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宣传其 政治主张的文章得道
6、多助,失道寡助。二、学法指导孟了的文章逻辑严密而富有辞采,必须熟读才能有所领会。诵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读出其雄辩的气势。三、理解文意1、听课文朗读磁带,然后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重点字词和难以理解的句子质疑。(小组讨论解决疑问,重点理解几个词语的活用:环、域、固、威、顺,学生理解困难时教 师可作适当点拨。)2、帮助学生译文,教师讲解以下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夫环而攻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3、整体感知全文:你认为孟子想阐述什么问题?你的理由是什么?(小组讨论,班上交流。)4、师生互动:辨析学生提出的中心论点,局部分析,明确作者的思路。第一段:开篇两句谈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两章 孟子 教案 新人 教版九下 26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